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丁苯酞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静滴,2次/d。于治疗前、治疗后7d和14d检测2组患者血清NSE、S-100β、MDA和SOD的水平变化,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和2组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变化。结果丁苯酞组在治疗后7d和14d,血清NSE、S-100β和MDA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血清SOD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丁苯酞组在治疗后7d和14d,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丁苯酞组mR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S-100β和MDA水平,提高血清SOD水平,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温胆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常规抗凝、溶栓等治疗,对照组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胆汤治疗,疗程为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愈显率6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P0.05),2组治疗前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温胆汤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近期疗效,可能与二者清除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血管内皮素-1(ET-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脑梗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50例发病2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并发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以后均给予适当的降纤、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及活血化瘀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5天分别进行NIHSS检测,同时测定血清hs-CRP、ET-1和TNF-α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hs-CRP、ET-1和TNF-α水平及NIH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d后,治疗组患者血清hs-CRP、ET-1和TNF-α水平及NIHSS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hs-CRP、ET-1、TNF-α水平和NIHS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hs-CRP、ET-1和TNF-α水平及NIHSS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通过降低血清hs-CRP、ET-1和TNF-α水平,从而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改善了急性脑梗死的转归。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12~2016.6之间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30例在此基础上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抑郁表现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改善,但研究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显著改善,但研究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同时可减少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对照组(n=73)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n=73)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组均治疗14d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评估2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情况,并对2组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进行检测。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9,P0.05)。治疗前2组NIHSS评分与ADL评分及ET-1与NO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ADL评分较对照组高;观察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内皮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急性脑梗死(ACI)中符合急性卒中治疗Org10172试验(TOAST)分型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性凋亡诱导配体(sTRAIL)、骨保护素(OPG)水平进行测定,探讨sTRAIL、OPG在ACI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ACI患者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LAA)17例、小动脉闭塞型卒中(SAO)13例,健康对照14例,分别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sTRAIL、OPG.结果 ACI患者血清sTRAIL、OPG、空腹血糖(FPG)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对照组;LAA型NIHSS、CSS评分高于SAO,LAA型sTRAIL高于对照组、OPG高于SAO及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ACI患者血清OPG水平与年龄呈正的线性相关关系.结论 TRAIL、OPG参与了ACI的病理过程,它们在LAA中的作用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基底节区脑梗死对侧支循环建立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法将121例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分为丁苯酞组53例和对照组68例。两组患者给予脱水剂,胃黏膜保护剂、抗血小板聚集药、调脂药、扩血管药、活血化瘀中药、脑保护药物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丁苯酞组于发病24 h内加用丁苯酞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于入院第4~5 d采用CTA检查观察所有患者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于入院时、第2周及第3个月进行NIHSS评分。结果丁苯酞组37例(69.8%)建立侧支循环,对照组38例(55.9%)建立侧支循环。丁苯酞组侧支循环建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丁苯酞组及对照组入院时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丁苯酞组比较,对照组第2周及第3个月NIHSS评分显著升高(P0.05~0.01)。结论早期使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的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可促进脑梗死部位的侧支循环的建立,减轻脑梗死症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超静脉溶栓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6—2019-11武汉市武昌医院治疗的超静脉溶栓时间窗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患者均接受抗血小板聚集、降脂及保护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14 d。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联素(APN)水平、NIHSS评分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90 d mRS评分变化。结果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14 d后,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清hs-CRP降低、APN水平升高、NIHSS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0 d后观察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够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远期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03-2014-11我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基础治疗相同,研究组加用丁苯酞治疗,疗程14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并观察研究组和对照组出院12个月的病死率。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14d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2个月的病死率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6-01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均采用神经内科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法舒地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对比2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黏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研究组NIHSS评分、ADL评分改善程度更显著,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基本痊愈率、临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10.30,P0.05或0.01)。治疗前2组血浆hs-CRP水平及血浆黏度、全血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浆hs-CRP水平及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均明显下降,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明显降低其血浆hs-CRP水平及血黏度,改善NIHSS评分、ADL评分,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4-05—2015-05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6例和治疗组8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滴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4d,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检测血清CRP水平与TNF?α水平。结果 2组治疗前NIHSS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CRP水平与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能有效减少神经细胞损伤,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CWSI)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脑血流灌注指标的影响。方法经知情同意及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选取106例CWSI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注射液静滴,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参麦注射液静滴,疗程为14 d,两组均同时予以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等基础治疗。根据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进行疗效评定,同时比较两组炎症因子、脑血流灌注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TNF-α、IL-1β均较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 0. 05),观察组治疗后CBF比值、CBV比值较对照组提高,MTT值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有利于减少炎症因子释放,改善患者脑血流灌注,从而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对患者的预后改善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收取临床急性脑梗死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常规+丁苯酞软胶囊治疗,200mg/次,口服,3次/d;治疗14d后统计分析血清中hs-CRP、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及IMT水平。结果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hs-CRP、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hs-CRP、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IMT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能特异性的降低血清中hs-CRP、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达到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用于治疗不同OCSP分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Hs-CRP、FIB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13例,观察组135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进行OCSP分型,同时在入院时、2 w进行NIHSS评分、Hs-CRP测定、FIB测定,比较两组患者总体及不同亚型的疗效及Hs-CRP、FIB的变化。结果治疗2 w,观察组NIHSS评分、Hs-CRP、FIB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05),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不同OCSP分型中,完全前循环脑梗死型(TACI)、部分前循环脑梗死型(PACI)、后循环脑梗死型(POCI)、腔隙性脑梗死型(LACI) NIHSS评分、FIB水平观察组均较对照组降低,各个亚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TACI、POCI组疗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而PACI、LACI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NIHSS评分与Hs-CRP、FIB均呈正相关。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不同OCSP分型的急性脑梗死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可有效降低炎症反应,其中丁苯酞治疗TACI、POCI的疗效更显著,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炎症反应而达到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于脑梗死患者血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8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0例,进行常规性血小板聚集治疗;B组4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连续应用21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1d后的血TNF-α水平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结果 2组治疗前血TNF-α水平和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21d后血TNF-α水平和NIHS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B组减低较A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能够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可能与其降低血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5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观察组、对照组1、对照组2,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糖、血压,抗血小板、稳定斑块、改善循环、营养脑细胞等,观察组为常规治疗加用丁苯酞注射液、依达拉奉注射液,对照组1为常规治疗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对照组2仅常规治疗,疗程均14d,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ADL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且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治疗组、依达拉奉治疗组和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组(简称联合治疗组)3组。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丁苯酞治疗组在常规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基础上单加丁苯酞注射液;依达拉奉治疗组在常规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基础上单加依达拉奉,共治疗14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和Barthel指数对各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分别t=3.270,P0.01;t=2.314,P0.05;t=2.946,P0.01),Barthel指数升高(分别t=-3.466,P0.01;t=-2.098,P0.05;t=-2.059,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其NIHSS评分均低于丁苯酞治疗组和依拉奉达治疗组(均P0.05),而Barthel指数高于丁苯酞治疗组和依拉奉达治疗组(均P0.05)。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80.00%,高于丁苯酞治疗组的57.14%和依拉奉达治疗组的54.29%(χ2=4.242,P0.05;χ2=5.245,P0.05)。3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对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20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奥拉西坦,800mg/次,3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丁苯酞,2粒/次,3次/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使用NIHSS评分量表评估2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MoCA评估认知功能,改良Rankin量表、ADL评分评估日常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MoC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4%、5.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与奥拉西坦联用可有效改善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商丘市中心医院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建档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于此基础上对照组仅采取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联合丁苯酞治疗,均持续治疗2周。统计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检测2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血清NT-proBNP、CRP水平,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NIHSS评分、BI评分及血清NT-proBNP、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BI评分较对照组升高,NIHSS评分及血清NT-proBNP、CR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58%(43/48)高于对照组70.83%(3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3/48)与对照组4.17%(2/4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应用依达拉奉与丁苯酞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C反应蛋白水平,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8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对照组给予巴曲酶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观察并监测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BI明显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BI明显升高(均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