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11例平均行全静脉营养的14天期间(8例外科腹部大手术,3例纯属内科疾病,无1例死亡),作者对氮平衡与细胞和体液免疫状态之间的关系作了观察,同时也考虑了氮平衡与疾病预后之间的关系。测定病人的氮排出量同时,结合正常人的标准值来进行综合考虑,以评价氮平衡。通过延迟皮肤过敏试验(结核菌素、链球菌溶血素、念珠菌素)来评定细胞免疫反应。测定IgG、IgA、IgM量以及C_3、C_4和PFB部分来评定体液免疫反应。对急性期反应物,例如α_2大分子球蛋白、结合球蛋白、α_1酸性糖蛋白、α_1抗胰蛋白酶、血浆铜蓝蛋白和纤维蛋白元也进行了测定。对蛋白质合成代谢的指标-转铁蛋  相似文献   

2.
创伤后某些个别蛋白质或其组合可用于监护营养效益、估价炎症程度和感染危险。肝脏增加产生某些急性相蛋白质如C-反应蛋白(CRP)、α-酸性糖蛋白(AAG)和α_1-抗胰蛋白酶,减少生成结构蛋白(如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这种由肝细胞合成的蛋白质重排列,如无并发症(如败血症),在几天内就转回正常。早期肠道喂养可维持高水平的结构蛋白而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肝肿瘤病人手术前后急性期反应蛋白(APP),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及相关关系。方法 前瞻性地调查了42例伴肝硬化的原发性肝癌病人手术前后血清APP、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结果 血清C反应蛋白(CRP)α-1抗胰蛋白酶(AAT)升高,C3、C4、前白蛋白(PA)和转铁蛋白(Tf)显著降低,另外也发现血清TNFα减少,肝癌病人部分肝切后,血清CRP、AAT、AAG、CP、HP显著升高,TNF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急性时相蛋白变化在评估胃癌患者预后及术后复发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全自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120名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急性时相蛋白的水平;胃癌根治术87名患者,术后每3个月随访一次,且检测血清急性时相蛋白水平,现察其复发情况,至少随防18个月或至死亡。结果:胃癌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α1-抗胰蛋白酶(α1-AT)和α-酸性糖蛋白(α-AG)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良性胃病组(P<0.001),铜蓝蛋白(CER)、转铁蛋白(TFR)和前白蛋白(PAB)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癌术后一定时期血清CRP、α1-AT和α-AG水平显著低于术前水平(P<0.01或P<0.05),其它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复发组30例,其血清CRP、α1-AT和α-AG水平一定时期后逐渐升高;无复发组57例,其血清CRP/α1-AT和α-AG水平则维持在相对恒定的正常水平,手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联合检测CRP、α1-AT和α-AG,对复发肿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达到90.91%、83.33%、90.48%、90.48%和83.33%。结论:联合检测急性时相蛋白可评估胃癌患者的预后,能为胃癌术后复发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临床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青蒿素联合全转铁蛋白在体外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选择性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嚷唑蓝(MTT)着色细胞计数及锥虫蓝染色计数检测青蒿素联合全转铁蛋白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细胞生长、增殖和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 青蒿素在各种浓度显著地抑制SMMC-7721细胞的生长、集落形成以及细胞活力(P<0.05).青蒿素导致所有实验细胞株的肿瘤细胞死亡,但是敏感性有所变化,在加入全转铁蛋白后,青蒿素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选择性毒性作用明显增强(P<0.01).结论 青蒿素联合全转铁蛋白能有效地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生长、细胞增殖和细胞活力.  相似文献   

6.
严重细菌感染时,感染者体内的降钙素原(PCT)明显升高。2006--2007年,笔者对严重细菌感染患者的血清PCT进行检测,并与同期C.反应蛋白(CRP)、结合珠蛋白(HP)、铜蓝蛋白(CER)、α1-酸性糖蛋白(α1-AG)、α1-抗胰蛋白酶(α1-AT)、WBC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比较,旨在探讨PCT对严重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检测了不育患者精浆(HSP)脓细胞的变化与纤维蛋白原(Fib)、α_1抗胰蛋白酶(α_1-AT)、C反应蛋白(CRP)、α_2巨球蛋白(α_2-MG)含量的关系。结果显示:α_1-AT、CRP含量与HSP中脓细胞数呈正相关,Fib含量与HSP中脓细胞数呈负相关,α_2-MG含量与HSP中脓细胞数无相关性。不育组HSP中Fib含量低于生育组,α_1-AT、CRP含量高于生育组。不育组Fib、α_1-AT和CRP与生育组比较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α_2-MG含量与生育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探讨胃液中α1-抗胰蛋白酶、CEA、Ca199、Ca724的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选取2011年2月—2013年4月行胃镜检查的67例胃癌患者(胃癌组)、43例胃部良性疾病患者(胃良性疾病组)和25例健康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测定3组患者胃液中的α1-抗胰蛋白酶、CEA、Ca199、Ca724的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胃癌组胃液中α1-抗胰蛋白酶、CEA、Ca199、Ca724的浓度显著高于胃部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液α1-抗胰蛋白酶检测胃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2.5%、89.7%和91.1%,均明显高于CEA、Ca199、Ca724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P0.05)。与胃液CEA、Ca199、Ca724测定相比,胃液α1-抗胰蛋白酶是诊断胃癌敏感且特异的标志物,有助于提高胃癌诊断的准确率,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探讨。  相似文献   

9.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能与肺炎球菌C多糖体反应的物质。正常人血清含量0.07~8.2μg/ml,主要由肝脏合成,在体内分布很广。能激活补体,促进吞噬细胞吞噬,并有抑制T细胞功能和干扰前列腺素代谢作用。α_1-抗胰蛋白酶(α_1-AT)对多种蛋白分解酶有抑制作用,正常人血清含量2100~5000μg/ml。CRP与α_1-AT都是急性时相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s),在感染、炎症、组织损伤时升高,恢复时降至正常水平。有关精液中CRP与α_1-AT的含量迄今未见报道。鉴于男性不育与生殖系统炎症有一  相似文献   

10.
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64例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血清α1抗胰蛋白酶的含量,结果表明,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血清α1-抗胰蛋白酶明显升高,且经治疗后明显下降,与T3T4值呈明显的正相关,提示血α1-抗胰蛋白酶测定可作为监测本病的指标,并对其发生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血清急性时相蛋白在胃癌复发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血清急性时相蛋白在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检测1 2 0例胃癌患者 (胃癌根治 87例 ,胃癌姑息切除 33例。)手术前、后血清急性时相蛋白的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对照。对胃癌根治术的 87名患者 ,分别于术后 1 ,3 ,6 ,9,1 2个月检测血清急性时相蛋白水平 ,每 3个月随访 1次 ,观察其复发情况 ,至少随访 1 2个月或至死亡。结果 胃癌组血清C -反应蛋白(CRP)、α1 -抗胰蛋白酶 (α1 AT)和α -酸性糖蛋白 (α AG)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 ,铜蓝蛋白 (CER)、转铁蛋白 (TFR)和前白蛋白 (PAB)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胃癌根治组术后一定时期血清CRP ,α1 AT和α AG水平显著低于术前水平 ,其他指标无显著改变。根治组术后复发者血清CRP ,α1 AT和α AG水平手术前、后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 (P <0 .0 1 )。CRP ,α1 AT和α AG阳性组复发率 (60 % ,63 .3 % ,46 .1 5 % )显著高于阴性组 (1 4 .2 8% ,1 3 .1 6 % ,1 4 .85 % )。结论 检测急性时相蛋白有助于评估胃癌患者的预后 ,能为胃癌术后复发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临床信息  相似文献   

12.
尿毒症病人的C蛋白具有低抗凝活性。有人提出在血透期间C蛋白活性(PCA)增强,并推测在尿毒症病人血浆中可能存在一种可透析性C蛋白抑制物。为了阐明在血透期间C蛋白抑制物对C蛋白活性的影响,本文作者观察了18例健康对照和20例终末期肾衰病人透析前后的PCA以及两种已经明确的C蛋白抑制物:纤活酶原激活物抑制物——3(PAI-3)和α_1-抗胰蛋白酶(α_1-AT)的变化。尿毒症病人透析前平均PC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透析后与透析前相比明显增加(P<0.02)。PAI-3活性透析后较透析前增加  相似文献   

13.
在结肠直肠手术切除后,急性相蛋白增高与复发相关,但该反应在胃癌手术后的价值则了解不多。作者分析日本东京Jikei大学外科于1991~1994年施行的43例治愈性胃癌切除术病例,其中胃大部切除26例、全胃切除12例和全胃切除加脾切除5例。按新日本胃癌分期法,计Ia27例、Ib6例、II例、IIIa2例和IIIb3例。手术前和手术后3、6和12月分别测定血总蛋白、白蛋白、阴性急性相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免疫球蛋白、阳性急性相蛋白[C3、C4、a-抗胰蛋白酶,(即a1-AT)、血浆铜蓝蛋白、C一反应蛋白一即CRP]。每年复查上腹部CT和B超扫描,…  相似文献   

14.
C-反应性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α_1-抗胰蛋白酶(alP恤犷叭titryPsin),血清粘蛋白(Oros-似ueoid),和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属于所谓的四种血浆急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尿转铁蛋白(TRF)、α1-微球蛋白(α1-MG)和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对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6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A组为正常白蛋白尿组(UAER≤20μg/min)22例,B组为微量白蛋白尿组(UAER 20~200μg/min)19例;C组为大量白蛋白尿组(UAER≥200μg/min)23例。收集并测定各组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TRF、α1-MG,同时检测血清肌酐及Cystatin C,比较各组患者指标的变化。结果:与A组相比,B组和C组TRF、α1-MG和血Cystatin C均显著增高,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结论:联合检测TRF、α1-MG和血Cystatin C可以反应DN的早期损害,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清α-L一岩藻糖着酶(AFU)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意义。方法分别测定76例原发性肝癌、57例肝硬化、112例非肝脏恶性肿瘤及8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AFU;对76例原发性肝癌还同时测定血清甲脂蛋白(AFP);对18例手术后患者随访测定AFU。结果原发性肝癌血清AFU活性显著高于其它各组。血清AFU和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80.3%和76.3%,联合检测AFU和AFP的诊断敏感性提高到92.1%。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癌肿后血清AFU活性明显下降,复发时可再度升高。结论血清AFU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复发监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肝癌组织中乙肝病毒x蛋白与缺氧诱导因子-1α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HBx)与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 1α)在肝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在肝癌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 14 1例福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原发性肝癌组织标本HBx和HIF 1α表达 ;用Lipofectamine2 0 0 0将 pHA HBx质粒转染HepG2细胞 ,G418筛选阳性克隆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转染后细胞HBx基因和HIF 1α基因转录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转染细胞HIF 1α表达。结果  14 1例肝癌组织标本中 ,HBx和HIF 1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者分别为 98例和 116例 ;转染HBx基因后的HepG2细胞RT PCR结果表明 ,HIF 1α基因呈阳性表达 ,而未转染细胞则为阴性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 ,转染后的细胞 75 %HIF 1α表达阳性 ,未转染细胞几乎未见阳性细胞。结论 肝癌组织中HBx与HIF 1α的表达明显相关 (P <0 .0 1) ,HBx可以明显上调肝癌组织中HIF 1α的表达 ,两者的共同表达对原发性肝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可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分别测定76例原发性肝癌、57例肝硬化、112例非肝脏恶发表主8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甭AFU;对76例原发性肝癌还同时测定血清甲胎蛋白(AFP);对18例手术后患者随访测定AFU。结果 原发性肝癌血清AFU活性显著高于其它各组。血清AFP和AFP对原发笥肝癌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80.3%和76.3%,联合检测AFU和AFP的诊断敏  相似文献   

19.
Ang2,HIF-1α及VEGF对肝癌血管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Ang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肝细胞癌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检测52例肝癌组织中Ang2,HIF-1α及VE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对共表达的肝癌组织进行微血管计数。结果:RT-PCR 显示,52例肝癌组织中有38例共表达Ang2mRNA,HIF-1αmRNA 和VEGF mRNA,且两两之间呈明显正相关(分别为r=0.783,P<0.01;r=0.427,P<0.05;r=0.433,P<0.05);免疫组化发现,52例肝癌组织36例共表达Ang2,HIF-1α和VEGF蛋白。共表达Ang2 mRNA,HIF-αmRNA 和VEGF蛋白的38例肝癌组织中,平均微血管数[(45.4±8.90) 个/HP],明显高于非共表达组[(13.6±3.30)个/HP](P<0.05)。结论:Ang2,HIF-1α和VEGF与肝癌的新生血管形成有关;肿瘤组织缺氧可能是其始动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不同氧气条件下肝癌细胞HIF-1和ASK1表达水平在化疗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肝癌细胞生长情况和药物中效浓度(IC50).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和ASK1表达水平,比较氧气、化疗药物、HIF-1抑制等因素对他们表达的影响.结果 化疗对肝癌细胞常氧时抑制效果较缺氧时更明显,常氧和缺氧IC50存在明显差异.缺氧时两者表达水平均升高,HIF-1α在IC50缺氧组中翻译水平最高,ASK1在IC50常氧组中翻译表达最多.结论 HIF-1α可能在缺氧时通过对ASK1蛋白水平的抑制实现肝癌细胞化疗耐药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