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泉州市居民无偿献血服务导向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泉州市居民献血的影响因素,制订出适合泉州市的献血招募策略和服务导向,并为其他血站改善献血服务提供思路。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7 500人次泉州市居民进行调查分析,针对性地提出社会营销策略。结果泉州市居民有良好的献血动机,献血者(4 427人次)和未献血者(2 996人次)对献血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位组织的宣传发动是目前我市献血者了解知识和接受招募的最主要方式,献血者对献血服务最不满意的分别为献血宣传资料、献血地点和献血纪念品种类。未献血者未参加献血的主要原因为献血不方便和担心健康状况,未献血者在应急、互助、血液库存紧张等情况下愿意参加献血。结论无偿献血服务应根据血站的实际情况,利用社会营稍方法,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献血服务导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阶段无偿献血者动机对未来献血意向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地制定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目的性取样在玉溪市中心血站所属3个无偿献血点选取58名无偿献血者,结合志愿服务的功能动机理论,采用访谈法探究影响无偿献血者未来献血意向的动机因素。结果对不同阶段影响献血者未来献血意向的动机分析结果显示,价值表达动机在所有阶段都是出现频率最高的1种动机,出现频率都超过50%;其次是自我增强动机,社会交往动机是新献血者阶段特有的动机类型,而"习惯"体现了献血动机的内化过程。随着献血行为的发展,影响无偿献血者未来献血意向的动机类型逐渐减少,新献血者阶段相对于忠实献血者和定期献血者阶段,阻碍其再次献血的因素数量更多。结论多元动机对个体的献血意向影响的差异是有条件的,即不同动机对个体未来献血意向影响随着献血行为的发展发生变化。这一研究为维持献血者群体的干预策略提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本站无偿献血者人群结构及分布的特征,为血站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招募策略。方法针对2012—2017年在兵团乌鲁木齐血站参加无偿献血的献血者,通过血站业务软件现代血站管理信息系统SHINOW9.0系统查询具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7年献血合计24 220人,男女性别比例2.16∶1,18—45岁献血者占85.41%,汉族献血比例达到83.73%,高中或中专及以下学历和其他职业是献血的主力军,已婚献血者高于未婚献血者比例,血型分布O>B>A>AB,RhD阴性率为0.91%。结论无偿献血人群在性别、年龄、学历、民族、职业、婚姻状况方面都有显著分布特征,在制定献血者招募计划时,可根据不同人群特征,有针对性的制定宣传招募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佛山市民献血动机及献血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性制定招募策略。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佛山市583例非献血者和554例献血者分别进行无偿献血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与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献血人群特征为男性较多,年龄20~30岁,高中/中专学历,月收入1 000~3 000元;献血的主要动机是"奉献爱心和社会责任";献血行为受"奉献爱心和社会责任""给多次献血者颁发证书和勋章""害怕献血会感染疾病和影响健康""怕痛""献血地点交通不方便"等因素影响。结论激励措施、阻碍措施、心理因素、献血服务等因素都会影响市民献血,应针对不同人群,制订不同的招募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 统计萍乡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抗体阳性反应数据资料,为制定无偿献血招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梅毒抗体阳性反应结果.结果 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抗体阳性反应为1.06%,感染率与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等有关.结论 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招募固定及低危献血者,建立献血者献血前自我排除机制,规范员工招募工作,成立志愿者服务队.  相似文献   

6.
浅析公民献血动机及低危献血者的招募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无偿献血制度下,不同献血人群有着各种不同的献血动机或心态,分析并掌握其真实想法,有针对性地制定招募策略,将有利于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建立一支低危、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笔者结合近年WHO全球艾滋病项目组(WHO/GPA)关于《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远程教学的培训,与市献血办共同对本市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公民的献血动机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加强无偿献血宣传,使献血者招募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探索一条适合本市且卓有成效的无偿献血工作途径,确保本地区临床用血需要.方法 对2008年1月1日~2012年6月30日在合肥市中心血站街头和站内采血点参加无偿献血的样本,结合网络查询献血者详细资料以及无偿献血者登记表信息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 合肥市无偿献血者当中男、女性别比为1.45∶1;18 ~45周岁无偿献血者占96.0%,大学本科以上人数占24.42%;大学专科及以上人数占58.32%;农民献血者仅占献血人数仅占1.63%;少数民族献血者仅占总献血人群的4%.结论 合肥市无偿献血人群存在性别差异、青年是本市自愿无偿献血者的主要力量,献血者文化程度较高,固定献血者比例较低,农村人口的无偿献血工作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8.
影响公民自愿无偿献血的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14  
目的了解影响公民无偿献血的各种因素以及公民决定献血的重点因素,以制定有针对性的招募策略。方法依照知、信、行(KAP)理论设计调查表,对成都市2385名献血与未献血的公民做现场问卷调查,通过对其无偿献血的知识、态度、行为的研究来做相关分析。结果①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成都地区公民对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的知晓率较高(87.5%),但对无偿献血常识和危险行为方式总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29.4%、32.5%),其中献血者(1349名)对无偿献血常识和危险行为方式总的知晓率(分别为33.4%、38.1%)均高于未献血者(1036名)(分别为24.2%、25.1%)(P<0.05);文化程度越低,对献血常识和危险行为的知晓率越低,职业分布以医生的知晓率最高,农民的最低。②了解渠道:献血者通过人际传播的渠道了解的比例高于未献血者(P<0.05)。③献血动机:未献血者、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愿意献血的主要原因是“献爱心”,但献血动机比较多样,街头献血的行为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人道主义”、“同伴招募”和“健康检查”是促使公民初次献血的因素,而影响初次献血的重点因素是“便利和勇气”;再次献血的公民主要是“献爱心、没什么特别原因和享受用血优惠”。④关注信息:未献血者如果打算献血,最希望了解的依次为“献血后是否影响身体”、“是否会感染疾病”、“血液相关知识”、“相关疾病知识”、“献血后优惠”、“献血时间地点”和“其他“。⑤对待献血的态度和行为:认为献血不影响身体的公民占73.5%,献血者(76.3%)的比例高于未献血者(70%)(P<0.05);献血者愿意继续献血的占93.3%,重复献血者(97.1%)高于初次献血者(91.1%)(P<0.05);77.3%的献血者表示“如有危险行为时选择放弃献血”。结论动机、认知、态度、个性及职业与文化程度等自身因素,献血法律法规、献血宣传方式、献血服务过程等环境因素亦都会影响公民献血。献血者招募的策略,首先应研究不同人群对献血不同的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使公民献血;其次,应为献血者提供安全、舒适和方便的服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会营销概念应用在社区无偿献血者招募工作的有效性。方法:通过建立1个试点社区,应用社会营销概念在社区开展无偿献血招募工作,比较开展前后社区常驻人口无偿献血知识普及率,社区健康适龄的人员参加无偿献血率,三次以上固定献血者献血率。结果:应用社会营销概念通过2年的宣传招募,使社区无偿献血知识普及率达到89.0%,社区健康适龄的人员参加无偿猷血89.8%,三次以上固定献血者献血率59.9%。结论:应用社会营销的概念在社区持久地开展无偿献血者的招募工作,借助社会营销的思维和方法对无偿献血招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全国性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网络,推广由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志工)参与的献血宣教招募模式.保障志愿无偿献血活动健康持续发展.方法 中国红十字会决定,在深圳市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服务队(Volunteers for Blood Donation,Red Cross Society of China Shenzhen Branch)的基础上,建立中国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总队(Volunteers for Blood Donation,Red Cross Society of China)及其分支组织,在多次无偿献血者中招募和培训无偿献血志工,使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网络覆盖到自然村和社区,完善无偿献血志工和志愿无偿献血者队伍.引导志工在定期无偿献血的基础上,在自己所在的领域和社区发挥身份优势开展无偿献血和血液科学宣教和捐献者招募、保留、召回及捐献陪伴等志愿服务,并对志工的工作情况加以记录、统计、考评和总结表彰.结果 深圳经过12年的努力建立起了能献血、能宣教、能招募、保留效果好的无偿献血志工和志愿无偿献血者队伍,实现了自愿无偿献血100%满足临床用血(含机采血小板)的目标,1次献血400 ml者达80%以上,再次自愿无偿献血者达50%以上,创建了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自愿无偿献血者招募的理想模式,深受各地同行赞赏.目前已有100多个城市展开.结论 建立以多次无偿献血者为主体的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组织,引导有多次献血经历的志工参与献血和血液科学的宣教和捐献者招募等志愿服务活动,是保障自愿无偿献血活动健康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实现了社会各界共同推动无偿献血活动发展的夙愿,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制定和调整无偿献血宣传、招募策略,对初次献血者与重复献血者的献血情况进行调查。方法统计在本站参加无偿献血的初次献血44 769人次,重复献血38 462人次的单次献血量、采血不足量比例、血液检测感染性指标并作比较。结果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的单次捐献400 m L比例、血液检测感染性指标合格率(除ALT外)、采血不足量比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发展更多的初次献血者成为重复献血者是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招募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2005 ~2011年南京街头无偿献血者的人群结构,分析其变化的主要特征和趋势,为采供血机构及时调整招募策略,维护献血者队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5 ~2011年南京街头共204 670名献血者的献血记录,分别对不同年份、性别和年龄段的献血者人数、献血量和血液不合格率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6 ~2010年,南京街头无偿献血人数持续增长,但2011年比上年减少22.4%.献血者中男性平均占56%,女性占44%,7年来男女比例未发生显著变化.献血人群的平均年龄由2005年的(25.1±0.04)岁增加到2011年的(27.8±0.05)岁.献血者中18 ~25岁年龄段的人数占63.5%,2011年该年龄段的人数减少幅度达26.5%.街头献血量的变化与上述献血人数的变化特征相同.7年来南京街头献血者不合格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且18 ~25岁献血者的血液不合格率始终明显低于其他各年龄段.结论 18 ~25岁年龄段献血人数和献血量下降是近年来南京街头无偿献血人群变化的主要特征之一.针对此年龄段特点调整献血服务措施和招募策略,是加强街头无偿献血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开封地区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人群特点,为制定招募策略和发展单采血小板献血队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开封地区3 054名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的人群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开封地区男性单采血小板献血人数占71%,远高于女性;献血者年龄集中在26-55岁,占总人数的89.5%;职业以工人、农民为主;献血者A型、B型、O型3个血型人数分布较均匀,B型A型O型AB型;献血频次在1-2次的占54%;单份血小板献血人数自2011年起呈下降趋势而双份献血人数逐年增长。结论开封地区中年农民和工人为本地区献血主力,应认真做好献血者保留工作;发展年轻大学生和固定献血者献血潜力较大。通过制定有针对性地宣传招募策略,建立1支固定的、结构合理的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队伍,以确保临床供应充足和血小板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九江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结构和血液检测结果,为更好地做好招募和宣传提供参考,以促进九江地区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发展。方法分析2013年无偿献血情况及其血液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的检测结果,分别按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和献血者类型进行分类,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37230例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1.6%)随着文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加,与献血者的年龄、职业和类型相关;18~34岁的献血人群占50.23%,其不合格率远低于34岁以上献血人群;献血人群中农民的不合格率最高(2.66%),远高于其他职业;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献血人群占79.05%,其不合格率远低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献血人群;首次献血者人数多于重复献血者,其不合率远高于重复献血者。结论针对不同的献血人群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征询和宣传;年轻人、高文化程度者和重复献血者是较安全的献血人群,应对农民、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献血者和首次献血者开展无偿献血知识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本市乡镇居民献血情况,为采取相应的献血招募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2011年城乡献血者的性别、年龄、献血量、献血人数、献血率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乡镇男性献血者平均年龄(35.03±9.31)岁,女性(35.21士9.82)岁,均高于城区献血者;2008~2011年,乡镇居民献血量占总献血量的比例分别为53.57%、55.54%、50.23%、50.88%,献血人数占总献血人数的比例为58.10%、61.20%、56.45%、58.54%,400ml献血率分别为17.21%、24.38%、24.07%、26.18%,乡镇重复献血率为4.52%、5.32多、4.50%、2.39%,均高于城区居民.结论 乡镇无偿献血资源已经得到初步开发,应采取有针对性的献血者动员、招募、保留和再次献血招募措施,进一步提高乡镇居民献血率.  相似文献   

16.
台州市献血者愿望及动机等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各地无偿献血均呈现健康、稳定的持续发展态势.本市的临床用血也已连续7年100%来自自愿无偿献血者,街头献血比例逐年上升,再次献血者比例也在不断提高.为了进一步扩大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提高再次献血的比例,确保血液安全,我们于2009年6-9月份对台州市部分街头献血者的基本情况及对血站的愿望、献血动机、今后打算、无偿献血知识获得途径等进行调查,以便今后采取针对性引导措施,对献血者进行动员、招募及保留.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群体中高校学生参与无偿献血的动机,探索适合高校学生的献血宣传模式和固定献血者招募策略。方法在烟台地区5所高校学生中随机抽取1 205名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和统一问卷的形式进行现场调查。结果调查的5所高校学生献血率为35.85%,其中这部分献血者中男生献血率为42.86%,女生献血率为32.59%,男女生献血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献血者动机进行分析,其中以献血光荣和帮助患者为主要驱动机素。而从影响未献血者的行为分析,主要以担心献血会感染疾病影响身体健康和以自己实际因素不符合等原因为主。结论高校大学生作为无偿献血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把献血宣传与高校学生的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有针对性地消除男女生对献血的错误认识,在高校间形成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从而保障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知-信-行(即KAP)理论是行为科学的基本理论.献血者从了解无偿献血,到形成献血意愿,直至自愿无偿献血的过程,即为知-信-行[1].开展无偿献血KAP调查,对无偿献血的宣传招募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了解福州市民的献血态度,并为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招募和保留策略提供依据,我们于2009年7月开展了本次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延缓献血者的延缓原因进行研究和分析,为制订科学合理的招募策略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 对上海市区2009年4月1日~2010年3月31日期间所有参加献血招募但被延缓献血的献血者人口学特征和延缓原因进行统计和分类分析.结果 延缓献血者占已登记献血人群比例较小(3.09%),其中暂缓献血者占61.49%,永久不宜献血者占38.51%.HBsAg不合格、Hb含量偏低、血压异常和健康征询项目未通过为主要的延缓原因,年轻女性Hb不合格为暂缓献血的主要原因,21 ~40岁人群HBsAg检测不合格为永久不宜献血的主要原因.结论 应制订有针对性的献血招募政策,促进暂缓献血者再次参加献血,杜绝招募永久不宜献血者参加献血.  相似文献   

20.
无偿献血者献血注意事项知晓率及献血动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分析北京市城区无偿献血者献血原因和对献血前后注意事项的了解程度,制定针对性的献血招募政策,提高2次献血率。方法对600名无偿献血者发放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献血者对献血注意事项知晓率都较低;献血者了解无偿献血的主要途径是献血车工作人员的宣传(54.1%),其次是献过血的同事或朋友的宣传(43.9%)。结论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人际传播和对注意事项的宣传,将有利于扩大无偿献血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