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镇痛镇静治疗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尤其是机械通气患者的基本治疗措施,谵妄是 ICU 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高,且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研究表明,镇静治疗是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  相似文献   
2.
我科于 1997年以来采用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胸部外伤 60例 ,疗效满意。本组病人 60例 ,男 4 2例 ,女 18例 ,最小年龄 14岁 ,最大年龄 70岁 ,平均 4 2岁 ;一般牵拉伤或扭伤13例 ,挫伤 2 7例 ,被牛顶伤及挤压伤伴有助骨骨折2 0例 ,病程 1日~ 1.5个月不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胸部疼痛 ,或沿肋间神经放射痛。部分病人局部有皮下瘀血及擦皮伤、触痛 ,活动受限。在说话、咳嗽、打喷啶时疼痛加剧。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本组病人皆经X线拍片诊断 ,临床诊断为胸部外伤。治疗方法 :单纯胸部受牵拉伤或挫伤 ,不影响功能者为轻型 ,服血府逐瘀口服液 10 ml3…  相似文献   
3.
血栓前体蛋白测定在严重脓毒症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血浆血栓前体蛋白( TPP)浓度变化在严重脓毒症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技术测定2 2例严重脓毒症患者TPP浓度及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ib)、D- 二聚体含量,并与1 0例一般感染组、8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动态观察严重脓毒症患者收入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ICU)后第1、3和5d各项凝血指标,及与感染相关器官衰竭评分系统( SOFA)、简化急性生理评分系统 ( SAPS )、Marshall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严重脓毒症组TPP浓度与D 二聚体含量阳性率显著高于一般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 P均<0 .0 5) ,而PT、APTT、Fib在3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P均>0 .0 5)。2严重脓毒症死亡患者的TPP浓度持续升高,与SOFA、SAPS 、Marshall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TPP可作为严重脓毒症预后及早期高凝状态的诊断指标;与PT、APTT、Fib、D -二聚体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大黄制剂与抗生素联用对重症脓毒症小鼠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大黄制剂与抗生素联用对重症脓毒症小鼠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5只健康昆明系小鼠首先制备重症脓毒症小鼠模型,然后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 ml;大黄制剂新清宁治疗组制模后给予新清宁0.9 g·kg-1·d-1灌胃,每日1次,连用3 d;抗生素尼泰欣治疗组腹腔注射尼泰欣0.04 g·kg-1·d-1以及新清宁加尼泰欣联合治疗组.于治疗3 d时将小鼠处死,取其肺脏制成肺组织匀浆,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大黄制剂和抗生素均能明显降低肺组织匀浆中TNF-α、IL-6水平(P均<0.05),以大黄制剂联用抗生素组效果最好.结论:大黄制剂与抗生素联用能有效降低重症脓毒症小鼠肺组织匀浆中TNF-α和IL-6的水平,提高动物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核因子-кB的水平与心肺复苏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60例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病人,依据复苏效果分为A组(29例)心肺复苏30 min无效死亡;B组(21例)复苏成功,自主循环建立≥2 h,但最终死亡;C组(10例)复苏成功,存活出院.选择20例健康成年体检者作为对照组(D组).于心肺复苏即刻(0 h)、1 h、3 h、6 h、12 h留取静脉血,分离出单核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流式细胞仪计数法检测核因子-кB水平,比较各组病人该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在心肺复苏初期,A、B、C三组核因子-кB无明显激活,与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于心肺复苏3 h激活程度与C组接近,于心肺复苏6 h显著激活,较C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持续至12 h;C组于心肺复苏3 h激活达峰值,12 h降至较低水平.结论心肺复苏过程中,核因子-кB的激活可能参与了全身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心肺复苏早期核因子-кB的激活可能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而核因子-кB正反馈的大量表达可能是心肺复苏病人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临床上越来越重视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的出现,因为它常常影响到患者的抢救成功率.CL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突发的、可逆性的毛细血管高渗透性,其临床表现为低血压、低氧血症、低灌注、低蛋白、低血容量、少尿或无尿、全身水肿,严重者可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常是疾病最凶险、最严重、最复杂的表现,最早于1960年由Clarkson等[1]报告.现就CLS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的发病机制表复杂,临床常见多种心脏病表现,并发心力衰竭(心衰)为狼疮危象之一.本院近3 年收治SLE 患者401 例,8 例发生了心衰,发生率2.0%,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8 例均为女性,年龄18~53 岁,平均(21.5±6.8 )岁;病程1 个月~30 年.诊断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 年推荐的SLE 分类标准及1994 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HA )修订的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 )心功能分级方案.排除其他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衰竭、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对重度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将符合条件的48例重度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经鼻空肠营养管管饲,对照组经胃管管饲,观察两相关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10天后,观察组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呼出潮气量(VE)、氧合指数、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呼出潮气量P<0.01)、血尿素氮、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与P<0.05);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与P<0.05);观察组反流及误吸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腹泻及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经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可提高患者营养指标,改善呼吸肌疲劳,减少返流及误吸,改善氧合指数,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有助于意识的恢复,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纳络酮用于心肺脑复苏2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观察β EP拮抗剂纳络酮对心肺复苏的作用 ,我们设对照组 ,前瞻性观察了纳络酮在心肺脑复苏 ( CPCR)中的作用 ,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急诊抢救和住院、留观的心跳骤停患者 42例 ,其绝对心跳骤停时间 2~ 7分钟 ;年龄 2 8~ 74岁 ,平均5 1岁。随机划分纳络酮组与常规复苏组2组 (各 2 1例 )。 2组患者一般情况见表1,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 :纳络酮组在常规复苏基础上给予纳络酮 2 .0 mg加生理盐水2 0 ml静推 ,此量可间隔半小时重复使用。常规复苏组行正规 CPCR,其中用标准剂量肾上腺素 ,第 1次无效时重复使用 ;有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特点、细菌学状态和药敏。方法:对82例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液进行培养送检分析。结果:G^-杆菌的比例高达81.0%,其中不动杆菌属23.8%,大肠杆菌14.3%,克雷伯杆菌11.9%,变形杆菌2.4%,铜绿色假单孢杆菌、绿脓杆菌均14.3%,G^ 球菌为9.5%。药敏结果示G^-杆菌对泰能、头孢他啶及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相对敏感,G^ 球菌对泰能头孢他啶等相对敏感。结论:临床细菌学检测对控制院内感染,选择用药提高预后,降低病死率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