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焕杰  崔学军  刘红霞 《陕西中医》2006,27(10):1234-1235
目的:观察清利湿热、活血解毒类中药配伍,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服用八宝丹胶囊0.6g,每日3次;对照组50例:服用苦黄颗粒6g,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4~6周。每周检查肝、肾功能。结果: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治疗前后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轻微。提示:八宝丹胶囊有良好的退黄、降酶作用,不良反应少,与苦黄颗粒疗效相似,可作为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八宝丹胶囊与苦黄注射液治疗急、慢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治疗组服用八宝丹胶囊0.6 g,3次/d;对照组服用苦黄注射液30 m l,3次/d;疗程4~6周。每周检查肝、肾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少。结论八宝丹胶囊有良好的退黄、降酶作用,不良反应少,与苦黄注射液类似,可作为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3.
曾昕 《亚太传统医药》2013,(12):174-175
目的:研究苦黄注射液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68例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1.76%,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苦黄注射液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苦黄注射液联合思美泰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0例黄疸型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思美泰针剂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思美泰针剂联合苦黄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清中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的含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的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的含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黄注射液联合思美泰治疗黄疸型肝炎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结合腺苷蛋氨酸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两组,各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异甘草酸镁结合腺苷蛋氨酸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铵和苦黄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28%;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LT、AST、TBIL和GGT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结合腺苷蛋氨酸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确切,并能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和分析苦黄注射液不同剂量联合西药常规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00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苦黄注射液高剂量组(高剂量组)、苦黄注射液低剂量组(低剂量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连续8周。高剂量组于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苦黄注射液60 m L,每日1次,连续8周。低剂量组于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苦黄注射液30 m L,每日1次,连续8周。观察分析苦黄注射液高、低剂量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中医临床症状、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苦黄注射液高、低剂量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均可明显改善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降低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极显著(P0.01);且高剂量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低剂量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苦黄注射液高剂量联合西药常规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并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田基黄注射液联合结肠透析治疗高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高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予一般治疗,治疗组56例加用田基黄注射液2 mL,每日1次肌肉注射,联合全结肠透析,每周5次。对照组50例加用门冬氨酸钾镁2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2组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血清白蛋白(Alb)]变化、症状和体征复常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ALT、AST、TBiL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Alb与本组治疗前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乏力、纳差、腹胀及尿黄复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肝区叩痛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田基黄注射液联合结肠透析治疗高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苦黄颗粒对病毒性黄疸型肝炎辩证属湿热黄疸(阳黄)证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苦黄颗粒,对照组静脉滴注苦黄注射液。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综合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苦黄颗粒对病毒性黄疸型肝炎辩证属湿热黄疸(阳黄)证者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退黄汤治疗残黄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退黄汤100ml,每日2次口服;对照组30例,每日给予茵栀黄注射液3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两组治疗3个疗程(10天为1个疗程)后,分别观察总胆红素、肝功能指标及临床症状变化,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退黄及恢复肝功能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退黄汤对病毒性肝炎残黄的退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苦碟子、苦黄注射液在黄疸型肝炎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苦碟子、苦黄注射液在急慢性黄疸型肝炎治疗中降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慢性黄疸型肝炎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采用苦碟子注射液退黄,对照组30例采用苦黄注射液退黄,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SB、TBA的变化。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患者SB、TBA明显下降,显效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苦碟子注射液治疗黄疸型肝炎退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刘敏  李献平 《北京中医药》2007,26(11):727-728
目的 观察中医凉血解毒、化瘀通络法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采用保肝、降酶、退黄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凉血解毒、化瘀通络中药,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 肝功能改善、黄疸消退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复常率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凉血解毒、化瘀通络法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何传强 《新中医》2010,(2):66-67
目的:观察治肝汤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治肝汤口服治疗,对照组60例以丹参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250mL中、甘利欣加入0.9%氯化钠250mL中、强力宁注射液100mL、维生素C及维生素B_6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维生素E口服治疗。结果:近期治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64.9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85.96%,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胆红素(SB)复常时间为21.4天,谷丙转氨酶(ALT)复常时间为23天;对照组SB复常时间为41天,ALT复常时间为27.9天;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阴转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治肝汤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赵君  廖星  赵晖  杨静  邹雯  王乐  支英杰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20):4007-4026
系统评价苦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统全面检索国内外8大电子数据库及Clinical Trials,收集关于苦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1评价标准,2人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对最终纳入的文献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或仅做描述性分析。共计纳入32篇文献,涉及3 188例患者,男性1 951例(61.2%),女性859例(26.9%),未知男女比例378例(11.9%),所纳入的临床研究总体质量偏低。由于研究疾病复杂,干预措施不尽相同,大部分研究按疾病分类进行描述性分析: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黄疸型肝炎试验组在退黄、肝功能复常率方面优于对照组;在少数Meta分析中,对于黄疸性病毒性肝炎,在苦黄注射液+综合治疗组对比综合治疗组中,前者总有效率高于后者(RR=1.35,95%CI=[1.10,1.66],P=0.61)。另外,当苦黄注射液滴速过快时会出现头晕、心慌、恶心呕吐及皮疹等不良反应,减慢滴速可缓解。根据现有证据,苦黄注射液对病毒性肝炎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大部分研究未对病毒性肝炎进行病原学、临床表现分类以及干预措施多样性,导致临床异质性较大,各研究间的可比性较差,加之研究质量普遍偏低,影响结果的准确性,需更多设计严紧、高质量、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增加证据强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克黄利胆胶囊治疗乙型黄疸型肝炎肝胆湿热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剂量、平行对照、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研究设计。216例患者被分为3组,试验1组给予克黄利胆胶囊2粒,克黄利胆模拟胶囊1粒,苦黄颗粒模拟颗粒1袋,每日3次;试验2组给予克黄利胆胶囊3粒,苦黄颗粒模拟颗粒1袋,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克黄利胆模拟胶囊3粒,苦黄颗粒1袋,每日3次。疗程均为7天。结果:治疗后试验1组、试验2组与对照组的总胆红素均值均较治疗前降低,3组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的退黄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64.06%、58.82%和61.7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中医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相比呈逐周下降趋势,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98.44%、97.06%和97.0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肝功检查分析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黄利胆胶囊治疗乙型黄疸型肝炎肝胆湿热证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电子病历数据分析茵栀黄颗粒治疗肝炎患者的人群特点及用药特征。方法:选取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基于国内16家三甲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库构建的医疗数据集成仓库,从中抽取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中至少使用1次茵栀黄颗粒治疗肝炎患者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 383例肝炎患者,男女比例约3:1,年龄45~65岁。在诊断信息显示乙型病毒性肝炎(675例,61.69%)及湿热内蕴证候(67例,53.17%)患者最多。给药途径为口服,单日剂量12~18 g,疗程为3 d较多。合并西药主要为甘草酸、胸腺肽、泮托拉唑联合使用,合并中药主要为苦黄注射液,感冒清热颗粒、柴胡注射液。关联规则结果显示,茵栀黄颗粒+苦黄注射液+甘草酸+胸腺肽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茵栀黄颗粒+苦黄注射液+甘草酸+亮菌甲素用于肝内胆汁淤积肝炎;清热剂多与肝、胆疾病治疗药,系统抗菌药,免疫促进药,与胃酸分泌药,系统抗病毒药等合并使用。结论:真实世界中茵栀黄颗粒常用于中老年人群的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临床可与清热剂的中药和肝胆病药物、抗菌药、免疫促进药等西药联合使用,对改善病毒肝炎等临床症状、恢复肝功能及预防病并发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6.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将612例心功能在Ⅱ~Ⅳ级的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两组,一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组),另一组仅给予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疗程为20天.治疗前后观察记录病人症状、体征以及相关实验室参数.治疗组的临床近期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4.1%,96%.对照组分别为53.2%,82.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心脏收缩功能变化均有无明显差异(P>0.05).但自身对照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有明显改善.中药配合西药常规治疗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甘礼明  李平 《新中医》2009,(8):20-21
目的:观察加味茵陈蒿汤联合思美泰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口服加味茵陈蒿汤联合思美泰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胆红素变化。结果:治疗2周、4周后2组总胆红素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周及4周后总胆红素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加味茵陈蒿汤联合思美泰注射液是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茵虎退黄口服液治疗黄疸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病毒性肝炎黄疸型属湿热蕴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子复方甘草酸苷冻干粉针、苦黄注射液静滴;治疗组加用清肝利胆、利湿退黄之茵虎退黄口服液治疗。治疗1Od、20d后观察疗效与评价指标,记录缓解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高于对照组的82%;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降低至正常水平,且优于对照组。结论:茵虎退黄口服液治疗病毒性黄疸型肝炎,能够迅速消退患者的黄疸症状,改善肝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9.
高晟  刘晴 《天津中医药》2002,19(3):20-21
目的观察灯盏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30例,采用常规口服扩冠药加灯盏花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常规口服扩冠药.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冠心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5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均可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明显升高,脂质过氧化物(LPO)明显降低,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心电图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5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6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加用灯盏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比单用常规口服扩冠药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苦黄注射液联合异甘草酸镁对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症状改善、血清炎性因子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西安市第八医院收治的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观察组应用苦黄注射液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记录2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肝功能指标和氧化应激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 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ALT、TBIL、DBIL水平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 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降低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 2组治疗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 0. 05),且观察组SOD活性升高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苦黄注射液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能明显改善症状、降低血清炎性因子和肝功能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