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陈忠 《临床检验杂志》1993,11(3):154-157
1955年Grubb在研究性连锁丙种球蛋白缺乏症时,发现人类第一个免疫球蛋白遗传标记(geneticmarker)-Gm 系统.赵桐茂等1987年首先报道了人体免疫球蛋白Gm、Km 因子在我国汉族和维吾尔族人群中的分布,以后相继有几篇有关Gm 和Km 在我国各民族中分布调查报道.1989年吴国光等又作了IgG 同种异型及Km(1)抗体的大量调  相似文献   

2.
应用微量血凝抑制试验,Gm、Km谱血清和10种特异性抗D血清致敏红细胞,对上海地区2万名随机汉族献血者作IG同种异型抗体检测.筛选出28份抗体阳性血清,其中10份为罕见的单价特异性抗血清,抗G_3m(b~(1,4))5份,抗G_1m(x)2份,抗G_1m(f)、抗G_3m(g)和抗Km(1)各1份,均可作为研究Gm、Km系中相应抗原的珍贵试剂.  相似文献   

3.
50年代起,使用电泳和血清学方法相继发现了血清蛋白的同种异型,最初用淀粉凝胶电泳检出结合珠蛋白(Hp)型。后来用血清学方法发现,不完全抗-D致敏的红细胞能被一些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血清所凝集,而揭示了免疫球蛋白Gm型。这一发现被认为是输血和免疫血液学的一个里程碑。30年来,已检出结合珠蛋白(Hp),转铁蛋白(Tf),α_1-抗胰蛋白酶(Pi),型特异性成分(Gc),免疫球蛋白Gm、Km、Am、Em,补体成分C_3、C_2、Bf因子、C_6、C_8、C_4等,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Hb),血浆纤维蛋白溶酶原(PIG),血浆铜蓝蛋白(Cp),脂蛋白,血清胆碱脂酶(E_1)等众多的血清蛋白的同种异型,现介绍如下。一、Hp型自1955年Smithies发现Hp的遗传多态性以来,已经对这方面作了较为详尽的研究。Hp是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种α_2-糖蛋白,淀粉凝胶电泳法可区别出Hp 1-1,Hp 2-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中接合性质粒、转座子、整合子、插入序列等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存在情况。方法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并筛选出49株MDR-PA,用PCR分析接合性质粒遗传标记基因(traA,trbC,traF)、转座子遗传标记基因(tnpA,tnpU,tnsA,merA,tnp513)、插入序列遗传标记基因(ISEcp1,IS26,ISaba1,IS903,ISpa7,ISKpn6,ISKpn7,IS1133,ISCR1,ISCR3/14)、整合子遗传标记基因(IntI1,IntI2,IntI3)共21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结果 49株MDR-PA共检出11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相关基因,阳性率最高的为IS26(77.6%);阳性基因构成模式IS26+ISaba1+ISCR3/14+IntI1检出率最高,共7株(14.3%);首次在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接合性质粒遗传标记traF;49株MDR-PA中只有2株未检测到可移动遗传元件。结论接合性质粒、插入序列、转座子、整合子4类可移动遗传元件在本组MDR-PA中均有检出,这些可移动性遗传元件介导多种耐药基因使菌株表现为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5.
有关免疫球蛋白合成的遗传控剋,今天已成为一项尖端研究项目。可是在1950年时,人们还怀疑抗体的合成是否受基因控制,事实上它严格地按孟德尔法则遗传。人类免疫球蛋白遗传标记Gm因子,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被发现的。1952年Bruton发现无丙种球蛋白血症与性连锁后,引起了许多人研究免疫缺陷。1955年本文作者研究抗体缺乏症,检查项目之一是使用Coombs’消耗试验(摘译者按:受检血清先与Coombs’试剂中和,然后加入抗D致敏的红细胞,如不凝集说明Coombs’试剂已被消耗,即受检血清中含有免疫球蛋白),测量病人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的水平,部分反应结果如下表。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了解携带blaADC基因的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中整合子、转座子、插入序列及接合性质粒等可移动遗传元件的携带情况。 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179株Ab,用PCR扩增检测blaADC基因,对blaADC扩增阳性的菌株用PCR检测4类可移动遗传元件整合子遗传标记(intI 1、intI 2、intI 3、qacE△1-sul1)、转座子遗传标记(merA、tnpU、tnp513、tnpA)、插入序列遗传标记(ISAba1、IS26)及接合性质粒遗传标记(traA、trbC)等基因,并用K-B纸片扩散法对blaADC扩增阳性菌株分别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 结果:179株Ab中共检出blaADC基因阳性117株。其中,intI 1、qacE△1-sul1、merA、tnpU、tnp513、ISAba1、IS26检出阳性率分别为71.8%、98.3%、94.9%、93.2%、76.9%、98.3%、100.0%,其余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未检出。每株最少检出可移动遗传元件3种,占总株数的0.9%;最多检出7种,占总株数的50.4%。 结论:携带blaADC基因的Ab易检出各类可移动遗传元件,其耐药性可能与可移动元件的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先天性髋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CDH)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但迄今为止,从基因水平研究其发生机制报道较少.同源盒(homeobox,HOX)基因是胚胎发育和脊椎动物肢体发育的重要调控基因,因此推测HOX基因可能与CDH的发病有关.目的探讨CDH与HOX基因是否存在相关性.设计核心家系内对照关联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发育儿科、遗传研究室及小儿外科.对象101个CDH核心家系303名成员均为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小儿骨科病房1999-12/2001-01间全部住院CDH患者及其父母,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经X射线检查及手术确诊.方法在胚胎肢体发育调控相关基因-HOX基因A簇、B簇、C簇和D簇所在的染色体区域7P14-15,17q21,12q13和2q31内选择4个微卫星DNA标记D7S1808,D17S1820,D12S1686和Hox4EP,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101个先天性髋脱位核心家系的303名成员进行基因型分析,并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主要观察指标确定101个CDH核心家系303名成员4个微卫星DNA标记D7S1808,D17S1820,D12S1686和Hox4EP的基因型,对父母传递和不传递给患者的等位基因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结果在D12S1686多态性标记位点上共检测到16个等位基因,TDT分析显示,CDH与D12S1686遗传标记位点不存在传递不平衡(X2=6.171,P=0.965).在D7S1808多态性标记位点上共检测到10个等位基因,CDH与D7S1808遗传标记位点的第7个等位基因存在传递不平衡(X2=6.045,P=0 014).在D17S1820多态性标记位点上共检测到12个等位基因,CDH与D17S1820遗传标记位点的第4个等位基因存在传递不平衡(X2=6.025,P=0.014).在Hox4EP多态性标记位点上共检测到16个等位基因,CDH与Hox4EP遗传标记位点的第4个等位基因存在传递不平衡(X2=6.461,P=0.011).结论CDH与HOX基因A簇、B簇和D簇可能有关联,HOX A簇、B簇和D簇基因可能是先天性髋脱位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对链霉素(Sm)、卡那霉素(Km)、阿米卡星(Am)、卷曲霉素(Cm)的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的结核病患者的药敏结果768例,初治组484例,复治组284例;其中,耐多药结核病(MDR-TB)组128例,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组92例.分别对Sm、Am、Km、Cm的耐药率进行比较,并分析4种药之间的交叉耐药情况.结果 初治组Sm、Km、Am、Cm的耐药率分别为20.2%、6.6%、5.6%、2.7%;复治组相应4种药的耐药率分别为60.9%、34.2%、31.7%、16.5%,4种药的耐药率在初治组和复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在MDR-TB组中,Sm的耐药率高于Km、Am、Cm(P<0.001).在XDR-TB组中,Cm的耐药率低于Sm、Km、Am(P<0.001).271株耐Sm菌株中,Km、Am、Cm的耐药比例分别为39.1%、32.8%、18.1%;耐Km、Am、Cm的菌株中分别有82.2%、76.1%、81.7%合并Sm耐药.129株耐Km菌株中,82.9%同时耐Am;117株Am耐药菌株中,91.4%同时耐Km,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129株耐Km和117耐Am菌株中,分别有38.8%和40.2%耐Cm,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60株Cm耐药株中,83.3%对Km耐药,78.3%对Am耐药,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Sm仍可以用于初治抗结核治疗,而Km、Am、Cm仍然是MDR-TB治疗的核心药物,Km和Am之间具有高度的交叉耐药性;Km和(或)Am同时耐药的菌株仍可以对Cm敏感,但是绝大多数的Cm耐药株对Km或(和)Am耐药.  相似文献   

9.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1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酶基因、菌膜蛋白OprD2基因、整合子和转座子介导的各种耐药基因、16SrRNA甲基化酶及氨基糖苷类修饰基因以及氯霉素与四环素相关耐药基因的的存在情况。方法以K—B法测量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PCR法检测其相关耐药基因;以PCR直接全自动荧光法进行阳性基因测序。结果该株铜绿假单胞菌检出TEM基因OXA-10基因,且伴有OprD2缺失;转座子遗传标记MerA阳性,Ⅰ类整合子遗传标记qacEAl-Sul1阳性;耐氨基糖苷类基因aac(3)-Ⅱ、aac(6’)-Ⅱ、rmtB阳性,耐氯霉素基因cm1A阳性。结论造成本株铜绿假单胞菌多药耐药的主要原因是该菌株存在多种抗生素相关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BA),是一种有明显家庭集聚倾向的多因子、多基因遗传病,具有外显不全、遗传异质化、多基因遗传及协同作用等特征,导致其在一个群体中发现的遗传连锁或相关基因在另一不同群体中不能被发现。但通过候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对Wilson病产前基因诊断的方法,应用13号染色体上3个STR位点的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FLP)为遗传标记,对3个WD家系进行产前诊断,结果2个胎儿为致病基因携带者,1个胎儿为患者。表明以这3个多态位点为遗传标记,能快速、简便、准确地对该病进行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福建地区汉族群体15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参数,同时评估Sinofiler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系统在福建地区汉族群体中的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Sinofiler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系统检测500个福建地区汉族无关个体的15个STR 基因座的多态性,统计该群体各项遗传学参数.结果 15个STR基因座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HWE)定律.15个STR遗传标记均具有高度多态性,匹配概率为0.033~0.140,个体识别力为0.860~0.967,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70~0.85,非父排除率(PPE)为0.492~0.774,纯合度为0.110~0.261,杂合度为0.739~0.890.发现18个稀有等位基因.结论 Sinofiler检测系统的15个STR基因座在福建地区汉族群体中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  相似文献   

13.
背景:目前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先天性髋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CDH)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但迄今为止,从基因水平研究其发生机制报道较少。同源盒(homeobox,HOX)基因是胚胎发育和脊椎动物肢体发育的重要凋控基因,因此推测HOX基因可能与CDH的发病有关。目的:探讨CDH与HOX基因是否存在相关性。设计:核心家系内对照关联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发育儿科、遗传研究室及小儿外科。对象:101个CDH核心家系303名成员均为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小儿骨科病房1999—12/2001—01间全部住院CDH患者及其父母,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经X射线检查及手术确诊。方法:在胚胎肢体发育调控相关基因-HOX基因A簇、B簇、C簇和D簇所存的染仁体区域7P14—15.17q21,12q13和2q31内选择4个微卫星DNA标记D7S1808,D17S1820,D12S1686和Hox4EP,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101个先天性髋脱位核心家系的303名成员进行基因型分析,并进行传递小平衡检验(TDT)。主要观察指标:确定101个CDH核心家系303名成员4个微卫星DNA标记D7S1808,D17S1820,D12S1686和Hox4EP的基因型.对父母传递和不传递给患者的等位基因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结果:在D12S1686多态性标记位点上共检测到16个等位基因.TDT分析显示,CDH与D12S1686遗传标记他点不存在传递不平衡(x^2=6.171,P=0965)。在D7S1808多态性标记位点上共检测到10个等位基因.CDH与D7S1808遗传标记位点的第7个等位基因存在传递不平衡(x^2=6.045,P=0.014)。在D17S1820多态性标记位点上共检测到12个等位基因,CDH与D17S1820遗传标记位点的第4个等位基因存在传递不平衡(x^2=6.025,P=0.014)在Hox4EP多态性标记位点上共检测到16个等位基因,CDH与Hox4EP遗传标记位点的第4个等位基因存在传递不平衡(x^2=6.461,P=0.011)。结论:CDH与HOX基因A簇、B簇和D簇可能有关联.HOX A簇、B簇和D簇基因可能是先天性髋脱位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对Wilson病产前基因诊断的方法,应用13号染色体上3个STR位点的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FLP)为遗传标记,对3个WD家系进行产前诊断,结果2个胎儿为致病基因携带者,1个胎儿患者,表明以这3个多态位点为遗传标记,能快速、简便、准确地对该病进行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5.
在某些亲子鉴定案例中,常因当事人死亡,精神病,不愿合作有意回避,近期有输血史,样品丢失等原因,而无法取得母亲血样,作者研究了此时血液检定结果排除假父的价值,测定了北美白人假父和黑人假父在无孩子母亲标本时检查红细胞表面抗原、Gm、Hp和HLA系统的排除概率平均值。方法:亲子鉴定案例按白人、黑人分为两组,剔除混血者及其它种族,每例中被指控父亲(AF)向前移动1例以组成假父三人组(AF-M-C)。遗传标志检查包括:ABO:A_1、A,B,O;MNSs:M,N,S,s;Rh:C,c,C~w,D,E,e;Fy:a,b;JK:a,b;Gm:a,x,g,f,b;Hp:1,2;HLA:16A,28B.AF-C组中被排除假父记为间  相似文献   

16.
家族性2型糖尿病162个家系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可用于系统研究 2型糖尿病 (T2 DM )遗传和环境危险因素的高发家系人群 ,探索家族性 2型糖尿病的遗传方式。方法 已诊断有糖尿病家族史的糖尿病先证者 175个进行 3代家族史和血统成员的调查研究 ,全部非糖尿病患者采血做OGTT确认 ,排除 1型糖尿病、MODY型和线粒体遗传阳性家系 ,最终筛选出具有 2个或 2个以上 2型糖尿病患者的家系 162个 (共 898例 )。全部家系成员均检查血糖、血脂、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结果 有 2个T2 DM患者的家系 91个 ,占5 6 2 % ;有 3个T2 DM患者的家系 61个 ,占 3 7 7% ;2代均有T2 DM患者的家系有 15 1个 ;3代均有T2 DM患者的家系 11个。先证者一级亲属 3 69人 ,其中患 2型糖尿病病 2 61例 ,占一级亲属的 70 7% ;先证者的同胞 2 78例 (不包括先证者 )中 ,有 2型糖尿病患者 12 6例 ,占 45 3 % ,同胞患病率是其配偶的 6 1倍。在 162个家系中未观察到有统计学意义的母系效应 ,男女两性的患病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有家族史的 2型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其发病与遗传密切相关 ;其遗传方式不完全支持多基本因遗传 ,似支持孟德尔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17.
疾病的遗传易感性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ABO血型抗原作为一种稳定的遗传标志物,不仅在临床输血上有重要意义,且与许多疾病的发病有关。使用血型抗原作为遗传标记,研究某些疾病和血型的关系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国内外已积累上百种疾病与血型关系的报道。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病之一,其发病与环境、遗传、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神经精神等因素有关。为探索ABO血型抗原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易感性)的关联,笔者对632例消化性溃疡病患者和41020名健康人群的ABO血型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 四、顺位AB(cis-AB)型通常的AB型,是由A和B基因的杂合子决定的,它们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ABO位点上,即处于对位,称为对位AB(trans-AB)型;而cis-AB型是指其A、B基因同处于一条染色体上,显然它们只能同挤在一个位点上,由此在细胞减数分裂时不会发生分离,而可作为一个遗传单位传递给下一代.cis-AB的发现,使关于ABO血型遗传的传统观点受到了挑战,对此至今尚无圆满解  相似文献   

19.
福建汉族群体10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串联重复序列(STR)是基因组中广泛分布、高度多态性的一类分子标记,因此它是群体遗传学和法医血液遗传学高信息基因座的丰富来源.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报道了一些新的法医STR遗传标记,但缺少福建汉族群体遗传数据.笔者应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技术(AFLP),首次对福建汉族群体D3S1358、D16S539、D2S1338、D8S1179、D21S11、D18S51、D19S433、vWA、TH01和FGA等10个STR基因座的基因频率进行研究,从而获得福建汉族群体资料.  相似文献   

20.
背景:对常染色体STR基因座的多态性的研究可为法医学亲权鉴定提供基础数据.目的:探索辽宁锡伯族D16S539,THO1,D13S317 3个常染色体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建立锡伯族群体的遗传学基础数据.方法:采集辽宁省沈阳市新城子区黄家乡锡伯族中小学的150名中小学生口腔黏膜细胞,Chelex 100法提取DNA,进行荧光标记PCR扩增,产物在Li-COR 4300基因分析仪上进行电泳,E-seq分析软件计算扩增产物片段相对大小,进行基因型分型.调查辽宁地区锡伯族群体 3个 STR基因座等位基因频率,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与结论:辽宁锡伯族群体中3个STR基因座具有遗传多态性,其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辽宁锡伯族群体中3个STR基因座的杂合度分布在0.769~0.810;个人识别力分布在0.824~0.929,累积个人识别能力为0.999;多态信息量分布在 0.650~0.790;非父排除率分布在0.565~0.790,累积非父排除率为0.979.说明辽宁锡伯族群体3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有较高的非父排除率和个体识别能力,可为法医学亲子鉴定和个体识别及移植配型等遗传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