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微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含量丰富的非编码蛋白(non-protein-coding)小RNA,其功能为负调控基因的表达,进而调节细胞的代谢、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基本的生理过程.研究表明,miRNA的表达水平在肿瘤中发生异常改变,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抑癌基因或癌基因作用.miRNAs可用于某些肿瘤的诊断、分期、判断预后及治疗.在中医药抗肿瘤研究中,miRNA的调控机制能够用于中医基本理论的诠释,而且它在证候基因组研究、中药作用的靶标或阐明中药抗肿瘤的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18-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参与基因的转录后调控过程。近年研究发现,miRNA在胰腺发育、胰岛素基因的表达、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胰岛内一些miRNA可影响胰岛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miRNA具有组织特异性,其表达改变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与中医证候本质的相关联研究可为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肝癌中特异性表达的microRNA与所调控的靶基因网络关系、差异基因与细胞通路改变的关系及不同证型组间的表达差异。方法通过对肝癌组织样本进行miRNA芯片技术进行筛选,获得不同证型肝癌组织与正常肝组织中差异性表达miRNA,再用GO分析对这些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和靶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得到网络调控的关键miRNA和受调控作用的关键靶基因及其功能,最后用PCR验证相关miRNA及比较不同中医证型组表达的差异。结果初步筛选出肝癌组织中明显上调的关键miRNA12个,下调的关键miRNA10个,GO分析发现靶基因与调控其他基因表达、细胞分化、生长、增殖、凋亡、生长因子受体通路、细胞粘附、血管生成和细胞运动等多项生物学过程有关。进一步的PCR验证也发现不同证型组间存在miRNA表达的差异。结论肝癌组织中差异性表达的miRNA及其所调控的靶基因与肝细胞发生癌变、癌细胞转移和肿瘤内血管生成等多个细胞学进程中的多个靶点起到关键作用,不同证型组肝癌组miRNA表达谱具有独自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全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逐年增加。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18~24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能够调控基因的表达,参与调节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凋亡等多种关键细胞过程,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同时近些年研究报道提示,miRNA广泛参与到中药抗肿瘤的作用过程中,在miRNA水平探究中医药防治大肠癌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现代中医药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5.
miRNA及其调控网络与中医治病求本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桂  王阶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11):2789-2791
miRNA是一类非编码的小RNA分子,可以导致其靶基因降解或阻碍其靶基因翻译。miRNA占人体基因总数的2%-3%,调控人类基因组中30%以上的基因。它的表达异常引起相应调控网络紊乱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治病求本是中医学的一个特有概念。它指的是从根本病因上去治疗,以恢复人体阴阳平衡状态,从而从根源上消除疾病。治病求本是中医的优势和特色所在。文章采用病证结合、方证对应的临床研究模式,探讨以miRNA及其调控网络为切入点研究中医治病求本机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适度的自噬可通过清除胞质内代谢物、炎性反应物等途径调节机体功能代谢,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可保护受损脑细胞;随着时间的延长,自噬过度则诱导细胞凋亡加重脑损伤,可见自噬具有双重作用,其调节功能与中医"阴阳平衡"理论相类似。缺血性脑卒中基于中医辨证论治,从多虚多瘀多痰的病机着手,辨证施药应对不同阶段的疾病变化情况。本文基于细胞自噬综述中医药及有效成分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提出中医药可能对自噬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为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微观机制研究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骼代谢疾病,表现为骨质流失和骨微结构破坏,雌激素水平的改变并非骨质疏松症(OP)发生、发展的唯一致病因素。微小RNA(miRNA)在细胞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miRNA与靶mRNA的互补序列结合,通过转录后调控抑制靶mRNA的表达,形成复杂的调控网络。研究证据表明miRNA与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包括炎症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和癌症等,靶向mRNA参与转录后基因表达调控在骨质疏松中主要是调节骨构建、骨再吸收和成骨细胞分化之间的平衡,因此,基于miRNA的基因治疗是一种快速发展的疾病治疗策略。中医药可通过干预miRNA差异表达靶向调控成骨/破骨细胞分化,进而改善骨代谢。该文总结了在骨细胞增殖、分化、存活和凋亡等生理和发育过程中miRNA的靶向作用,对其作用机制及其靶点进行归纳和分类,并总结了目前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和通过miRNA发挥骨保护功能的药物。该综述有望对未来针对调控miRNA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研究指引。  相似文献   

8.
近年中医药调节肿瘤微环境的研究已成为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热点之一,其中扶正中药对原发性肝癌肿瘤微环境的治理尤其发挥重要作用。综合分析扶正方药对原发性肝癌肿瘤微环境作用机制的研究,总结扶正方药对肿瘤微环境的调节主要表现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肿瘤细胞的信号转导通路、调控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表达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方面,可为今后中医药干预原发性肝癌临床实践提供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microRNA芯片方法检测黄芪多糖对脂多糖(LPS)刺激下人内皮祖细胞(EPCs)细胞功能损伤的诱导作用及相关的miRNA表达变化,分析其分子机制。方法将EPCs分为3组:对照组、LPS处理组(LPS组)和黄芪多糖预处理组(APS组),进行miRNA表达谱分析与验证,并利用生物信息方法分析miRNA调控的靶基因功能与信号通路。结果有15个miRNA与LPS诱导的细胞功能损伤相关。19个miRNA在黄芪多糖预处理后表达发生了改变。7个miRNA分子即hsa-miR-146a-5p、hsa-miR-145-5p、hsa-miR-7977、hsa-miR-19a-3p、hsa-miR-377-3p、hsa-miR-7114-5p及hsa-miR-424-5p在LPS组与AP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个miRNA经RT-PCR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相符。7个miRNA的靶基因主要参与蛋白泛素化调节等基因本体(GO)功能分类以及PI3K-Akt等信号通路。结论 APS对LPS诱导的EPCs功能损伤有保护修复作用,该作用可能与miRNA分子的表达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中医》2016,(9):1222-1224
目的:运用传统的中医阴阳理论来阐述肿瘤微环境与免疫系统的动态关系。方法:运用中医阴阳理论阐释肿瘤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阐明免疫系统在肿瘤微环境中起到的动态变化作用。结果:运用阴阳理论不仅可以阐述人体免疫系统与肿瘤微环境的动态关系,而且还可以指导应用中医药的双向调节作用治疗肿瘤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1.
陈观平  汪一帆  应栩华 《新中医》2020,52(16):46-50
目的:研究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晚期肺癌患者血清microRNA (miRNA)表达谱差异。方法:将经病理诊断明确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9例,并按肺癌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分为气阴两虚型3例、脾虚痰湿型3例、气滞血瘀型3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3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高通量测序法检测各组血清中miRNA的表达谱,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RNA,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并进行靶基因预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在健康对照组及气阴两虚型、脾虚痰湿型、气滞血瘀型患者中分别鉴定得到791、707、773、846个已知miRNA成熟体。通过miRNA差异分析,发现hsa-miR-103a-3p、hsa-miR-103b、hsa-miR-139-5p、hsa-miR-532-5p等4个miRNA仅在气阴两虚型患者血清中呈显著表达;hsa-miR-142-3p、hsa-miR-15b-5p、hsa-miR-16-5p、hsa-miR-18a-3p等15个miRNA仅在气滞血虚型患者血清中显著表达;hsa-let-7d-5p、hsa-miR-106b-5p、hsa-miR-107、hsa-miR-17-5p等18个miRNA仅在脾虚痰湿型患者血清中显著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其中部分特异表达的miRNA验证结果与高通量检测结果一致。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差异表达的miRNA调控的靶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细胞信号传导、生物调控等生物学过程。结论:不同中医辨证分型肺癌患者血清miRNA表达谱存在明显差异,提示miRNA可能通过靶基因在不同中医辨证分型肺癌患者发病过程中发挥不同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风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的特征。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19~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参与了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及病理改变,它们与其靶基因共同参与内皮机能障碍、神经与血管的异常调节、炎症、细胞凋亡和细胞外基质重塑等导致中风的重要环节。目前随着对miRNA研究的深入,发现miRNA与中医药防治中风的关系密切。故从microRNA与中风中医病因、中医病机、中医药治疗的关系3个方面系统阐述了miRNA在中医药防治中风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GitHub上释放的野葛转录组序列和miRBase中的microRNAs(miRNA)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野葛中保守的miRNA,为研究其在野葛中的生物学作用奠定基础。方法:根据miRNA在植物中的保守性,利用psRobot软件的前体预测模块"psRobot-mir"将miRBase数据库中已知的miRNA序列与野葛转录组序列进行比对,按照miRNA的判定标准进行筛选,并随机选取了7条miRNA进行茎-环PCR验证,随后利用psRNATarget软件对这些miRNA进行了靶基因预测。结果:在野葛中共预测出34条潜在的miRNA序列,它们属于18个基因家族,miRNA茎-环PCR验证的成功率是100%。基于罚分≤3,预测出235个靶基因,其中66个具有明确的功能,涉及野葛抗病、生长发育、转录调节、胁迫应答等,其中28个为抗病蛋白。结论:预测出的野葛保守miRNA及其靶基因,为今后解析miRNA在野葛抗病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从阐述生物体内动态变化的规律、分析生物体内对立制约的调控作用、描述生物体内稳态的和谐平衡、探讨研发新的生物疗法策略4个方面,论述了阴阳学说在现代医学各个分支领域中的运用;阴阳学说已逐渐为现代医学界所接受和应用,可阐述和分析人体内各种生理功能调节、病理的变化以及人体中内稳态的相互关系。阴阳相互对立的动态平衡可调节细胞周期的每个环节,维持细胞正常增殖;阴阳平衡与和谐普遍存在于免疫系统中,对免疫系统的平衡、维持体内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医理论认为,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与发展的关键,通过调和阴阳使"阴阳自和"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目标。认为阴阳失调的部分现代生物学基础在于DNA甲基化的失控(包括异常的高甲基化与低甲基化)。从中医阴阳的"自和"角度出发,调节疾病异常的高甲基化基因与异常的低甲基化基因,使其恢复正常,对于上述疾病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提出在进行中药干预疾病异常基因甲基化水平的相关研究时,不仅要关注其去甲基化效应,同时还应关注其促甲基化作用,即中药的双向甲基化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DNA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是疾病潜在的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其可通过参与平滑肌细胞增殖、参与脂质形成、调控炎症反应及参与AS危险因素的形成等作用,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DNA甲基化的微观表象可以揭示"天人相应""阴阳自和"等中医经典理论,而中药复方及单体通过调控DNA甲基化可调节特定基因的表达,在稳定动脉斑块、增强抗凝疗效、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方面发挥作用,延缓及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脏病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具有患病率高、死亡率高、医疗费用高等特点,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已成为全球当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肠道微生态是人体最主要的、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参与人体物质能量代谢、免疫系统调节、信号传导等重要生命活动,进而维持人体内环境动态平衡。肠道微生态之间及其与机体之间的动态平衡本质上是阴阳平衡。一旦阴阳平衡关系被打破,则出现肠道菌群失调、肠道黏膜屏障受损、免疫功能异常、代谢物短链脂肪酸减少等,他们在糖尿病肾脏病的发生进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中医阴阳理论视域下,糖尿病肾脏病的肠道微生态失衡犹如中医阴阳制约太过,或制约不及,或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或阴消,或阳消。针对不同的病机变化,采取“阴病治阳”或“阳中求阴”或“阴中求阳”等方法,通过中医药调节肠道菌群、抑制免疫炎症反应、保护肠道黏膜屏障、提高短链脂肪酸含量,以调整阴阳,达到“阴平阳秘”状态。该文拟基于中医阴阳理论,以肠道微生态为靶标,以中医药调控肠道微生态干预糖尿病肾脏病为切入点,阐释中医药干预糖尿病肾脏病的科学内涵,以期为揭示糖尿病肾脏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中医药的效应机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高通量测序筛选冠心病血瘀证相关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冠心病血瘀证相关差异表达非编码RNA(lncRNA),微小RNA(microRNA,miRNA),信使RNA(mRNA),构建基因间调控网络,从转录组层面研究冠心病血瘀证物质基础和病理机制。方法: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检测冠心病血瘀证、冠心病非血瘀证和正常(各5例)lncRNA,miRNA和mRNA表达情况,通过交联分析筛选冠心病血瘀证相关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对获得的差异基因进行功能通路分析,根据基因间Pearson相关分析和star Base靶基因预测平台,构建基因间调控网络,通过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其中的关键基因。在另一匹配队列中(每组各15例)对基因调控网络中的关键节点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验证。结果:39个lncRNA,229个miRNA和221个mRNA与冠心病血瘀证密切相关。功能与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血瘀证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免疫和炎症相关。共有9个lncRNA(均为下调),31个mRNA(11个上调,20个下调)和24个miRNA(14个上调,10个下调)构成共调控网络,包括76个基因间调控关系。CTA-384D8.35,CTB-114C7.4,RP11-567M16.6和hsa-miR-3158-3p是冠心病血瘀证基因调控网络中的关键节点。Real-time PCR结果验证了上述结果。结论:冠心病血瘀证存在lncRNA-miRNA-mRNA差异表达基因谱,其与免疫和炎症密切相关;差异表达基因间存在相互调控关系,并可依此构建冠心病血瘀证相关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对冠心病血瘀证的物质基础进行深度挖掘,可为从转录组层面开展中医证型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医虚证分为脏腑虚证、阴阳虚证、气血津液虚证等。其发病机制的影响因素广泛,涉及到神经、免疫、内分泌等多个系统。miRNA(microRNA,小RNA)在个体发育、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代谢、神经等多个生理过程中产生重要作用,控制着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进程。大量研究表明,miRNAs也是中医虚证发生的重要调控机制之一,在中医虚证的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miRNA的主要功能,从脏腑虚证、气血津液虚证、阴阳虚证等方面,对miRNAs调控与中医虚证发生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是一类由大小为19~24个核苷酸(Nucleotide,NT)构成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研究发现,miRNA通过调控相应靶基因的表达等多种途径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研究发现miRNA在肿瘤的能量代谢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如参与葡萄糖、脂肪及氨基酸等的代谢。随着研究进展,越来越多的miRNA被人类发现,其功能也在不断的被发现,不同的miRNA在同一肿瘤细胞内发挥不同的作用,如作为抑癌基因或者癌基因;同一miRNA在不同细胞也会有相反的作用。这些作用的发现为人类治疗疾病,尤其是肿瘤,如肺癌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途径。目前中医药及中药提取物的研究发展迅速,它们在治疗肿瘤中也同样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不同miRNA在肺癌中所发挥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