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3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对采用甲醛值法测定酱油中氨基酸态氮所得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的科学、准确方法。方法采用GB/T 5009.39-2003中规定方法进行测量,依据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要求,参考《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评估指南》《分析测试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导则》、CSM01010101-2006《滴定法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规范》建立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结果所建立的评定方法符合《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要求。结论采用本文的方法对甲醛值法测定酱油中氨基酸态氮所得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符合《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要求,对影响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的识别准确,对各分量的评定方法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般实验室中开展常用玻璃量器检定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方式.方法:依据《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结果:置信概率P=95%,有效自由度r=72.结论:本评定方式适用于实验室中各种常用玻璃量器检定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就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报告形式及表示方法的构建作一探讨。方法:简要分析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指出了具体的评定类型;并对其基本步骤及相关公式作一剖析。结果:构建围绕不确定度A、B类的详细评定;并对标准与扩展不确定度相应评定进行合并,并以报告的形式加以呈现。结论:构建评定与表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不仅简洁而且还比较准确。  相似文献   

4.
一切测量结果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不确定度。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开放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交叉学科之间的交往以及全球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1999年05月01日起,我国使用测量不确定度对测量结果质量进行评定、表示和比较。在客户对检测有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时,检测实验室应提供测量不确定度分析报告,以评定测量结果的置信概率和准确度。本文对工作场所空气中乙酸乙酯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与表示,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生活饮用水中溶解性总固体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简化不确定度评定和计算。方法根据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中不确定度的定义及表示,对生活饮用水中溶解性总固体测量不确定度进行分析与评定。结果通过对随机效应和系统效应导致的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给出了生活饮用水中溶解性总固体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和结果[p(TDS)=171±5.8(mg/L),k=2,P=95%],与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结果[P(TDS)=171±5.8(mg/L),k=2,P=95%]进行比较没有明显差别。结论由随机效应和系统效应导致的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结果看,随机效应导致的水中溶解性总固体测量的不确定度在评定中占主导地位,而系统效应引起的不确定度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水中溶解性总固体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可以简化为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  相似文献   

6.
在CNAS-CL07:2006《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和报告通用要求》[1]中规定检测实验室应有能力对每一项有数值要求的测量结果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是实验室质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本实验室对食品微生物学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结果不确定度评定方法进行探讨,对检测工作中可能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分析和评  相似文献   

7.
食品中铅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华  沈其萍  林佶 《职业与健康》2005,21(10):1475-1476
为了在测量数据处理、测量结果的表达、测量结果质量评定方面与国际接轨,根据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要求 ,我们对食品中铅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8.
何云亚 《浙江预防医学》2009,21(5):96-96,F0003
测量不确定度是评价检测结果可信性、可比性和可接受性的重要指标,对检测结果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是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CNAL/AC01:2005)的要求。因此,实验步室应逐开展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和应用工作。本文依据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要求,对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茶叶中铜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  相似文献   

9.
根据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及JJG760-2003《心电监护仪》检定规程对心电监护仪电压、扫描速度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胡大刚  黄峰 《职业与健康》2011,27(20):2314-2316
目的评定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牡蛎中铅的测量不确定度。方法根据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分析不确定度主要分量。应用Excel软件,发挥其函数功能。结果分析和识别了分析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较为全面地评定了测量不确定度。结论识别出测定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应在关键环节上严格质量控制,降低测量不确定度。该法对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等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公共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生存质量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相关的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式,以2009年11月至2010年10月在广州市荔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公共娱乐场所从业人员为研究对象,使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信息、身体状况、卫生服务利用及需求以及生存质量调查等,以荔湾区餐饮类从业人员生存质量作对照分析,调查时间及问卷均相同。采用非参秩和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公共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共调查l661名公共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其中男性725人,女性936人,年龄集中在(20.3±9)岁。公共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得分(中位数)分别为12.85、12.43、13.22、11.35,评价自我生存质量的得分中位数及均数分别为3.00、3.18,评价健康状况的得分中位数及均数分别为3.00、2.66,餐饮类从业人员4个领域得分(中位数)分别为14.58、14.57、15.45、13.69,评价自我生存质量的得分中位数及均数分别为4.00、3.80,评价健康状况的得分中位数及均数分别为3.00、2.95。公共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生存质量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4个领域得分均比餐饮类从业人员低,评价自我生存质量、健康状况与餐饮类从业人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公共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生存质量生理领域方面的影响因素是年龄和身体是否出现症状;心理领域方面的影响因素是工作场所和性别;社会关系领域方面的影响因素是工作场所、身体是否出现症状及业余生活;环境领域方面的影响因素是工作场所和是否曾接受卫生相关服务(P〈0.05或P〈0.01)。在桑拿沐足中心、低档宾馆旅店工作、身体出现症状、未曾接受卫生相关服务的人群生存质量较低。结论荔湾区受调查的公共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的生存质量较低。必须创造有利于支持健康的社会环境和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制度,提高该人群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940例呼吸机报警和故障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黄桃 《医疗设备信息》2005,20(12):58-59,68
目的 总结呼吸机常见报警和故障原因,为临床更好地应用机械通气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997年1月~2005年3月呼吸机应用过程中所发生的940例次报警和故障原因。结果 呼吸机报警以气源报警和气道压力下限报警最为常见,占54.68%(514/940)。在气源报警中以压缩机故障和氧气瓶压力过低或过高最多见,在气道压力下限报警中以呼吸回路漏气为主要因素。其它类型报警占45.32%(426/940)。结论 凡有条件的医院应建立中心供气系统,以代替容易发生故障的压缩机和经常需要更换的氧气瓶。在呼吸机应用的过程中,要严密观察呼吸机叫路的情况,避免漏气,且要设置恰当的报警阈值。  相似文献   

13.
不同发展程度地区农村人口对艾滋病的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结果表明,农村人口对于艾滋病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而且经济越落后的农村地区更为明显;农村人口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处于抗拒状态;绝大多数农村人口对政府在艾滋病的预防宣传和导向不清楚。为此,应当采取更多务实措施,预防艾滋病在农村的蔓延:(1)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思想为指导方针,发挥社区的功能,及时发现感染源并加以引导;(2)从农村自身的实际出发,利用好新闻媒体及卫生机构做好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工作,转变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的愚昧思想;(3)加强农村青少年的性教育及艾滋病的预防知识,有条件的应引导安全套的使用;(4)当地政府要加强对色情场所的管制,采取强有力的行政手段遏制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李红 《中国校医》2014,(10):725-726
目的为了解高校大学生癔症发病情况,以利于做好癔症发作的预防。方法对徐州医学院14例癔症病人发作诱因、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具备"癔症性格特征"的女大学生易受精神刺激出现心理障碍而发病,且临床症状与体征不符,有复发倾向,暗示治疗有效。结论癔症的起病与精神因素和暗示密切相关,在治疗中暗示疗法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应加强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预防癔症发作。  相似文献   

15.
罗钰铭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5):5005-5006
目的:探讨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分度管理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9年1月确诊ICP患者324例,按照血清胆红素、肝酶和CG水平分为轻度和重度两组分别为202例和84例,同时随机抽取同期分娩的正常孕妇90例作为对照组,评估羊水污染程度,新生儿窒息情况,产后出血及分娩方式等。结果:ICP轻、重两组羊水Ⅱ度以上污染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重度ICP组明显高于轻度ICP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轻、重两组早产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重度和轻度组剖宫产率分别为95.23%和73.65%,较正常组剖宫产率3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肝酶和CG的升高,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升高。结论:对ICP患者进行轻度和重度分度管理及处理后发现对围生儿预后是有影响的,尤其可以减少新生儿窒息及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Vaccine》2015,33(32):3970-3975
BackgroundVaccination uptake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can be assessed in a variety of ways, including traditional measures of being up-to-date (UTD), measures of UTD that consider dose timing, like age-appropriate vaccination, and risk reduction from individual doses. This analysis compared methods of operationalizing vaccination uptake and corresponding risk of pertussis infection.MethodsCity-wide case-control study of children in Philadelphia aged 3 months through 6 years, between 2001 and 2013.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isolate the independent effects of each measure of vaccination uptake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ve odds of pertussis.ResultsBeing UTD on vaccinations was associated with a 52% reduction in risk of pertussis (OR 0.48, 95% CI: 0.34, 0.69). Evaluation of delayed receipt of vaccine versus on-time UTD yielded similar results. There was a decrease in risk of pertussis for each additional dose received with the greatest reduction in pertussis infection observed from the first (OR 0.48, 95% CI: 0.28, 0.83) and second dose (OR 0.17, 95% CI: 0.08, 0.34). Additional doses conferred minimal additional protection in this age group.ConclusionExamining vaccination status by individual doses may offer improved predictive capacity for identifying children at risk for pertussis infection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UTD measure.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stages of change of smoking, in terms of psychosocial, structural and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among inhabitants of deprived neighbourhoods. METHODS: Cross-sectional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a survey on health related behaviour. Subjects were 2009 current and former smokers, aged 20-46, living in deprived neighbourhoods in Rotterdam, the second largest city in the Netherlands. Three groups of smokers were formed according to the stages of change-definitions of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smokers not planning to quit (precontemplators), smokers planning to quit (contemplators/preparators) and former smokers (actors/maintainers). Smokers planning to quit and smokers not planning to quit were compared regarding psychosocial factors (attitude, social norm, self-efficacy), structural factors (neighbourhood problems, material deprivation, financial problems, employment status) and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age, gender, marital status, cultural background, educational level). Former smokers were compared with smokers planning to quit regarding structural and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assess correlates of stages of change. RESULTS: Smokers planning to quit (prevalence = 19%) reported a more positive attitude, stronger social norms and higher self-efficacy expectations in quitting smoking than smokers not planning to quit (prevalence = 57%). Smokers planning to quit less often were Dutch-born, more often had attended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ing or university and more often reported experiencing two or more neighbourhood problems compared to smokers not planning to quit. Former smokers (prevalence = 24%) were older, more often Dutch-born, married, employed and higher educated, compared to smokers planning to quit. Furthermore, former smokers less often reported material deprivation and financial problems than smokers planning to quit. CONCLUSION: Among people living in deprived neighbourhoods, different factors correlate with different stages of change of smoking. Implications for health promo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安徽省7~12岁小学生身高分布特点及矮小症患病率,为本地儿童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安徽省3个地区(北部宿州市、中部合肥市、南部池州市)7~12岁小学生共计6 082名,测量身高,分析身高的年龄、性别、城乡分布特点,并以2005年中国9省市儿童体格调查数据为标准,分析矮小症患病率分布特点。结果 安徽省7~12岁儿童除11岁女生身高明显高于男生,余各年龄段女生身高均落后于男生。合肥市12岁男生,11、12岁女生身高明显高于宿州市,9、11岁男生身高落后于宿州市,余同年龄段合肥市与宿州市男生间、女生间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肥市、宿州市相同年龄男女生身高均高于池州市。安徽省7~12岁儿童矮小症总患病率为2.83%,城市男女生矮小症患病率分别为2.32%、2.13%,乡村男女生矮小症患病率分别为3.15%、3.72%。同年龄、同性别池州市儿童身高明显落后于另两市,农村患病率明显高于城市。结论 安徽省三地区尤其农村地区矮小症患病率仍较高,可为本地区儿童健康发展策略提供依据及矮小症临床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龙华街道餐具卫生消毒状况,为加强餐饮单位餐具消毒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食(饮)用具消毒质量卫生标准》(6B14934—1994)对龙华街道2006--2008年餐饮单位的餐具的感官、大肠菌群进行监测。结果2006--2008年,3年共检测样品41320份,合格34572份,合格率83.37%。2006--2008年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6--2008年,餐具合格率为第4季度〉第1季度〉第3季度〉第2季度,各季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型餐饮单位〉中型餐饮单位〉小型餐饮单位,不同规模餐饮单位餐具消毒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级餐饮单位〉B级餐饮单位〉C级餐饮单位,各等级餐饮单位餐具消毒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酒楼〉西餐厅〉集体食堂〉普通餐厅,不同类别饮单位餐具消毒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华街道餐饮单位餐具消毒合格率仍处较低水平,需加强监督监测;监督监测的重点环节是第2、第3季度,普通餐厅及C级餐饮单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2002~2005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设备种类及配置程度研究。方法全国系统抽样调查省市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各类设备配置与否,计算设备在样本机构中的配置率。结果与2002年相比,2005年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设备配置数量增加的有79种,市级有14种2002年和2005年整个样本地区配置比例有统计学差异,县级共有21种设备在2002年和2005年在全体样本机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