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中焦湿阻证大鼠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观察中焦湿阻证大鼠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红细胞溶血液细胞膜钠钾活性试剂盒,测定中焦湿阻证模型组、中药治疗组、自然恢复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结果:中焦湿阻证大鼠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降低,与正常大鼠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经芳香化湿中药治疗后,钠钾泵活性逐渐恢复(P〈0.001)。结论:中焦湿阻证大鼠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湿阻中焦证动物模型以及藿香正气散的干预对葡萄糖代谢糖异生途径的影响,揭示湿阻中焦证动物模型对葡萄糖代谢糖异生途径的影响的相关机制,从代谢组学层面揭示脾胃参与调控能量代谢以及藿香正气散燥湿和胃的科学内涵。方法:参照前期较成熟的湿阻中焦证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自然造模与综合造模相结合,模拟湿病产生的三大主要因素,建立湿阻中焦证模型。检测湿阻中焦证模型及藿香正气散干预后的大鼠肝脏葡萄糖、丙酮酸、丙酮酸羧化酶、葡萄糖-6-磷酸酶的含量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湿阻中焦证模型丙酮酸含量降低,丙酮酸羧化酶、葡萄糖-6-磷酸酶、肝脏葡萄糖含量均增加;藿香正气散能增强葡萄糖代谢糖异生作用。结论:造模前后,肝脏葡萄糖含量增加,这可能是因为湿阻中焦证会导致能量消耗增加,而机体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不足。同时这可能是湿阻中焦证身倦乏力、食少纳差的病理基础之一;藿香正气散对湿阻中焦证模型的糖异生有增强作用,且对葡萄糖的分解、转化有一定的作用,这可能是藿香正气散治疗湿病,缓解其身倦乏力、食少纳差等症状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湿阻中焦证的发生受到环境、气候、饮食、心理、脏腑功能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但与脾主运化功能失常最为密切.现代医学从“湿阻中焦证”“湿困脾胃证”在水液代谢、胃肠动力、肠黏膜屏障及机体活性反应这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脾主运化”“湿邪”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与分析.总结发现,湿阻中焦证模型主要表现为水液代谢障碍,胃肠运动紊乱,肠黏膜屏障破坏和机体活性反应失衡,而跨膜转运体及代谢组学为湿阻中焦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条件与契机.  相似文献   

4.
湿阻中焦大鼠红细胞内外电解质浓度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湿阻中焦大鼠血浆及红细胞内钠,钾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从电解质角度来揭示湿阻中焦证的部分病理机制.方法复制湿阻中焦证大鼠模型,按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自然恢复组、中药组分为4组,分别检测每组大鼠血浆及红细胞内钠,钾离子浓度.结果模型大鼠血浆中Na 无明显变化,而K 明显下降(P<0.01),经中药治疗后与自然恢复组比较,K 明显升高(P<0.01),恢复正常水平;模型大鼠红细胞中Na 显著增高(P<0.05)、K 明显下降(P<0.01),经治疗后,与自然恢复组比较Na 可较快恢复正常(P<0.01),而K 也可明显延缓其下降趋势.结论细胞内、外Na 、K 离子的紊乱与湿阻中焦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涤痰定眩汤加减治疗眩晕病(痰浊中阻证)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涤痰汤对眩晕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眩晕病(痰浊中阻证)患者采用自拟的涤痰定眩汤加减治疗,疗效判定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标准。结果:治疗有效率为9722%。结论:涤痰定眩汤治疗眩晕病(痰浊中阻证)有一定疗效,尤其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  相似文献   

6.
大鼠中焦湿阻证与抗利尿激素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索中焦湿阻证与抗利尿激素的关系 ,并观察平胃散及利水渗湿药泽泻对抗利尿激素的影响。方法 塑造中焦湿阻证模型 ,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湿阻造模组、平胃散高剂组、平胃散中剂组、平胃散低剂组、平胃散加泽泻中剂组、不造模给平胃散中剂组、自然恢复组等 8组 ,采用放免分析法检测血浆ADH的浓度。结果 湿阻造模组大鼠ADH比正常组显著升高 (P <0 0 1 ) ;经平胃散治疗 4次以后 ,平胃散高、低剂组及自然恢复组ADH与湿阻造模组比较 ,显著下降 (P <0 0 5 ) ,平胃散中剂组和加泽泻组下降更甚 (P <0 0 1 ) ,与正常组比较ADH则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 ;不造模给平胃散中剂组ADH与湿阻造模组比较无显著变化 (P >0 0 5 )而与正常组比较则显著升高 (P <0 0 5 )。结论 中焦湿阻证ADH释放增强 ,且ADH参与了中焦湿阻证水、电解质平衡调节 ,使机体内水、钠潴留 ;平胃散可通过抑制中焦湿阻证大鼠ADH的释放 ,调节机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而对正常大鼠则表现为ADH释放亢进 ;泽泻能通过抑制ADH的释放 ,达到利尿除湿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风湿性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运用自拟活血湿通汤,根据患者风、寒、湿三气偏盛的特点,随证加减,辨证施治。结果:180例患者中,治愈者129例,占72%;好转者40例,占22%;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有不良反应。结论:活血湿通汤可祛风除湿、温通血脉,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安徽省亳州市8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及辨证论治特点。方法 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舌象,进行辨证分型和辨证治疗。结果 84例患者中,临床治疗期湿毒郁肺证54例,寒湿阻肺证26例,疫毒闭肺证4例,分别选用清肺排毒汤1、2、3号方治疗;恢复期肺脾气虚证68例,气阴两虚证16例,分别选用自拟康复1、2号方治疗。结论 亳州市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治疗期主要中医证型为湿毒郁肺证(湿热并重)、寒湿阻肺证(寒微湿重),疫毒闭肺证少见,恢复期肺脾气虚证多见,气阴两虚证少见。应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和亳州市患者的证候特点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9.
马绍恒 《中原医刊》2009,(11):77-77
祖国医学认为,舌为脾胃之外候,舌苔乃胃气所生,病苔由胃气夹邪上蒸而成。舌苔厚腻多主湿浊,湿浊阻于中焦,脾运障碍,湿凝气阻,升降失调,出现胸闷脘痞、纳呆、身重肢倦、舌苔白厚腻或黄腻、脉象濡缓或滑等一派湿阻中焦证候。舌诊在湿证辨证中具有重要意义。清胃化湿合剂作为我院院内制剂,应用以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失眠的成因有多方面,温阻中焦、妨碍脾胃功能致心肾不交而失眠,就是其中临证治疗三例湿阻中焦的失眠症,以化湿利湿,健脾和胃为契机,同时结合不同的病倩,辨证施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例一、朱xx,男,64岁,2983年10月12日初诊。自暑天起,经常失眠,偶然得寐,梦犹不宁。神疲乏力,口中粘腻少津,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拟消痰通脉汤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痰湿中阻型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痰湿中阻型高血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消痰通脉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血压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Hcy水平、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拟消痰通脉汤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痰湿中阻型高血压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以及降低中医证候积分、Hcy水平和血压水平的效果优于单纯硝苯地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气滞湿阻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采取四逆散合自拟新三仁汤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中心气滞湿阻血瘀型盆腔炎性患者选取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使用四逆散合自拟新三仁汤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各项指标与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气滞湿阻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疗中,使用四逆散合自拟新三仁汤进行治疗可获得更为显著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疾病程度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丁海军 《中外医疗》2016,(17):180-182
目的:分析自拟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闭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3—2015年门诊符合类分湿性关节炎寒湿闭阻证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美洛昔康、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汤剂,3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和理化指标改变。结果按照疾病疗效标准判定,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56.7%,按照证候疗效标准判定,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4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服药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中西药联合应用不仅可以减少西药用量,降低毒副作用,并且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拟萆薢茯苓散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湿浊内蕴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45例慢性尿酸性肾病湿浊内蕴证患者,给予自拟萆薢茯苓散口服治疗,治疗5周后,判定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结果 45例患者痊愈0例,显效8例(占17.8%),有效25例(占55.5%),无效12例(占26.7%),总有效率为73.3%。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肾功能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结论自拟萆薢茯苓散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收集分析徐景藩教授的医案,并研读其脾胃病专著,发现徐景藩教授治疗脾胃病时,常运用厚朴配伍其他中药,常见配伍有厚朴配苍术、厚朴配枳实、厚朴配半夏、厚朴配黄连,分别治疗湿阻中焦证、气机郁结胃肠证、痰气交阻证、湿热郁结证,冀对临床运用厚朴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湿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骨伤康复部接治的98例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痹阻证患者,根据辩证思想,在湿痹汤基方上进行对症施药。比较患者风湿关节疼痛指数、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98例患者风湿关节疼痛指数均有下降,治疗后关节疼痛平均指数优于治疗前(P0.05);98例RA患者中显效与有效人数之和为86例,总有效率为87.75%。结论自制湿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痹阻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治疗痰湿阻络型颈性眩晕采用自拟颈病定眩汤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痰湿阻络型颈性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西比灵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颈病定眩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证候积分。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在中医证候积分上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痰湿阻络型颈性眩晕采用自拟颈病定眩汤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症状显著改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健脾祛湿清热柔肝法治疗脾虚湿阻肝郁型脾胃病的疗效。方法:自拟六味理脾汤治疗符合该型的脾胃病80例。结果:总有效率91%。结论:六味理脾汤有健脾理气柔肝袪湿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焦湿热证治三、湿困中焦【证候】身热不扬,脘痞腹胀,恶心欲吐,口不渴或渴不欲饮或渴喜热饮,大便溏泄,小便混浊,苔白腻,脉濡缓。【病机】本证为湿浊中阻、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所致。中焦脾胃之湿浊,可因湿热直中,也可由膜原传归。湿中蕴热,故身热不扬。湿困于脾,气机失展,则见脘痞腹胀。脾胃升降失职,浊气上逆而见呕心欲吐。湿阻于内,故口不渴。若湿阻清阳,津液失布,则口渴,但多渴不欲饮或喜热饮。湿邪下趋则大便溏泄,小便混浊。苔白腻,脉濡缓均为湿邪偏重之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定自拟清咽开窍益胃汤治疗临床常见的湿热蕴阻型喉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参照中医耳鼻喉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以患者服药前后做自身对照,对68例喉痹(湿热蕴阻型)患者给予清咽开窍益胃汤加减口服,7个疗程后进行效果评定。结果:与服药前相比,服药后患者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或部分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结论:自拟清咽开窍益胃汤是治疗湿热蕴阻型喉痹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