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应用动态核医学实验室技术诊断早期亚急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方法早期亚急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11例(实验组),检测血清T3,T4,FT3,FT4,TSH。测3h甲状腺摄131I率。SPECT甲状腺静态显像。间隔3~4周再进行上述检查。结果早期亚急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TT3,TT4,FT3,FT4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TSH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3h摄131I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SPECT甲状腺显像见甲状腺局部“冷结节”。间隔3~4周后,实验组2TT3,TT4,FT3,FT4高于正常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TSH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3h摄131I率低于正常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SPECT甲状腺显像见单侧或两侧甲状腺失去正常形态,放射性摄取降低且分布不均匀。结论早期亚急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血清TSH降低,甲状腺显像见局部“冷结节”。典型的亚急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因为间隔3~4周后,亚急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才出现典型的所谓“分离现象”才出现,所以动态核医学检查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尿毒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以指导其治疗.方法 将尿毒症患者分为血液透析组和非透析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尿毒症患者的T3、T4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T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毒症病人中血液透析组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减低少于非透析组(P<0.01),而T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尿毒症患者易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血液透析治疗能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3.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95例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95例无甲状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TT3、TT4、TSH)治疗前后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29例健康者为对照,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95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治疗前后血清TT3、TT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急性加重期治疗前后血清TT3、TT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急性加重期治疗前后血清T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OPD急性加重期治疗前血清TS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与COPD病情的变化相关.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可用于COPD患者病情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化学发光法测定77例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及35例正常对照组血清TT3、FT3、TT4、FT4、rT3、TSH水平,观察它们与动脉血中PaO2及PaCO2的关系.治疗前血清FT3水平低于治疗后及正常对照组(P<0.01);rT3水平高于治疗后及正常对照组(P<0.01);呼吸衰竭死亡组FT3水平低于存活组(P<0.01),rT3水平高于存活组(P<0.01);FT3与PaO2呈正相关(P<0.01);FT3与PaCO2呈负相关(P<0.01);rT3与PaCO2呈正相关(P<0.01),与PaO2呈负相关(P<0.01).结论 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减低,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助于对患者预后的估.  相似文献   

5.
抑郁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分别测定32例正常对照组、56例精神抑郁症患者(其中单相抑郁症25例,双相抑郁症31例)治疗前后TT3、TT4、FT3、FT4、TSH浓度。结果患者治疗前TT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FT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经过治疗,TT4低于治疗前(P<0.05),且恢复到正常范围;双相抑郁症患者血清FT3明显低于单相抑郁症患者(P<0.05)。结论提示抑郁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与症状的消失有关,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是继发于情绪障碍;FT3水平降低可能是双相抑郁症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清甲状腺激素与中医实热证、虚热证的关系。[方法]运用放射免疫法对中医辨证属实热证患者27例、虚热证患者35例进行血清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测定。[结果]虚热证组患者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水平均升高,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有所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而实热证组T3、T4、rT3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虚热证患者与实热证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莫玉珍 《现代医学》2001,29(5):301-303
目的探讨重症肝炎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2例重症肝炎患者、15例慢性肝炎患者及14例正常对照的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重症肝炎患者血清TT3、TT4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死亡组的TT3及TT4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而存活组患者危重期的TT3水平明显低于恢复期(P<0.01),各组血清TSH值无明显差异.重症肝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与TT3水平呈负相关.结论重症肝炎患者存在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异常代谢,其严重程度对判断患者的预后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分析两者的相关性,进而探讨甲状腺激素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测定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及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血清总甲状腺素(TT4),并进行统计学的相关分析。结果:糖尿病组T3低于对照组(P<0.01),T4、TSH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T2DM患者甲功异常率较高,提示甲状腺激素T2DM的发病具有相关联系,主要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功能不全(CHF)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3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反三碘甲腺原氨酸(rT3)和促甲状腺激素(TSH),与11例正常人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T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rT3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血清T4和TS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T3下降、rT3升高,且与病情相关.其可作为诊断CHF指标,并可用于判断病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改变,探讨监测甲状腺激素水平对于AECOPD的临床价值.方法 观察 58例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稳定期及同期健康体检者54例甲状腺激素检查结果,比较AECOPD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AECOPD各组血清TT3、FT3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TT4 、FT4 、TSH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ECOPD经有效治疗后,血清TT3、FT3显著回升(P<0.05),TT4 、FT4 、TSH无显著性变化(P>0.05),AECOPD血清FT3、TT3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反映了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可用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1.
非甲状腺疾病危重病人甲状腺功能异常综合征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危重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TH)的改变,并探讨其在危重病人病情转归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①测定无甲状腺疾病病史的危重病组和普通病组的血清甲状腺激素(TT3、TT4、FT3、FT4、TSH)的水平,并进行比较.②比较危重病组中存活患者和死亡患者之间TH水平变化.③比较存活的危重病人在急性期和缓解期的TH水平变化.结果:危重病组TT3、TT4、FT3均明显低于普通病组(P<0.01),FT4轻度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TSH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危重病组中死亡病人TT3、TT4、FT3、FT4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病人(P<0.01),TT4降低尤为明显(P<0.001);经过原发病治疗后,存活的危重病人血清甲状腺激素各项指标异常在缓解期均恢复正常水平,和急性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危重病人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对评估病情转归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肾病综合征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2例NS患者的甲状腺素水平,与20例正常对照组的甲状腺素水平比较。结果:观察组甲状腺功能中TT3、TT4、FT3、FT4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以TT3及FT3最为明显,且随患者病情恢复而改善。结论:测定血清甲状腺功能可作为NS的临床疗效动态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与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ESS)的关系。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47例慢性心衰患者(心衰组)与30例健康者(对照组)TT3、TT4、FT3、FT4及TSH水平。结果心衰组较健康组血清TT3、FT3明显降低(P<0.05),不同心功能患者差异亦具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TT4、FT4、T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衰纠正前后TT3、FT3值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血清TT4、FT4、T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常合并ESS,它与心衰的严重程度相关;ESS应是慢性心衰的伴随症状,为机体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银屑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间关系。方法:98例银屑病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进行血液流变学的测定,另用53例正常人进行血液流变学的检查作为对照。结果:血燥型、血瘀型、血热型的全血黏度有显著差异。血热型的血浆比黏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燥型、血瘀型的血浆比黏度要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血燥型具有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血燥型、血瘀型的血浆比黏度显著高于血热型,P<0.01。血热型的血沉、血沉方程K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但未达显著意义。血燥型、血瘀型略下降,P>0.05。结论:银屑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变化有一定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肾病综合征、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阐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血清白蛋白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30例肾病综合征、3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研究对象空腹血清中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分析其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血清白蛋白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组患者血清中FT4、FT3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1),而TSH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肾病综合征组患者血清FT3、FT4水平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1=0.493,r2=0.574,P<0.01);失代偿期肝硬化组患者血清FT3、FT4水平与血清白蛋白水平亦呈正相关关系(r1= 0.513,r2=0.607,P<0.01)。2组患者TSH水平与血清白蛋白水平之间无相关性(r1=-0.232,r2=
-0.129,P>0.05)。结论: 肾病综合征、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常出现血清FT3、FT4水平的降低,随着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好转,血清FT3、FT4的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运用“土中泻木”理论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脾胃病科门诊及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加味理肠饮口服,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得舒特)口服,4周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焦虑抑郁量表评分[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肛门直肠测压动力学指标[肛门括约肌静息压力(ARP)、直肠静息压力(RRP)、直肠初始感觉及最大耐受阈值]、临床疗效及随访后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0.01);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ARP、RRP、直肠初始感觉及最大耐受阈值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理肠饮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且复发率较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胃肠道动力、降低直肠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小儿肾病综合征血清皮质醇及T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建平  何念海 《重庆医学》2006,35(22):2023-2024
目的通过测定肾病综合征小儿血清皮质醇和T细胞亚群来探索小儿肾痛综合征血清皮质醇水平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的方法测定小儿血清皮质醇水平,同时应用单克隆抗体技术检测小儿的T细胞亚群。结果实验两组血清皮质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肾病小儿CD3^+、CD4^+以及CD4^+/CD8^+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小儿(P〈0.05),肾病组CD8^+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肾病小儿糖皮质激素水平虽然基本正常,但其受体数量下调,细胞免疫功能受损,这表明T细胞亚群可作为肾病综合征活动性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比较有无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肾穿刺基线时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9年11月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经肾活检确诊为IMN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共345例,根据患者有无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分为有肾病综合征组202例和无肾病综合征组143例,比较两组间肾穿刺基线时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两组的预后进行分析。主要结局:血肌酐翻倍或全因死亡或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次要结局: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结果 有肾病综合征组男性居多,更多合并浮肿(91.1%)和血尿(45.0%),收缩压和舒张压偏高,病程更短,白蛋白、血IgG更低,尿蛋白更多,纤维蛋白原、血肌酐、LDL更高,病理程度更重,系膜基质增生、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肾脏C3沉积都更严重,与无肾病综合征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血补体C3、BUN、Scr、UA、TG、eGFR是肾脏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尿蛋白、血沉、肾脏IgA沉积等是临床缓解的预后因素。采用 Kaplan-Meier 法绘制肾脏生存曲线,比较有无肾病综合征两组间主要终点事件和次要终点事件的差异。发现有肾病综合征组较无肾脏综合征组累积肾脏存活率更低,更容易发生不良结局(P=0.0018),而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无统计学差异(P=0.9104)。结论 肾穿刺基线时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IMN患者临床病情和病理程度均较无肾病综合征组更重,年龄、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eGFR、甘油三酯是肾脏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IMN患者预后更差,更容易进展至ESRD。  相似文献   

19.
探讨CD细胞、NK细胞功能在慢性乙肝湿热蕴脾证病理变化中的作用。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蕴脾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检测CD3、CD4、CD8、NK细胞水平。并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结果表明慢性乙肝湿热蕴脾证患者CD3、CD4明显低于正常值,CD8明显高于正常值,治疗后均得到明显好转,2组治疗前后比较CD3、CD4、CD8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NK细胞与正常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cD细胞功能异常是慢性乙肝湿热蕴脾证病理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而NK细胞似乎与慢性乙肝湿热蕴脾证的病理变化关系不大:中医辨证治疗能有效地调节慢性乙肝湿热蕴脾证患者的CD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收治的80例IBS-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绪相关指标及神经活性物质水平。 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SDS及S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SDS及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2组患者神经肽Y(NPY)、5-羟色胺(5-H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NPY、5-HT、CG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NPY、5-HT、CG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IBS-D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