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粉尘螨滴剂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嗜酸性粒细胞(EOS)及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影响.方法:粉尘螨过敏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儿60例,均分成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和(常规加特异性免疫)治疗组(免疫治疗组),常规组仅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治疗组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同时加用粉尘螨滴剂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6月、12月EOS及血清ECP水平.结果:(1)两组患儿EOS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治疗组EOS低于常规组,P<0.05;组内比较,治疗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常规组P<0.05,免疫治疗组P<0.01,与治疗6月比较,治疗组P<0.05;(2)两组患儿ECP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免疫治疗组ECP低于常规组,P<0.05及P<0.01;组内比较,治疗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常规组P<0.05,免疫治疗组P<0.01,与治疗6月比较,治疗组P<0.01.结论:特异性免疫治疗能降低支气管哮喘患儿EOS及血清ECP水平,且ECP下降更明显,这可能是粉尘螨滴剂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onic protein,ECP)、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otal immunoglobuline E,T-IgE)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phils,EOS)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3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ECP、T-IgE水平及EOS按常规法计绝对数.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组血清中ECP 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和正常组,ECP水平的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哮喘组血清T-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哮喘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无显著差异.而3组的EOS计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ECP是EOS活化后脱颗粒释放的主要炎性介质,是反映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血清ECP含量的变化与哮喘患儿疾病的状态有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炎症与嗜酸粒细胞(eosinnophil, EOS)的磷脂酰肌醇激酶3/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kinase 3/protein kinase B, 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程度的关系。 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的36例气管哮喘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段于我院的3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检测气道壁面积占气道总横截面积百分比(WA%)、支气管管壁厚度与外径比值(T/D),以及诱导痰的细胞分布情况。分析不同痰嗜酸粒细胞水平患者的气道重塑、炎症指标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水平,以及采用Person相关性分析炎症指标与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关系。 结果观察组嗜酸粒细胞占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嗜酸粒细胞组的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体积浓度、血清总IgE、T/D、WA明显高于低嗜酸粒细胞组(P<0.05)。高嗜酸粒细胞组患者的PI3K、p-Akt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低嗜酸粒细胞组(P<0.05)。Pearson分析显示FeNO体积浓度、血清总IgE分别与PI3K、p-Akt具有正相关性(P<0.05)。 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EOS的PI3K/Akt信号通路处于活化状态,与气道炎症(FeNO、血清IgE)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气道高反应性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78名慢性咳嗽和/或胸闷病人作激发试验,激发试验阳性者作进一步的检查,包括血清嗜酸粒细胞、痰液嗜酸粒细胞和ECP.排除其它疾病后,这些病人被拟诊为支气管哮喘,根据GINA方案进行规范治疗,并追踪24个月.结果:83名患者诊断为哮...  相似文献   

5.
高静  林东红 《医学综述》2005,11(3):204-205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OS)、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所介导的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其病理学特征之一是.EOS增多。由EOS及其活性分泌产物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mtein,ECP)等细胞因子和介质所引起的呼吸道慢性炎症是哮喘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现仅就ECP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杨海  周晓云  杨小兰  黄超群  吴峰 《海南医学》2012,23(23):100-101
目的 探讨诱导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测定在儿童哮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7例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哮喘患儿和27例正常儿童诱导痰液中ECP浓度,便携式肺功能仪测定肺通气功能.结果 哮喘缓解组、轻度间歇组、中重度组诱导痰液中ECP含量[分别为(47.8±35.6) μg/L、(90.5±55.4) μg/L、(150.2±68.4) μg/L]与对照组[(5.6±20.2) 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哮喘患儿各组间诱导痰液中ECP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患儿诱导痰液中(ECP)含量与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0%)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诱导痰液中ECP是反映儿童组中重度哮喘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免疫球蛋白IgE在哮喘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患儿和20例健康儿血清进行了ECP及IgE检测。结果哮喘发作期EC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缓解期及健康对照;IgE发作期高于缓解期和健康儿,但缓解期与稳定期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哮喘患儿血清ECP、IgE间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血清ECP水平能更准确反映嗜酸粒细胞活化状态和气道炎症变化,是诊断、判断病情及指导抗炎治疗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8.
陈菁  孙洁民  罗光伟 《华中医学杂志》2007,31(4):247-248,250
目的 探讨中药射干麻黄汤对哮喘豚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凋亡、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白细胞介素(IL)-5mRNA及IL-10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40只健康雄性Hartley系豚鼠随机分为射干麻黄汤组、地塞米松组、哮喘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荧光酶标记法和RT-PCR技术检测BALF中EOS凋亡、ECP水平、IL-5mRNA及IL-10mRNA表达水平.结果 射干麻黄汤组BALF中的EOS明显较哮喘组低,EOS凋亡率明显较哮喘组高(P<0.01); ECP水平明显较哮喘组低(P<0.05);IL-5mRNA水平明显较哮喘组低,IL-10mRNA水平明显较哮喘组高(P<0.05).结论 射干麻黄汤可以通过减少IL-5mRNA的表达,增加IL-10mRNA的表达有效抑制哮喘豚鼠气道EOS的上升,增加EOS的凋亡;降低ECP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变应原特异性IgE抗体和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cationic protein,ECP)水平的测定,探讨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harmacia UniCAP系统测定4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吸入性变应原特异性IgE抗体和ECP水平.结果48例患者中变应原阳性者26例,占54.17%,阴性者22例,占45.83%;哮喘患者变应原阳性组ECP高于正常者的百分比明显高于阴性组. 结论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与吸入变应原有密切的关系;外源性哮喘患者血液中嗜酸粒细胞处于激活状态,易于释放蛋白颗粒.  相似文献   

10.
儿童支气管哮喘96例血清IL-13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IL-13水平与儿童哮喘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3、总IgE水平,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同时计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哮喘组患儿血IL-13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哮喘组血IL-13水平与ECP、总IgE及EOS计数均呈正相关。结论:血IL-13水平与儿童哮喘发病间可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小儿哮喘病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哮喘发作期、缓解期及肺炎患儿与正常儿童血清ECP浓度。同时检测最高呼气峰流速(PEF)及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计数。结果:哮喘发作组血清ECP明显高于哮喘缓解组、肺炎组及正常对照组;ECP与Eos之比值与PEF呈负相关。结论:血清ECP测定可反映小儿哮喘支气管粘膜炎症情况,对指导临床诊断、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H,阻滞剂鼻喷剂联用吸入激素对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诱导痰中嗜酸细胞(E)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61例中、重度哮喘伴变应性鼻炎患者在经口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的基础上随机给予下列治疗:氮革斯汀鼻喷剂(A组22例)、布地奈德鼻喷剂(B组20例)及氮革斯汀联合布地奈德鼻喷剂(C组19例)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其哮喘症状评分和测定诱导痰E%及诱导痰上清液中ECP、ICAM-1、IL-13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三组的哮喘症状评分、诱导痰E%和ECP、ICAM-1浓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A组哮喘症状评分、诱导痰E%和ECP、ICAM-1浓度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哮喘症状评分和诱导痰ECP浓度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诱导痰IL-13浓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吸入激素的基础上联合应用H。阻滞剂鼻喷剂可有效治疗变应性哮喘、抑制气道E及ECP、ICAM-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ACO)患者气道炎症中的 作用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入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ACO患者及正常人各20例,行肺功能检查测定第 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呼气流量峰值、最大呼气中期流量。COPD组及ACO组利用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进行临床 症状评估,哮喘组及ACO组采用哮喘控制测试进行哮喘控制评估。诱导痰检查留取痰液,行细胞分类计数并计算中性粒细胞 比例及嗜酸性粒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痰MPO、ECP水平。结果ACO组自我评估测试评分较COPD组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但哮喘控制测试评分较哮喘组减小(P<0.05)。ACO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呼气流量峰值、最大呼气中期流 量较哮喘组减小(P<0.05),用力肺活量较COPD组增大(P<0.05)。ACO组痰中性粒细胞比例较哮喘患者增大(P<0.01),痰嗜酸 性粒细胞比例较COPD组增大(P<0.01)。ACO组痰MPO水平较哮喘组增高(P<0.05),痰ECP水平较哮喘组及COPD组均增 高(P<0.05,P<0.01)。ACO组痰MPO水平与痰中性粒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8358,P<0.01),与自我评估测试评分及第1秒用 力呼气量无相关性(P>0.05)。ACO组痰ECP水平与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4666,P<0.05),与哮喘控制测试评分及 第1秒用力呼气量呈负相关(r=-0.4966,P<0.05;r=-0.4610,P<0.05)。结论ACO患者气道炎症同时存在中性粒细胞性炎症及嗜 酸性粒细胞性炎症,痰ECP水平与哮喘控制水平及阻塞性气流受限程度均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诱导痰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与哮喘不同控制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在本院就诊的哮喘患儿82例,分为控制组(29例)、部分控制组(31例)、未控制组(22例),并同期设立对照组(27例),测定其诱导痰中MMP-9和ECP水平。[结果]哮喘患儿诱导痰中MMP-9和ECP水平随哮喘控制水平的不足而逐渐升高,且控制组、部分控制组、未控制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未控制组、部分控制组、控制组患儿诱导痰中MMP-9、ECP水平呈正相关(r=0.62,P<0.05)。[结论]哮喘患儿诱导痰中MMP-9和ECP可反映哮喘不同控制水平,可能在哮喘患儿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计数在并发感染的哮喘患儿中的检测价值。方法:分析84例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哮喘患儿30例(A组)、并发细菌感染的哮喘患儿28例(B组)和并发肺炎支原体的哮喘患儿26例(C组)。另外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2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儿童的基线资料及治疗前后的血清CRP及WBC水平。结果:B组患儿的血清CRP与WBC水平较A组、C组及对照组高(P<0.05),C组患儿的血清CRP与WBC水平较A组和对照组高(P<0.05),且A组患儿的血清CRP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A、B、C 3组患儿的血清CRP与WB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B组患儿的血清CRP与WBC水平仍较A组与C组高(P<0.05)。结论:血清CRP与WBC的联合检测在并发感染的哮喘患儿中不但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判断患儿的感染类型,还能有效判断患儿的预后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Cysteinyl leukotrienes (cysLTs) are considered to be important mediators involved in bronchial asthma and the ensuing eosinophilic inflammation. We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pranlukast, a potent and selective cysLT receptor antagonist, on the clinical course and serum 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 (ECP) levels of 10 asthmatic patients. A four-week administration of pranlukast increased the morning peak expiratory flow (PEF) (p = 0.007) and decreased as-needed beta 2-agonist use (p = 0.021). Changes in the morning PEF inversely correlated with those in the serum ECP levels (r = -0.80, p = 0.0057).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cysLTs are important mediators involved in eosinophilic inflammation, a major pathophysiologic feature of bronchial asthma in huma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