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评估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对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244例,行肝穿刺病理检查,同时检测肝功能、血清HBV DNA及HBV血清学标志物.结果 244例患者中符合病毒携带者53例(21.7%);慢性乙型肝炎轻度143例(58.6%),中度34例(13.9%),重度14例(5.7%),肝硬化7例(2.9%).炎症分级G≥2者48例(19.7%);纤维化分期S≥2者54例(22.1%).HBeAg阴性组患者中如HBV DNA高水平复制,其病理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均明显重于阳性组(P<0.05).HBV DNA高载量和低载量(以105拷贝/毫升为界限)肝组织炎症分级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意义,但是纤维化分期则差异明显.结论 多数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有一定程度的病变损害,血清HBeAg及HBV DNA均不能完全反映肝脏病变情况,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在判定肝功能正常的HBV感染者的病情程度和指导治疗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LT正常值1~2倍慢性HBV感染患者肝组织病理特征,分析血清HBeAg、HBVDNA定量与肝组织病理关系。方法选取ALT正常值1~2倍慢性HBV感染者90例,行肝穿刺,比较HBeAg阳性、阴性组及不同HBVDNA定量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结果90例患者均存肝损,病理诊断肝硬化7例,83例病理诊断慢乙肝患者,G≥2者27例(32.53%),S≥2者25例(30.12%)。HBeAg阴性组病理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均重于阳性组,不同HBVDNA定量组肝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LT正常值1~2倍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皆存异常,血清HBeAg、HBVDNA不能反映肝脏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的临床与肝组织病理相关性。方法对135例ASC的生化学、血清学标志物、病毒定量及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35例ASC中仅12例(8.9%)无病理改变,其中男性组与女性组两组病理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40岁组与≥40岁组两组病理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两组病理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阳性组与HBV DNA阴性组两组病理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C人部分有肝组织病理改变,其中≥40岁的病变重,HBeAg阴性的病变重,性别及HBV DNA水平与病理改变无关。故对于ASC应积极行肝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与阴性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将1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HBeAg阳性组(62例)及阴性组(59例),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肝组织行常规病理染色判断炎症活动度。结果 HBeAg阴性组和阳性组平均年龄及病程分别为(36.95±8.5)岁和(33.23±10.42)岁(,118.79±72.29)个月和(82.45±52.24)个月(两组比较均P〈0.05);HBeAg阳性组和阴性组血清HBV DNA定量及ALT水平分别为(6.43±1.18)IU.mL-1 vs(4.16±2.48)IU.mL-1(、222.54±272.68)IU.L-1 vs(134.88±120.85)IU.L-1(两组比较均P〈0.05);HBeAg阳性组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相关性检验rs=-0.095,P〉0.05;HBeAg阴性组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相关性检验rs=0.261,P〈0.05。结论 HBeAg阳性与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点有所不同,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变程度应综合一般临床资料、血清HBV DNA水平及肝穿刺病理来共同评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HBV携带者的肝脏组织病理与年龄、HBeAg(±)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31例慢性HBV携带者肝活检病理结果,按年龄分为三组:〈30岁组,30~40岁组,〉40岁组,计算各组不同炎症分级或纤维化分期者所占比例,比较组间差异。并计算不同炎症分级或纤维化分期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各占比例,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113例肝功能正常患者中约30%患者出现明显纤维化;无炎症患者为0,所有患者均有轻度炎症及纤维化;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与年龄比较:三组纤维化分期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8.55,P〈0.01)。G1、G2、G3三组HBeAg阳性率逐步下降,S0、S1、S2三组阳性率逐步下降。结论所有患者均有轻度炎症及纤维化,且肝纤维化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其中纤维化程度重者以HBeAg阴性者为多,积极进行肝脏活体组织病理检测,对预防疾病发展,指导抗病毒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红  王莹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8):191-192
目的:ALT〈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进行肝活体组织检查,以观察患者的肝组织学病变程度。方法:31例患者中男19例,女12例,平均30岁,ALT正常9例,高于正常但〈2×ULN的22例,所有患者接受肝活体组织检查。结果:31例A1月正常或异常但〈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分级情况,其中ALT正常组9例,A1月异常但〈2×ULN组22例,除3例无肝炎病理改变外(GO,SO),1例确诊为肝硬化(G3,S4),其余病例肝脏病理均有轻度(G1-2,S1—2)改变。结论:在ALT〈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中多数具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或纤维化,其中个别患者甚至己发展至肝硬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的相关性。方法 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HBeAg阳性83例,HBeAg阴性67例,对比分析两组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结果 HBeAg阳性组年龄、病程均显著小于HBeAg阴性组(P<0.05),HBeAg阳性组血清ALT水平及HBVDNA定量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P<0.05)。HBeAg阳性CHB患者不同炎症分级血清HBV DNA定量范围及平均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无相关性(P>0.05),HBeAg阴性CHB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分级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特点存在差异,血清HBV DNA定量有助判断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病理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2年1月一2009年12月住院的198例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慢性HBV携带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肝穿刺组织活检,分析病理特征.结果 198例慢性HBV携带者HBeAg阳性134例(占67.68%).HBeAg阴性64例(占32.32%),除2l例(占10.61%)无肝脏病理改变外,其余肝脏组织学显示不同程度炎症(G)及纤维化(S)改变者占89.39%(177/198),其中G1占65.66%(130/198),G2占19.19%(38/198).G3占4.55%(9/198),≥G2共占23.74%(47/198);Sl占39.90%(79/198),S2占36.87%(73/198),s3占5.05%(10/198),S4占0.5l%(1/198),≥s2共占42.42%(84/198).男性组与女性组G、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年龄≥30岁组G及S重于<30岁组(P<0.05).病程<10年组与≥10年组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10年组S重于<10年组(P<0.05).按HBeAg分阳性组与阴性组,HBeAg阳性组以G1(占70.89%)、Sl(占47.01%)为多,而HBeAg阴性组以≥G2(占34.38%)、≥s2(占56.25%)为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组肝组织G各级之间及S各期之间血清HBV DN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3.117,df=3,P=0.366;x.=5.579,dr=3,P=0.134);HBeAg阴性组肝组织G各级之间及S各期之间血清HBVDNA水平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弓X2:0.921,dr=3,P=0.823;)(2=3.408,dr=3,P=0.492).结论 无论HBeAg阳性或HBeAg阴性慢性HBV携带者绝大部分有一定的肝组织学改变,应引起足够重视;HBeAg阴性慢性HBV携带者的肝组织损害程度要重于HBeAg阳性者.肝组织学炎症、纤维化程度改变与乙肝病毒复制水平、性别无关.年龄≥30岁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重于<30岁组,病程≥10年组纤维化程度重于<10年组.年龄在30岁以上,病程超过10年的慢性HBV携带者应密切随访,及时进行肝活检,明确病情,并给予恰当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HBeAg、HBeAb双阳性慢性肝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72例HBeAg、HBeAb双阳性慢性肝病与同期1080例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性肝病住院患者,进行年龄、性别、慢性肝炎(CHB)、重症、肝硬化及HBV-DNA定量、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HBeAg、HBeAb双阳性慢性肝病患者年龄、CHB、肝硬化发生率、血清HBV DNA水平、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与HBeAg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HBeAg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eAg、HBeAb双阳性慢性肝病与HBeAg阴性组慢性肝病临床特点相似:①患者年龄大;②存在着一定水平HBV DNA复制;③肝功能损害重;④病变持续进展,肝纤维化倾向明显,肝硬化发生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脏病理特征,探讨其与血清学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114例慢性HBV感染者,所有患者均行肝穿刺组织活检,同时检测肝功能、HBeAg和HBVDNA定量,分析肝组织炎症分级(G)和纤维化分期(S)与HBeAg状态、HBVDNA水平的关系。结果114例患者中,113例(99.12%)患者肝组织发生病理改变,53例(46.49%)患者肝脏炎症分级和/或纤维化分期≥G2/$2。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患者年龄、血小板计数、HBVDN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炎症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化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HBeAg与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无关(r=-0.006,r=-0.147,P〉0.05)。HBVDNA定量分层分析,≤5lg拷贝/ml组、6—7lg拷贝/ml组和≥8lg拷贝/ml组HBeAg阴性患者分别为47例(83.93%)、8例(19.15%)和0例,≤5lg拷贝/ml组和其余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肝组织学≥G2/S2分别为33例(58.93%)、18例(42.86%)、2例(12.5%),≥8lg拷贝/ml组和其余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HBVDNA水平与纤维化分期负相关(r=-0.279,P〈0.05),与炎症分级无关(r=-0.091,P〉0.05)。结论绝大部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有不同程度肝组织病理变化;HBeAg阴性患者较HBeAg阳性患者有更为严重肝脏病理变化,HBeAg状态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无关,HBVDNA水平和肝脏纤维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携带者肝组织学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分析方法检测HBsAg、HBeAg;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用荧光定量PCR仪检测HBVDNA。同期对126例患者行肝活检,观察炎症(G0-G4)和纤维化分期(S0-S4),并与HBeAg状态和HBVDNA定量比较分析。结果:126例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组织学炎症程度表现为G2(66.67%)〉G1(25.40%)〉G3(5.56%)〉G0(2.38%),纤维化程度表现为S2(47.61%)〉S1(31.75%)〉So(11.11%)〉S,(7.94%)〉S4(1.59%)。结论:HBV携带者者大部分肝组织仍有炎症和肝纤维化;另外HBeAg状态与肝组织学炎症活动和纤维化分期无相关性;HBVDNA≥1×10^5copies/mL的患者中≥C2占45.24%,HBVDNA水平与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苦参素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HBsAg、HBeAg、HBV DNA持续阳性半年以上,HBVDNA≥1.0×10^5copies/ml,ALT大于正常上限2倍以上.TBil升高小于正常上限3倍的CHB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阿德福书酯胶囊10mg,1次/d,口服。治疗组5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苦参素胶囊0.3,3次/d,口服。两组对症治疗措施相似,均不用其他抗病毒、免疫调节及抗肝纤维化制剂,疗程共9个月。观察肝功能(ALT、TBil)、乙肝病毒指标(HBsAg、HBeAg、HBV DNA)及肝纤维化指标(HA、LN、IVC)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肝功能复常率、乙肝病毒指标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指标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苦参素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在肝功能复常、乙肝病毒指标阴转及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方面均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3.
曲俊彦  扈晓宇 《西部医学》2011,23(12):2317-2320
目的研究ALT持续正常的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肝脏病理学改变。方法对184例ALT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检测血清ALT水平、HBVDNA定量和HBV血清标志物,分别按ALT水平、性别、年龄、HBVDNA定量分组,比较各组肝脏炎症纤维化程度。结果慢性HBV携带者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纤维化,≥G2期67例(44.08%),≥S2期83例(54.61%);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G2期10例(31.25%),≥S2期11例(34.38%),两组肝脏炎症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脏纤维化程度比较,慢性HBV携带组肝纤维化程度重于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ALT水平及性别不同分组,C组(30U/L〈ALT≤40U/L)肝脏炎症、纤维化程度均重于A组(ALT≤20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ALT水平,女性肝脏炎症纤维化程度较男性有加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龄分组,30~39岁年龄组携带者有54.32%的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G2期,≥40岁组肝脏炎症、纤维化情况重于〈2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HBVDNA载量不同分组,各组肝脏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几乎所有慢性HBV携带者的肝脏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纤维化,ALT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年龄〉30岁、ALT≥30U/L(男性)、ALT≥20U/L(女性)患者应尽早行肝脏病理学检查,以指导临床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肝损伤患者临床特征与e抗原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轻度及中度肝损伤的e抗原(Hepatitis Be antigen,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和e抗原阴性CHB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方法:对44例HBeAg阳性CHB和36例HBeAg阴性CHB进行病史询问,检测肝功能、血常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免疫学标志和HBVDNA,并进行腹部B超检查。结果:HBeAg阳性CHB组和HBeAg阴性CHB组在性别构成比例、HBV感染阳性家族史和肝脾肿大方而差异尤显著意义(P〉0.05)。HBeAg阳性CHB组和HBeAg阴性CHB组平均年龄分别为(29.23±8.246)岁和(41.53±13.146)岁(P〈0.001);HBV感染年限≥5年者分别占36.36%和63.89%(P〈0.05):HBVDNA滴度对数值平均为8.27±1.328和6.02±1.536(P〈0.01)。结论:在2组患者肝功能、血常规等临床特征一致的情况下,HBeAg阴性CHB患者有年龄偏大、感染年限较长和HBVDNA滴度较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1829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大样本回顾性调查,比较HBeAg阴性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特点的异同.方法对182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HBeAg阴性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年龄、肝功能、HBVDNA定量、HBV—DNA前C区变异、肝组织病理炎症及纤维化分级、临床诊断及预后等指标的差异.结果HBeAg阴性组的平均年龄较大;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入院时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有差异,HBeAg阴性组的TB升高和ALB降低更明显一些.HBeAg阳性HBVDNA阳性率高于HBeAg阴性组.HBeAg阴性组HBV—DNA前c区变异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阳性组.HBeAg阴性组的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的构成比明显均高于HBeAg阳性组;HBeAg阴性组的病死率也高于HBeAg阳性组.结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HBV—DNA前C区变异发生率高,HBVDNA复制水平低,易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  相似文献   

16.
血清HBVDNA定量在不同类型慢性乙型肝炎中的检测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VDNA定量与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探讨HBVDNA在CHB中的检测价值。方法:CHB患者(67例)分为HBeAg阴、阳性组。行肝穿刺活检,检测血清HBVDNA定量。对HBVDNA定量与肝组织病理分度进行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肝组织病理分度无统计学意义;HBeAg阴性组血清HBVDNA定量与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具明显正相关(r=0.527,P〈0.05),而HBeAg阳性组无相关性。结论:HBeAg阴、阳性CHB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肝组织损伤;HBeAg阴性者检测血清HBVDNA定量能够预测其肝组织损伤程度,而HBeAg阳性者则不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持续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肝脏组织学的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并分析引起肝脏组织学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经肝活组织检查的61例ALT水平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根据肝组织不同炎症及纤维化分组,对比各组性别、年龄、HBV-DNA及血清HBeAg阳性率表达差异。结果61例患者中,肝脏炎症分级以G2为主,占40例(66%),与G1组相比,G2与G3组年龄逐渐上升,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HBV-DNA水平随着炎症分级增加而下降,且G2组与G1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纤维化分期以s1为主,占32例(52%),仍有7例(11%)患者达s2,3例(5%)达s3;年龄分布以s3的年龄最大,与s0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与s0组比较,S1及s2组血清HBV-DNA水平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HBeAg的表达S0、S1期以阳性为主,s2、s3期以阴性为主,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无论病毒载量高低、e抗原状态如何,对于ALT水平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仍有66%的患者炎症活动度达G2,有16%的患者纤维化程度达s2甚至s3。因此,对可检测到病毒载量的持续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患者仍应考虑行肝脏活检,以免延误抗病毒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中可溶性Fas(sFas)及可溶性Fasligand(sFasL)水平,分析其与肝细胞炎症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行肝穿刺患者60例(男性为46例,女性为14例),其中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30例,门诊就诊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为30例,另选择正常人30例(男性为23例,女性为7例)列入对照组.给所有对象进行肝功能检测,对乙型肝炎及携带者进行肝穿刺,分型.[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血清sFas值明显高于携带者组及对照组,血清sFasL值明显低于携带者组.慢性乙型肝炎组门静脉周围、肝小叶及门静脉炎症程度在中度以上患者血清中sFas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肝纤维化轻、中、重度患者血清中sFas值较对照组亦均明显增高.[结论]血清sFas值的变化可反映肝组织的炎症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