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时间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为减少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因卧床和患肢制动时间长而引起的各种不适,探索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和患肢制动的最佳时间。方法将12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缩短卧床时间组(实验组)和常规卧床时间组(对照组),分别按2种时间、方式进行术后指导、护理观察。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显示2组有明显差异,实验组术后各种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为今后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卧床时间和患肢制动方式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保护濒死心肌提供机会窗口,对比观察经冠脉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或间充质干细胞后,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动物心功能变化及心肌组织核转录因子кB、心肌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11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实验中心完成。选用24只雄性冀中白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单个核细胞组、间充质干细胞组,6只/组。①24只猪均以盐酸氯胺酮200mg臀部肌肉注射麻醉后,分别于各自右侧股骨抽取骨髓20mL,采用Fercoll法分离获得骨髓单个核细胞,加入胶体金溶液,培养12~16h待用。分离过程中取出含有骨髓单个核细胞成分的细胞层,常规培养传代,每3d换液1次,贴壁生长细胞即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入胶体金溶液,培养24h待用。②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经导管球囊封闭第一对角支以远的前降支,复制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单个核细胞组、间充质干细胞组均于造模后立即开通前降支,分别经球囊注入预先分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6×108个、间充质干细胞6×108个。模型组造模后于梗死1h开通前降支,经球囊注入磷酸盐缓冲液10mL。③各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4周经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取材行病理学检查、心肌组织核转录因子кB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及心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24只雄性白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心功能变化:术前各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基本相似。移植术后4周,正常对照组、单个核细胞组、间充质干细胞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F=4.68,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均明显高于模型组(F=5.14,P=0.01;F=3.32,P=0.04),各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1.64,P=0.21)。②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电镜下单个核细胞组、间充质干细胞组在梗死边缘区可见有胶体金颗粒的不成熟的心肌细胞,胞质中散在肌丝结构,肌丝排列紊乱不规则。③心肌组织核转录因子кB阳性率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单个核细胞组、间充质干细胞组的梗死边缘区核转录因子кB阳性率明显降低(F=25.59,P=0.0001);正常心肌区核转录因子кB阳性率亦明显降低(F=18.20,P=0.0001)。④心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单个核细胞组、间充质干细胞组在心肌梗死区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降低(F=6.63,P=0.0027),梗死边缘区细胞凋亡率亦明显降低(F=36.07,P=0.0001)。正常心肌区单个核细胞组细胞凋亡率与模型组基本相似(F=9.69,P=0.004),但间充质干细胞组有所降低。⑤心功能与心肌细胞凋亡及心肌组织NF-кB的相关性:急性心肌梗死4周时,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组织核转录因子кB均呈负相关(r=0.613,P=0.001;r=-0.437,P=0.033)。心肌细胞凋亡与心肌组织核转录因子кB呈正相关(r=0.672,P=0.002)。结论:经冠脉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均可改善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动物的心功能,与梗死边缘区核转录因子кB表达降低及心肌细胞凋亡减少有关。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的促血管增生作用优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绞痛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情况及一氧化氮、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白细胞介素8水平在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中的作用。方法:①选择2002-10/2003-10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住院心绞痛患者96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选择同期本院心脏中心住院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20例为对照组。均对实验目的知情同意。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白细胞介素8水平、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亚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水平。③首先进行组间均衡性检验,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然后再作多组均数的q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资料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并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6例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及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2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脂水平,糖尿病和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率与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不明显。②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液同型半胱氨酸、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白细胞介素8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且两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一氧化氮水平显著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两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以不稳定型心绞痛为因变量,年龄、同型半胱氨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心绞痛家族史及吸烟等均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最后进入模型的变量为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危险性比值(RR)为1.554(95%CI1.134~2.130,P=0.001)。④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白细胞介素8呈显著正相关(r=0.539,0.718,P<0.01),同型半胱氨酸与一氧化氮呈显著负相关(r=-0.4733,P<0.01)。结论: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可能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有关,可能通过增强炎性激活,使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病变不稳定。②同型半胱氨酸为冠心病患者病变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判定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经膈下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膈下动脉形成肝癌侧枝血供的因素和几率。方法在对137例患者介入治疗中,造影寻找膈下动脉,并超选形成肿瘤血供的膈下动脉,进行化疗栓塞。结果137例患者中有21例经膈下动脉介入治疗(占15.3%),其中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后复发2例(9.5%),首次介入治疗出现膈下动脉供血3例(14.3%),2次或多次介入治疗后出现膈下动脉供血16例(76.2%)。结论膈下动脉是原发性肝癌的最重要侧枝供血动脉,经膈下动脉介入化疗栓塞原发性肝癌成功率高而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并发动—静脉或动—门脉瘘可加重患者的门静脉高压症状,且易造成门静脉的肿瘤转移。自2001年1月~2003年12月介入治疗23例,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预防介入治疗后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的护理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介入诊疗方法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措施之一,但部分患者于介入治疗拔管时易发生血管迷走反射,如处理不及时可引起严重后果甚至死亡。为了降低迷走反射的发生率,本研究提出可能导致迷走反射发生的有关因素,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设立对照组,比较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前指导和个性化心理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紧张、焦虑心理及介入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12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的随机分组,60例病人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和术前护理指导;60人术前常规准备做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病人的焦虑状态计分、术中相关并发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介入治疗病人进行术前指导和个性化心理护理,可缓解病人的紧张、恐惧情绪,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血浆白介素8(IL 8)水平有明显变化[1] ,与术后早期并发症密切相关[2 ] 。本研究进一步探讨PCI术前后血浆IL 8变化与远期心脏事件和再狭窄的关系。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于我院1999年10月~2 0 0 1年2月10 8例冠心病行PCI术的患者。在冠状动脉主要血管中任何一支血管的相关部位进行了PTCA 支架术。排除标准为单纯PTCA和直接支架术,完全闭塞病变,左室射血分数<30 % ,左束支传导阻滞,心脏瓣膜病,近期手术或创伤,肝肾功能异常以及具有干扰因素的非心脏疾患。2 .标本采集:分别于PCI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发性颈动脉内膜剥脱症(SCAD)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SCAD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资料。结果血管超声检查显示颈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脑血管造影显示闭塞病变近端呈"火焰征",狭窄病变内见内膜片游离。1例患者双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6例患者单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接受抗血小板治疗;2例颈动脉不完全闭塞者接受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均取得较满意效果。结论脑血管造影是诊断SCAD的金标准,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是治疗SCAD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直接冠脉内支架治疗的可行性及远期效果。方法对2002.12月-2004.12月共104例冠脉造影显示无严重钙化、扭曲及较长病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患者分为直接冠脉内支架组(A组)和常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加支架术组(B组),并于6个月时随访。结果A组成功率为98%、B组成功率为94.4%(P〉0.05),手术相关死亡两组均为0,直径大于1mm分支血管闭塞发生率A组2%、B组14.8%(P〈0.05),肌钙蛋白2倍以上升高发生率A组为2%、B组为14.8%(P〈0.05),无复流发生率A组为2%、B组为7.4%(P〉0.05),内膜撕裂A组为2%、B组为9.25%(P〉0.05)。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A组0%、B组1%(P〉0.05),6个月时死亡率A组0%、B组2%,心绞痛发生率A组为4%、B组为16.67%(P〉0.05)。结论无严重钙化、严重成角、较长病变的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行直接冠脉内支架治疗。直接冠脉内支架治疗可减少分支闭塞和术后肌钙蛋白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