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酸枣仁皂苷E的结构鉴定酸枣仁皂苷E的结构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酸枣仁(Ziziphus jujuba Mill var. spinosa)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各种色谱方法分离酸枣仁的化学成分,用波谱(IR,UV,MS,NMR)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酸枣的干燥种子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酸枣仁皂苷E(1,jujuboside E),酸枣仁皂苷B(2,jujuboside B)及酸枣仁皂苷A(3,jujuboside A),白桦酯酸(4,betulic acid),硬脂酸(5,stearic acid),蔗糖(6,sucrose)和肌苷(7,inosine)。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5,6和7为首次从酸枣仁中获得。  相似文献   

2.
马齿苋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马齿苋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LH-20、ODS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马齿苋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5-二羧基吡咯(1 H-pyrrole-2,5-dicarboxylic acid,1)、5-羟基-2-羧基吡啶(5-hydroxy-2-pyridinecarboxylic acid,2)、马齿苋酰胺B(oleracein B,3)、3,4-二羟基苯甲酸(3,4-di-hydroxybenzoic acid,4)、木栓酮(friedelin,5)、4α-甲基-3β-羟基-木栓烷(4α-methyl-3β-hydroxyl-friedelan,6)、羽扇豆醇(lupeol,7)、环(亮氨酸-苯丙氨酸)(cyclo(L-leucinyl-L-tyrosinyl),8)。结论化合物1、2、8首次从马齿苋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从紫丁香(Syringa oblata Lindl.)叶中分离得到六个化合物,经化学和光谱分析鉴定为:D—甘露醇(D-mannitol)Ⅰ、酪醇(tyrosol)Ⅱ、反式对羟基肉桂酸(E-p-hydroxy-cinnamic acid)Ⅲ、3,4—二羟基苯乙醇(3,4-dihydroxyph-enethyl alcohol Ⅳ、3、4—二羟基苯甲酸(3,4-dihyroxybenzoic acid)Ⅴ、丁香苦甙(Syringopicroside)Ⅵ。以上六种成分均系首次从紫丁香中分得的已知化合物。抑菌实验表明:Ⅱ、Ⅲ、Ⅳ及Ⅵ的甙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Ⅳ的抑菌活性最强,对痢疾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6.25r/ml。药理实验表明:Ⅵ有较强的利胆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小秋葵(Hibiscus trionum Linn.)化学成分,为进一步阐明其活性成分,为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重结晶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小秋葵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即咖啡酸(caffeic acid,1)、3,4-二羟基苯甲酸(3,4-dihydroxybenzoic acid,2)、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3-methoxyl-4-hydroxybenzoic acid,3)、没食子酸乙酯(ethyl gallate,4)、苯甲酸(benzoic acid,5)、丁二酸(succinic acid,6)、腺苷(adenosine,7)。结论化合物1、3、4、5、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为首次从小秋葵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黄腊果(Stauntonia brachyanthera Hand.-Mazz.)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溶剂萃取法、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各种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并采用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黄蜡果藤茎的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α-L-吡喃阿拉伯糖-30-去甲齐墩果烷-12,20(29)-二烯-28-羧酸(3-O-α-L-arabinopyranosy-akebonic acid,1)、cyclo-olivil-9-O-β-glucopyranoside(2)、staunoside C[(+)-1-hydroxysyringaresinol-1-β-D-glucoside](3)、ficuscarpanoside B(4)、ficuscarpanoside A(5)、2-(3,4-二羟基苯基)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2-(3,4-dihydroxyphenyl)ethyl-β-D-glucopyranoside],6)。结论化合物1-3、6为首次从野木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和5为首次从黄腊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中国产山茶(Camellia sinensis)种子中皂苷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反复制备HPLC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中国产山茶种子中分离得到了7个茶皂苷类化合物,即茶叶皂苷Ⅰ(foliarheasaponin Ⅰ,1)、阿萨姆皂苷A(assamsaponin A,2)、阿萨姆皂苷B(assamsaponin B,3)、阿萨姆皂苷C(assamsaponin C,4)、阿萨姆皂苷D(assam-saponin D,5)、阿萨姆皂苷F(assamsaponin F,6)、阿萨姆皂苷Ⅰ(assamsaponin Ⅰ,7).结论 化合物1为首次从茶种子中分离得到.对中国产山茶种子化学成分的研究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7.
胡蔓藤中非生物碱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胡蔓藤(Gelsemium elegans Benth.)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ODS柱色谱进行分离,Sephadex LH-20及制备液相进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8-hydroxypinoresinol(1)、cleomiscosin C(2)、cleomiscosinA(3)、3,4-二羟基苯甲醛(3,4-dihydroxyphenyl aldehyde,4)、咖啡酸(caffeic acid,5)、1-O-咖啡酰基奎宁酸(1-O-caffeoylquinic acid,6)、4-O-咖啡酰基奎宁酸(4-O-caffeoylquinic acid,7)、1-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O-caffeoylquinic acid methyl ester,8)。结论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灵芝(Ganoderma lucidum)子实体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柱色谱法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灵芝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灵芝烯酸B(ganoderenic acid B,1)、灵芝酸A(ganoderic acid A,2)、甲基灵芝酸A(methyl ganoderate A,3)、甲基灵芝酸B(methyl ganoderate B,4)、灵芝酸E(ganoderic acid E,5)、甲基灵芝酸E(methyl ganoderate E,6)、灵芝酸C2(ganoderic acid C2,7)、灵芝酸DM(ganoderic acid DM,8)和灵芝酸G(ganoderic acid G,9),2-(2-′hydroxydocosanoylamino)octadecane-1,3,4-triol(10)。结论化合物10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牡荆子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法、ODS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牡荆子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6-羟基-4β-(4-羟基-3-甲氧基苯基)-3α-羟甲基-7-甲氧基-3,4-二氢-2-萘醛(6-hydroxy-4β-(4-hydroxy-3-methoxyphenyl)-3α-hydroxymethyl-7-methoxy-3,4-dihydro-2-naphthaldehyde,1);芹菜素(apigenin,2);紫花牡荆素(casticin,3);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4);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5-hydroxy-6,7,3′,4′-tetramethoxyflavone,5);3-吲哚甲酸(indole-3-carboxylic acid,6);香豆酸(coumalic acid,7);2α,3α,24-三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2α,3α,24-tr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8);熊果酸(ursolic acid,9);异落叶松脂素(isolariciresinol,10);7,4′-二羟基黄酮(7,4′-dihydroxyflavone,11);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12)。结论化合物2,6,8,11和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辽细辛[Asarum heterotropidesFr.Schmidt 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NMR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S)7,8-dihydroxy-3-methyl-1H-2-Benzopyran-4(3H)-one(1)、5-oxymaltol(2)、吲哚-3-甲酸甲酯(1H-indole-3-carboxylic acid,methylester,3)、3,4-亚甲二氧基-苯甲酸(3,4-methylenedioxy-benzoic acid,4)、4-octenedioic acid,2,7-dim-ethyl(5)、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6)、山柰酚-3,7-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7-di-O-β-D-glucopyranoside,7)。结论化合物1-5为从细辛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6、7为从该种植物首次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胡桃楸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胡桃楸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和SephadexLH--20柱层析等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各种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比色法对化合物I进行活性测试。结果从胡桃楸根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JuglaninB(I)、1,3,5,8-四羟基n山酮(Ⅱ)、1,3,8-三羟基-5-甲氧基咄酮(III)、胡萝卜寄(Ⅳ)、熊果酸(V)。结论化合物工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V)首次从胡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I对人肺癌A549细胞和肝癌HepG-2细胞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羊踯躅植物花蕾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从羊踯躅花蕾中分离并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2E,4Z-脱落酸(1),2α-羟基齐墩果酸(2),齐墩果酸(3),积雪草酸(4),苯甲基糖苷(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6),β-谷甾醇(7),牡荆素(8),槲皮素(9),硬脂酸(10),rhodomollein Ⅰ(11),rhodojaponin Ⅵ(12),rhodomollein Ⅺ(13),rhodojaponin Ⅱ(14),kalmanol(15)。其中,化合物1 10为首次从羊踯躅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3.
刺山柑果实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刺山柑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及反相硅胶(Rp-18)柱层析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刺山柑果实85%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二氢-4羟基-5-羟甲基-2(3H)呋喃酮(1)、7-hydroxy-2-oxoindolin-3-ylaceticacid(2)、吲哚-3-甲醛(3)、尿嘧啶(4)、山柰酚芸香苷(5)、芦丁(6)、(6S)-hydroxy-3-oxo-a-ionol(7)、spionosideB(8)、β-谷甾醇(9)、β-胡萝卜苷(10)、β-胡萝卜苷-6′-硬脂酸酯(11)、肌醇(12)和尿苷(13)。结论化合物1~3,12和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土荆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中药土荆皮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波谱分析及与文献报道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熊果苷(1)、异香草醛(2)、阿魏酸(3)、香草酸(4)、pinocembrin(5)、儿茶素(6)、土荆皮苷A(7)、β-谷甾醇(8).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金钱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灵芝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灵芝[Ganoderma lucidum(Leys.ex Fr.)Karst]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反相HPLC等手段从体积分数为90%的灵芝醇提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并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它们的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灵芝酸A(1)、灵芝烯酸A(2)、灵芝酸H(3)、灵芝酸C2(4)、灵芝酸A甲酯(5)、灵芝酸B(6)、20-羟基灵芝酸G(7)、灵芝烯酸D甲酯(8)、灵芝烯酸D(9)、赤芝酸D2甲酯(10)、灵芝烯酸G(11)、灵芝酸D(12)、山奈酚(13)、金雀异黄素(14)。结论化合物13、14为本属首次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化合物11为本植物首次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脱皮马勃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脱皮马勃(Lasiosphaera fenzlii Reich.)的化学成分。 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8个已知化合物,分别是4, 6-二羟基-1(3H)-异苯并呋喃酮(1)、clitocybin A (2)、5, 7-二羟基-1(3H)-异苯并呋喃酮(3)、5-羟甲基糠醛(4)、对苯二酚(5)、3, 5-二羟基苯甲酸(6)、蔗糖(7)和β-谷甾醇(8)。结论 化合物1为首次分离得到的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7为首次从脱皮马勃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阐明来自深海海水的淡紫拟青霉ZBY-1的代谢产物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活性跟踪模式分得活性组分,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代谢产物。根据理化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F法测试抗肿瘤活性。结果从淡紫拟青霉ZBY.1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paecilaminol(1)、paecilaminol盐酸盐(2)、1(2)-linolyl-2(1)-palmityl—glycero—04’-(N,N,N.trimethyl)homoserine(3)、1,2-dilinolylglycero—O-4’-(N,N,N—tfimethyl)homoserine(4)、肉豆蔻酸甲酯(5)、亚油酸甲酯(6)、亚油酸(7)、油酸(8)、3-吲哚甲醛(9)、3一吲哚甲酸(10)和对羟基苯甲酸(11)等11个化合物。化合物1和2对4种人癌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值为1.12~8.63μmol/L,且2对该4种人癌细胞的抑制活性是1的2.2—2.7倍。结论化合物1—11为首次从淡紫拟青霉产物中分离得到,其中3、4和9—11还系首次从拟青霉属分离报道。化合物1是菌株ZBY-1的主要抗肿瘤活性产物。本文首次报道1和2对人癌细胞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8.
蓬子菜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对茜草科拉拉藤属植物蓬子菜(Galium verum L.)全草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并鉴定。方法 经反复纯化制备化合物,并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分析、波谱解析、对照品比较及与文献报道对比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解析分别鉴定为东莨菪素(1)、阿魏酸(2)、对羟基苯丙酸(3)、香豆酸三十二烷酯(4)、正三十二烷醇(5)、β-谷甾醇(6)和胡萝卜苷(7)。结论 化合物1~5为从本属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八仙草(Galium aparineL.)全草的6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制备薄层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鉴别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1),木犀草素(2),芹菜素(3),橙皮素(4),醉鱼草苷(5),山奈酚-3-新橙皮糖苷(6),柽柳素-3-芸香糖苷(7),橙皮苷(8)。结论化合物3~7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