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蔡英丽 《黑龙江医学》2014,38(9):1016-1017
目的研究比较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治疗对尿毒症合并重症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将尿毒症合并重症感染患者分为两组,一组进行CVVH治疗,另一组进行CVVHDF治疗。通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尿素氮、肌酐、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蛋白、APACHEⅢ评分等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毒素清除水平、炎症反应程度、营养状态、生存率及死亡率。结果 CVVH组及CVVHDF组治疗后都能很好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改善炎症反应,血白蛋白水平相当;但CVVHDF组较CVVH组尿素氮及肌酐清除效果好,更有效维持内环境稳定,可降低尿毒症合并重症感染患者的死亡率。结论 CVVHDF清除大中小分子效果佳,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尿毒症合并重症感染患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最佳模式。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同种异体肝移植手术48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两组,治疗剂量、血流量、抗凝方法相同。比较两种治疗方式对肌酐、尿素氮、磷的清除率和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蛋白的变化;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体温、呼吸、血压、心率情况。结果:CVVH和CVVHDF治疗后都能很好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改善炎症反应,血白蛋白水平相当;与CVVH相比,CVVHDF对尿素氮及肌酐清除效果更好,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中分子溶质磷的清除率略低。结论:CVVHDF清除小分子效果佳,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改善患者肾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陈淑娜  张赵洁 《海南医学》2010,21(22):87-89
目的观察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技术(CVVH)和内科常规治疗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SAP患者在接受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3 d,观察治疗前和治疗3 d后的患者症状,进行APACHEⅡ评分,检测血肌酐、血淀粉酶、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 d后患者发热、心动过速、呼吸窘迫、腹痛、腹胀等症状明显缓解,APACHEⅡ评分改善,血肌酐、血淀粉酶、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在非手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联合CVVH治疗SAP,能有效缓解病情,保护器官功能,降低病死率,其明显的临床效果可能与清除体内炎症介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连续性床边血液净化(CRRT)对高脂血症性急性重症胰腺炎(HL-SAP)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9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5例,对照组14例,观察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24h、48h、72h后APACHEII评分、甘油三酯、平均动脉压(MAP)、乳酸、血肌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等指标变化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主要观察指标为腹痛评分)。结果 治疗组15例患者经CRRT治疗后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对照组有3例患者病情加重,其中2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并发肺水肿,氧合指数下降行机械通气。治疗24h、48h、72h后两组患者在APACHEII评分、甘油三酯、平均动脉压(MAP)、乳酸、血钙、血肌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等指标变化上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出血、栓塞、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CRRT可以有效清除急性重症胰腺炎所产生的一系列炎性因子,降低甘油三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是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在妊娠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10例妊娠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行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体温、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心率、血尿素氮、血肌酐、电解质、C反应蛋白、APACHEⅡ评分的变化。结果8例痊愈,1例死亡,1例自动放弃治疗出院。治疗后血尿素氮、血肌酐、血淀粉酶、C反应蛋白、甘油三酯和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血电解质、血白细胞数及血pH值正常。结论妊娠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行连续性血液滤过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控制炎症反应,预防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有效降低母婴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床边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与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56例,分成两组,各28例,一组行床边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另一组采用间歇性血液透析。结果:CVVHDF治疗后尿素氮、肌酐、尿酸、K+、Na+、pH值较治疗前有显著的改善(P<0.05),CVVHDF与IHD相比对血压的影响更小(P<0.05)。CVVHDF组有效率78.5%(22例)高于IHD组有效率53.6%(15例)(P<0.05)。结论:CVVHDF治疗的效果优于IHD,能改善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血降钙素原对重症脓毒症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笔者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重症脓毒症患者137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分为急性。肾损伤组(63例)和非急性。肾损伤组(74例),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肾功能、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根据AKIN推荐的急性肾损伤分期将急性肾损伤组患者分成3组,比较组间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降钙素原对重症脓毒症患者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间血常规、肾功能及C反应蛋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症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组血降钙素原水平较不合并急性肾损伤组明显升高(P〈0.05);血降钙素原水平与急性肾损伤的分期呈正相关(P〈0.05),而C反应蛋白则与急性肾损伤的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得出PCT〉12.48ng/ml,对于预测重症脓毒症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生的敏感度84.7%,特异性90.4%,曲线下面积为0.911。结论血降钙素原可作为重症脓毒症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生的早期预警指标,在重症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血降钙素原水平与急性肾损伤的严重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C反应蛋白测定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急性胰腺炎时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轻症、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相关性。方法:对发病24 h以内入院的4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外周血进行C反应蛋白检测,根据临床表现、Ranson评分和CT分级对患者进行轻症、重症的临床诊断;分析C反应蛋白与轻症、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C反应蛋白均增高,重症组C反应蛋白高于轻症组(P〈0.01),且C反应蛋白与急性胰腺炎发病时病情轻重呈正相关(r=0.715)。结论:C反应蛋白可作为急性胰腺炎判断病情轻重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持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治疗严重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2月13例糖尿病乳酸酸中毒病例的临床资料.13例分为常规组5例和血液滤过组8例,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乳酸、动脉血气、肾功能,分析CVVHDF清除乳酸的效果及患者的死亡率.结果 两组患者血pH值上升水平、血乳酸、血尿素氮下降水平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血液滤过组优于常规组;血肌酐水平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组病死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CVVHDF能够提高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的救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56例急性胰腺炎( AP)入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轻中型急性胰腺炎( MAP)患者3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患者22例,动态监测患者入院当时、入院后24 h、入院后第7天时血清降钙素原( PCT)、白细胞计数( WBC)、C反应蛋白( CRP)水平,并进行APACHE-域评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检测指标及评分。结果3个不同时间点所检测的SAP组患者血清PCT均明显高于MAP组患者(P〈0.01),而CRP以及白细胞数量和APACHE-域评分与MAP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检测可用于早期辅助判断急性胰腺炎病情的严重度,为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早期诊治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1.
吴刚 《中国热带医学》2014,(8):1009-1010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对收集11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3例重症胰腺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与中药(清胰承气汤)联合治疗,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淀粉酶、血脂肪酶、血乳酸,并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淀粉酶、脂肪酶、乳酸、尿素氮、肌酐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061,546.704,30.312,40.388,63.970,P均0.05);治疗组在腹痛、腹胀消失时间、第1次通便时间、住院天数及治疗费用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4.737,-21.902,-11.064,P0.05);两组治疗前后疗效相比(χ2=8.552,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提高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预测急性胰腺炎病情轻重的早期相关因素。方法42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病情轻重分轻症组248例,重症组180例,回顾性分析入院24h内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轻症和重症两组患者比较,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各观察指标经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度的相关因素依次为血钙〉白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肌酐〉心率。血钙下降预测病情严重度最明显。结论血钙、白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肌酐、心率可作为预测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度相对独立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活血平肝汤结合常规西药对高血压肾病(HN)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同型半胱胺酸(tHcy)的影响。方法:选择HN患者100例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益气活血平肝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西药常规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患者I瞄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血同型半胱胺酸含量、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76%,对照组5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两组血同型半胱胺酸(tHcy)含量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平肝汤结合常规西药能有效改善HN的临床症状,降低血同型半胱胺酸含量,降低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早期应用连续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H)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时的内环境稳态维持机制.方法 5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33例作为实验组使用CVH治疗,25例作为对照组接受内、外科综合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开始0、24、72 h检测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2、6(IL-1、IL-6、IL-2)、血肌酐、血清胆红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早期评估中的作用。方法:58例AP患者入选本研究,分为轻症胰腺炎(MAP)组、中重症胰腺炎(MSAP)组、重症胰腺炎组(SAP)组,观察入院24 h、48 h及7 d血清PCT水平,同时检测CRP。结果:SAP组及MSAP组24 h、48 h及7 d的PCT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MAP组(P〈0.05),SAP组与MSAP组相比,两组间24 h 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AP组24 h PCT水平明显高于MSAP组(P〈0.05),48 h及7 d PCT及CRP水平均高于MSAP组(P〈0.05)。结论:PCT能早期反映AP的严重程度,早期检测并持续监测PCT值,可以准确评估AP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容量复苏达标后液体正负平衡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影响。方法选择经持续肾替代治疗(CR-RT)的SAP患者42例,根据复苏达标后48h液体出入量分为正平衡组及负平衡组,记录并比较复苏达标后0、24、48h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氧合指数(PO2/FiO2)、膀胱内压(IAP)、血浆脑钠肽(BNP)、血乳酸及每24h液体出入量、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CRRT时间。结果负平衡组较正平衡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短(均P<0.05)。CRRT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容量复苏后24、48h负平衡组EVLWI、IAP、血乳酸均低于正平衡组(均P<0.05), PO2/FiO2高于正平衡组(均P<0.05),BNP在48h低于正平衡组(P<0.05)。结论 SAP患者容量复苏达标后宜采用适度液体负平衡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轻症及重症不同分型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64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每组分为轻症、重症各18例,1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1)治疗前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均降低,以治疗组降低最为明显,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2)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6.88%(31/32),对照组有效率为87.50%(28/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重症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2.85%)明显高于对照组(71.40%)(P0.05)。3)治疗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复常时间以及胰腺水肿改善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可改善各项指标,降低急性胰腺炎并发症的发生率,缓解和改善各种临床症状、体征,经济方便,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及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患者对治疗方法的遴选意愿分为研究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临床组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照组应用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低血压及心律失常诱发次数,KT/V值,24h尿量达到600mL时所经过的天数,并统计死亡人数及死亡率。结果临床组尿素氮治疗前为(38.56±12326)mmol/L、治疗后为(20.04±6.01)mmo]/L,尿肌酐治疗前为(825.51±262.47)mmol/L、治疗后为(402.42±122.14)mmo]/L,APACHE—Ⅱ评分治疗前为(21.4±4.36),治疗后为(14.1±5.37)。对照组尿素氮治疗前为(40.55±11.63)mmol/L、治疗后为(26.21±6.74)mmol/L,尿肌酐治疗前为(729.52±2.12.64)mmol/L、治疗后为(366.87±101.22)mmo]/L,APACHE—Ⅱ评分治疗前为(19.5±302),治疗后为(1.72±4.22)。在治疗后,两组尿素氮、尿肌酐及APAcHE-Ⅱ评分优化性改善非常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组低血压发作次数平均(3.72±1.29)A,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平均(I56±251)次,KT/V平均(1.41±013.24)h尿量达到600mL所经过天数平均值为(15.21±5.13),死亡1例,死亡率为625%。对照组低血压发作次数平均(188±026)次,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平均(3.73±3.22)次,KT/V平均值为(1.24±0.15),24h尿量达到600mL所经过天数平均值为(22.64±8.26),死亡1例,死亡率为625%。临床组治疗后低血压及心律失常发生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KT/V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其24h尿量达到600mL所需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丽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效果优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