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尿酸(UA)水平与心血管疾病(CVD)的相关性,以及发生CV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9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有无合并CVD并发症分为2组,回顾性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并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模型分析数据。结果:CVD组患者血UA水平明显高于无CVD组(P<0.01),且2组患者的透析时间、空腹血糖、平均动脉压(MBP)、总胆固醇(T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血UA、MBP、TC水平与CVD的发生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UA、MBP、TC水平是CV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维持性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CA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RDW取值将患者分为高RDW组与低RDW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RDW与各种指标的相关性,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CVD发生率的差异;利用Cox回归模型分析CVD的危险因素,及ROC曲线分析RDW预测CAPD患者CVD的最佳截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4例CAPD患者,其中高RDW组66例(53.2%),低RDW组58例(46.8%)。两组Hb、TC、LDL、CRP、Alb、总Kt/V、RR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RDW组38例(57.6%)患者发生CVD,低RDW组18例(31.0%)患者发生CV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两组CVD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RDW、CRP、Alb、RRF、总Kt/V均是CAPD患者CVD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显示,RDW=14.35%是预测CAPD患者CVD发生的最佳截值。结论:高RDW、CRP、Alb、RRF、总Kt/V均是CAPD患者CVD的独立危险因素,RDW对CAPD患者CVD的发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陈倩  梁文琪  赵茜  曹灵   《四川医学》2022,43(10):1023-1028
目的 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TYG)指数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新发心血管疾病(CVD)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76例CKD患者的基线资料及随访期间CVD的发生情况。以TYG指数的中位数将纳入患者分为高低两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CVD累积发生率差异,采用Cox回归分析TYG指数与CVD发生的关联,绘制ROC曲线评估TYG指数对CVD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低TYG指数组相比,高TYG指数组的糖尿病和(或)高血压合并率较高,总胆固醇、血肌酐、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尿素氮、24hUTP、磷及PTH水平较高,而eGFR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较低(P<0.05)。高TYG指数组的CVD累积发生率明显较高(P<0.05)。高水平的TYG指数为CV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YG指数预测CV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3(95%CI 0.621~0.746,P<0.001),最佳截断值为8.91。结论 TYG指数与CKD患者CVD发生独立相关,是便宜且简易的CVD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合并心血管疾病(CVD)的透析患者的病死率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及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共591例透析患者,采集基线人口统计学资料、合并症及实验室指标等,通过Cox回归模型探讨合并CVD的透析患者的病死率及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终末期肾病患者591例,其中合并CVD的透析患者123例(CVD组),无CVD的透析患者468例(无CVD组).CVD组患者平均年龄(59.37±15.94)岁.在总人群中,CVD组患者病死率要高于无CVD组患者(HR=2.893,95%CI:1.804~4.693,P<0.001).多因素分析发现,脑卒中(HR=3.802,95%CI:1.752~8.252,P=0.001)为CVD组的独立死亡危险因素,糖尿病(HR=2.974,95%CI:1.569~5.668,P=0.001)及高敏C反应蛋白(HR=1.107,95%CI:1.005~1.030,P=0.005)为无CVD组的独立死亡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CVD的透析患者病死率高于无CVD的透析患者,且脑卒中是合并CVD的透析患者的死亡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并发脑血管意外(CVD)的危险因素。方法:对T2MD并发CVD(观察组)46例检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并与46例无糖尿病的CVD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血压、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高密度脂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胆固醇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DM2患者严格控制血糖、降压、降脂治疗,改善胰岛素抵抗,对预防DM2并发CVD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银屑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的风险因素并预测未来CVD的发生风险。方法纳入1067例银屑病患者(银屑病组)和1110例非银屑病体检者(对照组),分析其临床资料和风险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银屑病组与CVD病史、体重指数、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相关性更强(P<0.01)。CVD在有长期银屑病病史的患者中更为常见,严重银屑病合并糖尿病的发生率更高(P<0.01)。银屑病组预测分析中,“中等风险”和“非常高风险”银屑病患者的比例较高,“老年组”的心脏年龄显著高于其实际年龄(P<0.01)。银屑病患者患CVD的风险更高,且有长期病史或严重疾病的银屑病具有更高的CVD风险。结论 银屑病患者未来CVD的发生风险和预防处理CVD并发症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ABI)与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将238名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ABI低值组(ABI0.9)和对照组(ABI0.9),观察两组代谢指标的控制情况以及临床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并分析ABI与CVD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BI低值组血糖、血脂水平较高,高血压、CVD发病率较高(P0.05);有吸烟史者在ABI低值组较多。结论 ABI降低与高血压、吸烟、CVD史、高血糖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临床指标及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率,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白蛋白尿(AU)与CK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探讨HHcy、AU对CKD患者发生CVD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92例CKD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化指标、心电图、胸部X线片、心脏超声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血同型半胱氨酸(Hcy)与AU检测结果将292例患者分为4组:Hcy(-)AU(-)组、Hcy(+)AU(-)组、Hcy(-)AU(+)组、Hcy(+)AU(+)组,比较4组实验室、物理检查结果及CVD发生率。对CKD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子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92例患者中:Hcy(-)AU(-)组66例(22.6%)、Hcy(+)AU(-)组78例(26.7%)、Hcy(-)AU(+)组62例(21.2%)、Hcy(+)AU(+)组86例(29.4%)。与Hcy(-)AU(-)组相比,其余3组患者的年龄、SBP、DBP、CRP、UA、TC、LDL均明显升高(P<0.05),Hb、HDL均明显降低(P<0.05),胸部X线片、心电图、心脏超声异常率及CVD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0.05);与Hcy(+)AU(+)组相比,其余3组患者的Hb明显升高(P<0.05),胸部X线片、心电图、心脏超声异常率及CVD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CKD患者发生CVD与年龄、SBP、UA、TC、AU、Hcy呈正相关,与Hb呈负相关。结论 Hcy、AU是CKD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子,同时Hcy及AU在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9.
李明  杨洪涛 《医学综述》2000,6(8):356-357
<正>有许多脑血管病(CVD)危险因素已被公认,其中不合理饮食营养因素与CVD发病密切相关,现就热能摄入、饮食营养与CVD,卒中后营养对CVD预后的影响、加强健康教育及营养干预的力度等问题试作综述,旨在为临床和营养工作者防治CVD,特别是制订和实施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检测血浆脑钠肽(BNP)、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s)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患者并发心衰及死亡中的预测价值及效能。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2月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90例为观察对象,均行CRRT治疗,并对患者完成3个月随访,根据预后分为心血管事件(CVD)组和无CVD组、生存组与死亡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各组BNP水平;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各组AOPPs水平;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3个月CVD发生情况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分析BNP、AOPPs在CRRT治疗患者CVD发生中的预测效能。结果:CVD组治疗3d后、治疗7d后BNP及AOPPs水平高于无CVD组(P<0.05);死亡组治疗3d后、治疗7d后BNP及AOPPs水平高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BNP、AOPPs水平、CRRT治疗时间是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CV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以BNP 120.59ng/L、AOPPs 17.35μmol/L作为截断值;BNP、AO...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组分组合对心脑血管疾病(CVD)的预测能力。方法应用美国Fram-ingham Risk Score(FRS)和中国人群的心血管病综合危险度简易评估工具——缺血性心血管病(ischemic cardiovasculardiseases,ICVD)两种模型分别对CVD事件做出预测,并比较不同MS组分组合人群CVD事件的危险度。结果 MS的4种组分同时存在时CVD发病风险最大,其FRS和ICVD预测CVD的绝对风险中位数分别为14.0%和10.3%。MS组CVD 10年发病绝对风险均高于MS高危组和对照组(P<0.01),FRS模型预测MS组中危及高危能力高于ICVD模型(P<0.05),特别是>60岁MS患者。结论 FRS和ICVD两个模型均可以区分不同人群CVD的危险度,FRS模型长于对中危、高危人群CVD的预测,而ICVD模型长于对低危人群CVD的预测。从而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危险因素控制策略、减少CVD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学者近日研究发现,创伤暴露(trauma exposure)、创伤后应激综合征(PTSD)症状可能升高女性CVD风险。文章6月29日在线发表于《循环》(Circulation)杂志。该研究纳入49978例女性受试者,调查20年间创伤暴露及PTSD与CVD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显示,校正年龄、家族史和儿童期因素之后,与无创伤暴露者相比,有创伤暴露并且具有4种或以上PTSD症状的受试者CVD风险升高(HR为1.60,95%  相似文献   

13.
中老年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并发脑血管病(CVD)的影响因素及糖尿病合并CVD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83例中老年糖尿病合并CVD与同期住院646例单纯糖尿病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CVD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大、糖尿病病程延长而升高;糖尿病合并CVD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和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合并CVD以脑梗死多见,病死率高,预后差。结论 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是预防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的400例MHD合并CV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死亡将其分为观察组22例和未死亡组378例,检测透析前两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 A1)、血肌酐(Scr.PHD)、载脂蛋白B(apo B)、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白蛋白(ALB)、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与MHD患者CVD死亡的关系。结果:观察组TC、hs-CRP、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未死亡组,LDL-C水平明显低于未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DL-C、apo A1、apo B、ALB、ScrPHD、Hcy及CTn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及hs-CRP水平升高是MHD患者CV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NT-proBNP及hs-CRP水平升高是MHD患者发生CV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围身高比(WHtR)对儿童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取835例7~13岁儿童,其中男515例,女320例,进行体格检查及生化指标检测,分析WHtR与CVD危险因素(包括肥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及高血糖)及CVD危险因素聚集(危险因素个数≥2)之间的关系。结果:男童及女童中心性肥胖的发生率分别为18.4%及12.5%,WHtR与CVD危险因素之间显著相关,ROC曲线分析表明WHtR诊断CVD危险因素聚集的最佳切点为男童0.47,女童0.46。结论:WHtR是评估儿童CVD危险因素的简易、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糖调节受损(IGR)患者心脑血管病变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将114例老年IGR患者分为心脑血管病变组(病变组)61例和无血管病变组(无病变组)53例。病变组包括缺血性心脏病(IHD)患者35例、脑血管病变(CVD)患者26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及回归分析。结果病变组的年龄、高血压患病率、病程、C反应蛋白水平比无病变组明显增高(P<0.05);各亚组与无病变组的比较也有相似的趋势。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是老年IGR患者心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也是IHD和CVD的独立危险因素。另外高三酰甘油血症与心脑血管病变及IHD分别独立相关。结论对于老年IGR患者,除了年龄、高血压外,高三酰甘油血症是心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病人发生心血管病变(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的非传统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河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143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将其分为RA合并CVD组及单纯RA组,检测各组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尿酸(UA)、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的水平,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并分析Lp-PLA2、Hcy、hs-CRP、UA、RF、ACCP在两组间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指标是否为RA病人伴发CVD的危险因素。结果 RA合并CVD组的Lp-PLA2、Hcy、hs-CRP、RF明显高于单纯RA组(P0.05),回归分析显示Lp-PLA2、Hcy、CRP、RF为RA病人伴发CVD的危险因素。结论 RA合并CVD病人血清LpPLA2、Hcy、hs-CRP、RF水平较单纯RA病人显著升高,并与RA伴发CV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体检人群体适能指标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19年7月完成体适能检查的220例男性体检人群的体检资料,根据Framingham CVD 10年风险度评分分为低危组和中高危组;220例中完成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检测的共142例,根据检测结果将完成此项检测的人群分为baPWV正常组和baPWV增快组。分析体适能与CVD 10年风险度及baPWV的相关性。结果:CVD中高危组及baPWV增快组分别与CVD低危组及baPWV正常组比较,年龄、吸烟、心肺耐力、体脂率、闭眼单足立时间、血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均有显著差异(P < 0.01或P < 0.05);CVD中高危及baPWV增快与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心肺耐力、体脂率、闭眼单足立时间、收缩压、舒张压、FBG、HbA1c和TG存在相关性(P < 0.01或P < 0.05)。结论:年龄、吸烟、体脂率、血压、FBG、HbA1c和TG是CVD的危险因素,心肺耐力是CVD的保护因素,并对心血管疾病风险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钙化(AAC)评分、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比值(P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脑血管事件(CVD)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MHD患者63例,根据AAC评分分为2组:CVD组34例和非CVD组29例。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MHD患者中单核细胞、血小板、AAC、MLR、PLR与CVD中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相关性;ROC曲线检测AAC评分、血清PLR、MLR对CVD的预测价值。结果 CVD组在年龄、BMI、透析龄、甲状旁腺激素、单核细胞、血小板、CRP、AAC、MLR和PLR均高于无CVD组(均P<0.01)。Spearman分析显示,CVD组中CRP与血小板、MLR、PLR和AAC均呈正相关(r=0.434、r=0.388、r=0.411、r=0.411,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LR与CVD之间的AUC面积为0.748,PLR的AUC面积为0.720,AAC的AUC面积为0.881,联合因子的AUC面积为0.881(均P<0.05)。结论 AAC、MLR、PLR与MHD患者的CVD独立相关,提示其可能预测MHD患者发生CVD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血清氧磷酯酶1(PON1)及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水平及其对银屑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CVD)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2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皮肤科收治银屑病患者88例为银屑病组,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再分为轻度亚组(n=34)、中度亚组(n=26)和重度亚组(n=28);根据是否合并CVD分为非CVD亚组63例和CVD亚组25例。选取医院同期体检健康者70例为健康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PON1及1,25(OH)2D3水平;比较不同病情程度银屑病患者血清PON1及1,25(OH)2D3水平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银屑病患者并发CVD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PON1及1,25(OH)2D3对银屑病患者并发CVD的预测价值。结果 银屑病组血清PON1及1,25(OH)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