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病机层次和要素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黄开泰 《河南中医》2004,24(3):12-13
中医学是直接从临床中形成、发展的,所有理论没有经过任何中间环节,和临床具有极大的一致性,一切临床活动都以病机为中心。病机可分为四个层次:①病机理论基础;②基本病机;③病病机;④证候病机。病机的要素有病种、病因、病位、病性、病形、病势等六项。病机要素量和病机层次具有对应关系,病机层次越低要素量就越多,与临床关系就越直接;病机层次越高要素量就越小,与临床关系就越间接,但这并不反应临床意义的大小。  相似文献   

2.
3.
六经"病"的病机探讨(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仲景对病的规范不是规定脉证,而是从脉证的病机意义实现对病的规范。病病机具体要素的核心构成决定病的基本属性,是疾病分类的依据;而要素关系则反映具体疾病的本质特点和一般的证候规律。病病机的对象界有大小之分,有包含与被包含之别,有彼此传变之系,是病在一定时间、空间纵过程的相对稳态,通过证候病机反映出来。把握病痛机有利于引导临床辨证向证候病机运动和预测疾病的传变趋向。  相似文献   

4.
六经"病"的病机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仲景对病的规范不是规定脉证,而是从脉证的病机意义实现对病的规范。病病机具体要素的核心构成决定病的基本属性,是疾病分类的依据;而要素关系则反映具体疾病的本质特点和一般的证侯规律。病病机的对象界有大小之分,有包含与被包含之别,有彼此传变之系,是病在一定时间、空间纵过程的相对稳态,通过证侯病机反映出来,把握病病机有利于引导临床烨证向证侯病机运动和预测疾病的传变趋向。  相似文献   

5.
黄梅春 《新中医》1998,30(5):51-51
六经合病并病治验举隅黄梅春江西省高安市太阳卫生院,高安市太阳圩乡(330809)《伤寒论》六经合病、并病的理论,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无论是外感疾病还是内伤杂病,不论何种疾病的任何阶段,只要辨证属六经合病或并病的证候,采用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从临床角度,论述排病治疗与排病反应。指出:排病反应是在正气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发生的,这时把病排出或者需要药物的帮助,或者靠自身正气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痹痿辨析论     
痹病和痿病是中医临床工作中常见的两类疾病 ,可以囊括现代医学里的很多病种。其二者的临床表现、证候特征及发展演变有诸多相似之处 ,在某些医师的实践诊疗过程中往往不能透察明晰 ,称痹为痿 ,或称痿为痹。这种对疾病本质认识上的含糊不清会影响对患者的正确处方用药 ,而导致治疗上的错误 ,延误病情。为能更好地认识此两类疾病 ,笔者现将其二者做一辨析 ,阐述如下以飨读者 :1 病名溯源当分为二痹、痿两病 ,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为之设专文二篇“痹论”、“痿论” ,《灵枢》中也有专文“周痹” ,并散载于《内经》其他篇 ,广泛地…  相似文献   

8.
新版<中医诊断学>:"病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证是对疾病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等所作的结论"[1].虽然证候是疾病一定阶段的证候,但临床患病大多不是单一的,常在一个病人身上同时存在多种疾病,证候每每成为多种疾病"合病"、"并病"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9.
中医络病学在近30年间进行了大量的文献和临床研究,取得较大的发展。"络脉—血管系统病"概念的提出引发了对中医络脉络病与现代医学心血管病关系的深入研究,大致形成共识,中医络脉类似于西医血管,西医心血管病可以利用中医络病病机加以分析、辨证及治疗。现就络病学说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论伤寒六经之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任 《河南中医》2004,24(8):4-5
伤寒六经病变之实质即为六类综合征,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的实质分别即毒血症等、菌血症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伤寒论》即对其辨证论治等分别进行了论述。以下略陈管见,望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11.
张淑芬  贺娜娜  林昌松 《河南中医》2016,(10):1688-1690
太阳病之养生,可在太阳病初起时,辨证地煮姜葱茶、生姜红糖水等饮用,以驱风散寒解肌。另外,可用洗澡法祛风寒(适于洗澡动作稍快之人),具体如下:适量生姜,或生薤白,或大葱白等剁碎煮水,或祛风药油适量倒入热水中,适温快速洗澡,洗好保暖平躺,适量汗出即可;阳明病之养生,日常应做到以下几点:饮食中须有适量的素菜;主食不过于精细;晨起空腹饮一杯温开水,配合腹部按摩,保持心情舒畅,适当体育锤炼等,让胃肠更有动力通腑泻浊,阳静了,阴平了,阳明病也远了。少阳病之养生,重在保持心情平和,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方剂可用小柴胡类方,饮食清淡为主,忌肥膏厚味,若情绪不稳,采取相关措施,打开胸怀,平静情绪。太阴病多为中虚寒湿,平素可服理中丸之类的成药以温中健脾。另,忌食冰冻之物,以免损伤脾胃。少阴病是心肾两虚,阳虚多见,日常保健可多晒太阳,尤在正午时,背向太阳,冬日可服食温补之食品,以天之时,补人之虚。厥阴病聚集了寒热错杂、阴阳不和、气血逆乱等复杂病机,日常养生则要综合前五经病之保健方法,如避风寒、畅情志、调饮食、慎起居等。总之就是:避风寒,防患于未然;气通脏腑顺,便通一身轻,表解精神爽,阳静阴也平;务必保证良好睡眠,保养肾精、肝血;避免过累、情绪不稳;切忌暴饮暴食、饮食偏嗜等。  相似文献   

12.
姜建国 《河南中医》1994,14(6):338-339
本文针对《伤寒论·厥阴病》篇以本证与类似证为中心,论证了三个问题:1、确立厥阴病本证的原则与本证的确立;2、设立类似证的体例与厥阴病类似证的设立;3、厥阴病篇设众多类似证的原因与作用。并提出认真类似证是研究厥阴病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病因病机是中医理论研究的基础,而对于病机层次的研究则是中医理论的关键问题,病机的多层次观具有普遍性,可以阐明疾病病机的全过程,解析历来在学术界存在的一些疑难问题,丰富中医的基础理论,并能有效地指导临床提高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的准确性和治愈率。本文针对理论基础、基本病机、病病机、证候病机分别进行论述,然而却不能囊括所有的病机层次,但亦可知其大概,希望对同道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所谓循环发展规律,系指事物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实现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新的量变的螺旋式运动发展过程。六经病因其生理上脏腑经络相互连属,故病理上一经有病,常彼此影响,相互传变,具有一定的循环发展规律。兹就六经病的循环发展规律探讨如下。循环发展的普遍性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动力源于事  相似文献   

15.
恙虫病为现代医学病名,为恙螨叮咬人体后东方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该病与晋·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的"沙虱毒"相似,但后世中医书籍未再述及,近代温病学及现代中医院校教材均未收录,以致临床中医缺乏认识,给诊疗造成困难.笔者通过对5年来在广东省新兴县工作期间所收治的98例恙虫病病人进行临床观察,并总结其规律,对其理法方药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6.
《金匮要略》首次提出了"妊娠""郁冒""脏躁""转胞""阴吹"等病名,论述了妊娠病、产后病及一些妇科杂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方法.创立了妇科外治法;并提出了正常妊娠与妊娠疾病之鉴别.  相似文献   

17.
中医的病是机体在正邪相互作用下所产生的特异性病理反应,有一定的发生、发展和传变规律,机体患病后因人、因时、因地、因治等不同而出现不同的表现形式.从<内经>开始,中医常采用"类病"分类方式,即临床选取"一组反映基本病理特征的特异性主症"作为分类、识病的"纲症"并冠以病名,如"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等.证是能够证明当前病人具体病机性质的证据和诊断的凭证.证候是证的外候,病机为其内涵特征.病机信息不同,则证型不同.病-证-类病的关系表现为:证候 = n个类病信息 + 病机信息 + 兼症信息;类病信息 + 病机信息 = 当前病信息.辨证除了要辨病性、病位等病机信息,还要了解"类病"信息(即基本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18.
19.
浅析六经病欲解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如峰 《河南中医》2016,(3):373-375
阳病病在皮肤、络脉部,而在"从巳至未上(9∶00-15∶00)",即日中之时,其应为夏,人体正气盛于络脉、皮肤,此时太阳之邪易解。阳明病病在肠胃之腑,而在"从申至戌上(15∶00-21∶00)",即日入之时,其应为秋,人体正气盛于腑,则此时阳明之邪易解。少阳病病在分肉,而在"从寅至辰上(3∶00-9∶00)",即平旦之时,其应为春,人体正气盛于分肉之间,则此时少阳病易解。三阴病病变部位在五脏部分,夜半人体正气入脏,所以三阴病欲解时均在夜半之中,即太阴病亥至丑上(21∶00-3∶00);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23∶00-5∶00)。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1∶00-7∶00)。三阴病的欲解时未能完全重合,而是逐个向后推一个时辰,这与少阴病、厥阴病的特点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燕茹  马文辉 《山西中医》2013,29(7):43-44
《伤寒论》厥阴病篇存在较多的争议和疑问,一直是历代医家争论的焦点.刘绍武先生通过对《伤寒论》厥阴病篇条文的研究,认为厥阴病的提纲应为:“厥阴之为病,手足逆冷、脉细、恶寒、肢节痹痛.”厥阴病属于表部的阴性病,当以当归四逆汤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