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研究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对海马神经元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s,NMDARs)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模式记录正常培养10~ 12 d左右的海马神经元和经α-Syn处理1h的海马神经元NMDA诱发电流.结果 与正常培养10~12 d左右的海马神经元相比,经α-Syn处理的海马神经元NMDA诱发电流明显减小.结论 α-Syn可减少海马神经元膜上NMDARs数量,并抑制NMDARs活性.  相似文献   

2.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相关分子表达的时间过程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研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时间过程及相关分子的表达变化。方法:在四血管阻断法(4VO)诱导全脑缺血模型上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同时应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脑组织NMDA受体亚单位蛋白及VCAM-1水平。结果:全脑缺血再灌注后3-14d海马CA1区产生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皮层NR1和NR2A亚单位表达分别于再灌注后1和3d显著增加,NR2B亚单位在1-3d也显示较高水平;海马NR1亚单位表达在1d明显下降,以后呈进行性升高,于14d达高峰;NR2A和NR2B表达有相似的趋向并于7d明显增加。海马和皮层VCAM-1分别于再灌注后3和7d表达明显上调。结论: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海马神经元数量减少,皮层和海马的NMDA受体亚单位蛋白(NR1、NR2A和NR2B)及粘附分子VCAM-1有不同变化;干预两者的表达可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Trx)和caspase-3在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10d的新生鼠海马神经元缺氧3h复氧12h,24h和48h,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和Trx组,用MTT比色法测定各时点的神经元存活率;底物裂解法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缺氧/复氧组海马神经元复氧12-48h,海马神经元caspase-3样蛋白酶活性明显增高,以复氧24h为最高,而存活率进行性下降;Trx组caspase-3样蛋白酶活性曲线与缺氧/复氧组相似,但明显下降,细胞存活率较缺氧/复氧组明显提高。结论: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后,caspase-3样蛋白酶被激活,参与神经元损伤过程;Trx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神经元和海马脑片缺氧缺糖(OGD)及N-甲基-D-门冬氨酸(NMDA)损伤模型,观察抗炎药米诺环素的神经元保护作用及其特点.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脑皮层神经元,以OGD和NMDA(50 μmol/L)处理,观察损伤前后神经元形态变化,并以MTT检测神经元活性;以透光法检测OGD和NMDA处理引起的大鼠海马脑片透光度(LT)改变;在上述模型中同时观察米诺环素及NMDA受体拮抗剂MK-801的作用.结果:在OGD过程中米诺环素1、10 μmol/L能浓度依赖地提高神经元的活性,改善神经元形态改变;米诺环素10、100 μmol/L对NMDA损伤有保护作用;MK-801 1 μmol/L对两种损伤模型均有保护作用.米诺环素1或10 μmol/L对OGD和NMDA引起的海马脑片LT增加无明显影响;MK-801 1 μmol/L则能显著抑制LT增加.结论:米诺环素对神经元OGD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对NMDA受体介导的兴奋性毒性的间接抑制;但对海马脑片OGD和NMDA即刻损伤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小鼠持续性脑缺血后NMDA受体亚单位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小鼠持续性脑缺血后不同脑区NMDA受体亚单位表达的变化及其与病理损伤之间的联系。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作小鼠持续性脑缺血模型,取缺血后不同时间的皮层、海马、皮层下脑组织,用免疫印迹技术测定NMDA受体亚单位ζ1和ε1及ε2蛋白的含量。同时作冰冻切片和苏木素伊红染色,计算相应脑区神经元密度。结果:NMDA受体ζ1和ε1及ε2亚单位表达的改变发生于缺血后5h内,皮层下3个亚单位表达均明显增加,海马则各亚单位表达变化不一。脑梗塞灶和相关脑区神经元密度显著减小均出现于缺血后5h,相关脑区神经元死亡严重程度依次为皮层下组织和海马CA1区及大脑颞叶皮层Ⅲ-Ⅳ层。结论:小鼠持续性脑缺血,缺血侧脑组织NMDA受体亚单位ζ1和ε1及ε2表达的变化发生在明显的病理损害之前,表达变化程度因脑区不同,与相关脑区神经元损害的程度相应。  相似文献   

6.
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后caspase-3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caspase-3在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抑制剂的干预效果,为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提供实验资料。方法:诱导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3h,再复氧12-4,并在缺氧前1h用不同剂量的caspase-3抑制剂Ac-DEVD-CMK进行干预处理,应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底物裂解法caspase-3活性。结果:缺氧/复氧后大鼠海马神经元存活率逐渐降低,caspase-3活性明显增强,复氧24h达高峰;用Ac-DEVD-CMK预处理的海马神经元caspase-3活性降低,细胞存活率增高,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及缺氧/复氧后出现迟发性死恨,caspase-3介导的细胞凋亡机制在这种损伤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通过抑制其活性可产生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氯胺酮对缺氧大鼠海马神经元钙激活钾通道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氯胺酮对缺氧马神经元钙激活钾通道(KCa通道)的作用,以揭示氨胺酮抗缺血性脑损伤的电生机机制。方法 应用膜片钳制技术记录缺氧海马神经元上的单通道电流活动,经P-clamp软件进行微机采样、储存数据和数据的分析处理。结果 氨胺酮对缺氧海马神经元KCa通道具有明显激活作用:增加通道开放概率P0,缩短通道关闭时间。结论 氯胺酮对海马神经元KCa通道的作用可能为氯胺酮治疗脑缺血损伤的另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观察正常培养皮层神经元在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及其受体拮抗剂-MK-801作用下膜表面三维构像形态的改变。方法:利用分辨率为0.1-0.01nm的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细胞膜表面进行纳米尺度的扫描观测。结果:正常神经元膜表面光滑,起伏均匀,隆起的颗粒状蛋白密集,间隔规律。NMDA损伤后神经元破碎,崩解,膜失去连续性,NMDA+MK-801作用下神经元膜皱折增加,边缘粗糙,起伏程度介于前两者之间,结论:(1)AFM具有分辨率高,制样简单特点,(2)AFM能细微地分辨损伤保护作用后引起的细胞膜表面三维形态改变。(3)NMDA作用后膜结构开始解体,膜蛋白颗粒聚集增大,脂质凹陷加深,间距增宽,表面粗糙度增加。  相似文献   

9.
人参皂苷Rb1抗SD大鼠海马神经元的缺氧损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b1对脑缺氧状态下SD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19 d的SD胎鼠脑作为取材对象,经过条件培养基纯化培养,建立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体系;选用人参皂苷Rb1作为干预药物,通过MTT法观察缺氧环境对海马神经元生长活力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胞内caspase-3活性表达;通过TUNEL法观察缺氧环境对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通过化学发光法检测胞内ATP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缺氧组相比,Rb1提高了经缺氧损害致凋亡的海马神经元生长增殖活力;对缺氧诱导的海马神经元caspase-3活性增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还可减轻因缺氧降低的胞内ATP水平.结论 人参皂苷Rb1能够减轻缺氧诱导的细胞损害和海马神经元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0.
氯通道阻断剂对NMDA诱导培养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NMDA受体的激活在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元死亡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NMDA诱导大鼠培养海马神经元凋亡.模拟建立缺血性脑损伤的细胞模型,观察了3种氯通道阻断剂对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离体培养12d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在NMDA处理前和处理后使用氯通道阻断剂,对神经元的存活率影响不同,仅NMDA处理前给药才有保护作用。SITS对NMDA诱导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最强并有浓度依赖性.D1DS次之,NPPB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SITS和D1DS可阻断NMDA的毒性效应.作用机制可能与NMDA的效应和氯通道活动均被阻断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选归芍胶囊分离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白芍、川芎、当归的醇提液为样本,使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得到其提取物;以芍药苷和阿魏酸为考察指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跟踪.结果:大孔吸附树脂可用于白芍、川芎、当归醇提液的分离纯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用于归芍胶囊中芍药苷以及阿魏酸的含量测定.采取单独提取纯化方案较为合理.结论:优选工艺适于归芍胶囊的提取纯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归红注射液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志英  熊光仲  袁峰  朱付平 《当代医学》2009,15(12):147-149
目的探讨归红注射液对缺血一再灌注肢体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缺血再灌注组及药物干预组,缺血再灌注组和药物干预组又按再灌注后不同的时间点各分为2h、4h、8h组。建立肢体缺血再灌注模型后,检测血清SOD、MPO及TNF-a浓度,取后肢腓肠肌观察干湿重比值检查。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各时间点血清SOD浓度较正常组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药物干预组各时间点SOD较缺血再灌注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再灌注后血清MPO、血清TNF-a都升高,较正常组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干预组各时间点各观测指标数值较缺血再灌注组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药物干预组各时间点骨骼肌干湿重比值较缺血再灌注各组低,两者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归红注射液能够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减少PMN的游出数量,降低血清中TNF-a的浓度及减轻组织水肿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分析新安医家王任之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用药经验。 方法 将收集整理的王任之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治疗中风的用药经验。 结果 王任之治疗中风后遗症常用的药物有黄芪、当归、干地龙、鸡血藤、红花、葛根、制豨莶草、炒怀牛膝等。常见的药物组合有:黄芪配伍当归、黄芪配伍干地龙、当归配伍干地龙、黄芪配伍当归和干地龙、鸡血藤配伍黄芪、红花配伍黄芪、红花配伍当归。 结论 王任之在鉴别诊断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的基础上,首辨证候虚实,实证常用调气活血、熄风通络法,虚证则用益气活血和络法,多以益气活血、养血通络、补益肝肾药物组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配合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推拿手法配合桃红四物汤加味(方药组成:桃仁10 g,红花10 g,熟地黄20 g,当归15 g,赤芍15 g,川芎10 g,川牛膝60 g,制乳香6 g,制没药6 g,甘草6g)治疗.每天1剂,水煎分3次温服,每次150mL,对照组采用电针加TDP配合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结果:两组治疗疗效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差值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推拿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梗塞后遗症患者7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药组成:黄芪60 g,当归尾15 g,赤芍15 g,川芎15 g,地龙10 g,桃仁15g,红花15 g,甘草10 g)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6.7%,治疗组有效率为90.0%,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梗塞后遗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延缓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衰老的作用及其可能的细胞周期调控机制。方法:取大鼠胸主动脉用于分离VMSC,采用原代细胞培养的方法建立SHR大鼠VMSC模型,实验分为Wistar-Kyoto(WKY)大鼠对照组、SHR模型组、缬沙坦组、中药低剂量组和中药高剂量组。采用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associatedβ-galactosidase,SA-β-gal)染色法观察细胞衰老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分布,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p16、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yclin-dependent kinase4,CDK4)和成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retinoblastoma protein,Rb)的表达。结果:SA-β-gal染色显示,与WKY组比较,SHR组SA-β-gal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可使SHR VSMC SA-β-gal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与WKY组比较,SHR组VSMC在G1期明显减少,S期细胞明显增加,中药干预后SHR的VSMC G1期细胞明显增多,S期细胞明显减少(P〈0.05);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显示,与WKY组比较,SHR组VSMC的p16和Rb mRNA表达量明显减少,cyclin D1和CDK4mRNA表达增加;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干预后SHR VSMC p16和Rb mRNA表达量增加,cyclin D1和CDK4mRNA减少。蛋白质印迹法显示,与WKY组比较,SHR组VSMC的p16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cyclin D1、CDK4和磷酸化Rb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中药干预后SHR VSMC p16蛋白表达增加,cyclin D1、CDK4和磷酸化Rb蛋白表达量减少(P〈0.05)。结论: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通过改变p16-cyclin D/CDK-Rb通路因子的表达而发挥延缓SHR VSMC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心得宁口服液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方法,以丹酚酸B含量转移率与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考察加水倍数、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提取效果影响,加权综合评分法优化实验数据,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12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h。结论:采用优选工艺具有经济、合理、可靠、实用的优点,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选用五倍子、白芷、金钗石斛、丁香、川芎、当归6种中药,采用醇提法和水提法提取其有效成分,并使用平板打孔法和二倍比稀释法测定中药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五倍子和丁香的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都有显著的抑菌效果,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390 625 g·L~(-1)、0.781 25g·L~(-1),金叉石斛的醇提取物也有显著的抑菌效果,其最低抑菌浓度为6.25 g·L~(-1),而其他3种药物抑菌作用相对较弱。结论:6味中药对大肠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五倍子的作用最强,其次是丁香和金叉石斛,其他3种抑菌效果弱。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确认阿魏酸的异构体转换反应及川芎、当归药材中阿魏酸的存在形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手段研究阿魏酸的异构体转换。结果 反式阿魏酸在常规保存条件下,可部分转变成塑顺式,在川芎和当归药材中,反式和顺式阿魏酸是共存的。结论 反式阿魏酸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但存在缓慢的异构体转换反应。  相似文献   

20.
不同浓度川芎水提取物对化学缺氧细胞的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川芎水提取物对缺氧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EAHY926细胞,采用物理结合化学诱导缺氧建立模型,用川芎水提取液干预后,测定细胞活力,并检测乳酸脱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川芎嗪水提取液高、中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细胞活力,降低乳酸脱氢酶外漏量,增加NO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1).结论:川芎水提取物能显著拮抗缺氧对EAHY926的损伤,其机制可能是清除自由基,增加NO含量,减少缺氧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