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钩端螺旋体病疫区人群免疫状况与发病情况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钩端螺旋体病疫区人群免疫状况与发病情况监测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防疫站(南宁530021)方锦嵩,曾竣,谢镇国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病是我区常见的一种以散发为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病例多见于夏收夏种收割稻谷、耙田和插秧时,流行形式以稻田型为主.70年代...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2-2006年宜宾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钩体病的发生与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宜宾市2002-2006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2-2006年宜宾市钩端螺旋体病共报告病例393例,死亡2例,平均发病率为1.52/10万;该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主要集中在每年8~9月份,男女性别比为2.14∶1,10~35岁组人群为该病的主要发病人群,职业分布以农民、学生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7.46%。结论宜宾市近5年钩端螺旋体病发病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应该采取包括加强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控制与管理、健康教育、接种钩端螺旋体菌苗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李玲  黄勇 《健康天地》2010,4(1):98-99
目的:了解眉山市东坡区2008—2009年钩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体)病疫情动态及健康人群对钩体的免疫水平,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四川省钩端螺旋体病监测方法》进行鼠密度、鼠带菌率和健康人群钩体抗体水平调查。结果:平均鼠密度5.84%,最高为6.56%,带菌率0,健康人群血清钩体抗体以澳州群为主(75.76%)。结论:眉山市东坡区鼠密度较低,未监测出鼠类带菌。但野鼠是稻田型钩体最重要的传染源,加之健康人群血清钩体抗体水平普遍下降,应加强钩体病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蒙城霍邱两县健康人群钩端螺旋体病血清抗体水平调查安徽省卫生防疫站(230061)顾莉莉,杭恒贵蒙城县卫生防疫站薛振亚霍邱县卫生防疫站魏强70年代我省江淮、淮北地区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曾发生三次较大的流行,80年代有散在病例发生。近几年我们开展钩...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广东省1996-2000年钩端螺旋体病人群及宿主动物带菌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确保钩端螺旋体病防治工作顺利开展。方法 采取血培养、动物脏器培养做病原学分离,血清学检测采用显微镜凝集试验(MAT)进行。结果 从病人血及动物脏器中分离出8株钩端螺旋体,鉴定了6株,分属4种菌群,分别为爪哇、秋季、犬热及赛罗群;疑似病人血清、健康人血清、宿主动物血清平均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47%、34.23%;18.23%。结论 广东省人群钩端螺旋体隐性感染水平较高,在一定程度上起了免疫保护作用;首次分离出赛罗群钩端螺旋体,在防治工作中应注意菌群变化。  相似文献   

6.
洪涝灾区健康人群免疫水平及控制钩体病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洪涝灾区健康人群免疫水平,探讨洪涝灾区控制钩体病流行对策。方法选择湖北省仙桃、宜都市,公安县等钩体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地区作为调查点,进行血清学等调查。结果近年洪灾频繁发生,钩体病传染源扩散较快,健康人血清隐性感染率较高,公安县以黄疸出血群和流感伤寒群免疫水平较高,仙桃和宜都市以黄疸出血群和波摩那群免疫水平较高,健康人血清钩体IgG显著高于IgG抗体。健康人血清黄胆出血群、波摩那群、流感伤寒群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7.61%,13.73%,11.68%,分别低于10年前平均水平20%~54%。结论首次定量调查健康人血清钩端螺旋体IgG和IgM抗体水平,奠定了我省健康人钩端螺旋体免疫水平测定、钩端螺旋体疫苗效果测定和钩端螺旋体病人诊断基础。控制钩体病的流行应采取接种钩体菌苗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钩端螺旋体疫苗应急性接种后的实际免疫效果.方法 对全县有水田的乡镇易感人群在疫期到来之前接种勾端螺旋体疫苗.结果 钩端螺旋体疫苗应急性接种可以有效的降低钩端螺旋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山西省健康人群钩端螺旋体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山西大学.大同医学院2004级630名山西籍新生血清钩端螺旋体抗体。[结果](1)被检者血清钩端螺旋体抗体总阳性率为8.57%;(2)男、女生间、学生入学前所在地域阊以及城乡籍学生间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山西存在钩端螺旋体感染,应重视对钩端螺旋体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乌拉特前旗牧区人群钩端螺旋体抗体调查特孟,金焱,刘清淮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是一种常见的人兽共患病。内蒙古呼盟曾从犊牛中分离出一株钩端螺旋体。1965年又在哲盟从患者、野鼠、井水、河水及冰下河水中分离到钩端螺旋体;1975年包头市...  相似文献   

10.
昌平县钩端螺旋体病感染状况调查董翠珍,李文靖1993年笔者对部分健康人群、猪进行了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选择曾发生过钩体病的昌平县泰陵园村健康人群4~70岁140人为调查对象,采血3ml。同时对该县畜牧局沙河王庄屠宰场收购的健康猪均...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钩端螺旋体宿主动物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野鼠、耕牛和猪的钩端螺旋体带菌情况,探讨减少钩端螺旋体病发病影响因素。方法:对野鼠鼠肾、耕牛牛尿和生猪猪肾进行钩端螺旋体菌株的分离培养。结果:在野鼠鼠肾和水牛牛尿中分离出钩端螺旋体菌株。结论:野鼠仍是我省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传染源,水牛为七日热群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染源。初步发现近年我省钩端螺旋体病发病减少可能是由于野鼠种群变化带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1989~1993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分析唐继亮(湖南省卫生防疫站410005)近年来,我省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发病数居全国前列,病死率居全省急性传染病前五位以内,1993年部分地区发生暴发流行,是危害我省人民健康的一个主要传染病。现...  相似文献   

13.
霍邱县猪携钩端螺旋体及健康人群钩体病隐性感染调查顾莉莉1杭恒贵1王以银1任次早1罗兆庄1魏强2宋明宇2孙仁品2(1安徽省卫生防疫站2300612霍印县卫生防疫症站)据70年代调查,安徽省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在淮河流域地区,以洪水型为主,曾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一起水库蓄水引起钩端螺旋体病暴发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一起水库蓄水引起钩端螺旋体病暴发的调查分析湖北省宜昌市卫生防疫站(邮编:443000)潘会明,易正定,宋淑华,刘宗华,周爱群,朱玉贵,黄维勋,郑玉白,郑文浩,倪志俊1993年10月,湖北省长阳县都正湾镇发生一起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暴发,共发病85例...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清远市2007年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2007年广东省清远市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疫情、人群及宿主动物监测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相关人群及宿主动物血清,用显微镜凝集试验(MAT)进行抗体测定;采集相关人群全血、宿主动物脏器做钩端螺旋体分离培养及分群鉴定。结果报告钩体病8例,发病率0.23/10万。流行前健康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9.897%,菌群以黄疸出血热为主;流行后期健康人血清体抗阳性率为15.54%,菌群以七日热为主;流行期疑似病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0.88%,菌群为七日热。鼠血清抗体总阳性率为18.15%,黄毛鼠、板齿鼠、褐家鼠、臭鼬鼯和施氏屋顶鼠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在14.08%~50.00%之间,菌群以秋季热群为主,其次为波摩那群,黄胸鼠和青毛鼠血清抗体阳性率为零;水禽(鸭)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0%,菌群为犬热群。未从人群及宿主动物中分离出钩端螺旋体。结论该市人群及宿主动物钩体病隐性感染水平均较高,出现钩体病发病年龄组后移。  相似文献   

16.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Leptospim interrogans,简称钩体)引起的一种分布广泛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是受钩体病危害十分严重的国家。近年来我校面向全国十几个省市招生,我们曾对本省籍在校学生钩端螺旋体感染情况进行调查。为了解来自其他省市学生钩端螺旋体感染状况,我们对本校2003、2004级外省籍学生进行了血清钩端螺旋体抗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1994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分析何剑峰,张万里,陈伟师广东省1994年遭受了特大洪水袭击,发生了近10年来强度较大的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流行,疫情波及17个市、68个县(市、区),发病670例,死亡40例,现将1994年的流行情况和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一起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的调查吴冬宁1993年8月24日至9月18日名佳容农场发生一起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暴发流行。发病17例。波及5个大队,经采取措施疫情得到控制。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对疑似钩体病的病例逐个进行流行...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钩端螺旋体病疫源地类型,分布及流行病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钩端螺旋体病疫源地类型、分布及流行病学意义贵州省卫生防疫站(贵阳550001)周健先卢大琦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的分布与动物钩体病疫源地的分布有密切关系,人间发生钩体病的地方,必然有动物钩体病的存在;存在动物钩体病的地方,人间不一定发生钩体病,...  相似文献   

20.
鼠类种群数量变动对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鼠类种群数量变动对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流行的影响,以便制定控制钩体病流行的对策。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和现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收集发病情况,按全国爱卫办颁布的鼠情调查方法开展鼠情监测。将获得的资料进行直线相关等统计学分析。了解鼠密度与钩体病发病之间的关系。水文气象与鼠类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鼠密度和钩体病发病关系密切。鼠密度(夹夜法)达10%以上即可能造成钩体病流行。结论 鼠密度对钩体病发病影响很明显。鼠密度可以做为钩体病流行预测的一项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