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观察部分喹诺酮及硝基唑类衍生物抗生素在人胆汁的代谢特点,为临床抗胆道感染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临床行鼻胆管外缃流术(ENBD)直接获取胆汁,分别给予环丙沙星,洛美沙星,甲硝唑和替硝唑,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连续动态监测各抗生素在胆汁内浓度变化及代谢特点,结果:静脉给药后0.25-1.5h各组抗生素浓度上升;(2)环丙沙星较洛美沙星上升更明显(P<0.01),峰浓度高、半衰期长;(2)甲硝唑较替硝唑上升更明显(P<0.01),且峰浓度高,达峰时间短,但替硝唑半衰期明显长于甲硝唑,结论:环丙沙星、洛美沙星、甲硝唑和替硝唑均具有在胆汁内达峰时间短、峰浓度高,半衰期长的特点,结合临床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可作为联合抗胆道感染的最佳抗生素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部分喹诺酮及硝基咪唑衍生物类抗生素在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acute cholangitis of severetype,ACST)胆汁中的代谢特点,为临床抗胆道感染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临床行逆行胰胆管造影+鼻胆管外引流,直接获取胆汁,分别给予环丙沙星、洛美沙星、甲硝唑、替硝唑,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动态监测胆汁中各种抗生素的浓度变化和代谢特点。结果喹诺酮类抗生素以环丙沙星达峰时间短、达峰浓度高、半衰期长;硝基咪唑衍生物类抗生素给药0.25 h后两种抗生素在胆汁内即可达到有效杀菌浓度,替硝唑在胆汁内药物浓度较平稳,但峰浓度不如甲硝唑高,在16 h内两种抗生素胆汁内浓度高于有效杀菌浓度,16 h后药物浓度有回升现象。结论环丙沙星、甲硝唑、替硝唑均具有在ACST患者胆汁内达峰时间短、达峰浓度高、半衰期长的特点,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利于抗胆道感染,可结合临床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作为胆道感染的最佳抗生素,对重症患者可增加给药次数,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部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人胆汁中的代谢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临床逆行胰胆管造影+鼻胆管外引流术(ENBD)直接获取胆汁,分别给予头孢拉啶,头孢哌酮钠和头孢曲松钠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连续动态监测各抗生素在胆汁内浓度变化及代谢特点,结果:静脉给药后0.25h,胆汁内各组抗生素的浓度均可检出,头孢哌酮钠浓度高(P<0.01);0.5h三种抗生素浓度上升,头孢曲松钠组上升更明显(P<0.01),头孢哌酮钠次之,1.5h头孢曲松钠浓度开始下降,2h各组抗生素浓度均下降,头孢哌酮钠组下降缓温(P<0.01),胆汁内药物峰浓度以头孢曲松钠最高,头孢哌酮钠次之,头孢拉定最低(P<0.01),结论:头孢哌酮钠与头孢曲松的钠均具有在胆汁内达峰时间短,峰浓度高,半衰期长的特点,结合临床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可作为胆道感染的最佳抗生素选择。  相似文献   

4.
环丙沙星与洛美沙星在人胆汁中的代谢特点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环丙沙星及洛美沙星在人胆汁中的代谢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逆行胰胆管造影+鼻胆管引流直接,连续获取胆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动态监测给药后24h内血液及胆汁中两种抗生素的浓度变化和代谢特点。结果:静脉给药后0.25h,在胆汁内可检测出两种抗生素,0.5h到达有效杀菌浓度,2h达峰浓度,持续时间长,24h仍维持有效胆汁内药物浓度,两组比较环丙沙星组更明显;而血液中0.25h即出现了较高药物浓度,2h开始下降,持续时间短。结论:环丙沙星及洛美沙星在胆汁内药物浓度上升快,峰浓度高,下降缓慢,是理想抗胆道感染抗生素,对一般感染可每天一次给药,环丙沙星稍优,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部分硝基咪唑类抗菌药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胆汁中的代谢特点,为临床选择抗菌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0年9月住院治疗的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病人6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Ⅰ和治疗组Ⅱ各34例。68例病人均在入院48 h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并通过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留取胆汁,两组在给予头孢哌酮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甲硝唑和替硝唑治疗,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连续动态监测给药后胆汁药物浓度的变化。结果甲硝唑具有达峰时间短,峰浓度高的特点,而替硝唑达峰时间长,但是胆汁中药物浓度稳定。结论甲硝唑具有达峰时间短,峰浓度高的特点,是临床治疗重症胆源性胰腺炎(SAP)合并胆道感染的最佳抗菌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前瞻性研究胆道梗阻对抗生素(头孢曲松)向胆汁中弥散产生的影响。为临床胆道梗阻合并胆道感染患者的抗生素选择及手术时机的把握提供实验证据。方法 临床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患者15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术前30分钟静脉滴注抗生素头孢曲松2.0g。术中测量胆道压力,于给药1h后收集胆汁标本以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检测胆汁药物浓度。并与对照组进行胆道压力﹑胆汁内抗生素浓度的比较。结果 ACST组患者胆道压力较对照组胆道压力明显升高(p﹤0.01)。胆道压力升高时,静脉注射抗生素1h后的胆汁内抗生素浓度明显降低,两者呈负相关。结论 头孢曲松在正常胆道压力情况下胆汁浓度超过有效杀菌浓度。当胆道压力升高到一定范围以上后,胆汁内无抗生素分布,此时行手术胆道减压是唯一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人胆道感染者胆汁中的细菌分布、抗生素在患者胆汁中的浓度分布及菌群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老年人胆道感染手术患者138例,分别使用头孢曲松钠、莫西沙星、哌拉西林/舒巴坦进行治疗,观察其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以及三组抗生素在胆汁浓度的分布和疗效判断。结果138例胆汁标本阳性率为65.22%,其中革兰阴性细菌占72.22%,革兰阳性细菌占27.78%;抗生素浓度分布结果显示哌拉西林、头孢曲松在胆总管和胆囊胆汁中具有较高的药物浓度;三组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结论老年人胆道感染经验用药可首选哌拉西林/舒巴坦、莫西沙星和头孢曲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硝唑及替硝唑在人胆汁中的代谢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临床行逆行胰胆管造影+鼻胆管引流直接获取胆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连续动态监测给药后血液及胆汁内两种抗生素的浓度变化和代谢特点。结果:一次给药0.25h后两种抗生素在胆汁内即可达到有效杀菌浓度,替硝唑在胆汁内药物浓度较平稳,但峰浓度不如甲硝唑高,在24h内两种抗生素胆汁内浓度高于有效杀菌浓度,16h后药物浓度有回升现象,结论:甲硝唑及替硝唑为抗胆道厌氧菌感染的最佳抗生素选择,对一般感染可每天一次给药,对重症感染选择甲硝唑,增加给药次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头孢哌酮/舒巴坦等3种不同种类的常用抗生素在胆汁中的浓度分布,并对杀菌效力进行评估,为临床上肝胆系统感染选择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家兔行胆总管造瘘术,分别静脉注射头孢哌酮/舒巴坦等3种抗生素后于不同时间收集胆汁标本,采用HPLC法测定各抗生素的浓度,并计算出药动学参数.结合最低抑菌浓度(MIC),评估抗生素在胆汁中的杀菌效力.结果 各抗生素在胆汁中的峰浓度和半衰期分别为头孢哌酮(5274.52±2206.84)μg/mL和(0.89±0.13)h,美罗培南(31.97±12.44)μg/mL和(0.36±0.11)h,左氧氟沙星(66.26±36.93)μg/mL和(3.32±2.57)h.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杀菌指数最大、T>MIC最长,对大部分胆道感染常见致病菌均可形成MIC90 100倍以上的浓度,T>MIC长达5~8 h;左氧氟沙星的杀菌指教和T>MIC最小,美罗培南居中.结论 3种抗生素均可在胆汁中达到有效杀菌浓度,头孢哌酮/舒巴坦杀菌效力最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胆道疾病患者胆汁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以便合理选择抗生素。方法抽取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在广丰县人民医院普外科行胆道手术的156例患者的术中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56例胆道疾病患者胆汁培养阳性率为23%,其中混合感染率为25.0%。培养菌株55株,菌种16种,其中G-菌占61.8%,G+菌占34.6%,真菌占3.6%。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27.3%)、阴沟肠杆菌(12.7%)、粪肠球菌(12.7%)、屎肠球菌(10.9%)。药物敏感实验结果显示:G-菌对美洛培南总耐药率最低(2.8%),其次为亚胺培南(5.6%)、头孢哌酮/舒巴坦(22.8%)、阿米卡星(28.7%)。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部分三代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耐药率较高(〉50.0%)。G+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总耐药率为0。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克林霉素等抗生素耐药率较高(〉40.0%)。结论 (1)该院胆道感染以G-菌为主,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肠球菌有上升趋势。细菌混合感染多见于急性感染患者。(2)治疗胆道感染首选对大肠杆菌耐药率低的广谱抗生素。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可用于胆道轻度感染,中重度感染首选头孢哌酮/舒巴坦或阿米卡星,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可作为临床二线用药治疗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头孢拉定血浆样品分析方法,考察饮食后口服头孢拉定缓释胶囊体内的动态行为,并与空腹服药的头孢拉定缓释胶囊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双交叉实验设计,12名受试者单剂量分别空腹服用和饭后服用1 000 mg头孢拉定缓释胶囊,用HPLC方法测定头孢拉定在人体内的血药浓度.结果:HPLC方法测定头孢拉定符合体内药物分析要求.和空腹服药相比,饮食后服药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5.5%.和空腹给药相比较,饭后服用头孢拉定缓释胶囊达峰时间有所延迟,达峰浓度有所增加,但两者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2.
胆道结石患者胆汁中头孢曲松钠的浓度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头孢曲松钠在胆道结石患者胆汁中的浓度分布,为胆道感染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12例因胆道结石患者于术前半小时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2.0g,术中收集胆囊和胆总管胆汁;采用HPLC法行胆汁药物浓度测定.结果 头孢曲松钠在胆总管和胆囊中的浓度分别为264.43±166.46μg/ml和85.39±48.16μg/ml.结论 头孢曲松钠在胆道结石患者胆汁中浓度较高,可作为临床上预防和治疗肝胆系统感染较好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Zhou XS  Zou SQ  Dong JH  Wu WZ  Zhang YD  Zhang TL  Zeng Z  Li NF  Man GT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2):1879-1882
目的 比较头孢曲松和头孢哌酮加舒巴坦(舒普深)两种药剂在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行胆总管引流术前后,控制感染的临床疗效、胆汁细菌清除率和费用。方法 患者随机分为头孢曲松组(R组)和舒普深组(S组),每组95例。手术前分别静脉滴注头孢曲松2g或舒普深2g,术后R组每天1次,S组每天2次。两组均同时用甲硝唑。结果 两组有效率均为98.9%(94/95),但R组的感染症状累计残存率下降比S组快,Log-Rank x^2=6.7901,P=0.0092。胆汁细菌清除率:术后第3天R组为:72.0%(36/50),S-组为41.3%(19/46),P=0.0037(精确概率法)。药费:R组为S组的1/2弱。结论 头孢曲松和舒普深控制感染的有效率相等,前者消除感染症状和清除胆汁中的细菌比后者快,费用也更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胆系感染相关的因素、胆汁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进行分析,为胆系感染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106例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的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胆系感染的临床资料,其中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65例,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41例,ERCP通过术中插管进入胆道获取胆汁,PTCD术中通过7F或8F穿刺引流管进入胆道外引流获取胆汁,通过胆汁细菌培养和血培养以及各种相关因素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细菌谱与梗阻的部位和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106例胆汁中有52例胆汁培养阳性,胆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33.0%)、肺炎克雷伯杆菌(9.61%)、阴沟肠杆菌(9.61%)、绿色链球菌(5.77%)、表皮葡萄球菌(5.77%)、血链球菌Ⅰ型(5.77%)、屎肠球菌(3.85%)、溶血性链球菌(3.85%)、恶臭假单胞菌(3.85%).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和亚胺培南100%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100%敏感.大肠埃希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70.6%,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40.0%.高龄、低位胆道梗阻及合并胆道感染症状这些因素能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是胆系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胆系感染以大肠埃希菌感染为主;高龄、C反应蛋白升高低位胆道梗阻、病程中有胆道感染症状的病人在胆汁培养中更容易检出细菌.  相似文献   

15.
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细菌菌株分布特点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讨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分布特点和药物敏感性,对临床确诊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别采取痰细菌培养及下气道分泌物培养共获得196株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采用KB纸片法,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结果发现革兰氏阴性细菌(G^-)以铜绿假单胞菌(PA)和肺炎克雷白杆菌(KLB)为主,分别占30%和22%;革兰氏阳性菌(G^+)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见,分别占14%和12%。药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我院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胆道感染常见菌群及其耐药性,评价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422例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胆道感染患者的胆汁标本的病原菌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55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68株,以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占首位(33.0%),肺炎克雷伯杆菌(11.8%)及铜绿假单胞菌(9.5%);革兰阳性菌190株,以粪肠球菌检出率占首位(17.9%),其次是屎肠球菌(6.8%).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舒巴坦、替考拉宁DDDs较大且DUI>1,存在超剂量用药.结论 我院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胆道细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尽早明确病原菌,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两种盐酸曲马多制剂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评价其生物等效性。方法:1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按照两制剂两周期的随机交叉试验设计,分别单剂量口服参比制剂(盐酸曲马多片)和受试制剂(盐酸曲马多泡腾颗粒),剂量均为100mg,采用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人血清中曲马多的浓度,用DAS软件计算各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统计分析。结果:参比制剂和受试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353±84)ng/ml和(365±67)ng/ml;tmax分别为(1.8±0.7)h和(2.0±0.4)h;AUC0-36h分别为(2975±829)ng.ml-1.h-1和(3362±1145)ng.ml-1.h-1;AUC0-∞分别为(3217±926)ng.ml-1.h-1和(3709±1298)ng.ml-1.h-1;t1/2分别为(7.2±1.9)h和(7.6±1.6)h。两制剂的Cmaxt、max、AUC0-36h和AUC0-∞均无显著性差异,双单侧t检验结果表明受试制剂Cmax的90%置信区间落在在参比制剂的70%~143%范围内,受试制剂AUC的90%置信区间均落在在参比制剂的80%~125%范围内,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3.1±23.2)%。结论:两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分布特点和药物敏感性 ,对临床确诊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别采取痰细菌培养及下气道分泌物培养共获得 196株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采用KB纸片法 ,最低抑菌浓度 (MIC)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结果发现革兰氏阴性细菌 (G-)以铜绿假单胞菌 (PA)和肺炎克雷白杆菌 (KLB)为主 ,分别占 30 %和 2 2 % ;革兰氏阳性菌 (G+)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见 ,分别占 14%和 12 %。药敏试验示 ,依米配能、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复达欣、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对G-细菌有效率分别为 98% ,90 % ,90 % ,92 % ,90 % ,89% ;而万古霉素对G+细菌为 10 0 %。提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致病菌 ,依米配能、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复达欣、环丙沙星、阿米卡星、万古霉素是治疗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抗菌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肝胆管结石病胆道感染检出的病菌种类的病菌耐药变化情况。 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肝胆管结石患者初次胆汁细菌培养结果,比较前5年(A组)和近5年(B组)两组患者的胆汁培养结果在耐药菌种类及致病菌耐药率方面的差异。 结果 共检出革兰阴性菌155株(56.3%),革兰阳性菌120株(56.3%)。检出铅黄肠球菌37例,占革兰阳性菌的13.3%。分离量占前6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铅黄肠球菌、肺炎克雷伯、铜绿假单胞菌和屎肠球菌。A,B组革兰阳性菌检出率分别为46%和65%。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及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度>80%。大部分受试抗生素对粪肠球菌及铅黄球菌敏感率>90%,仅发现1例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结论 肝胆管结石并感染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革兰阳性肠球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铅黄肠球菌在本地区检出率较高,该菌种对万古霉素存在天然耐药,应予重视。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可覆盖绝大多数检出菌,可作为经验性治疗胆道感染时的首选联合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