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社会心理因素的特点及影响。方法运用生活事件量表、A型行为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应付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问卷,测定48例冠心病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组病前遭遇的生活事件、人格特征、应付方式、社会支持、患病后的心身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本次患病前所经历的生活事件频数及紧张值,A型行为评分,消极应付方式评分,抑郁及焦虑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积极应付评分,社会支持总分减低(P<0.05和P<0.01)。结论生活事件紧张总值、A型行为和抑郁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而积极应付方式和社会支持为疾病的保护因子。冠心病患者具有特殊的心理社会特征和心身共病状况,应采取积极的社会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消化性溃疡患者社会心理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患者社会心理因素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运用生活事件量表、A型行为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应付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问卷,测定4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及49例正常对照组病前遭遇的生活事件、人格特征、应付方式、社会支持、患病后的心身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本次患病前所经历的生活事件频数及紧张值,A型行为评分,消极应付方式评分,抑郁及焦虑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积极应付评分,社会支持总分减低。发现家族史、生活事件紧张总值、A型行为和抑郁为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因素,而积极应付方式和社会支持为疾病的保护因子。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具有特殊的心翠社会特征和心身健康状况,应采取积极的社会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失眠症患者心理社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的应付方式,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状况.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CSQ)、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量表(SSS)对失眠症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各88例进行测评.结果:失眠症组自责、幻想和退避分量表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求助分量表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失眠症组SCL-90总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睡眠障碍各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失眠症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评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失眠症组自责与躯体化症状、焦虑、抑郁等因子及总分呈显著正相关,而求助与焦虑、抑郁、偏执和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失眠症患者多采用不成熟的应付方式,且有较多的心身症状,应付方式和身心健康有相关性.失眠症患者缺乏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冠心病患者焦虑与抑郁患病情况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心内科确诊的冠心病患者64例,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焦虑自评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问卷进行测评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4例患者中焦虑患者24例(37.5%),男13例,女11例;抑郁患者40例(62.5%),同时存在焦虑及抑郁患者23例(35.9%),男12例,女11例。男女抑郁与焦虑的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积极应对(P<0.01)与焦虑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是影响抑郁焦虑情绪的主要因素,积极应对与抑郁焦虑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患者社会心理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研究乳腺癌患者的社会心理特点和心身健康状况。方法 运用临床心理评定量表 (LES、EPQ、CS、SSQ、SCL 90 )评定 40例乳腺癌患者遭遇的生活事件、人格特征、应付方式、社会支持、心身健康状况 ,与 40例健康者相比较。结果 乳腺癌患者组病前经历的生活事件总频数及应激强度、负性生活事件频数及应激强度、神经质分、消极应付方式评分显著较多 ,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支持利用度显著较低 ,SCL 90除敌对、恐怖因子外其他因子分增高均具有显著性。结论 乳腺癌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有自身的特点 ,应采取积极的社会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提示干预措施。方法对124例癌症患者在入院一周内进行癌症病人生活质量问卷(EORCT QLQ-3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防御方式问卷(DSQ)、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的评估,用t检验,多元逐步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对患病知情有利于患者认知功能提高且恶心呕吐减少;病程长躯体功能及角色功能差;本组抑郁发生率为32.26%,焦虑发生率为29.84%,抑郁、焦虑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多项因子都有显著影响。多元分析结果表明,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总评与负性生活事件强度、疼痛、疲劳、社会支持利用度相关,社会功能与年龄、疲劳、HAMD总分有关。结论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严重影响了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负性生活事件、神经质个性、年龄、病程也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针对相关因素进行干预有利于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住院抑郁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符合(CCMD-2-R)抑郁症诊断标准的55例患者评定了一般情况问卷、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A型行为问卷(TABQ)、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结果住院抑郁症患者中92.7%存在中重度抑郁,83.6%存在中重度焦虑;HAMD和HAMA评分与A型行为量表总分、客观支持分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量表的主观支持分和社会支持利用度与HAMD评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影响住院抑郁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因素主要是A型行为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的评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英语专业大学生考试焦虑及相关因素。方法应用A型行为类型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付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尊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等对600名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英语专业大学生考试焦虑轻、中、重度检出率分别为27.83%、40.5%、31.67%。有感焦虑检出率为56.17%,男生、女生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57.33%vs56%,χ2=0.05,P0.05)。健康自评差、学习生活不满意、睡眠不规律次数多、A型行为类型的学生考试焦虑多。考试焦虑与艾森克人格问卷之精神质、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与内外向、掩饰性呈显著负相关,与生活事件呈显著正相关,与应付方式之解决问题、求助呈显著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呈显著正相关,与社会支持、自尊呈显著负相关,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英语专业大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因素为:神经质、生活事件多、采取自责的应付方式、知心朋友数少、性格内向、精神质。结论英语专业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前后焦虑、抑郁水平。 方法:汇总文献分析冠心病患者发生抑郁、焦虑情绪障碍机制。临床验证病例选择2008-03/12住院接受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1例为研究组,同时期选择与患者相匹配的新乡市某区居民61例为对照组,由经过培训的心理工作人员对研究组于手术前后1周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调查。 结果:早期的研究提出了抑郁对冠心病可能存在的影响机制,包括行为因素如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差等和生理因素如心律失常等。近期又提出了一些新的生理机制,如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改变、炎症过程、血栓形成、内皮功能障碍、遗传因素等。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情绪障碍发生机制十分复杂,目前认为与遗传、行为类型、环境因素等有关。临床验证结果:研究组手术前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第1次评分(P < 0.01)。研究组手术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对照组第2次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与第1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治疗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在接受支架置入治疗时,还要积极配合心理社会干预,帮助患者改善焦虑、抑郁情绪,以促进其疾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音乐放松疗法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眼科收治的DR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音乐放松疗法,对比两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与中文版低视力患者生活质量量表(CLV-QOL)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及TCSQ量表中消极应对(NC)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积极应对(PC)评分及CLV-QOL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放松疗法能够显著减轻DR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消极应对方式,增强积极应对方式,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负性情绪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对5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5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负性情绪比较,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的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和总刺激量得分均显著较高(P均〈0.01);而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及支持利用度分均显著较低(P均〈0.01)。糖尿病组SCL-90总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6个因子分与SDS、SA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负性情绪,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能对其防治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其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对8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80名健康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生活质量与其焦虑、抑郁情绪作相关分析。结果 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SAS及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评分均与SAS及SDS评分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 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其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伴焦虑症状的发生情况,并从社会心理因素方面分析抑郁症伴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HAMA)、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 scale,LE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社会支持问卷(social support scale,SSS)对729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评估,根据HAMA得分将患者分为不伴焦虑症状组(HAMA7分)和伴焦虑症状组(HAMA14分),比较两组社会心理因素,并分析抑郁症伴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抑郁症患者中焦虑症状(HAMA14分)的发生率为58.85%(429/729),16.32%(119/729)肯定不伴焦虑症状(HAMA7分)。伴焦虑症状组神经质、精神质、负性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方式的得分高于不伴焦虑症状组(P0.001);外倾性的得分低于不伴焦虑症状组(P=0.010)。抑郁程度(OR=9.255,95%CI:4.726~18.127)、神经质(OR=1.595,95%CI:1.197~2.125)、负性生活事件(OR=1.009,95%CI:1.001~1.017)、消极应对方式(OR=1.046,95%CI:1.013~1.080)均是抑郁症患者伴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焦虑症状的发生率高。抑郁症状严重、高神经质水平、经历更多负性生活事件、倾向于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抑郁症患者更有可能伴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青少年强迫症发病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对44例青少年强迫症患者和214名正常对照者进行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的测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强迫症组在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应激总量的得分上均显著较高(P<0.05);强迫症组患者较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较少采取积极应对方式,获得较少社会支持,与正常对照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青少年强迫症的发病与负性生活事件、不良应对方式和缺乏社会支持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64例抑郁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研究组合并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照组仅予常规精神科护理。所有患者在入组时、治疗6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评估。结果干预6周后研究组的HAMD-24、SDS、SAS得分较对照组低(P0.01);研究者组SCSQ中消极应对方式评分较对照组低(P0.01),积极应对方式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可能有利于改善抑郁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提高其积极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行为激活疗法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效果。方法观察对象为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行为激活疗法。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西雅图心绞痛生活质量量表(SAQ)、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多维疲劳量表(MFI-20)。结果护理后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护理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SAQ评分各维度均显著增加,且护理后观察组活动受限、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情况、治疗满意度、疾病认知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为激活疗法有助于降低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提升心绞痛相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恶性肿瘤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发病的影响。方法应用SAS焦虑自评量表,艾森克(EPQ)人格测验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生活事件量表对10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调查,并以100名正常人作对照。结果患者组病前有焦虑抑郁情绪、负性生活事件;个性N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影响癌症发生的因素依次为,病前焦虑、负性生活事件、EPQ之N分。结论癌症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较差,对肿瘤的发病可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探讨临床医学生睡眠质量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个性等因素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及艾森克个性问卷 ,对中山大学 4 5 0名一、三、五年级的临床医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睡眠问题检出率 17 8% ,三年级睡眠质量较差 ,生活事件应激值、应对方式 ,N、E量表分、SCL 90总均分与睡眠质量呈显著相关 ,各因子间也存在一些显著性相关 ,多元回归分析提示 :学习压力、N分、SCL 90总均分和积极应对分对睡眠质量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 就临床医学生睡眠质量而言 ,生活事件、个性、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对其既有直接影响又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