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肩关节半脱位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采用肩带固定患肩加患侧肩带肌力训练的方法,对14例偏瘫合并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进行了康复训练结果显示肩带固定患肩能减轻患肢本身重量所造成的对患肩的牵拉,故对肩关节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而积极的肩带肌训练对维护肩关节的完整性和保护肩部的自然绞锁机制、预防和治疗肩关节半脱位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肩吊带在脑卒中并发肩关节半脱位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对脑卒中偏瘫并发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佩带肩带和不佩带肩带各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3个月的康复训练和康复护理,两组患者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有改善(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脑卒中并发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不使用肩吊带对上肢功能和ADL能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肩关节半脱位是指肱骨头下移、部分脱离肩胛骨的关节盂,是脑卒中早期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高达60%~70%.目前普遍认为,肩关节半脱位是导致肩痛及肩手综合征等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和危险因素之一[1~2],严重影响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因此,肩关节半脱位的早期预防尤为重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使用三角巾来预防肩关节半脱位,虽然对患侧上臂提升力较大,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预防作用,但效果差.三角巾固定缺点:(1)对颈部造成压力,引起患者不适;(2)瘫侧上肢弯曲,活动受限,引发或加重偏瘫上肢的屈肌痉挛模式,导致上肢挛缩畸形;(3)卧位时不起作用;(4)不易调节;(5)局部滑动而致固定不稳,易致肩、肘部疼痛不适.鉴此,我们制作了可调式腋肩带,用于早期预防肩关节半脱位,经临床使用观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新型手臂吊带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纠正作用及对患者转移能力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30例屈肘肌张力不高(改良Ashworth分级小于2级)并伴有肩关节半脱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分别在静态站立位下、10min坐站训练中及20min步行训练中采用3种方式(包括无任何承托及使用网袋式肩吊带或新型手臂吊带)处理偏瘫侧上肢,采用食指触诊法评估吊带对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影响,并采用秒表测量上述2种吊带对患者5次坐站计时测试(FTSST)及站起走计时测试(TUG)结果的影响。 结果在静态站立位下,网袋式肩吊带及新型手臂吊带的治疗效果一致,均能有效纠正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经10min坐站训练后,发现新型手臂吊带对肩关节半脱位的纠正作用明显优于网袋式肩吊带(P<0.05),而网袋式肩吊带的纠正作用不显著(P>0.05),患者容易出现肩关节半脱位;经20min步行训练后,发现新型手臂吊带及网袋式肩吊带均能有效承托肩关节(P<0.05),并且以新型手臂吊带的纠正作用更显著(P<0.05)。与网袋式肩吊带比较,新型手臂吊带能有效减少坐站转移时间(P<0.05),而2种肩吊带对脑卒中偏瘫患者TUG计时结果均无显著影响(P>0.05)。 结论新型手臂吊带能有效纠正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同时对患者转移/移动能力提高可能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 对20例脑卒中偏瘫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进行良肢位摆放、保持肩关节被动活动度、肩胛肌群抗阻训练、戴肩吊带等综合康复治疗,6周后评定疗效。结果 20例患者经康复治疗后,肩关节半脱位恢复,患肢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及所致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偏瘫的继发障碍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脑卒中偏瘫患者常有肩关节半脱位、肩 -手综合征、肩痛、体位性低血压、关节挛缩等继发障碍。因此 ,应在发病早期即采取康复措施 ,预防继发障碍的发生 ,对已发生的继发障碍应积极治疗。1肩关节半脱位脑卒中患者易发生肩关节半脱位。从解剖学上看 ,肱骨头的 2 / 3处于关节囊外 ,肩关节自身的稳定性差 ,需要韧带和部分肌肉来加强固定肩关节。固定肩关节的肌肉其纤维呈水平走向 ,可加强关节囊水平方向的紧张性 ,防止向下方脱位。另外 ,关节囊上部的喙肱韧带 ,也可起到加强关节囊的作用。脑卒中后 ,这些固定作用减弱或丧失 ,加上患肢本身的重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充气式肩吊带对偏瘫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8例脑卒中偏瘫伴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技术治疗肩关节半脱位,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佩戴充气式肩吊带。治疗前后根据X线片测量双侧肩峰与肱骨头间距(AHI),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肩痛。结果治疗8周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复位率及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肩痛发生率、VAS评分、患侧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充气式肩吊带治疗偏瘫后肩关节半脱位,可减少肩痛的发生,减轻肩痛程度,有利于提高偏瘫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尚立华  蒋晶红 《天津护理》2010,18(5):253-254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护肩带干预对预防和减少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作用。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60例,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自制的护肩带对患侧肩关节进行保护;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早期使用护肩带干预能有效预防和减少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肩关节半脱位在偏瘫患者中很常见,是偏瘫患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发病率约占偏瘫患者的15%~20%。患者可能出现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手指肿胀。1999年起开展了对偏瘫患者系统的早期预防的康复护理,预防或减轻肩关半脱位,效果明显。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共观察78例(1999年9月~2002年2月)在本科治疗的合并肩关节半脱位的偏瘫患者。平均年龄(54±13)岁。其中男43例,女35例,左侧偏瘫42例,右侧偏瘫36例。全部经过X线检查,患侧肩关节均排除局部外伤引起的肩关节半脱位。根据徐艳杰等人提出的标准犤1犦:按肩关节半脱位的不同程度分为轻、中、重度3…  相似文献   

10.
针刺夹脊穴配合推拿治疗偏瘫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夹脊穴配合推拿对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及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夹脊穴配合推拿组和传统康复组,治疗后2个月测定患者肩关节半脱位与上肢运动功能.结果两组肩关节半脱位与上肢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1),且针刺夹脊穴配合推拿组在缓解疼痛和治愈率方面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针刺夹脊穴配合推拿应用于治疗偏瘫患者的患侧上肢,可改善患侧肩关节半脱位和上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肩关节半脱位是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60%~73%[1~3],给患者上肢功能康复带来直接影响,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将进一步导致局部肿胀、肩手综合征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使肩关节活动受限,给患者的生活自理、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本研究旨在通过与康复训练相配合的康复护理,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情况,缩短功能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同时为临床护士更好地训练肩关节半脱位患者,教育患者及家属日常生活应注意的事项,更好地与康复技师有效地配合提供依据。为探讨康复护理对脑血管病偏瘫…  相似文献   

12.
偏瘫肩痛致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瘫肩痛与很多因素有关 . 该文主要综述偏瘫患者上肢失去正常的肩肱节律加之运动不当 , 肩 - 手综合征以及肩关节半脱位是偏瘫肩痛发生的主要原因 .  相似文献   

13.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肩关节半脱位(glenohumeral subluxation, GHS)又称肱盂关节半脱位,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肩痛、肩关节活动疼痛受限、肩手综合征等一系列相关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约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主要原因之一[1].  相似文献   

14.
偏瘫肩痛致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强三  王晓红等 《现代康复》2001,5(12S):51-51,79
偏瘫肩痛与很多因素有关,该文主要综合偏瘫患者上肢失去正常的肩肱节律加之运动不当,肩-手综合征以及肩关节半脱位是偏瘫肩痛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可出现关节僵直、皮肤及肌肉萎缩或挛缩,患者因疼痛不敢活动患侧上肢,同时因固定肩关节的肌肉瘫痪,肩关节处于半脱位状态,严重影响瘫痪上肢的功能恢复。淄博市临淄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对3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电针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偏瘫肩关节不全脱位的早期康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偏瘫肩关节不全脱位亦称盂肱关节半脱位。是偏瘫患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最终使患上肢功能受限。活动田难。生活不能自理。所以在治疗时应早期应用上肢抗痉挛模式、吊带托及各种手法保护等。早期正确处理对预防肩关节不全脱位的发生具有决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早期综合性康复对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先伦  李建华 《现代康复》2000,4(4):558-559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肩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1例偏瘫患肩关节半脱位进行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并与20例接受常规治疗的同病患对照。结果:4个月治疗后,两组间治愈率存在显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肩关节半脱位有效。  相似文献   

18.
偏瘫所致肩关节半脱位的早期康复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所致的肩关节半脱伴早期康复治疗的意义,治疗方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0例脑卒中病后偏瘫所致肩关节半脱位患应用改善肩胛带的弛缓状态,早期应用上肢抗痉挛模式及各 保护等早期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偏瘫后肩关节半脱位恢复较理想,治疗前后差异性显(P<0.01)。结论: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可有效地预防二次性损伤和废用综合征,对肩关节半脱位的功能恢复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所致的肩关节半脱位早期康复治疗的意义,治疗方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0例脑卒中病后偏瘫所致肩关节半脱位患者应用改善肩胛带的弛缓状态,早期应用上肢抗痉挛模式及各种手法保护等早期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偏瘫后肩关节半脱位恢复较理想,治疗前后差异性显著(P<0.01)。结论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可有效地预防二次性损伤和废用综合征,对肩关节半脱位的功能恢复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肩关节半脱位是脑卒中偏瘫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用吊带加以防护,但吊带却限制了患肩的运动,造成身体两侧的不对称。因此,治疗肩关节半脱位是脑卒中病人康复治疗中的重要一环。我们采用传统手法配合功能训练,收到较满意效果,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21例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恢复期病人,病程最长者7年,最短者4天,平均10个月。年龄最大者72岁,最小者36岁。男17例、女4例。左肩13例、右肩8例。肩关节半脱位同时伴有肩痛者12例。通过病人坐位,双肩自然下垂,X 光正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