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肝癌患者ICGR15水平、心理能力和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肝癌患者140例均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70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2组ICGR15水平、心理能力和自理能力等变化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的ICGR1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心理能力和自理能力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86%(9/70)低于对照组的34.29%(24/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肝储备功能的损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心理、自理能力,提高患者治疗及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动脉介入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选择性动脉介入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3例SAP患者,55例患者接受静脉注药治疗(对照组),48例患者接受选择性动脉介入治疗(介入组),比较接受两种治疗方法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临床疗效。结果分析对照组和介入组的临床疗效:两者病死率分别为16.4%和4.17%,(P<0.05);对照组和介入组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7.8±2.9)dvs.(3.5±1.6)d,(P<0.05);对照组和介入组中需外科手术者比率分别为(34.5%vs.16.7%),(P<0.05);介入组住院时间为(24.9±18.3)d,较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选择性动脉介入治疗有效地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从而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健脾复肝汤配合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采用单纯介入治疗;治疗组31例,在介入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服用健脾复肝汤(处方:太子参、炒白术、茯苓、山药、薏仁、枸杞子、赤白芍、三叶青、猫爪草、蜈蚣、八月扎、鸡内金、谷麦芽)。结果:在近期疗效方面,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生存质量方面,治疗组生存质量提高率为54.84%,对照组生存质量提高率为24.2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带瘤生存时间方面,两组比较,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复肝汤配合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可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带瘤生存时间,优于单纯介入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癌病人术前肝脏储备功能及营养状态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行手术治疗的80例肝癌病人测定肝脏储备功能(ICGR15)和营养状况(NRS-2002),并根据病人术前肝脏储备功能及营养状态分组,观察病人术后康复情况。[结果]当病人ICGR15≥10%,营养状态越差,术后首次排气及拔除胃管所需的时间越长(P<0.05);NRS-2002≥3分时,肝脏储备功能欠佳的病人住院时间较长(P<0.05);当病人NRS-2002≥3且ICGR15≥10%时,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拔除胃管时间、拔除腹腔引流管的时间及住院时间更长(P<0.05)。[结论]术前应根据病人的肝脏储备功能及营养状态积极采取护肝治疗及营养支持,以促进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介入术后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介入治疗前行超声心动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的冠心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给予辛伐他汀口服;对照组46例,未服降脂药。观察6个月后2组患者的再狭窄发生率、LVEF、炎性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水平的变化。结果6个月后再狭窄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与43.48%,P<0.05),LVEF治疗组明显改善[(32.88±1.35)%与(52.97±2.01)%,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31.76±1.56)%与(38.84±2.58)%,P>0.05)]。两组血浆hsCRP水平及白细胞计数均有所降低,但治疗组两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介入术后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应用辛伐他汀降脂治疗,可以降低血管内皮炎性反应,降低介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联合中药治疗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入院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加施快速康复护理联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评价、并发症、干预前后健康知识评分与术后疼痛、相关临床指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09%)显著低于对照组(36.36%)(P<0.05);干预后健康知识评分(92.50±4.2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5.49±17.38)分(P<0.05),术后VAS评分(0.57±0.29)分显著性低于对照组(1.26±0.82)分(P<0.05);肛门排气时间(27.14±8.07)h、首次排便时间(34.71±9.34)h与住院时间(3.24±1.33)h显著低于对照组(38.22±8.94,45.96±9.62,4.49±1.50)(P<0.05);总体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快速康复护理联合中药治疗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满意度,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进行介入手术时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2例需行介入治疗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经血管内超声指导的介入治疗组和经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指导的介入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选择支架的直径及个数、支架扩张时最大球囊压力、管腔直径的急性获得值、支架植入后残余狭窄、最小管腔直径,并对两组患者进行了12个月的随访,观察死亡、Q波心肌梗死、因不稳定心绞痛再次住院、亚急性血栓闭塞等情况。结果经血管内超声指导组患者达到满意的介入效果,球囊压力、管腔直径的急性获得值及最小管腔直径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分别为(1491.77±197.96)kPa对(1317.04±180.79)kPa,P<0.01;(2.25±0.38)mm对(2.02±0.34)mm,P<0.05;(2.98±0.38)mm对(2.69±0.37)mm,P<0.01];术后靶病变血管残余狭窄率、术后12个月内因不稳定心绞痛住院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分别为(4.42±6.05)%对(8.65±8.43)%,P<0.05;3.85%对23.07%,P<0.05]。结论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介入手术时,血管内超声指导比冠状动脉造影指导的可操作性和远期效果均好;支架内球囊压力大于1519.87kPa(15大气压)时,介入治疗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有效性。方法选取40例有乙型肝炎病史且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男性3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4.0±13.0)岁。测定术前术后患者的吲哚青绿15 min滞留率(ICGR15)。结果 40例行射频消融术的肝癌患者,患者术前的ICGR15为(10.17±9.54),而术后的ICGR15为(14.95±12.7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1、2、3年的生存率分别是98.7%,88.8%和76.4%。结论射频消融是对肝功能差的肝癌患者的一种侵袭性小的治疗方式,其疗效与外科手术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在周围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上,运动训练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实验在延边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用60只Wistar雄性大白鼠,分离出坐骨神经,在胫神经和腓神经分支前的部位用止血钳压迫制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实验动物分为3组,利用动物用电动跑步机调节运动负荷量进行运动训练,第1实验组(n=20)在15°倾斜度和12m/min的速度下运动,第2实验组(n=20)在30°倾斜度和24m/min的运动速度下运动,另一组(n=20)为对照组。两实验组在神经损伤后第2周开始行25min/d,共3周的运动训练,分别测定倾斜台上维持姿势的最大角度,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行动学检查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在倾斜台上能保持原有姿势的最大角度,两实验组(85.0±1.0)°,(85.1±1.3)°均比对照组(75.8±2.2)°增高(P<0.05),但两实验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第2实验组的SFI值(-14.1±1.3)%比第1实验组的SFI值(-19.1±1.0)%减少(P<0.05)。两实验组的潜伏期(119.6±8.1)%,(118.7±3.6)%均比对照组(167.2±5.8)%缩短(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损伤后的第4周第2实验组的波幅(50.6±1.9)%比另一实验组(45.7±2.2)%增高(P<0.01)。结论:坐骨神经受损伤大白鼠进行运动训练能促进其运动功能的恢复。在神经再生时期,随着运动负荷量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导致的心绞痛介入治疗(PCI)与保守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将慢性钙化病变的心绞痛患者78例,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36例)和保守治疗组(42例),分别给予PCI治疗和常规保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近期、远期症状缓解,心电图及心功能改善,心脏事件发生以及冠状动脉造影复查血管丢失率等。结果PCI治疗组术后短期治疗效果满意,表现为心绞痛次数减少[介入组(1±3)次/周、药物组(4±6)次/周]、程度减轻[介入组(1.01±2.45)min、药物组(3.82±3.12)min]、持续时间缩短、运动耐量提高(P均<0.01)、心电图及心功能有改善[EF值介入组(62.56±8.93)%、药物组(50.12±8.89)%](P<0.05);但半年随访发现PCI组上述症状复发率较高,恢复至术前状态,与药物保守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及心功能与术前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半年的血管丢失率很高,介入组管腔陕程度术前、术后和术后半年分别为(61.12±20.10)%、(8.23±5.12)%、(72.22±34.28)%(P<0.01,0.05),甚至病变更重,而保守治疗组则趋于稳定(P>0.05)。结论慢性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PCI,可能会打破已经钙化稳定了的血管内膜,从而激发内皮的增生。PCI治疗可能远期疗效无益。  相似文献   

11.
金海君  魏芳  宋冬梅  文淑峰 《现代护理》2006,12(28):2658-265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管缝合器与人工压迫止血对病人止血时间、制动时间、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518例病人,随机分为经皮血管缝合器组(观察组)及人工压迫止血组(对照组),观察2组病人止血时间、制动时间、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血管缝合器组平均止血时间为(4.0±2.5)min,卧床制动时间为(4.0±1.0)h。人工压迫止血组平均止血时间为(16.0±5.5)min,卧床制动时间为(24.0±4.0)h。观察组止血时间及卧床制动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4 h后观察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管缝合器组如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明显少于人工压迫止血组(P<0.05)。结论血管缝合器用于冠心病介入术后病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不同程度的降压水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血管反应性的影响,探讨不同程度降压治疗对其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和效果。方法:选择1999-03/2003-1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或病房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3例(观察组),男23例,女10例。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自愿者健康老年人27例为对照组,男22例,女5例。对观察组及对照组老年人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技术测定其脑循环血流动力学参数:平均峰流速(averagepeakforwardvelocity,Vm),屏气指数及脉动指数。结果:观察组降压前Vm上升率、屏气指数、脉动指数下降率犤(28.57±9.08)%,1.04±0.19,(16.69±5.46)%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犤(37.70±10.36)%,1.41±0.58,(20.60±7.38)%犦(P<0.05~0.01),而两组Vm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第1次降压Vm上升率及BH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两组脉动指数下降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第1次降压前后所有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第2次降压后Vm上升率和BHI明显高于降压前(P<0.05);Vm上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适当水平的降压治疗可有效改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血管对二氧化碳的反应性,改善其脑血管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13.
背景补气健脾,补益元气,强筋健骨,疏通经络是中医对抗运动性疲劳的经典原则.目的观察复方中药抗运动性疲劳的效应.设计以动物为观察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浙江中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材料实验于2001-02/06在浙江中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用ICR小鼠8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22±2)g,SD雄性大鼠40只,体质量(194±7)g.方法①80只小鼠随机分成两组,40只为中药健力方灌胃(实验组),40只为生理盐水灌胃(对照组).喂养15 d后,分成3组进行抗疲劳实验(n=15,游泳时间),抗缺氧能力(n=15),血红蛋白的测定(n=10).②睾酮测定把40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生理盐水灌胃对照组、中药灌药组、运动组、运动加灌药组.灌药组的大鼠每天灌药1次,运动组及运动加灌药组每天运动1次,为3%体质量负荷游泳至力竭,水温为28℃.喂养20 d后,开胸取心血2 mL,离心析出血清置4℃冰箱待用,用Minigamma 1275 γ计数器,VCS法测定.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小鼠的游泳时间测定.②抗缺氧时间.③血红蛋白指标及大鼠睾酮水平.结果40只大鼠和80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小鼠游泳时间观察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延长[(125.2±13.7),(108.9±12.6)min,P<0.01].②抗缺氧能力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所提高[(25.0±1.5),(23.1±1.8)min,P<0.01].③血红蛋白水平检测实验组血红蛋白指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意义[(162.1±5.2),(159.3±5.3)g/L].④睾酮水平运动组大鼠明显低于运动加灌药组[(4.69±0.92),(6.03±0.77)nmol/L,P<0.05],生理盐水灌胃组与中药灌药组比较差异不显著[(6.59±0.91),(6.98±0.88)nmol/L,P>0.05].结论在疲劳情况下,服用健力方能延长小鼠游泳时间,提高工作持续时间和效力,能提高血红蛋白的含量,提高抗缺氧能力,显示出较强的抗疲劳作用.服用健力方中药结合运动训练,可使大鼠血清睾酮值显著高于运动组,说明其具有提高大鼠血睾水平,防止力竭运动引起的血睾下降,加速机体功能状态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用认知疗法早期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1999-01/2002-10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并进行健康教育,对实验组采用认知疗法指导,两周后对两组患者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定患者的抑郁状况和认知功能。结果20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平均得分低于对照组(54.34±3.46,65.62±5.37,P<0.05)。实验组患者轻度、中度、重度抑郁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15%,25%;5%,16%;1%,7%)。②两组患者中认知障碍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分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23.29±2.46,16.86±3.84,P<0.05)。实验组患者轻度、中度认知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9%,18%;5%,16%)。结论对脑卒中患者早期用认知疗法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和认知功能障碍,促进患者的身心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快速起搏心室致心力衰竭犬房颤模型,研究其电生理及心房结构和功能改变。方法 15只健康杂种犬分两组:对照组6只,实验组9只[240次/min心室起搏(25±3)d]。超声心动图测定起搏前后心房面积、面积缩小分数及左心室功能,利用心内电极测定心房有效不应期、传导速度及房颤诱发情况。结果实验组7只犬完成了实验。快速心室起搏(25±3)d后,犬的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左、右心房面积显著增大(与起搏前比较,P<0.01),左、右心房面积缩小分数显著减小(左心房:(35.7±1.9)%和(20.7±2.7)%,P<0.01;右心房:(35.0±2.3)%和(18.0±2.3)%,P<0.01),左室射血分数从(65.3±2.1)%降至(31.6±2.8)%(P<0.01)。实验组犬左、右心房有效不应期显著延长,心房内传导速率较对照组减慢。实验组有5只犬诱发出超过30 min的房颤,平均房颤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687±290)s和(13±9)s,P<0.01)。实验组平均房颤持续时间与左、右心房面积及面积缩小分数相关(P<0.05)。结论 快速心室起搏致心衰模型能稳定地诱发出房颤,房颤持续时间与心衰引起的显著心房结构和功能异常相关。  相似文献   

16.
神经生长因子对超长随意皮瓣成活状态及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对促进超长随意皮瓣成活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背部随意皮瓣动物模型,以自身对照,于术后实验组一次局部注射NGF66.7μg,连续观察皮瓣成活面积与成活率,以及应用激光和光导纤维技术测量不同时间的血流量变化。结果:断蒂后实验组皮瓣成活面积为(7.12±1.54)cm2,成活率为(92±5)%,对照组分别为(5.23±0.19)cm2,(69±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2.33,P<0.05);术后24h实验组皮瓣中部和尾部血流量开始分别为(0.138±0.065),(0.082±0.026)mL/min·g,高于对照组(0.086±0.031),(0.051±0.037)mL/min·g,(t=2.05和2.41,P<0.05),皮瓣蒂部的血流量在5d后为(0.184±0.050)mL/min·g,对照组为(0.141±0.044)mL/min·g,比对照组增加(t=2.29,P<0.05),7d后实验组与对照组3部分血流量均出现非常显著差异,实验组尾部、中部、蒂部血流量分别为(0.151±0.051),(0.174±0.048),(0.168±0.057)mL/min·g,对照组分别为(0.088±0.062),(0.108±0.055),(0.117±0.076)mL/min·g(t=5.17,4.79,2.76,P<0.01)。结论:NGF能通过增加皮瓣的血流量来提高超长随意皮瓣的成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补充低聚糖对人体大强度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16名身体健康的体育学院男生作为实验对象,单纯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名,测定最大吸氧量,以80%最大摄氧量的运动强度蹬车至力竭,观察补充80g/L的低聚糖对运动员血糖、血乳酸、心率、运动时间及做功量的影响。结果:安静时两组血糖和血乳酸值无明显差异(P>0.05);运动中实验组血糖(mmol/L)高于对照组,随运动时间的延长组间差异显著(5.29±1.07~6.46±0.78和4.71±0.84~5.36±0.80,P均<0.05),运动后30min实验组血糖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6.32±2.17和5.24±1.95,P<0.05);血乳酸(mmol/L)的变化则实验组在运动中(6.69±1.57~7.39±1.19)及运动后(6.18±1.28~5.19±1.1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运动时间(47±12)min、做功量(174.9±3.6)kJ均显著超过对照组(P<0.05)。结论:大强度运动时补充低聚糖有利于持久维持受试者的血糖水平,降低血乳酸浓度,增加做功量和延长运动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骨痛宁擦剂疗法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骨痛宁擦剂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应用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1-01/2003-1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中心就诊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纳入标准将6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钙尔奇D600mg,2次/d及骨友宁外擦腰背疼痛处;实验组补钙同对照组,加用骨痛宁搽剂外擦腰背疼痛处,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和治疗后对两组患者2周左右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大多数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0.01),其中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低切黏度、全血还原中切黏度、血沉方程K值犤(9.52±1.62)mPa·s,(5.24±0.38)mPa·s,(40.99±2.96)%,22.24±3.56,11.09±1.20,49.92±13.71犦明显低于治疗前犤(11.00±1.69)mPa·s,(5.56±0.64)mPa·s,(43.21±3.66)%,25.29±3.42,12.89±1.85,57.14±17.71犦(P<0.05~0.01);实验组治疗后血浆高、中、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低、中、高还原黏度,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0.01);实验组治疗后血液流变性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痛宁搽剂疗法能有效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由黄芪、人参、当归、丹参、川芎组成的补气通络胶囊和神经外膜切开术对坐骨神经急性挤压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实验于2004-04/10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完成。将造模成功的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补气通络胶囊组、神经外膜切开手术组和对照组,每组32只。造模后第2天起,补气通络胶囊组大鼠按体质量10mL/kg灌胃补气通络胶囊混悬液,1次/d;手术组造模处行神经外膜切开术;对照组给予10mL/kg生理盐水,1次/d。在治疗1周、4周、8周的不同时间取材检测坐骨神经电生理变化中神经传导速度、阈强度和最大振幅,测定坐骨神经氧自由基相对浓度、丙二醛含量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判断神经功能的修复情况。结果:纳入大鼠108只,因造模死亡12只,进入结果分析的为96只。①第4周时应用电生理检测仪测定阈强度比较:补气通络胶囊组明显低于对照组[(0.97±0.32,1.66±0.48)μA,(P<0.01)]。②第8周时应用电生理检测仪测定最大振幅比较:补气通络胶囊组明显高于神经外膜切开手术组[(23.32±7.3,15.55±4.38)μV],(P<0.05)]。③第1周时测定丙二醛含量比较:补气通络胶囊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14.65±3.89,249.82±4.21)nmol/g,(P<0.05)]。④第4周时测定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比较:补气通络胶囊组明显高于对照组[(146.91±1.23,123.89±1.42)Nu/mg,(P<0.05)]。⑤电镜超微结构变化比较:治疗1周后,电镜显示各组坐骨神经髓鞘板层结构松散,而补气通络方组出现增生肥大的许旺细胞。4周后,补气通络方组髓鞘明显再生。第8周,补气通络方组脱髓鞘变化较对照组减轻,对照组和手术组脱髓鞘改变无明显差别。结论:补气通络胶囊对周围神经急性挤压伤后的神经恢复有促进作用,且随时间长而作用增强;单纯神经外膜切开对周围神经急性挤压伤早期(4周)可能有帮助,但远期(8周)时疗效低于补气通络胶囊治疗组。  相似文献   

20.
旋转磁场作用对大鼠骨钙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已有研究证明旋转磁场干预能使大鼠骨密度显著增加,并且能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不下降,且与性激素无关.目的研究旋转磁场对大鼠骨钙含量的影响,以及与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AP)和尿脱氧吡啶交联(deoxypyridinoline crosslinks,DPD)的相关性.设计以实验动物为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一所大学生命科学院.材料实验于2004-03/10在深圳市微生物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完成.健康成年SD大鼠90只,雌性60只,体质量(259±70)g,雄性30只,体质量(351±104)g.按雌雄随机分9组,雌性假手术组、去卵巢常钙对照组、去卵巢低钙对照组,去卵巢低钙实验组、去卵巢常钙实验组、去卵巢低钙中药实验组、雄性对照组、雄性低钙实验组、雄性常钙实验组,每组10只.干预雌性大鼠除假手术组以外均切除卵巢,去卵巢对照组单纯去卵巢,去卵巢实验组手术15 d体内残存雌激素代谢尽后,开始旋转磁场处理15 d,1次/d,2 h/次.雄性大鼠除对照组外均行磁场处理15 d,1次/d,2 h/次.分别给予常钙(含钙0.26%的食物)、低钙(含钙0.1%的食物)和辅以中药(补骨脂、黄芪、淫羊藿、肉苁蓉免煎粉剂等)饲料饲养.旋转磁场处理后,继续饲养15 d,处死后取其股骨测量各组大鼠骨钙含量,取血清测量BAP含量,取尿液测DPD含量.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骨钙含量及血清BAP和DPD变化.结果纳入90只大鼠,实验过程中死亡4只,进入结果分析86只.①经旋转磁场处理后大鼠骨钙含量增高去卵巢低钙中药实验组及去卵巢低钙对照组分别为(0.226±0.015),(0.206±0.015)g/g,两组比较t=4.63,p<0.05;雄性常钙实验组及雄性对照组分别为(0.206±0.031),(0.199±0.014)g/g,两组比较t=4.21,P<0.05.②经旋转磁场处理后大鼠血中BAP含量增高去卵巢常钙实验组及去卵巢常钙对照组分别为(20.52±1.78),(15.68±3.68)U/L,两组比较t=4.76,P<0.05;雄性低钙实验组及雄性对照组分别为(17.69±3.78),(8.53±2.54)U/L,两组比较t=4.59,P<0.05.③经旋转磁场处理后实验组大鼠尿中DPD下降去卵巢低钙中药实验组及去卵巢低钙对照组分别为(86.97±37.19),(401.57±79.34)nmol/L,两组比较t=7.45,P<0.01;雄性常钙实验组及雄性对照组分别为(97.87±31.97),(168.71±53.19)nmol/L,两组比较t=8.31,P<0.01.结论磁场能够在短时间内(15 d)有效的促进大鼠的骨钙含量增加,且增加与血BAP升高及尿DPD下降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