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主动脉狭窄(AS)是老年人群常见心脏疾病,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高,在年龄≥65岁人群中约占2.0%,在≥85岁人群中约占4%[1]。随着导管介入技术的发展与成熟,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R)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获得肯定的疗效[2]。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经导管人工瓣膜有自膨式主动脉瓣膜和球囊扩张式主动脉瓣膜,有研究[3-4]表明,球囊扩张式主动脉瓣膜具有的低瓣周漏率、再入院率及术后起搏器置入率相对较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自2016年3月在江西省率先开展经导管自膨式人工主动脉瓣置换术以来,已经熟练掌握了该项技术,治疗了很多严重主动脉瓣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2.
偏瘫肩关节不全脱位亦称盂肱关节半脱位,是偏瘫患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最终使患者上肢功能受限,活动困难,生活不能自理。所以在治疗时应早期应用上肢抗痉挛模式、吊带托及各种手法保护等,早期正确处理对预防肩关节不全脱位的发生具有决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偏瘫肩关节不全脱位的早期康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偏瘫肩关节不全脱位亦称盂肱关节半脱位。是偏瘫患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最终使患上肢功能受限。活动田难。生活不能自理。所以在治疗时应早期应用上肢抗痉挛模式、吊带托及各种手法保护等。早期正确处理对预防肩关节不全脱位的发生具有决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神经促通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03-09/2004-12辽宁省友谊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排除有明显意识障碍和严重认知障碍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常规药物组,每组30例。常规药物组仅给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神经肌肉促通技术,同时辅以功能性电刺激、经络导平针灸等综合方法进行康复治疗。疗程4个月。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法评价其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4个月的治疗,全部纳入结果分析。治疗前康复组和常规药物组运动功能评价法上肢评分相似(16.8&;#177;14.1,19.1&;#177;15.4。t=0.93~1.71,P&;gt;0.05);下肢评分相似(14.3&;#177;6.9,14.1&;#177;7.1,t=0.93~1.71,P&;gt;0.05)。治疗后常规药物组上肢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23.5&;#177;16.8,19.1&;#177;15.4。t=0.54~1.28。P&;gt;0.05),下肢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17.4&;#177;6.1,14.1&;#177;7.1,t=0.54~1.28,P&;gt;0.05);治疗后康复组上肢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39.8&;#177;17.2,16.8&;#177;14.1,t=6.49~19.27,P&;lt;0.05),下肢评分明显提高(23.8&;#177;6.2,14.3&;#177;6.9,t=6.49~19.27,P&;lt;0.05)。治疗后康复治疗组上肢评分均值较常规药物组明显提高(39.8&;#177;17.2,23.5&;#177;16.8,t=12.66~23.24。P&;lt;0.05),下肢评分均值也明显提高(23.8&;#177;6.2,17.4&;#177;6.1,t=12.66~23.24,P&;lt;0.05)。结论以神经促通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有助于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家长参与对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康复作用及其效果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两组,40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接受正规的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强调家长参与(在家中坚持治疗)。结果:6个月后治疗组显效率为17.5%,对照组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2个月后治疗组显效率为70%,对照组3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家长参与治疗有利于脑瘫患儿的康复,应加强脑瘫患儿康复过程中家长的干预。  相似文献   
6.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0例,康复组采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同时辅以功能性电刺激、经络导平针灸等方法进行6个月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临床常规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分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康复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明显提高,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的预后明显好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对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30例/组。两组均接受相同的康复治疗,但治疗组更强调心理康复治疗,然后对两组进行治疗前后的指标评定。结果治疗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抑郁指数积分明显下降。结论心理康复对截瘫患者的恢复效果显著,应加强对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8.
截瘫患者心理障碍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介绍了截瘫患者心理障碍发生的原因和临床表现,并就心理障碍的治疗方法和理论做一介绍(重点为认知疗法)。通过对典型病例的治疗过程介绍加以详细解释。  相似文献   
9.
康复干预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发育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在脑性瘫痪治疗中的意义,以减少脑性瘫痪的致畸率。方法选择辽宁省残疾儿童康复中心脑瘫科收治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6个月的系统康复训练。比较训练前后的运动发育率。结果68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训练后运动发育率明显高于训练前(t=2.340~3.773.P&;lt;0.05~0.01)。结论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能促进其脑功能的恢复。使患儿运动功能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络导平仪治疗脊髓损伤所致截瘫术后的疗效。方法观察40例截瘫术后患者经过经络导平仪治疗后生活自立水平的变化。结果 疗后显效22例(55%),有效14例(35%),总有效率为90%。结论 络导平治疗脊髓损伤所致截瘫疗效显著,是一种有效的物理康复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