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部分喹诺酮及硝基唑类衍生物抗生素在人胆汁的代谢特点,为临床抗胆道感染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临床行鼻胆管外缃流术(ENBD)直接获取胆汁,分别给予环丙沙星,洛美沙星,甲硝唑和替硝唑,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连续动态监测各抗生素在胆汁内浓度变化及代谢特点,结果:静脉给药后0.25-1.5h各组抗生素浓度上升;(2)环丙沙星较洛美沙星上升更明显(P<0.01),峰浓度高、半衰期长;(2)甲硝唑较替硝唑上升更明显(P<0.01),且峰浓度高,达峰时间短,但替硝唑半衰期明显长于甲硝唑,结论:环丙沙星、洛美沙星、甲硝唑和替硝唑均具有在胆汁内达峰时间短、峰浓度高,半衰期长的特点,结合临床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可作为联合抗胆道感染的最佳抗生素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部分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抗生素在人胆汁中的代谢特点,为临床抗胆道感染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临床行逆行胰胆管造影 鼻胆管(ERCP ENBD)引流直接获取胆汁,分别给予头孢拉啶、头孢哌酮钠、头孢曲松钠、环丙沙星、洛美沙星,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动态监测胆汁中各种抗生素的浓度变化和代谢特点。结果①头孢菌素类以头孢曲松组达峰时间短、达峰浓度高,头孢哌酮组次之,头孢哌酮组半衰期长,头孢曲松组次之;②喹诺酮类以环丙沙星达峰时间短、达峰浓度高、半衰期长。结论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及环丙沙星、洛美沙星均具有在胆汁内达峰时间短、峰浓度高、半衰期长的特点,结合临床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可作为胆道感染抗生素的最佳选择。对一般感染头孢哌酮或环丙沙星可每日1次给药,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硝唑及替硝唑在人胆汁中的代谢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临床行逆行胰胆管造影+鼻胆管引流直接获取胆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连续动态监测给药后血液及胆汁内两种抗生素的浓度变化和代谢特点。结果:一次给药0.25h后两种抗生素在胆汁内即可达到有效杀菌浓度,替硝唑在胆汁内药物浓度较平稳,但峰浓度不如甲硝唑高,在24h内两种抗生素胆汁内浓度高于有效杀菌浓度,16h后药物浓度有回升现象,结论:甲硝唑及替硝唑为抗胆道厌氧菌感染的最佳抗生素选择,对一般感染可每天一次给药,对重症感染选择甲硝唑,增加给药次数。  相似文献   

4.
环丙沙星与洛美沙星在人胆汁中的代谢特点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环丙沙星及洛美沙星在人胆汁中的代谢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逆行胰胆管造影+鼻胆管引流直接,连续获取胆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动态监测给药后24h内血液及胆汁中两种抗生素的浓度变化和代谢特点。结果:静脉给药后0.25h,在胆汁内可检测出两种抗生素,0.5h到达有效杀菌浓度,2h达峰浓度,持续时间长,24h仍维持有效胆汁内药物浓度,两组比较环丙沙星组更明显;而血液中0.25h即出现了较高药物浓度,2h开始下降,持续时间短。结论:环丙沙星及洛美沙星在胆汁内药物浓度上升快,峰浓度高,下降缓慢,是理想抗胆道感染抗生素,对一般感染可每天一次给药,环丙沙星稍优,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部分硝基咪唑类抗菌药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胆汁中的代谢特点,为临床选择抗菌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0年9月住院治疗的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病人6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Ⅰ和治疗组Ⅱ各34例。68例病人均在入院48 h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并通过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留取胆汁,两组在给予头孢哌酮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甲硝唑和替硝唑治疗,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连续动态监测给药后胆汁药物浓度的变化。结果甲硝唑具有达峰时间短,峰浓度高的特点,而替硝唑达峰时间长,但是胆汁中药物浓度稳定。结论甲硝唑具有达峰时间短,峰浓度高的特点,是临床治疗重症胆源性胰腺炎(SAP)合并胆道感染的最佳抗菌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硝唑及替硝唑在人胆汁中的代谢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0年7月-2006年10月于本院及广州陆军总医院住院且病情需要行逆胰胆管造影、鼻胆管外引流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通过临床逆行胰胆管造影、鼻胆管引流直接获取胆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连续动态监测给药后血液及胆汁内两种抗生素的浓度.结果:两种抗生素的浓度较平稳,均超过2 μg/mL,但替硝唑浓度不如甲硝唑高.24 h内两种抗生素浓度高于有效杀菌浓度,16 h后药物浓度有回升现象.结论:替硝唑为抗胆道厌氧菌感染的最佳抗生素选择,对一般感染可每日一次给药,对重症感染可选择甲硝唑,增加给药次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部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人胆汁中的代谢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临床逆行胰胆管造影+鼻胆管外引流术(ENBD)直接获取胆汁,分别给予头孢拉啶,头孢哌酮钠和头孢曲松钠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连续动态监测各抗生素在胆汁内浓度变化及代谢特点,结果:静脉给药后0.25h,胆汁内各组抗生素的浓度均可检出,头孢哌酮钠浓度高(P<0.01);0.5h三种抗生素浓度上升,头孢曲松钠组上升更明显(P<0.01),头孢哌酮钠次之,1.5h头孢曲松钠浓度开始下降,2h各组抗生素浓度均下降,头孢哌酮钠组下降缓温(P<0.01),胆汁内药物峰浓度以头孢曲松钠最高,头孢哌酮钠次之,头孢拉定最低(P<0.01),结论:头孢哌酮钠与头孢曲松的钠均具有在胆汁内达峰时间短,峰浓度高,半衰期长的特点,结合临床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可作为胆道感染的最佳抗生素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前瞻性研究胆道梗阻对抗生素(头孢曲松)向胆汁中弥散产生的影响。为临床胆道梗阻合并胆道感染患者的抗生素选择及手术时机的把握提供实验证据。方法 临床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患者15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术前30分钟静脉滴注抗生素头孢曲松2.0g。术中测量胆道压力,于给药1h后收集胆汁标本以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检测胆汁药物浓度。并与对照组进行胆道压力﹑胆汁内抗生素浓度的比较。结果 ACST组患者胆道压力较对照组胆道压力明显升高(p﹤0.01)。胆道压力升高时,静脉注射抗生素1h后的胆汁内抗生素浓度明显降低,两者呈负相关。结论 头孢曲松在正常胆道压力情况下胆汁浓度超过有效杀菌浓度。当胆道压力升高到一定范围以上后,胆汁内无抗生素分布,此时行手术胆道减压是唯一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胆系感染病人临床应用有效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409例胆系感染病人的抗生素应用情况、部分病例胆汁病原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胆汁中病原菌阳性检出率为67%(98/146),厌氧菌检出率为51%(74/146)。检出病原菌对甲硝唑、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钠敏感;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唑林钠、庆大霉素等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治疗胆道感染时喹诺酮类和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是较为理想的抗生素,与甲硝唑联用疗效良好;甲硝唑、头孢唑林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应用,临床上亦取得了一定疗效;氨苄青霉素和头孢唑林钠联合应用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0.
奥硝唑(ornidazole,ONZ)是第三代硝基咪唑类广谱抗厌氧菌及抗原虫感染药,具有疗效高、耐受性好、组织渗透性好、体内分布广等优点.其作用机制是,使通过分子的硝基在无氧环境中还原成氨基,或通过自由基的形成,使受体螺旋组织结构断裂,阻断其转录复制而衰亡.研究发现,奥硝唑药效持续时间长,其血浆消除半衰期为14.4小时,高于甲硝唑的8.4小时和替硝唑的12.7小时,与替硝唑、甲硝唑等硝基咪唑类药物相比,该品抗感染优势更为明显.在抗厌氧菌感染方面,奥硝唑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均小于甲硝唑和替硝唑,疗效优于甲硝唑和替硝唑;局部用药疗效好于甲硝唑和替硝唑.致突变和致畸作用低于甲硝唑与替硝唑;临床上用于治疗腹部感染、盆腔感染、口腔感染、外科感染、脑部感染及败血症、菌血症等严重厌氧菌感染等.也常用于手术前预防感染、手术后厌氧菌感染及消化系统严重阿米巴虫病的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制剂主要有:奥硝唑注射液:5m l:0.5g;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00m l:奥硝唑0.25g与氯化钠0.825g;奥硝唑葡萄糖注射液:100m l:奥硝唑0.5g与葡萄糖5g.本文综述奥硝唑注射剂与其他药物配伍稳定性情况,供临床合理用药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朱李瑢  陈佳慧  陈钟 《南通医学院学报》2011,31(6):414-417,F0002
目的:观察壳聚糖涂层T管在重症胆管炎(ACST)犬胆管内的抗炎作用。方法:将15只犬随机分为3组,即壳聚糖涂层T管组(A组),普通T管组(B组)和假手术组(C组)。A,B组利用T管制作犬ACST模型,分别于术前,术后24 h,48 h,72 h,7 d观察生命指征并采血检测白细胞及分类,血清TB,AKP,ALT,TNF-α,IL-1β以及血清内毒素水平。结果:术前3组之间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B组犬的血清IL-1β、TNF-α、内毒素水平逐渐升高,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血清IL-1β,TNF-α,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的血清TB,AKP,ALT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壳聚糖涂层T管在ACST犬胆管内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房新梅 《中外医疗》2013,(27):20-21
目的探讨复发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P)耐药规律,为临床应用抗菌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2月—2013年4月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复发性消化性溃疡患者98例,分别取胃窦部和体部黏膜的活检组织进行HP鉴定,采用E-test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复发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分离鉴定出56株HP;HP对4种抗菌药的耐药性由强至弱依次为替硝唑、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结论复发性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率高,且耐药性较高,临床须严格掌握根除HP指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应用。  相似文献   

13.
替硝唑与甲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董佑焱 《当代医学》2010,16(14):143-144
目的比较替硝唑与甲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12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6例),用替硝唑药物治疗;B组(56例),用甲硝唑药物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A组治愈率为91.1%,B组治愈率为80.4%,A组治愈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复发率为10.7%,B组复发率为21.4%,A组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硝唑口服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疗效佳、复发率低、副作用小,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文章报道了采用不同术式的经内镜下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即EST中切口和EST小切口+球囊扩张(EPBD)术,以及老年胆总管结石病人术后所引起的十二指肠胆道反流现象和胆管炎的情况,旨在为老年人胆总管结石微创治疗的术式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4例老年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男14例,女10例,予行经内镜下逆行的胆胰管造影(ERCP)后分别采用不同术式EST,术后安放胆总管引流管。术后1w留取胆汁,口服核素以及测定胆汁中的胃蛋白酶Ⅰ、Ⅱ的浓度,对十二指肠胆道反流进行定量和定性测定。观察术后1w、6个月口服稀钡患者的十二指肠胆道反流情况,同时观察近期和远期患者继发胆管炎的情况。结果EST中切口术组、EST小切口+EPBD组分别与无EST组相比,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P=0.51)。行EST中切口和EST小切口+EPBD患者胆汁中的锝计数明显高于无EST组,且两组不同术式患者锝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EST中切口者、EST小切口+EPBD术者胆汁中的PGⅡ质量浓度明显低于无EST组(P〈0.05),但是EST中切口者和EST小切口+EPBD术后两组间胆汁中PGⅡ的质量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w、6月的X线稀钡钡餐检查显示中切口EST者发生气体反流分别为2例、1例,钡剂反流分别均为1例。小切口EST+EPBD者发生气体反流分别2例、0例,无钡剂反流现象出现。术后1w无1例出现发热、黄疸和白细胞增高的胆管炎表现。术后6个月中切口EST患者,1例出现轻度胆管炎表现。结论行EST中切口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老年患者在手术早期较易发生十二指肠胆道的反流。因此,建议胆总管结石患者尽量选择行EST小切口+EPBD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替硝唑与甲硝唑对厌氧菌的作用及其药动学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高苏莉  顾宜  黄宝文 《医学争鸣》2004,25(10):901-903
目的:研究替硝唑注射液在小鼠体内抗厌氧菌作用,并考察其药动学过程. 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替硝唑在体外对三株厌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在厌氧消化链球菌感染小鼠模型上试验替硝唑的保护作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硝唑在小鼠体内浓度,3P8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 结果:替硝唑在体外对三株厌氧菌最低抑菌浓度为0.125~1 mg/L,替硝唑和甲硝唑对厌氧消化链球菌腹腔感染小鼠ED50分别为9.6和13.2 mg/kg,替硝唑和甲硝唑的消除半衰期分别为1.86和1.26 h. 结论:替硝唑比甲硝唑在体内消除更慢,维持有效血药浓度时间更长,替硝唑体内抗厌氧菌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6.
131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根据胆汁酸水平分为轻度及重度ICP组,100例同期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分析各组孕妇的病历资料和围产儿预后情况。ICP孕妇血清胆汁酸、肝酶、血脂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P孕妇围产儿预后显著差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孕妇高胆汁酸水平对围产儿预后可产生严重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急诊腹腔镜治疗重症急性胆囊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重症急性胆囊炎(ACST)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4年4月~2007年10月收治的80例重症急性胆管炎患者,运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进行急诊手术治疗。结果:重症急性胆囊炎80例,76例成功实施LC,其中,胆囊穿刺减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11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15例.胆囊造瘘+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14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36例,手术时间15~120min.术中出血10~85ml;4例中转开腹,其中,1例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壶腹部标志消失,与肝十二指肠韧带界限不清,2例胆囊萎缩深陷肝脏内,胆囊三角区瘢痕粘连,1例胆囊管结石嵌顿且严重粘连,术后住院时间8-11d,术后恢复均良好,治愈出院;80例术后病理诊断,急性单纯性胆囊炎41例(51.2%),急性化脓性胆囊炎24例(30.0%),急性坏疽性胆囊炎15例(18.8%)。结论:经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急诊治疗重症急性胆管炎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正凤  申素芳  陈洪  王林恒 《中外医疗》2010,29(14):18-18,20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ERCP+EST(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网篮/球囊/碎石网篮取石对25例明确诊断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进行内镜下取石治疗,必要时行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或胆道内置管引流(ERBD)。结果一次取石成功率为92%(23/25),二次取石成功率为100%,并发症术后胰腺炎为4%(1/25),一过性淀粉酶升高为16%(4/25)。结论 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效果好、并发症少、创伤小。  相似文献   

19.
Hp临床分离株对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幽门螺杆菌(helcobacter pylori,Hp)药物敏感性检测,为临床根除Hp感染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148株Hp临床株分别来自148位有上消化道症状患者,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Hp对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和呋喃唑酮的敏感性,并对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Hp对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和呋喃唑酮的耐药率分别为79.0%、23.6%、2.0%、33.1%和2.0%。56例菌株(56/148,37.8%)对2种或3种抗生素同时耐药。耐药率在不同疾病类型中没有差异。甲硝唑在女性患者中的耐药率高于男性患者(P〈0.05),其他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与性别无关。经抗Hp治疗的患者与未曾治疗患者的Hp对甲硝唑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对甲硝唑的耐药率很高,不应作为一线药物使用;对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已经比较高,应在药敏检测指导下选择应用;对阿莫西林、呋喃唑酮的耐药率很低,应作为根除Hp的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