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肝中叶是指肝左内叶和右前叶,包括Couinaud肝段划分法中的Ⅳ、Ⅴ、Ⅷ段,邻近第一、二、三肝门及肝后下腔静脉,是进出肝脏重要管道的枢纽区。肝中叶切除术用于治疗局限于Ⅳ、Ⅴ、Ⅷ段的肝胆疾病,如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血管瘤及其他肝脏良性肿瘤、胆囊癌、肝门部胆管癌、肝中央区肝胆管结石病、寄生虫病等,与超左半肝及超右半肝切除术相比,肝中叶切除术治疗肝脏中央区肝胆疾病能保留更多的功能性肝实质,降低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率,特别适合肝脏储备功能下降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央区肝脏肿瘤手术切除方式的选择及手术安全性.方法 总结分析我科2002年10月至2010年6月间行手术切除的31例中央区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中原发性肝癌22例(肝细胞癌17例,胆管细胞癌5例),肝海绵状血管瘤5例,转移性肝癌3例,肝细胞腺瘤1例;肿瘤大小4~15 cm,平均(7.2±5.3)cm.肿瘤累及第1肝门者6例,累及第二肝门者7例,第一、第二肝门均累及者3例,累及肝后下腔静脉者1例.其中29例行开腹手术,2例行经腹腔镜下肿瘤局部切除手术.29例开腹手术患者中行右半肝切除术10例、左半肝切除术6例,中肝叶切除术5例、扩大左半肝切除术2例,扩大右半肝切除术2例,Ⅷ段切除术1例,肿瘤局部切除术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0%(9/31),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在术前充分准备的情况下,选择合理手术方式,中央区肝脏肿瘤手术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门胆管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期间15例行肝门胆管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行上腹CT检查,利用3D-Liver软件进行三维可视化重建,评估解剖变异、肿瘤分型、血管侵犯以及肿瘤可切除性,并作术前手术规划。观察术中探查与术前评估的一致性、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结果: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评估15例病人Bismuth-Corlette分型:Ⅱ型3例,Ⅲ型10例,Ⅳ型2例。全肝体积(1 286.06±321.56) mL,左半肝体积(451.90±173.98) m L,右半肝体积(834.14±220.34) mL,肿瘤体积为(15.19±12.91) mL。80%(12/15)的病人按术前规划完成肝门胆管癌根治术。肝动脉变异5例,肝静脉变异4例,门静脉变异1例。术中所见与评估一致。肝脏切除11例。手术时间(343±111) min,出血量(355±189) mL。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门胆管癌术前评估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保障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方式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3年2月期间采取手术治疗的16例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中行手术切除13例,切除率为81.3% (13/16).其中行根治性切除术(R0切除)7例,非根治性切除术6例;行左半肝+尾叶切除+右肝管成形、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3例,行右半肝切除+尾叶切除+左肝管成形、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3例,行肝方叶切除及围肝门切除+胆管开口肝门区-空肠盆式吻合术7例;其中2例因总胆红素>400 μmm.l/L而先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后再手术.3例患者无法完成手术切除,其中2例肿瘤侵犯门静脉左右支,1例术中发现肝脏多发转移瘤,3例均行肝内扩张胆管的术中置管引流术.所有患者的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降低或恢复至正常,术后引流有效率为100%.1例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对于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应力争切除肿瘤,解除胆管梗阻.对肝门区胆管解剖的熟知、娴熟的手术技巧和胆大心细的操作,有望提高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5.
治疗肝细胞癌(HCC)方法中,肝切除是去除肿瘤唯一可靠的,复发率最低,但由于肝硬变或慢性肝炎,其术后并发症相对较高,据报道为1.2%~2.7%。本研究作者对伴有慢性肝病和肝脏正常病人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研究,并评估其围手术期处理。对象和方法 1994.10~1998.3TOKYO大学医学院对254例病人行333次肝切除术,男性190例,女性64例,平均年龄61岁(13~84岁),手术切除标本行病理学诊断,除17例肝门部胆管癌,7例胆囊癌,32例亲属活体肝移植外,对277例次肝脏肿瘤切除病人进行研究,其中173例187次伴有肝硬变(122例次,组1)或慢性肝炎(6…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初步治疗经验。方法收集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胆胰外科1个医疗组收治的20例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术中及术后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例中行手术切除15例,切除率为75%。其中行根治性切除术10例,非根治性切除术5例;行左三肝+尾叶切除(右前右后肝管成形、肝管-空肠吻合+空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7例,行扩大右半肝切除+尾叶切除(左外左内肝管成形、肝管-空肠吻合+空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6例,行肝方叶切除(左外内、右前后肝管分别整形后行2个胆-肠吻合术)2例;其中2例因总胆红素>400 mmol/L而先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和门静脉栓塞(PVE)后再手术,1例行根治性切除术,另1例行非根治性切除术。不能切除者5例,其中3例因发生肝脏及远处广泛转移,行术中PTCD,另2例因肿瘤侵犯门静脉左右支,行术中T管引流、联合术后PTCD。行手术切除者术后1年生存率为100%,术后生存时间1~3年,平均1.5年;肿瘤未切除者生存3~6个月,平均4.2个月。本组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对于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应精确评估,力争切除肿瘤,解除胆管梗阻;如不能一期切除则行PTCD和PVE,力争二期切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保留下腔静脉的离体低温肝切除治疗不可切除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例行保留下腔静脉的原位低温灌注扩大右肝切除术,另1例采用保留下腔静脉的全离体扩大右肝切除治疗.结果:原位低温灌注扩大右肝切除术历时14h,术中输血3 000 mL,然而,患者术后第1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全离体扩大右肝切除术历时15h,术中输血2 000 mL,热缺血时间20 min,冷缺血时间195 min,术后30d出院,无肝衰和其他重大并发症发生,随访11个月,患者仍然存活且无血管、胆管并发症及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在有复杂肝切除经验和活体肝移植经验的前体下,保留下腔静脉的离体低温肝切除是安全的,且可能是治疗精选的不可切除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根治切除联合左半肝及右前叶腹侧段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1例肝门胆管癌病人行根治切除联合左半肝及右前叶腹侧段切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肝脏右前叶解剖和手术的文献。结果:本病例为74岁女性病人,术前影像学诊断为BismuthⅣ型肝门胆管癌,成功经历肝门胆管癌根治切除联合左半肝及右前叶腹侧段切除术,手术时间共11 h 23 min,术中出血300 mL。术后病情平稳,术后第17天出院。结论:肝门胆管癌根治切除联合左半肝及右前叶腹侧段切除与肝门胆管癌根治切除联合左三区切除手术方式相比,可在根治性切除目标病灶同时有效地保留更多功能性肝体积,避免术后肝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手术中意外胆囊癌的临床处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意外发现胆囊癌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4例LC时意外发现的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NevinⅠ、Ⅱ期患者行单纯LC,2例Ⅲ期和3例Ⅳ期患者行LC中转开腹+局部淋巴结清扫术+肝脏楔形切除术,5例Ⅴ期患者行胆囊姑息性切除术。全组意外胆囊癌的发生率为0.06%。结论:Ⅰ期的意外胆囊癌行LC可达到根治目的,Ⅱ期行胆囊切除+肝脏部分切除+术后化疗,Ⅲ、Ⅳ期需行胆囊癌根治术,Ⅴ期根据情况行胆囊切除或姑息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58例行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原发性肝癌196例、肝血管瘤45例、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13例、肝转移癌2例、胆囊癌1例、肝脏错构瘤1例。所有患者采用电话和门诊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3月。结果258例患者中行单个肝段肿瘤切除者142例、跨肝段肿瘤切除者98例、多发肿瘤切除者18例。51例患者行肝肿瘤合并胆囊切除。258例患者均成功在完全腹腔镜下切除肿瘤,无中转开腹。切除肿瘤直径(5±3)cm(1.0—11.5cm),手术时间为(113±56)min(50~310min)。122例患者术中行肝门阻断,总阻断时间为(15±7)min。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11±195)mL(10—650mL),术中均未输血。切除肿瘤包膜完整,恶性肿瘤的边界距肿瘤切缘均〉1.5cm,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切缘均为阴性。术后1周患者肝功能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无肝衰竭发生。术后住院时间为(7.2±1.3)d(5~10d)。1例患者术后出现胆汁漏,6例出现轻度腹腔积液,其余患者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患者随访率为91.47%(236/258),随访时间为(16±10)个月。199例恶性肿瘤患者均获随访,其中180例无瘤生存;18例术后肿瘤复发;1例于术后6个月出现大网膜种植性转移,行手术切除。获得随访的37例良性肝肿瘤患者均健康生存。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各种肝脏肿瘤安全有效。在腹腔镜下短时间分次行肝门阻断,可提高手术安全性,不会明显延长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6例,女9例;中位年龄为64岁,年龄范围为51~75岁。25例患者均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肿瘤局部复发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25例患者中,15例BismuthⅠ型患者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胆肠吻合术。2例BismuthⅡ型患者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切除+围肝门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胆肠吻合术。2例BismuthⅢa型患者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右半肝切除+肝尾状叶切除+胆肠吻合术。3例BismuthⅢb型患者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左半肝切除+肝尾状叶切除+胆肠吻合术。3例BismuthⅣ型患者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肝尾状叶切除+胆肠吻合术。25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88±118)min,术中出血量为200 mL(50~2000 mL),术中输血6例。25例患者中,2例BismuthⅢa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75 min、465 min,200 mL、1000 mL,术中输血1例;3例BismuthⅢb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10 min、465 min、501 min,300 mL、400 mL、450 mL,均未予输血;3例BismuthⅣ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15 min、560 min、600 min,300 mL、600 mL、800 mL,术中输血1例。(2)术后情况:25例患者中,术后发生Ⅰ级并发症4例,其中2例胆瘘(BismuthⅠ型1例,BismuthⅢa型1例),1例肺部感染(BismuthⅣ型)和1例术后肝功能不全(BismuthⅢa型),经保守治疗均好转。25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胆管腺癌23例,高级上皮瘤变2例;神经侵犯8例,淋巴结转移3例,无脉管癌栓患者。25例患者住院时间为24 d(10~45 d),住院费用为9.4万元(5.3~18.7万元)。2例BismuthⅢa型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36 d、45 d,15.1万元、18.7万元;3例BismuthⅢb型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15 d、26 d、33 d,7.3万元、11.5万元、15.9万元;3例BismuthⅣ型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24 d、39 d、41 d,12.1万元、15.2万元、16.7万元。(3)随访情况: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25例患者中,18例无复发转移。2例BismuthⅣ型患者出现腹腔广泛转移,1例BismuthⅢa型患者出现Trocar孔转移。4例患者死亡。结论: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根据Bismuth分型施行适宜手术。  相似文献   

12.
肝门部癌无论是原发于肝门或侵犯到该部位,手术切除率均很低,主要原因是肿瘤侵犯大血管,特别是门静脉受累。作者对肝门部癌侵犯门静脉患者采用肿物切除、右侧肝三叶切除及门静脉切除,从而提高了切除率。作者对68例胆管癌包括胆囊癌患者中的31例行切除手术,切除率为45.6%,其中8例行右侧肝三叶切除和门静脉汇合处切除术,包括肝内胆管癌3例,上段胆管癌2例、胆囊癌3例。术中证实肿瘤均广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切除、肝门-空肠吻合治疗Bismuth 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方法 9例Bismuth Ⅳ型肝门部胆管癌均行肝切除(Ⅳb段、Ⅴ段及尾状叶部分肝组织切除),胆道的重建采用肝门-空肠吻合,所有胆管分支均不结扎,均汇人肝门胆汁湖.结果 9例患者均行肝切除、达到Rο根治性切除、肝门-空肠吻合.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四周血清AST、ALT、TB明显下降.术后出现胆漏1例、胆道少量出血1例、伤口感染1例,4例均经保守治疗后顺利出院.Karnofsky评分平均为86分.平均随访24.9(9~42)个月,1例于术后9个月死于肿瘤肝内转移,1例于术后17个月死于肿瘤腹腔广泛转移,其余7例目前健康生存,术后已平均生存28.3个月.结论 肝切除、肝门-空肠吻合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根治切除率、利于胆道通畅引流,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4.
<正>目的 BismuthⅣ型肝门部胆管癌一直被归类为不能手术切除的疾病。本研究目的总结BismuthⅣ型肝门部胆管癌行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5年期间Bismuth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治疗的效果和影响生存的因素。结果 332例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中,216例(65.1%)行手术切除,其中左三叶切除术112例,左半肝切除术43例,右三叶切除术41例,右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于安徽医科大学器官移植中心肝胆胰二病区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2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2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BismuthⅠ型1例(4. 5%),Ⅱ型2例(9. 0%),Ⅲa型9例(40. 9%),Ⅲb型3例(13. 6%),Ⅳ型7例(31.8%)。8例行术前减黄治疗。22例均接受根治性外科切除手术,其中半肝切除术14例,扩大半肝切除术2例,围肝门切除术6例,联合左尾状叶切除术3例,门静脉部分切除及修补术1例,肝动脉及门静脉切除重建术1例。术后病理证实中分化胆管细胞腺癌16例,低分化胆管细胞腺癌3例,中分化胆管粘液腺癌1例,低分化混合性肝癌1例,胆管细胞不典型增生1例。平均手术时间6. 8±1. 4小时;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9例(86%),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或好转后出院。术后18例患者得到完整随访,随访时间为3~28个月。随访期间死亡4例,死亡原因为术后肿瘤局部复发或肝内或全身转移。肿瘤局部复发及肝内转移4例,无瘤生存10例。最长无瘤生存时间28个月。结论根治性切除手术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可行的外科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的手段,切除范围不足是术后肿瘤复发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国内外趋于实施扩大的根治性切除,能够提高远期生存率,但大范围肝叶切除的主要风险是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本文报道一种既保证足够的肝内外胆管切除范围、又最大限度地减少肝组织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式.该术式的切除范围包括肝Ⅳb段、右肝蒂前部分肝Ⅴ段的肝组织,左右肝管、分叉部、肝外胆管及尾状叶(肝Ⅰ段),同时行肝门区血管骨髂化及至少包括第2站淋巴结的清扫.因所切除组织整体上形似哑铃状,我们称之为“哑铃”式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手术指征:(1) BisnuthⅡ型肝门部胆管癌,以及部分肿瘤局限于一级肝管内的Ⅲa、Ⅲb型肝门部胆管癌;(2)无门静脉分叉部或左右支受侵;(3)第3站淋巴结无转移;(4)无肝内或远处组织器官转移.本研究23例患者完成该术式,术前多数患者TBil> 300 μmol/L,均未行PTCD或胆管内支架引流.平均手术时间为35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50 ml.患者1、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5.7%(22/23)和7/15.其结果表明:该术式适宜于我国目前条件下BismuthⅡ型肝门部胆管癌及部分肿瘤局限于一级肝管内的Ⅲa型或Ⅲb型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同一医疗组手术治疗的88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并根据黄疸程度及剩余肝脏体积进行术前辅助治疗,行PTCD 19例、门静脉栓塞4例.基本手术方式为肝门部胆管癌切除+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并常规放置支撑管引流6个月.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88例手术治疗的患者中,58例(含11例PTCD治疗者)行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其中43例(含4例术前门静脉栓塞者)为R0切除,15例为姑息性切除;30例行内和(或)外引流术.联合肝切除22例(包括左半肝切除9例、扩大左半肝切除2例、左半肝联合尾状叶切除7例、右半肝切除4例),联合胰头十二指肠切除7例,联合肝固有动脉切除3例(重建2例),联合门静脉管壁部分切除2例.按改良Bismuth-Corlette分型,88例患者中Ⅰ型17例、Ⅱ型19例、Ⅲa型21例、Ⅲb型20例、Ⅳ型11例.58例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患者中,19例出现各种术后并发症,2例术后30 d内死亡.本组共73例患者获得随访,总体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8.5%、28.8%、11.0%.37例R0切除患者、14例姑息性切除患者及22例引流患者1年生存率分别为94.6%、78.6%、18.2%;3年生存率分别为43.2%、35.7%、0;5年生存率分别为18.9%、7.1%、0.R0切除患者生存率高于姑息性切除患者(x2=4.77,P<0.05);姑息性切除患者生存率高于内和(或)外引流患者(x2=13.26,P<0.05).结论 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应力求R0切除,尽量避免单纯性胆汁引流;术前充分而高效的肝功能恢复与储备能确保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绕肝提拉法(LHM)在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切断二步肝切除术(ALPP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原发性肝细胞癌行ALPPS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肝右叶肿瘤3例,肝尾状叶肿瘤1例,均采用LHM法导引的一期左、右肝脏原位劈离,右门静脉切断;二期行肿瘤完整切除。结果:4例均预先游离肝脏,成功安置弹力带,顺利实施二期肝切除术;一期手术时间195~273(232.2±35.3)min,术中失血420~1210(735±344.3)mL,并发胆瘘1例;二期手术时间98~186(139.5±36.6)min,术中失血100~320(197.5±95.3)mL;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3例情况良好,1例术后2个月复发死亡。结论:LHM法对于下腔静脉的保护,充分显露左右肝动脉、肝静脉、肝内胆管有较好的效果,可常规适用于肝肿瘤ALPPS二步肝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系统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9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收治的10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三维可视化系统将CT二维图像转换成三维图像,测量肝脏体积、肿瘤体积、预切除肝脏体积、剩余肝脏体积,并在三维图像上制订预手术方案,模拟肿瘤切除,按照根治理念进行手术,术后比较实际手术方案与预手术方案的区别.术前预切除肝脏体积与术后实际切除肝脏体积的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本组10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三维重建,测得平均肝脏体积为(1496±162) ml,肿瘤平均体积为(67±18) ml,预切除肝脏平均体积为(335±241)ml,剩余肝脏平均体积为(1140±197)ml.预切除肝脏体积的平均误差率为6.4%.本组患者按照根治性切除原则进行手术方案制订,左半肝切除4例、右半肝切除2例、局部切除3例、姑息性切除1例.模拟手术方案与实际手术方式符合率为9/10.实际行R0切除7例、R1切除1例、姑息性切除2例,其中l例行限制性门静脉动脉化.根据术中探查证实,术前三维可视化重建对重要血管、胆管及肿瘤的解剖学评估结果与术中所见大致相符.术前三维可视化对肿瘤分型诊断准确率为8/10.实际切除肝脏平均体积为(325±258) ml,术前预切除肝脏体积与术后实际切除肝脏体积呈正相关(r=0.902,P<0.05).结论 三维可视化系统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临床上因良性疾病行胆囊切除术中或术后发现胆囊癌的病例.称其为意外胆囊癌(unexpected gallbladder canrcinoma,UGC)。如何处理好该类病人,对提高胆囊癌的总体疗效意义重大。我院1990年3月至2004年12月,实施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inicholecystectomy,MC)25000例,发现UGC128例。按Nevin分期:Ⅰ期34例,Ⅱ期64例,Ⅲ期17例.Ⅳ期9例,Ⅴ期4例。处理方法:单纯胆囊切除术75例;附加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清扫35例;附加肝脏楔形切除和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清扫15例;有3例在肝脏部分切除、淋巴清扫的基础上,切除肝门部受累胆管并行胆肠吻合术:现结合临床丁作中的体会,进行回顾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