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仿真窥(CTVE)技术与胃镜诊断胃癌的临床价值,旨在提高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对胃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对82例胃癌患者行胃镜及腹部容积扫描,在工作站分别行MPR、CTVE重建成像,观察癌肿病灶、局部浸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情况,并与胃镜及手术病理对照。结果:MSCT能准确显示癌肿的发生部位、大体分型,诊断符合率为100%,同时可获得管腔外信息。胃镜显示肿瘤直观,并可获得病理资料,但在肿瘤定位及管腔外信息方面存在不足。结论:多层螺旋CTMPR、CTVE技术快捷、安全、准确,对胃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与胃镜联合应用,可以更全面客观地指导医生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法,应该成为术前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和病理结果证实的39例胃癌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纤维胃镜及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对比。结果:胃癌CT的诊断正确率高于消化道钡餐,与纤维胃镜接近。CT在显示胃癌病灶及周围器官侵润的和远处转移等优于纤维胃镜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结论:CT对胃癌的诊断有独特的优势,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迁移学习技术构建胃镜图像识别模型,探讨其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 001例胃癌、2 119例胃溃疡、2 168例慢性胃炎患者的普通清晰白光胃镜图像,将其分为训练集图像组(1 851例胃癌、1 969例胃溃疡和2 018例慢性胃炎图像)和测试集图像组(胃癌、胃溃疡及慢性胃炎各150例图像)。选择在ILSVRC(ImageNet Large-Scale Visual Recognition Challenge)赛中的冠军模型VGG19、ResNet50和Inception-V3作为预训练模型,将其改造后进行模型训练,用训练集图像训练上述3个模型,用测试集图像对模型进行验证,整个模型训练过程分成预训练和微调2个步骤。结果 在3个模型中,ResNet50模型验证准确度最高,对胃癌、胃溃疡及慢性胃炎的诊断准确度分别达93%、92%及88%。结论 基于迁移学习技术,利用ResNet50模型建立的胃镜图像识别软件模型可以较准确地区分胃癌与良性胃疾病(胃溃疡和慢性胃炎)。  相似文献   

4.
朱书霞 《吉林医学》2013,34(11):2117-2118
目的:探讨胃镜活检对于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收治的胃癌疑似患者共50例,对比胃镜下活检的诊断结果和外科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比胃镜活检与外科手术病理活检的诊断符合率,在胃镜下对患者的肿瘤进行分型。结果:对比外科活检结果,采用胃镜活检对胃癌的诊断成功率为84.0%,其中对于Borrmann的I型诊断正确率为100%,最低是对于Borrmann的Ⅲ型分型判断,胃镜下活检对胃癌有较高的诊断成功率。结论:胃镜活检对于胃癌诊断有着较高的诊断成功率,并且分型正确率也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分析价值,但其检查结果受到组织取材的影响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作为胃癌诊断的一个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彭凤祥  徐娜  王志铭 《辽宁医学院学报》2011,32(2):123-124,130,19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动态扫描及多平面重建成像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胃镜活检病理证实且经过手术的患者40例,采用西门子Definition AS+128排螺旋CT进行动态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成像,观察胃癌局部原发病灶及胃周浸润、远处转移情况。结果所有患者MSCT图像质量均显示满意,均发现胃部原发病灶并获得胃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较满意的诊断率。结论 MSCT可以揭示胃癌原发部位及外周浸润、远处转移情况可以成为胃镜检查的重要补充,对胃癌的术前评估及治疗方法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术云 《大家健康》2017,(12):44-45
目的:探讨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对胃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住院部(2015年08月25日至2017年09月01日)收治的25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检查手段,并对其诊断确诊率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胃镜活检的诊断确诊率低于外科病理结果(P<0.05).结论: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对胃癌诊断结果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两者相结合可以更加客观、准确的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癌42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评估胃癌的CT检查方法与纤维胃镜和GI。结果:胃癌CT诊断正确率接近GI。结论:检查前的胃肠道准备工作对胃癌的CT诊断很重要,CT在显示胃癌病灶以及周围器官的浸润优于纤维胃镜和GI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癌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评估胃癌的CT检查方法与纤维胃镜和GI。结果:胃癌CT诊断正确率接近GI。结果:胃癌CT诊断正确率接近GL。结论:检查前的胃肠道准备工作对胃癌的CT诊断很重要,CT在显示胃癌病灶以及周围器官的浸润优于纤维胃镜和GI检查。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医学图像压缩的图像高质量和高压缩比的矛盾问题,基于视觉注意机制的理论,提出了一种近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相结合的医学图像压缩方法:对具有医学诊断价值的病灶区域进行低压缩比的近无损压缩,而对没有诊断价值的非病灶区域进行高压缩比的有损压缩。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实现了对病灶区域和非病灶区域的分别压缩,相对于无损压缩不仅提高了图像整体的压缩比,同时又保证了病灶区域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黄静  姜风 《中外健康文摘》2012,(49):132-133
目的利用双源CT双能量技术扫描,对进展期胃癌癌肿的浆膜面改变、增强表现与浆膜面浸润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胃癌的双源CT双能量扫描在浆膜面受侵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经胃镜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病例52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4例,年龄36~78岁.对52例胃癌癌肿浆膜面浸润情况进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由2位资深放射医生在不知内镜、手术和病理结果的情况下,盲法分析双源CT静脉期、延迟期图像.结果进展期胃癌浆膜面侵犯的CT征象中,浆膜面粗糙诊断敏感性较高,结节状突出的诊断特异性高,同时应结合周围脂肪间隙的改变综合判断.胃癌癌肿的强化方式是诊断胃癌浆膜侵犯时应该综合考虑的一个因素.CT与病理学T分期具有较高一致性,可以为临床提供准确的信息,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胃癌癌肿邻近浆膜面的区域碘剂含量,可以作为判定浆膜面是否受侵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1.
基于迁移学习的胃镜图像自动识别多分类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迁移学习提高早期胃癌图像识别准确率。方法根据胃癌前病变概念收集5类胃镜图像,分别为早期和进展期胃癌图像783张、胃溃疡图像1042张、慢性胃炎图像1143张、胃息肉图像1096张和正常胃镜图像1763张,按6:2:2的比例分为训练集、验证集、测试集,通过从零训练模型ResNet34与微调迁移模型ResNet34、VGG16相比较。结果基于迁移学习的ResNet34模型识别准确率最高,验证集准确率95.64%,测试集准确率90.75%。结论ResNet34模型可较准确的实现常见胃镜图像识别,较传统深度学习方法对小数据集的医学图像有更好的泛化和特征提取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残胃癌早期诊断和治疗方式.方法:总结分析12例残胃癌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和胃镜检查有益于残胃癌早期诊断,行残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定期胃镜检查是早期诊断残胃癌的关键.废胃与联合脏器切除结合R3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残胃癌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胃充气法多层CT动态增强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上消化道钡餐及胃镜检查拟诊胃癌17例患者,以充气法行全胃16层CT增强扫描检查,并同手术病理对比。结果17例患者均行部分或全胃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病理证实胃腺癌15例,其术前全胃充气法多层CT增强扫描中局限隆起病灶11例,弥漫性增厚病变4例,病灶之CT呈现持续均匀强化,强化程度以门静脉期达最高;黏液腺癌2例,病变主要位于胃窦部,胃壁弥漫性增厚且密度不均匀,CT增强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静脉期呈“三明治”样强化表现。结论全胃充气法MSCT动态增强扫描对胃癌定位、定性诊断具有很高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MRI与螺旋CT对于原发性胃癌病灶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胃癌治疗确定靶部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58例原发性胃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分别使用螺旋CT检查(CT组)和MRI检查(MRI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胃癌病灶检出情况。结果 CT组使用螺旋CT检查出49例患者的123个胃内病灶以及30例患者的98个胃外病灶;MRI组检查出56例患者的189个胃内病灶和41例患者的146个胃外病灶,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螺旋CT检查方式相比,应用MRI对原发性胃癌患者病灶检查具有更大的优势,患者胃内病灶和胃外病灶的检出率更高,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黄海波  江生 《医学综述》2014,(11):2044-2047
CT是影像学诊断胃癌迄今为止最为有效和常用的方法,目前CT不但能够确定瘤体位置及大小,而且最新的CT技术通过结合传统的横断面成像、多平面重组成像(MPR)及仿真内镜技术,能够有效探测胃癌病灶并进行辅助诊断。CT横断面成像和MPR能够对胃癌进行准确TNM分期,对非典型胃癌进行影像学分析,并明确分辨胃癌与其他侵及胃部肿瘤。由于CT解剖学分辨率尚有限,故对早期胃癌诊断价值有限,但若辅以内镜可较为准确诊断。CT对胃癌淋巴结及腹膜转移的准确反映尚需时日,目前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6.
李北平 《中外医疗》2016,(12):194-195
目的:探讨胸部钡餐透视、CT和胃镜对食管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整群选取该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就诊的76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44例食管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并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钡餐透视、CT、支气管镜,所有患者均进行以上检查,对比和分析各种方法在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钡餐透视对食管癌的诊断准确率为67.11%,CT为90.79%,胃镜为92.11%,CT与胃镜对食管癌的诊断准确率高于钡餐透视诊断,对食管部病变的诊断准确率CT高于钡餐透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P<0.05);胃镜高于钡餐透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1,P<0.05);胃镜虽高于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食管癌初诊筛查中,可将胸部钡餐透视放在第一位,CT和胃镜作为进一步检查,这对提高临床对食管癌的确诊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泉晶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4):1627-1628
目的探讨社区开展胃镜筛查早期胃癌的可行性。方法 2008年7月—2010年12月在宁波市海曙区段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主诉为上腹不适1周以上,或反复嗳气、反酸者,或反复胸骨后胃灼热感者,或体检发现胃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胃病患者,或有胃癌家族史的一级亲属,或其他社区医生认为有必要进行胃镜检查的症状人群1 002例进行胃镜检查。结果胃镜活组织病理检查证实食管癌3例,胃癌22例,其中早期胃癌2例,与我国目前早期胃癌诊断率相符。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胃镜检查技术可行,建议在有条件的社区开展胃镜检查,筛查早期胃癌。  相似文献   

18.
胃蛋白酶原C在胃癌及胃癌前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Ning PF  Sun LP  Liu HJ  Yuan Y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0):818-821
目的 探讨胃蛋白酶原C(PGC)在不同胃疾病中的动态表达情况并对其在胃癌前疾病及胃癌诊断中的价值作出评价。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 4 2 4例胃黏膜标本中PGC的表达情况。结果 PGC抗原在 5 4例正常胃黏膜中全部阳性表达 (10 0 % ) ,在 12 4例胃癌中表达率显著下降 (2 4 % ) ,从浅表性胃炎或胃糜烂溃疡到萎缩性胃炎或异型增生再到胃癌 ,PGC阳性表达率依次逐渐下降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PGC抗原的表达与胃黏膜细胞恶性程度呈负相关 ,与胃疾病的发生发展有良好的相关性。PGC抗原对于胃癌前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对于癌前疾病的诊断 ,对胃癌筛查、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陈静  莫育芹  磨勇 《西部医学》2013,(12):1835-1836,1839
目的 分析联合检测血清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及癌胚抗原(Carcino Embryonic Antigen,CEA)浓度对胃癌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评价其在胃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60例胃癌患者作为病例组,6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OPN及CEA浓度,分析两种标志物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诊断胃癌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病例组的OPN浓度为(78.3±24.2)ng/ml,CEA浓度为(36.2±24.6)ng/ml;对照组的OPN浓度为(42.8±14.8)ng/ml,CEA浓度为(2.4±0.8)ng/ml;单项检测OPN诊断胃癌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60.0%及75.0%,单项检测CEA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58.3%及73.3%,联合检测OPN及CEA的诊断胃癌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1.7%及91.6%.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OPN及CEA可提高胃癌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检测方法简便,可作为胃癌筛查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优越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榆林市第二医院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发现42例胃黏膜可疑病变应用NBI-ME与白光内镜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病理确诊早期胃癌5例,重度异型增生10例,轻中度异型增生18例,肠上皮化生9例。白光内镜漏诊10例,检出率76.19%;NBI-ME漏诊3例,检出率92.86%。NBI-ME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显著高于白光内镜(P<0.05)。结论 NBI-ME对于胃黏膜微血管形态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对病变靶向活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能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