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腰椎退行性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中远期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减压范围以及固定融合的选择。方法总结107例退变性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式:A组:全椎板切除减压25例;B组:椎管间开窗+根管扩大61例;C组: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21例。结果107例平均随访72个月,三种手术方式的优良率分别是76.00%、90.16%、80.9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4.00%、9.84%、19.00%。所有患者连续行走从术前15min改善到至少30min,95.5%患者自诉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显示腰椎的狭窄与患者症状、体征是否相符来决定手术范围。椎管间开窗+根管扩大减压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术式;全椎板减压与腰椎失稳是决定固定和椎间植骨融合的指征。  相似文献   

2.
孙习勇   《中国医学工程》2013,(9):172-172
目的分析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2月-2012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接受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3个月椎间植骨达到骨性融合,融合率达100%,随访1~5年,100例患者植骨没有出现椎间高度的再丢失,颈椎的生理曲度也有良好的恢复,无植骨块滑脱、移位及钛板断裂现象发生。100例患者的疗效判定,优48例(48%),良22例(22%),可26例(26%),差4例(4%),有效率为96%。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应用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安全方便,并发症发生少,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被广泛用于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其优点是支柱状椎间植骨能扩大椎管及椎间孔面积,解除对脊髓神经的压迫。降低脊髓缺血。由于该手术风险高,涉及诸多重要结构,术中、术后可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其围手术期护理十分重要。2002年10月~2005年12月,我科应用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及ZEPHIR内固定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41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李华  佟磊  林岩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3):2791-2793
目的:探讨钛网联合颈椎前路锁定钢板系统进行颈椎前路融合术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3例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对其疗效及钛网融合情况进行评价。结果:经过6~20个月随访,植骨均在12周达到临床愈合,6例患者在术后发生钛网下沉,颈椎椎间高度降低,但主观感觉满意。结论:钛网植骨可以避免取髂骨所带来的并发症,但钛网沉陷是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术的常见并发症,正确处理终板、选择恰当的锁定钢板等可以降低下沉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钛质网笼植骨及带锁钢板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袁文  贾连顺 《上海医学》1999,(3):140-142
目的探讨一种颈椎前路开槽减压后替代自体髂骨植骨并能达到融合节段即刻稳定的新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8例颈椎疾患患者采用前路开槽式减压、钛质网笼植骨加AO纯钛带锁钢板固定,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植骨均在术后12周达到临床愈合,颈椎生理曲度保持良好,无椎间盘高度的丢失,无钢板螺丝钉折断、滑脱、松动等并发症。结论钛质网笼植骨是一种理想的替代颈椎椎间自体髂骨植骨的方法,再辅以带锁钢板固定后可使固定节段达到即刻稳定,并维持有效的椎间高度,易于融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分析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收集1997年至2010年颈椎前路手术702例,早期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67例次,发生率为9.5%.手术方式包括前路减压加自体髂骨融合、前路减压加椎间融合器融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前路减压钛网植入钢板内固定.结果:喉返、喉上神经损伤20例,上呼吸道阻塞14例,内固定并发症8例,切口及椎管、颅内感染7例,脊髓神经根损伤6例,脑脊液漏4例,髂骨取骨区并发症4例,食管瘘2例,植骨块移动2例.结论:颈椎前路手术可发生多种并发症,充分的术前准备,熟悉颈前路解剖,提高手术技能,术后密切观察,可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节段,开窗间盘切除、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29例,比较不同手术的时间、出血量、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椎管减压术、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时间长、出血量最多,手术效果良好,术后腰腿痛基本缓解,可长时间步行,所有29例患者椎间植骨均融合;26例患者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开窗间盘切除、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平均复位丢失率为8.3%,其中3枚螺钉松动、1例螺钉断裂。结论: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节段,开窗间盘切除,横突间植骨融合术;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节段,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融合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钛网联合颈椎前路锁定钢板系统替代技术进行颈椎前路融合 ,维持颈椎生理前凸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2 8例颈椎疾患病人进行前路颈椎次全切 (或颈椎间盘切除 )、椎管减压、钛网内添自体松质骨椎间融合、颈椎前路钢板锁定系统内固定手术 ,并评定疗效和进行影像学分析。结果 :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5 (4~ 6 )d ,所有病人的神经症状术后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 ;术后影像学资料提示钢板位置良好 ,无钛网脱出 ;术后随访时间 11.8(6~ 18)月 ,所有病人获得了颈椎间融合 ,固定节段区的整体生理前凸平均改变 1.3°,后凸平均改变 0 .2°。结论 :钛网植骨可以避免取髂骨所带来的并发症 ,联合颈椎前路锁定钢板系统替代技术可以有效地进行颈椎前路融合和维持颈椎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椎板开窗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脊柱后侧"H"型植骨融合治疗下腰椎失稳伴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采用后正中入路切口、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椎板间开窗黄韧带切除椎管减压、失稳节段小关节间植骨、后侧"H"型植骨块植骨治疗下腰椎失稳伴椎管狭窄27例。结果随访8~24个月,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优22例,良4例,可1例;植骨融合率为100%,无螺钉断裂、松动及其它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下腰椎失稳伴椎管狭窄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使滑脱椎体复位,相邻椎体稳定,后侧"H"型植骨块植骨融合稳定,同时避免术后瘢痕组织填塞椎管狭窄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采用椎板开窗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脊柱后侧"H"型植骨融合治疗下腰椎失稳伴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 采用后正中入路切口、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椎板间开窗黄韧带切除椎管减压、失稳节段小关节间植骨、后侧"H"型植骨块植骨治疗下腰椎失稳伴椎管狭窄27例.结果 随访8~24个月,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优22例,良4例,可1例;植骨融合率为100%,无螺钉断裂、松动及其它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下腰椎失稳伴椎管狭窄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使滑脱椎体复位,相邻椎体稳定,后侧"H"型植骨块植骨融合稳定,同时避免术后瘢痕组织填塞椎管狭窄再发.  相似文献   

11.
1986年4月—1991年8月,我院做了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共41例,其中有随访结果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25例。我们认为前路多节段减压及融合术可以达到有效的减压及颈椎稳定作用,疗效稳固,有效率为92%,优良率为80%。颈椎椎管狭窄所致的脊髓型颈椎病应施颈后路椎管扩大术为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钛板同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3例,均给予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钛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改善率略低于末次随访时(P〈0.05);颈椎弧度D值方面,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问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高于术前(P〈0.01)。本组患者术后总优良率为86.0%。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钛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肯定,椎管减压充分,神经症状缓解满意,植骨融合率高,可达到迅速而持久的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式前路减压骨笼植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1999年6月~2003年6月,共行颈椎前路手术应用AIFC(allograft interbody fusion cage,AIFC)融合256例,其中实验组74例,采用改良式前路减压骨笼植入术,对照组182例,采用传统的环锯减压骨笼植入法;术后比较两组AIFC的融合率及椎间隙的高度变化.结果手术临床疗效评判优良236例,其中实验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优良率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实验组病例有62例椎间隙高度轻度增高,对照组病例椎间隙无明显变化,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AIFC与椎体融合良好,未发现排斥反应.实验组有5例骨笼崩裂,对照组有4例骨笼崩裂,P>0.1,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良式前路减压骨笼植入术能有效地恢复和维持椎间隙高度,对脊髓型颈椎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并行颈前路钢板固定。结果:30例获随访,平均28个月,植骨于术后12-16周骨性愈合。术后恢复之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手术有效率为100%(30/30),优良率为93.3%(28/30)。JOA评分平均由术前的平均8分升至16.5分。结论: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应用价值,获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路颈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诊治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8例,进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和前路钛网植骨内固定术。结果随访12个月,18例患者在6个月时植骨均全部融合,无钛网移位脱落或螺钉松动,神经功能得到了不同程度恢复。根据JOA分级方法对脊髓功能评分,术后患者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或恢复。其中优14例(77.78%),良3例(16.67%),中1例(5.55%)。术前平均(9.89±1.62)分,术后平均(16.0±1.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型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的效果与方法。方法:2001年1月~2008年6月共手术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型脊髓损伤患者21例,术前圴为不全损伤,JOA评分平均9.2分,均无骨折脱位。单节段9例,两节段11例,三个节段1例。均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术后脊髓功能均有改善,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平均随访18个月,植骨均在6个月内获得骨性融合,未出现钛钢板螺钉松动、移位及断裂。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平均14.8分,平均术后改善率为71.8%。结论:应用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型脊髓损伤的疗效确切,早期手术脊髓功能恢复理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刮除病灶植骨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颈椎结核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随访1999~2001年严重颈椎结核患者10例,经一期前路刮除病灶、椎体间植骨、Orion钢板内固定治疗,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0个月.结果:局部结核无复发,植骨融合,颈椎后凸畸形得到纠正,神经症状均有改善.结论:一期前路彻底刮除结核病灶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颈椎结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1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组)19例,后路单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P组)12例。采用JOA评分比较两组术后疗效,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术后平均改善率为75.9%,P组为64.8%,两组间术后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和后路两种术式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梁涛  王建 《海南医学》2004,15(9):31-32
目的 探讨一期行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植骨加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 1999年 1月 -2 0 0 3年 1月行前路钛钢板系统内固定前路植骨融合的胸腰椎结核患者 10例。结果 经平均 14月的随访 ,术后 10例患者全部骨性愈合 ,愈合时间 4个月 -8个月 ,6例合并不全瘫痪患者中症状明显改善 5例 ,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 16° ,9例伤口一期愈合 ,1例术后伤口出现引流口渗液 ,经抗痨、支持等治疗后 40天愈合。结论 应用钛钢板前路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能加强脊柱稳定性 ,促进骨融合及截瘫恢复。防止后凸畸形和迟发性神经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