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青年人群干眼症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统计,分析青年干眼症的相关发病因素。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眼科门诊175例20~40岁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病史资料,包括SchirmerⅠ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等。结果:在青年干眼症患者中,女性略多于男性,长期使用电脑或用眼过度者,有慢性结膜炎、睑缘炎、睑板腺炎者,戴角膜接触镜、准分子激光术后的患者,所占比例较高。结论:干眼症的发病年龄逐渐呈年轻化趋势,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加强眼科保健知识的宣传与教育,积极去除诱因或接受相关治疗,对减少干眼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锋 《当代医学》2016,(14):159-160
目的:探讨景德镇地区干眼症患病状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景德镇地区20岁及以上900名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相关干眼症检查,统计干眼症发病率,根据检测结果统计干眼症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经检测,900名研究对象中350例诊断为干眼症,干眼症总患病率为38.9%。年龄>40、女性、合并全身疾病、存在长期使用抗生素的眼病患者干眼症患病率与相对应类型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性别、合并症、长期使用抗生素是干眼症发病的高危因素,临床需加强对干眼症发病相关因素的分析,针对相关高危因素进行针对性防控治疗,减少干眼症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年龄和性别与冠状动脉钙化、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年龄和性别与冠状动脉钙化(CAC)及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关系,以及年龄和性别对CAC诊断冠心病(CHD)的影响。方法:记录591例可疑CHD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对所有入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分析年龄和性别与冠状动脉钙化、狭窄的相关关系。站果:CAC总检出率为43.82%,其中男性和女性患者CAC检出率分别为42.32%和49.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岁以下男性患者CAC检出率高于女性,但60岁以上女性钙化检出率已超过男性。检出冠脉狭窄患者433例,占入选患者总数的73.27%,其中男性和女性患者狭窄检出率分别为76.84%和5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的狭窄检出率男性均高于女性,但60岁以上女性狭窄检出率迅速增高。结论:年龄和性别对冠状动脉钙化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有很大影响,临床上评价冠状动脉钙化对冠心病的诊断时必须充分考虑年龄和性别因素。  相似文献   

4.
卢笛  于鹏  王素云 《当代医学》2011,17(6):98-99
目的了解眼科门诊青年患者中干眼症状况,分析各种可能的病因和比例。方法选择20~40岁青年患者208人,调查记录干眼症相关病史和自觉症状,检测Schirmer试验Ⅰ和泪膜破裂时间(BUT),比较干眼症患者与正常对照者之间的差异。结果干眼症组男性患病率65.15%(86例/132例),女性患病率34.85%(46例/132例);水液不足型干眼占23.49%(31例/132例),蒸发过强型干眼占76.51%(101例/132例)。统计学分析显示,在干眼症组,患者的久视屏幕史、戴角膜接触镜史、长时间近距离阅读史、全身性疾病史和频繁使用滴眼液史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干眼症组在干涩感、视力疲劳、异物感、痒感、畏光、眼红、视物模糊、烧灼感、视力波动等眼部不适和视力障碍症状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干眼症组患者Schirmer试验Ⅰ(10.06±4.21)mm,BUT(7.05±3.49)s,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3.81±5.79)mm和(12.69±2.49)s(P〈0.05)。结论眼科门诊青年患者干眼症主要与不良用眼习惯有关,眼部不适症状明显高于视功能障碍症状。  相似文献   

5.
男性与女性职业人群睡眠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女性职业人群睡眠障碍流行学调查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女性的发生率高于男性;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住房条件是男、女性睡眠障碍发生的共有相关因素;经济状况是男性,家庭关系、性格特点是女佐各自特有的相关因素;在睡眠障碍者中,“多梦”、“睡惊”等症状女性出现频度多于男性,“睡行症”仅出现于男性,女性曾求诊治疗者多于男性;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女性重于男性。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医学》2017,(7):689-690
目的对松岗地区健康人群干眼症患病率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为本地区干眼症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5-01—2017-12间在松岗街道生活工作的2000名人群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开展问卷调查及特异性检测,结合检测结果对干眼症患病危险因素开展统计学处理。结果研究2000名人群中,确诊为干眼症136例,干眼症总患病率为6.8%;男性干眼症患病率为2.75%,女性4.0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症患病率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干眼症患病受年龄性别、年龄、全身及眼部疾病、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因素很大程度影响,临床应强化对此部分高危因素的防控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干眼患者的诊断与护理,以明确干眼症的诊断方法,寻找积极的护理措施。方法:对诉有症状的286例患者进行了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Ⅰ试验,角结膜荧光素染色检查,并对确诊病人232例给予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分析诊断及护理效果。结果:经用BUT、SchirmerⅠ试验、角结膜荧光素染色检查,阳性确诊率为81.1%,余为易漏、误诊的病例。对确诊的病例给予相应的病因及对症护理,症状缓解,治疗有效,有效率95.3%。结论:对诉有症状的患者行简单的诊断易出现漏、误诊病例。对确诊病例采取积极、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健康体检者心电图异常的发生情况。方法:对3683例健康体检者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从不问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角度分析异常心电网形成的原因。结果:心电图异常改变随年龄增大而增多,男性多于女性,汉族多于少数民族,教师多于干部、工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多于中专以下文化程度者。结论:定期健康检查,描记心电网,对早期发现、预防、诊断、治疗心脏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怡 《实用全科医学》2008,6(4):403-404
目的对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相关检测及治疗方案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115例(230只眼)干眼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相关的检测包括角膜荧光染色、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 Ⅰ试验。结果230只眼有干眼症状者中角膜荧光梁色异常30.44%,泪膜破裂时间异常95.65%,schirmer Ⅰ异常40.44%。结论临床上有干眼症状的患者做相关的检测可明确诊断,我们要认识干眼、诊治干眼。  相似文献   

10.
干眼症发病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干眼症发病的相关因素,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对眼科门诊患者5136例进行问卷调查,对主诉有干眼症状者进行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测定和角结膜荧光素染色三项检查确定诊断。结果在5136例眼疾病患者中,有干眼症745例(男占22.15%,女占77.85%),检出率为14.51%,其中<40岁者检出率明显低于>40岁者(χ2=71.92,P<0.01);男性检出率明显低于女性(χ2=271.53,P<0.01)。干眼症合并全身病者占62.95%。结论干眼症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重视主观症状并及时进行泪液分析,可使患者获得正确诊断。抑制眼表炎症、去除诱因是干眼症防治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首次发作抑郁症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问卷、临床症状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不同性别首发抑郁症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女性首发抑郁症患者较男性相比,发病前有诱发因素、发病年龄小、既往多于综合医院就诊、首诊距抑郁发作时间短于男性。临床症状女性以自杀行为、全身疲乏、失眠、早醒、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多见,男性以性欲减退、绝望感、疑病妄想较突出;女性SDS评分高于男性(P〈0.01)。结论不同性别首次抑郁发作患者的临床特征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影响角结膜干燥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自2009年1月~2011年6月眼科门诊就诊述有眼干症状的可疑患者共384例,详细询问有眼干症状的可疑患者病史及症状,确定是否有干眼症,并对患者性别、年龄、经常接触视频、长期用抗生素眼药水、长期戴隐形眼镜及有过敏性眼病等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本组有眼干症状患者384例中,确诊为干眼症者125例,患病率为32.6%.性别在干眼症中的影响作用并不大,而年龄>40岁的干眼症发病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常接触视频、长期用抗生素眼药水、长期戴隐形眼镜及有过敏性眼病的患者患病率显著增高.结论 干眼症患病率相对较高,在眼科门诊中可把干眼症筛查的相关因素作为疾病诊断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老年患者干眼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通过对某院离退休人员266例进行问卷调查,有眼部不适者进行裂隙灯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SchimierTest泪液分泌试验及角膜结膜荧光素染色检查,分析中老年干眼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资料中干眼症患病率为31.20%,其中男性患病率23.49%,女性患病率41.03%,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干眼症患者63人,其中ATD41人,LTD22人。干眼症的常见症状为视疲劳(50.79%)、眼干涩(41.27%)、异物感(37.30%)、眼红(36.51%)、眼痒(34.92%)、烧灼感(6.35%)。干眼症患病与使用电脑、全身性疾病、吸烟或喝酒及使用滴眼剂等有关。结论掌握中老年患者干眼症的临床特点有助于干眼症的及时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干眼症临床表现,分析病因。方法对临床确诊的43例干眼症患者进行常规及特殊眼部检查,并作病史及相关信息调查。结果干涩、眼红、眼痒、烧灼感、畏光、视物模糊等眼部不适和视力障碍是干眼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女性、中老年人、工作环境较差和有患眼病史者患病率偏高。结论以泪液质量改变为特征的干眼症与年龄、性别、环境、屈光等因素有关。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和泪液检测是主要诊断手段,克服不良用眼习惯可预防干眼症。  相似文献   

15.
眼压检查门诊患者就诊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眼压检查门诊患者就诊状况。方法:对眼科门诊眼压检查的患者进行了随机调查。获得有效病例3521例,并对他们的年龄、性别、就诊原因、视力检查结果等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1)就诊患者女性(61.43%)多于男性(38.57%);(2)双眼视力小于0.7的患者占总数的80.55%,女性是男性的1.71倍,而单眼视力小于0.7的患者男性略高于女性(1.19:1)。(3)女性45-69岁的患者明显多于男性;(4)眼外伤的患者男性是女性的4.12倍,男性患者有5-19岁和30-44岁两个发病年龄高峰。结论: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与女性生理年龄和心理特点有关;5-19岁和30-44岁男性人群是眼外伤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6.
向前  许雪亮  江海波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6):529-531
目的评价泪道栓塞术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36例水液缺乏型干眼症患者泪道栓塞术治疗后自觉症状、SchirmerⅠ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BUT)、角膜荧光染色(fluorescent,FL)评分的改变。结果泪道塞治疗后72.22%患者自觉症状完全消失,27.78%的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100%;SchirmerⅠ试验数值明显提高(t=3.45,P<0.05)、泪膜破裂时间明显延长(t=2.37,P<0.05)、FL评分明显降低(t=4.31,P<0.05)。结论泪道栓塞术是治疗干眼症的一种安全、简单、方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陈彤芳 《安徽医学》2014,(12):1718-1721
目的分析某监狱系统人群罹患干眼症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监狱系统820例受检者健康档案资料,记录每位受检者泪膜破裂时间试验、角结膜荧光素染色、基础泪液分泌试验、睑板腺功能检查的结果,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820例受检者中,干眼症患者79例,患病率为9.63%,女性高于男性,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自觉症状中眼干涩53例(67.09%),异物感37例(46.84%),视疲劳34例(43.04%),瘙痒感25例(31.65%),烧灼感8例(10.13%)。年龄、吸烟、持续看书时间、糖尿病、高血压、泪腺阻塞、工作接触有害气体等因素与干眼症发病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与泪腺阻塞与干眼症发病相关。结论年龄增加、糖尿病与泪腺阻塞是监狱系统人群罹患干眼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继发干眼症的认识,重视继发干燥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0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主诉有眼干者进行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染色检查(眼干三项试验)。结果109例中有自觉症状者49.5%,Schirmer试验阳性者占66.6%,泪膜破裂时间阳性者占55%,角膜荧光染色阳性者占38.5%,其中二项以上检查阳性者占45.8%。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易继发干眼症(干燥性结角膜炎),且自觉症状与检测结果不完全相符。因此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常规进行眼干三项试验,有助于早期发现干眼症,以利于继发干燥综合征的筛查,以便早期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罗以娟  邱秀梅 《河北医学》2003,9(4):339-341
目的:探讨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病年龄的规律及其危险因素,及早预防。方法:对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期间所有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病年龄有年青化趋势,男女性别和城乡之间有显著差异,男性多于女性,城市多于农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结论:高血压是中青年人群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有效的防治高血压,是减少中青年人群发生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最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LASIK术前近视人群干眼的患病情况,探讨多种因素在该人群干眼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LASIK中心170例近视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通过TBUT、Schirmer、角膜荧光染色、泪河高度检查,有症状且TBUT≤5s或有症状且TBUT≤10s,Schirmer≤10mm时诊断为干眼。将性别、年龄、职业、屈光度及是否矫正作为干眼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86只眼诊断为干眼,患病率25.3%(86/340)。症状前3位是:干涩(29例),疲劳(18例),异物感(9例)。女性(29.9%)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16.38%)(P=0.007);〉30岁人群(20.73%)明显高于≤30岁人群(37.23%),不同职业之间患病率有显著差异(P=0.000),教师、文秘、IT、职员等职业从业者患病率最高(40.3);未矫正组(28.3%)高于矫正组(19.3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职业、未矫正也是影响发病的因素,其中职业的影响最大(OR=2.374)。屈光度对发病无影响(P=0.959,95%CI=0.581,1.676)。结论干眼是近视人群中受多因素影响的一种潜在疾病,对近视予以矫正可能减少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