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我院红细胞合理库存量。方法根据2007~2011年医院用血量数据统计,计算出A、B、O、AB各型血液年、月、用血量。根据医院用血量数据统计,计算出A、B、O、AB各型血液月、日均用血量、结果每年用血量递增20%左右,用血比例和血型分布A∶B∶O∶AB为3∶2∶4∶1。结论将本地区的血型分布和用血比例,作为血库备血比例、2011年用血为参考的依据,我们将2011年日均用血量的3、5、7乘以用血比例设置为最低、最佳、最高库存。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合理设定我院血液库存量,建立临床切实可行的库存预警机制,从而实现临床血源信息预警,规范调配血液,指导合理用血。方法对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临床每日各型用血量、月用血量、离散度、用血频次等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设定比较科学合理的血液库存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2012年5月-2013年6月用血目的数据,建立3级库存预警机制并制定每级对应措施。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每日用血情况具有不确定性,是偏态分布数据,按照百分位数来设定库存量更为科学。综合考虑各型每日用血量,每日不同用血量频次、最大及最小用血量、血液输注期效性等因素,制定出适合我院的基础库存量A∶36 U,B∶48 U,O∶42 U,AB∶12 U;分析不同用血目的,制定3级预警机制,各级预警线下限为:1级预警线:A∶12 U、B∶16 U、O∶18 U、AB∶6 U;2级预警线:A∶18 U、B∶22 U、O∶22 U、AB∶8 U,3级预警线:A∶26 U、B∶30 U、O∶32 U、AB∶10 U。结论医院输血科要科学制定符合本院实际的血液库存,以最大限度地合理有效使用血液;血液库存预警机制的实施,有效提高了临床在血源供应紧张时的应对能力,缓解了用血供需矛盾,降低了由此引发医患矛盾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邢台市第三医院用血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依据和经验。方法分析临床用血资料,包括全年用血人次、用血量、各血型、各病种及季节与输血量的关系。结果用血总量为13 743 U;总人次为4 249;B型血用量最多,其次为O、A、AB型;全年中3、4、5月份用血量4 436.6U,占全年用血量的32.3%;红细胞和血浆用量最多的是脑外科手术患者。结论通过临床用血调查,可预测用血趋势,合理贮存血液成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建立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未来用血量,指导各医疗机构合理预定血液,促进血站合理调配资源。方法应用时间序列模型中的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ARIMA)预测该院未来用血量,联合类似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评分表,评定不同库存量下预测值的供血充足率和零库存率,评定最优库存量。结果 ARIMA(1,1,0)模型预测值与该院实际用血量基本相符,拟合较好;该院A、B、AB型悬浮红细胞库存为0时,按预测量预定血液效果最佳,O型血在库存量为2时按预测量预定效果最佳。结论该院按ARIMA(1,1,0)模型指导预定血液不仅可以保证临床正常用血,而且有利于降低该院血液库存率,避免血液资源库存浪费,缓解"血荒"造成的临床用血紧张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站最佳血液库存量的设定方法,制定符合站内实际情况的安全库存量,在最大限度减少血液过期报废的前提下保证临床血液的供应。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2012~2016年红细胞类年使用和月使用情况、年递增率、各血型用量及占总用血量的百分比等。结果 2012~2016年用血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递增率为1.21%;3、5、10、12月份发血量呈正增长趋势;日均发血总量为177.6U;4种血型日均发血量的参考范围为A型(48.6~57.8U)、B型(48~55U)、O型(50.6~61 U)、AB型(15.2~19 U);结合日均发血量及实际,以15倍日均发血量(2 664~2 892 U)为红细胞类的最高库存量;以5倍日均发血量(888~964U)为最低库存量;以10倍日均发血量(1776~1928U)为最佳库存量,各血型最佳库存比例为A∶B∶O∶AB=3.1∶3∶3.3∶0.7;结论血液安全库存量是血液库存量动态监控体系、血液库存管理预警机制的重要基础,对于保障血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临床用血趋势,合理利用血液资源,并协助地方中心血站制定恰当的采供血计划,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方法对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03-2011年临床用血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成分血使用率呈上升趋势,其中O型血用量最大,临床用血ABO血型分布规律为0〉A〉B〉AB,手术科用血量比非手术科用血量大。自体输血率未达标。结论制定科学的用血计划,严格合理控制血制品输用量,保证用血安全合理,提倡自体输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阜宁地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现状与规律,为合理储发血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阜宁县2009~2011年临床输血总量、全血和成分用血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成分输血率、红细胞输血率、血浆输注率分别为99.57%、51.82%和45.05%;县级医院临床用血(红细胞)占总用血量的89.2%,乡镇医院、民营医院分别占5.26%、5.50%;急救、手术用血为本县临床用血的大部分,占58.46%;临床用血O∶A∶B∶AB为3.2∶2.8∶2.7∶1,每年3季度用量多于其它季度,但各季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县医院在全县临床用血中占主导地位,由其输血科承担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储供任务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2013-2016年河北省血液中心供血范围内用血医院患者输注红细胞的储存天数和过期报废单位数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估中心的供血能力和患者用血的新旧程度,为中心合理调控红细胞库存量,规范血液发放原则提供数据参考和指导性建议。方法统计各年发往不同级别医院去白悬浮红细胞及储存时长等相关数据,计算患者所用红细胞平均储存天数、不同血型储存天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4年来,总发血量、送血量和观察数据量(U)逐年增加;市区内医院用血量占总送血量的2/3以上,郊县医院用血量占比不足总送血量的1/3;除AB血型较低外,患者所用其它3个血型红细胞平均储存天数郊县医院均高于市区医院;各血型红细胞平均储存天数呈持续性逐年增加的趋势,患者使用O型红细胞平均储存18 d左右,B型近20 d,A型和AB型在20 d以上;2013-2015年报废血量和千分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6年出现回升。结论本中心在充分满足临床用血需求的同时,整体库存周转量不断加大,红细胞平均储存天数延长,供血辖区内患者输注的血液均超过2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简称自治区医院)临床用血情况,为进一步提高科学合理用血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成电医星HIS系统收集自治区医院各科室2014~2018年临床用血数据,包括全血及成分血用量、成分血及用血总量;临床用血ABO血型分布;出院人数、手术台次、手术用血;内科与外科临床用血量情况;临床用血的民族分布情况;临床不同种类疾病用量等,做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2014~2018自治区医院临床用血总量21 654.5 U,由3 930.5 U上升至4 949 U,年均增长率5.93%;成分血输注率从47.18%提升至99.02%;临床用血总量的血型分布占比依次B型36.4%、O型36.2%、A型20.4%和AB型7.0%;人均用血量年均增长率1.6%,手术台次平均用血量年均增长率-1.9%;内科与外科临床用血科室的历年用血总量比例66.2%,33.8%,重症监护疾病类、血液病类、妇科产科病占本院临床用血总量前3位,占52.4%;藏族、汉族和其他临床用血总量比例分别为:97.52%,2.59%,0.35%。结论自治区医院用血总量逐年上升,开展成分输血比例逐年上升,但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仍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石家庄地区临床用血医院血液调剂情况,为医院血液调剂政策提供数据支持,保障临床血液供应。方法 通过血液中心信息管理系统(SHINOW9.5)和TMIS系统,查询2018—2021年医院血液调剂数据,分析各级医院血液调剂量、频次、品种、血型分布等,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018—2021年医院血液调剂1 196次,调剂血液产品4 648.5 U,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生前后2年呈下降再回升的变化趋势;红细胞类血液调剂3 988 U,占调剂量85.79%,为主要血液调剂产品,调剂率2.99‰;二级医院红细胞类血液调剂数量占总调剂量86.13%;二级、三级医院红细胞类血液调剂率分别为1.03%、0.06%,有统计学差异(P<0.05)。A型和AB型红细胞类血液调剂率分别为3.08‰、4.97‰,与B、O型红细胞调剂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液调剂成为二、三级医院避免血液浪费、保障紧急用血的有效途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监管,用血医院应为理顺血液调剂流程提供便利,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清远市O型血液缺口原因与解决对策。方法对2004~2008年清远市中心血站供血区域无偿献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B、AB、O型血液采集量与临床用血量之差分别为1.1%、0.92%、0.56%、-2.54%,A、B、AB型血均有富余,而O型血则有2.54%的缺口。缺口原因有:本地人群O型血比例高,外地人群O型血比例低;无偿献血人群以外地人群,尤其以青壮年为主,其患病及用血率低,而本地青壮年外出务工多,本地人群以中老年为主,患病率及用血概率高,是导致O型血紧缺的另一客观原因。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大力发展农民献血,扩大无偿献血队伍,满足O型血临床用血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调查单病种临床用血量,对我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接受换血治疗的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接受换血治疗的38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统计患儿的一般情况,并对换血治疗中用血量进行分析统计。结果389例患儿中男212例,女177例,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型155例,B型128例,O型80例,AB型26例,患儿血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中O型血患儿换血最少,A型与B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换血治疗多选用新鲜O型红细胞悬液和AB型新鲜冰冻血浆,O型红细胞用量共计1060 U,占红细胞总量86.14%,AB型血浆49050 mL,占血浆用量的75.81%,平均每例用血量为红细胞悬液3.13 U,新鲜冰冻血浆165 mL。结论通过对新生儿换血用血的分析,总结出用血经验,为优化用血方案提供依据,有效治疗的同时合理用血,节约用血。  相似文献   

13.
医院血液库存管理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血液库存量管理是输血管理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管理的本质是在过剩和短缺之间调整,寻找平衡点。这就需要管理者应用科学的方法对血液库存量做出合理计划,避免不必要的浪费。1材料与方法收集2005年本院输血科全血、红细胞类各型入库登记,发血和配血记录。200ml全血分离制备的各种红细胞成分按200ml计算。2结果(表1)表1血液存储时间及效期情况A型B型O型AB型入库平均效期(d)25.723.027.621.6入库最短效期(d)12886库存最长时间(d)30323120库存时间(d)3.03.33.22.2平均用血量(袋/d)1.91.51.90.45最大入库量(ml/d)7920366038003620最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晋中市医院临床用血ABO血型分布情况。方法:对晋中市2005年—2009年医院临床用A型、B型、O型、AB型的红细胞类、血浆、冷沉淀、Rh(D)阴性血、单采血小板等的总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晋中市临床用红细胞类、血浆、冷沉淀、Rh(D)阴性血、单采血小板的血型顺序是O型〉B型〉A型〉AB型。结论:为满足临床用血需求,献血办和采血科应尽量宣传动员O型和B型血人员参加无偿献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南京市属医院的急救用血进行调查,建立针对各类抢救的血液安全库存量。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南京市各医院急救用血的病种、血型、血量分类统计,计算各病种安全库存量和急救用血占总用血比例,并分析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病种差异。结果多发伤、产科大出血、消化道大出血、主动脉瘤破裂及其它手术中意外大出血,红细胞用量分别为(8.24±5.53)U、(8.63±6.31)U、(7.30±5.0)U、(12.85±8.08)U、(8.08±8.64)U。消化道大出血红细胞用量略低于其它病种,主动脉瘤破裂的红细胞用量明显高于其它病种。结论根据二、三级医院的病种分布不同,制定准确的应急储备血量可更好地保障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德阳地区地震伤员的输血特点及规律,更好地指导突发事件时的临床用血和储血备血。方法用Excel分析德阳地区5月12日至6月11日320例输血伤员的临床资料和输血记录。结果320例输血地震伤员中男149例,女171例。血液总用量1 442 U,A型占34.5%,B型占16.6%,O型占38.9%,AB型占10.0%。全血64 U,悬液1 000 U,血浆378 U,成分输血率为95.6%。输血患者主要以中老年为主,年龄大于60岁者95例,用血量为427 U,占29.6%。输血高峰集中在5月13日。以红细胞悬液和血浆用量最大。骨折、外伤用血最多。结论地震等大型灾难时,采供血机构要掌握各地血型分布的不同特点及一线医院和后方医院伤员情况和用血情况的差异,分清各个时期用血量的变化,合理储备充足的血液制品。既要保证用量又要避免浪费。临床医生应针对各种不同疾病科学、合理、有效地用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宜宾市医院临床用血ABO血型分布情况。方法对宜宾市2007~2010年医院临床用A型、B型、O型、AB型的红细胞类、血浆、冷沉淀、Rh(D)阴性血、单采血小板等的总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宜宾市临床用红细胞类、血浆、冷沉淀、Rh(D)阴性血、单采血小板的血型由高到低的顺序是O型、A型、B型、AB型。结论为满足临床用血需求,血站献血办和采血科应尽量宣传动员O型血人员参加无偿献血,并建立稀有血型档案库。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河北省血液中心2012-2015年发放的1 033 802 U去白悬浮红细胞的储存天数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库存去白悬浮红细胞库存周转量的合理性,为规范红细胞库存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计算平均每单位去白悬浮红细胞储存天数、各型去白悬浮红细胞所占血型比例,统计发放去白悬浮红细胞的单位数占全年总发血量比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2-2015年各年度观察的A、B、O、AB血型去白悬浮红细胞所占血型比例约为24.9%、34.8%、30.3%、10.0%;各年度统计发放去白悬浮红细胞的单位数占全年发放总量的90%以上;2013年仅A型去白悬浮红细胞与4年总体A血型去白悬浮红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A、B、O、AB 4个血型以及2015年A型和B型去白悬浮红细胞与4年总体平均相应血型去白悬浮红细胞储存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站,特别是采血形势好的血站,应将红细胞库存量调控到一个适宜的水平,使库存红细胞的血型比例符合日常发放比例,以满足临床用血需求、同时保持血液成分新鲜度,进而提高临床输血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临床红细胞用量的预测方法,为给血站血液采集工作及血液库存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人工智能方法中的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rual network, RNN)模型对宜昌市2001—2017年临床血液各型红细胞用量进行分析和建模,并对2019—2021年36个月的临床红细胞用量进行科学预测。结果 RNN网络模型预测性能较好,A、B、O、AB型红细胞预测值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56.7、133.4、204.2、51.3,平均相对误差MRE分别为6.4%、6.6%、8.5%、7.1%。模型对第一轮新冠疫情期间(2020年1—6月)的红细胞用量变化趋势有较好的预判性,预测到了2020年2月份的用量最低点及随后的恢复增长,对第二轮新冠疫情期间(2021年1—6月)的红细胞用量的预测精度较高,如A型红细胞用量在2021年2月(用量低点1 621.5 U)和5月(用量高点2 397.0 U)时RNN模型预测相对误差分别为5.2%和2.5%。结论 人工智能循环神经网络模型能较好地预测,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临床红细胞用量。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探讨稀有B(A)血型的遗传特性、鉴定方法和输血策略.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PCR-SSP方法基因定型和ABO血型第6、7外显子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B(A)血型鉴定,并分析该家系的血型遗传特点和分子机制;同时对B(A)型献血者和用血者进行配合性试验和临床输血研究.结果表明,该家系调查发现3例血清学结果正反定型结果不符,均为血清学结果为正定型AB型,反定型B型,ABO基因型为B(A)04/O01型,1袋B(A)型红细胞输注给1例B型患者后临床有轻度的输血反应,B(A)型患者输注O型洗涤红细胞后患者未出现输血反应.结论:对ABO血型血清学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可以用家系调查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辅助验证,B(A)型血液不能给B型或AB型患者输注,B(A)血型患者输血时应采取配合性成分输血或自身输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