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7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些感染因子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疾病 (CoronaryArteryDisease ,CAD)是最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早在 2 0世纪 6 0年代 ,WHO就宣布CAD是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全球冠心病发病呈上升趋势 ,有文献预计到 2 0 2 0年 ,冠心病将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最重要的疾病。我国冠心病新发病例达到 75万 /年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城市居民第一位死因 ,心血管病死亡率已高于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1〕。多年的研究显示 ,独立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吸烟史、心绞痛病史、心肌梗塞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 ,其中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肥胖、糖尿病等属于可改变因素…  相似文献   
2.
洪涝灾区健康人群免疫水平及控制钩体病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洪涝灾区健康人群免疫水平,探讨洪涝灾区控制钩体病流行对策。方法选择湖北省仙桃、宜都市,公安县等钩体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地区作为调查点,进行血清学等调查。结果近年洪灾频繁发生,钩体病传染源扩散较快,健康人血清隐性感染率较高,公安县以黄疸出血群和流感伤寒群免疫水平较高,仙桃和宜都市以黄疸出血群和波摩那群免疫水平较高,健康人血清钩体IgG显著高于IgG抗体。健康人血清黄胆出血群、波摩那群、流感伤寒群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7.61%,13.73%,11.68%,分别低于10年前平均水平20%~54%。结论首次定量调查健康人血清钩端螺旋体IgG和IgM抗体水平,奠定了我省健康人钩端螺旋体免疫水平测定、钩端螺旋体疫苗效果测定和钩端螺旋体病人诊断基础。控制钩体病的流行应采取接种钩体菌苗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人咽部正常菌群抑制脑膜炎双球菌生长的调查湖北省卫生防疫站(430070)林风荣,伍佩仪过去调查流行性脑脊髓炎(简称流脑)时多注意了解流脑的带菌和抗体水平及生活环境与气候等因素,但对于人咽部某些正常菌群抑制脑膜炎双球菌(Nm)生长的情况了解较少。我们在...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自 1960年报告钩端螺旋体病 (简称钩体病 )以来 ,至 2 0 0 0年已累计发病 15万余例 ,病死 2 0 0 0余例。该病地理分布广泛 ,动物宿主多 ,菌型复杂。为了掌握钩体病流行规律 ,控制该病流行 ,我们对影响钩体病发生、流行的若干因素作了调查 ,拟通过对其流行因素的主动监测  相似文献   
5.
洪涝灾区钩体病人血清抗体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是中国主要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近40年曾发生过5次规模较大的钩体病流行,均发生在内涝型洪涝灾害之年,多次因洪涝灾害造成钩体病暴发流行,给疫区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危害。钩体病临床容易误诊,常利用实验室诊断,本文利用钩体病人血清进行抗体分群分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过去在防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工作中,多了解流脑的带菌率、抗体水平、生活环境及气候等因素,而对其它因素注意较少。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洪水对人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和流行规律的影响及有效防治策略。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应用apsall.O分析软件统计数据,研究洪水对人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因素的影响。结果 1960~2002年湖北省钩端螺旋体病年均发病率2.61/10万,病死率2.90%,发病时间以8月份为主,占调查总数68.69%。野外鼠类、放养的猪和牛为受灾地区主要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钩体病人感染的血清型为13群20型,其中黄疸出血群占57.29%,波摩那群28.60%,乳山型钩体抗体在我国钩体病人感染的血清中首次发现。将仙桃市、枝江县近10年气温、降雨量资料与钩端螺旋体病年均发病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只有仙桃市8月降雨量与钩体病发病率相关有显著性。经8万余例人群接种双价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未发现严重副反应和异常反应,安全性良好。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1针注射后1年内,对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病人保护效果达95.57%,血清抗体阳性率和GMT均在6个月时达到最高峰,其黄疸出血群(赖型)和七日热群(七日热型)抗体阳转率分别达96.2%和95.7%,其C,MI’分别为1:87.72和1:47.48。1年时黄疸出血群的赖型和七日热群的七日热型仍分别有53.8%和29.0%的阳性率,基本达到保护所需的抗体水平,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有较好的保护效果。结论 洪涝灾害可以影响钩端螺旋体的流行,但不是决定因素。不同洪涝灾害类型对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影响不同,应采取不同的防治策略。在可能暴发流行钩端螺旋体病的地区,应该采取包括加强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控制与管理、健康教育、接种钩端螺旋体菌苗等综合性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研究概况湖北省卫生防疫站伍佩仪近年国外有关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分型地理区域性分布及其RNA基因组序列变异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现将其简述如下。一、HCV基因分型[1-5].在1989和1991年首先由Choo等经分子克隆方法对H...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1951~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湖北省1951~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征,分析乙脑监测结果,为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湖北省疫情信息管理系统的疫情资料及2005~2006年全国乙型监测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累计报告乙脑病例130304例、累计死亡数为16227例;年发病率波动在0.14/10万~33.69/10万之间。90年代后期以后以鄂西地区发病率较高。高发季节在5~10月,10岁以下儿童占90.74%,男女发病比例为1.77:1,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59.49%)。其次为学生(34.24%)。媒介蚊密度从6月份开始增加,9月上旬达最高。猪血清乙脑IgG抗体总阳性率72.19%。正常人群血清IgG抗体总阳性率约35%。临床病例实验室确诊率50%。结论流行趋势和流行地区的改变与乙脑疫苗的使用密切相关,要加强乙脑监测及预测预警,采取加强10岁以下儿童乙脑疫苗接种和防蚊灭蚊为主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流脑流行病学特征的监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八十年代我国流脑流行病学特征的监测结果表明:虽然1984年全国的发病率较前一年上升约50%,但近几年发病连年下降,病例散发,使八十年代周期性发病髙峰的特征不明显。不过,此病将出现流行的可能性仍存在。因为此病发病率降到最低水平以后将转向上升,如今有的省市似乎开始出现了这种苗头。另外,从病人体内分离的B群脑膜炎奈瑟氏菌(Nm)趋向增多。婴幼儿患者的比例相对增大,这对应用A群多糖菌苗进行预防带来困难。关于健康者咽部正常菌群与其它急性呼吸道传染病(ARID)对流脑发病的影响也进行了初步调査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