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蒙勤 《华夏医学》2001,14(1):108-110
免疫排斥反应是组织器官移植中的最大障碍 ,临床主要是通过组织配型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减轻排斥反应。最近几十年 ,人们在组织 /细胞移植中发展了免疫隔离的技术 ,为解决组织细胞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和移植物来源稀少两大难题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免疫隔离技术是通过一个人造半透膜屏障将移植物与受体的免疫系统隔离开。作为移植用隔离装置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1半透膜应能截割一定分子量的大分子物质 ,允许小分子的物质通过。这样 ,该膜保证小分子的营养物及移植组织细胞的分泌物、代谢物能自由扩散出入膜 ,而大分子的免疫活性物 (抗体…  相似文献   

2.
免疫排斥是组织器官移植中最大障碍。当前,临床主要通过组织配型、抑制免疫、诱导耐受[1]等减轻排斥反应。为解决组织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和移植物来源匮乏,免疫隔离技术的日益成熟为其另辟蹊径。免疫隔离技术即通过人工技术制备半透膜隔离移植物与受体的免疫系统,屏障一定分子量的大分子物质等自由通过;半透膜材料必须具备对机体无毒、生物相容性好、不易引起宿主反应等特点。囊化技术在组织细胞移植的应用较为广泛。本文就有关囊化技术免疫隔离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影响免疫隔离作用的主要因素1.1囊材的种类、分子量分布与纯度[1~4]…  相似文献   

3.
用自制的微包囊形成器具,采用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等制成微囊包膜。结果证明,此膜对免疫球蛋白不能透过,而对垂体ISH、GH、RPL易于通过,说明,这种半透膜已具备免疫隔离功用.本实验还揭示,微包囊的大小与制作过程中的氧气流速相关最密切。  相似文献   

4.
黄赤兵  吴军 《重庆医学》2002,31(8):692-694
近年 ,高效基因转染载体的发展以及对免疫调节分子作用的深入认识促进了基因治疗在同种器官移植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器官移植过程为基因治疗提供了独特的条件 :可在移植前用免疫调节基因对器官移植物和某些重要的免疫细胞如树突状细胞 (DC)进行有效修饰 ,通过目的基因的局部表达有效控制排斥反应 ,延长移植物存活。较之全身用药 ,基因治疗明显减轻了对整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可能为临床器官移植诱导抗原特异性免疫低反应甚至耐受提供较为理想的方法[1] 。1 目的基因同种器官移植基因治疗的目的是预防或减轻排斥反应 ,延长移植物存活。导入器…  相似文献   

5.
微囊技术包裹移植物可以有效地克服宿主的免疫排斥反应,使移植物得以在宿主体内长期存活并发挥效应,从而在细胞及组织移植中得到广泛应用。笔者通过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微囊技术的原理、材料、生物相容性及免疫隔离作用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胰岛移植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理想方法 ,但由于存在免疫排斥反应 ,胰岛移植物不能长期存活。为提高移植物和患者的存活率 ,必须使用免疫抑制剂 ,而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 ,会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为此 ,国内外学者一直在努力开发不良反应小的新一代免疫抑制剂和免疫隔离技术。 1 980年Lim等[1 ] 首先报道用海藻酸钠 聚赖氨酸生物膜包裹鼠胰岛进行移植具有免疫隔离作用。这种无毒副反应的生物膜具有特殊的通透性 ,允许小分子的营养物质、激素和代谢产物等自由通过 ,阻止免疫细胞、补体和免疫球蛋白等大分子物质通过 ,从而抑制受体对移植物…  相似文献   

7.
尽管免疫耐受的机理目前还不十分清楚 ,但是在现代器官移植中已展示了美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移植免疫耐受的应用研究综述如下。自英国外科医生Medawar证实了移植物的排斥反应是免疫反应以来 ,为提高移植物的成活率 ,控制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 ,成为免疫学家致力攻克的堡垒。器官移植虽然成为挽救和延长患者生命的有效手段 ,但由于供、受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 ,MHC)分子之间的多态性差异 (同卵双生子除外 ) ,使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成为影响其成功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微囊化的胰岛移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磊  吴德全 《黑龙江医学》2004,28(7):512-514
本文通过利用海藻酸钠 -聚赖氨酸 -海藻酸钠 (APA)制成的微囊包裹胰岛进行同种鼠胰岛移植 ,证明微囊的半透膜通过免疫隔离作用抑制受体对移植物的免疫攻击 ,有效地延长细胞发挥功能和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多伦多消息:据耶路撒冷Hadassah大学医院免疫、移植研究室主任ShimonSlavin称,完全相匹配的供者和病人之间的器官移植,将在几年内不发生移植物的排斥危险。 Slavin在耶路撒冷对60名病人使用了一种新的骨髓移植技术,结果证明几乎可以消除导致骨髓排斥反应的两种并发症——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和宿主抗移植物反应。他的技术是,用放射线照射全身淋巴组织,同时用Cam-path-1在移植前处理骨髓;  相似文献   

10.
张永强  陆晓和 《广东医学》2006,27(9):1413-1415
角膜移植是组织或器官移植中成功率最高的一种手术,是目前治疗角膜盲最为有效的方法,但是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仍是引起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尤其高危角膜移植手术失败的首要原因。随着近代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基因治疗技术将抑制免疫排斥反应的基因转入角膜防治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成为很有希望的新手段。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基因治疗诱导角膜移植免疫耐受的主要策略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在肝移植后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肝移植是许多肝病患者在终末期提高生活质量的最佳选择,而术后排斥反应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与否.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来减轻或避免排斥反应.但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会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包括引起感染、增加肿瘤发生率等,严重影响移植物及受者的存活.有效控制移植后排斥反应,诱发并维持宿主对移植物的免疫耐受,一直是器官移植领域研究的焦点及难题.  相似文献   

12.
同种肾移植术后,宿主T细胞对移植物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抗原的识别并对移植物排斥,为宿主抗移植物反应的关键环节。抑制宿主T细胞免疫活性或抑制移植物MHC表达,将减轻器官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相似文献   

13.
角膜移植在器官移植手术中的成功率很高,而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导致移植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已知角膜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排斥反应,而T淋巴细胞的激活是共刺激信号协同作用的结果。CD40.CD40L和CD28-B7共刺激信号在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免疫排斥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两者具有协同作用,同时阻断这两个信号比单独阻断任一信号可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该文对CD40-CD40L和CD28-B7的生物学特性、免疫学功能以及两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2l世纪被称为“器官移植的时代”,器官移植已经成为重要组织脏器功能衰竭的根治措施,但排斥反应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移植物功能和存活率,因此预防和减少排斥反应一直是器官移植领域中的研究热点。2003年,Terasaki教授在“器官移植体液免疫学说”中阐明,移植排斥是由体液免疫介导的,抗-HLA抗体可立即或缓慢地杀死移植物而引起超急性、加速、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HLA抗体分  相似文献   

15.
临床器官移植中,同种器官供体来源的严重不足,使异种器官移植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途径。猪成为异种器官移植的理想供体[1]。目前,在攻克猪→人异种器官移植的第一道障碍——超急性排斥反应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3]。但异种移植后以细胞免疫为主的排斥反应较同种移植中除抗体介导的血管性排斥()外的另一主要障碍,目前的DXR免疫抑制治疗尚难解决这一问题。而通过诱导人免疫活性细胞(主要是细胞)对异种移植物的耐受则可消除或减轻T急、慢行排斥反应,还可以免除或减少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避免或减轻其毒副作用,是临床异种器…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整免疫应答反应进程诱导同种免疫低反应性是延长同种器官移植物存活的一条理想的途径。本文用ConA激活小鼠的脾细胞主动免疫同系小鼠,在不同品系鼠的配组中都观察到免疫动物对同种心肌移植物的排斥反应延迟出现。移植物的  相似文献   

17.
刘吉福 《医学综述》1998,4(7):390-392
<正>移植免疫是宿主对移植物和移植物对宿主的排斥反应,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过程,从分子水平到细胞水平,它包括了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及体液介导的排斥反应.这种排斥反应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是移植器官存活的关键环节.在胸心外科器官和组织移植中,主要为心脏、肺或心肺联合移植和瓣膜移植.为在心胸外科开展器官和组织移植,熟悉移植免疫的概念、排斥反应的类型及监测手段十分必要,分述如下.1 移植免疫的一些概念及意义1.1 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Majon 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MHC)分为二种类型:MHC I 分布在多数有核细胞,其功能为抗原特异杀伤性T淋巴细胞(Cyto-  相似文献   

18.
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移植患者的生存率大大提高。然而,移植后糖尿病(posttransplant diabetes mellitus,PTDM)却对患者和移植物存活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包括移植物功能下降、患者生存期缩短以及移植物功能丧失。Benhamou和Penfornis报道移植后前2年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和死亡率在PTDM患者中显著升高。PTDM发病率较高,不同研究报道PTDM发病率从2%~53%不等,多数患者在移植后60d内新发糖尿病u-。  相似文献   

19.
李峰  董光龙 《医学争鸣》2008,29(16):1525-1527
TRAIL为近年来发现的能够介导细胞凋亡的信号分子之一.凋亡信号的传递无论对移植物耐受还是排斥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TRAIL及其受体表达与移植后排斥反应存在相关性.本文总结了目前对TRAIL及其受体在移植免疫方面的研究,现有研究结果表明TRAIL在某些器官移植免疫耐受方面有积极作用,它可能成为治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20.
为防止胰岛异种移植后的排斥反应,根据免疫隔离原理,采用琼脂糖和胶原包被大鼠胰岛,并将其植入糖尿病小鼠体内,观察受者的血糖变化。结果显示,接受大囊包被胰岛移植后,923%(36/39)的糖尿病小鼠血糖恢复正常,在不使用任何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受者正常血糖持续时间达1258±579天,而对照组正常血糖持续时间仅675±299天;受者耐糖曲线与正常对照组相似;术后103天取出植入的大囊包被胰岛未见组织反应及纤维化。提示大囊包被胰岛不仅能纠正受者的糖代谢紊乱,维持正常血糖水平,而且能有效地防止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