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了解移动式X射线机床旁摄片场所的放射剂量水平,为管理部门进一步制订管理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在上海市医疗机构随机抽取10台移动式X射线机,模拟日常病房开展床旁摄片的场景,对场所X射线剂量率进行检测。【结果】检测结果剂量率数值范围为6.9~1 989μSv/h,不同设备的剂量率差异较大。【结论】不同型号的移动式X射线机自身防护性能差异较大,使用、维护不当,会进一步增加机头漏射线,购置防护性能好的设备、小心使用、做好维护保养工作等是降低X射线剂量的重要保障;移动式铅屏风具有较好的屏蔽防护作用,但必须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2.
临沂市介入诊治中C形臂X射线机防护措施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临沂市区介入放射工作者在C形臂X射线机不同防护条件下的防护效果及个人防护情况。方法 按照各医院手术用曝光条件放置标准水模型或在进行介入手术中测试介入操作者在不同防护条件下所受辐射剂量。调查了解介入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知识和个人防护情况。结果 各家医院导管室在未加防护设施或导管床边加铅橡胶帘时介入操作者各测试点辐射剂量率明显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在配备悬挂式铅玻璃防护屏时各测试点可屏蔽去78%以上的辐射剂量,配合地面移动式防护车可屏蔽去各测试点95%以上的辐射剂量。部分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缺乏X射线基本知识和防护意识,对防护措施不够重视。结论 对设备应配置安装组合式防护设施,工作人员充分利用好个人防护用品;加强对从事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X射线知识和防护知识教育;可有效降低介入放射工作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移动式加速器术中放射治疗的辐射防护与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移动式加速器术中放射治疗(IORT)的辐射防护与安全状况,为IORT临床应用中的辐射安全提供指导.方法 以某医院拟用的1台MOBETRON移动式加速器及其场所为研究目标,确定IORT的工作负荷及场所外围人员的年剂量管理目标值,估算极端情况下IORT室外围的辐射水平和人员所受的剂量,核算IORT治疗场所的辐射屏蔽.结果 该IORT治疗室在仅采用相当于普通X射线诊断装置的屏蔽条件下,治疗室外与靶不同距离关注位置的剂量率为:东墙外35~78 μSv/h;南墙外89 μSv/h,西墙外70 ~ 84 μSv/h,北墙外75~106 μSv/h; IORT室楼下普通治疗室64 μSv/h,室顶外围空间为45μSv/h.估算出年累积出束5h时场所外围职业人员的年剂量最高为0.53 mSv,公众所受年剂量低于0.1 mSv,均满足剂量管理目标值的要求.加速器IORT设备及场所设置有相应的安全联锁、防护设施与管理措施,可有效制约设备运行照射时人员误入和误留IORT室的风险.结论 在普通手术室中施行移动式加速器IORT时,在工作负荷极小的条件下采取针对低能辐射的屏蔽防护可达到剂量管理目标要求,但应相对固定IORT场所,并根据工作负荷和剂量率控制要求对治疗室增设相应的屏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不同类型医用移动式X射线机在床旁操作时机架不同角度和设备不同距离处的周围辐射剂量率,为管理部门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上海市徐汇区三级、二级和一级医疗机构,各抽取一定比例的医用移动式X射线机共20台,采用美国FLUKE公司451P-DE-SI-RYR型X、γ辐射监测仪现场直读检测,在常规开机工作条件下,在距离机头的不同距离(1、2、3、5 m)和不同角度(0°、72°、144°、216°、288°)处,对设备周围辐射剂量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床旁操作使用的医用移动式X射线机的成像类别以CR为主,占80%;曝光开关多采用遥控方式,达75%,但仍有25%的设备采用手控操作。对医用移动式X射线机操作时周围辐射剂量率的检测结果表明,设备不同角度对X射线剂量率的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但随着布点距离的增加,X射线剂量率明显下降。在距离设备1、2、3、5 m处,X射线剂量率范围分别在1000~2000 μSv/h、300~500 μSv/h、40~300 μSv/h和10~40 μSv/h。结论 对于医用移动式X射线机操作,机头不同距离处的X射线剂量率有明显差异,建议安全距离应设置在5 m以外,并采用适当的铅屏风等屏蔽设施,以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相似文献   

5.
术中放射治疗手术室周围环境辐射防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使用Mobetron移动式术中放疗加速器手术室周围环境辐射剂量。方法:依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和《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利用Radiagem 2000探测器、SG-2R辐射检测仪,对Mobetron可移动式术中放疗加速器手术室周边辐射环境进行测量。结果:在工作负荷为每周5例,每例照射20 Gy,照射能量12 MeV的条件下,手术室周边最大漏射区域漏射剂量率为27.7μSv/h,年漏射剂量为221.6μSv。结论:在目前工作负荷下,工作人员及公众所受到的辐射剂量远低于安全剂量限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病房使用床边机时的辐射水平并提出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受照剂量。方法 通过监测无防护措施和有防护措施下的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并和相关的放射卫生标准比较。结果 在无防护情况下,病房内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和人员的受照剂量都超过国家相关标准要求;采取防护措施后达标。结论 医院和监管部门都应重视病房内使用床边机的辐射剂量超标问题;在使用床边机摄片时必须同时使用移动式铅防护屏防护,避免附加照射对人员的身体伤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某院的CyberKnife机房改造情况,对其防护水平进行评价,给出CyberKnife机房屏蔽设计的建议。方法:防护设计以Accuray公司生产的CyberKnifeG3机型治疗时的最大散射条件(6MVX线,SSD(源皮距)=800mm、660mm准直器,输出剂量率为400cGy/min),按照NCRPl51报告屏蔽设计要求进行计算。结果:理论计算中工作人员所受外照射剂量值约为10μSv/a,公众约为27.5μSv/a;实测结果中工作人员所受外照射剂量约为19.5μSv/a,公众约为7.2μSv/a。结论:改造后的CyberKnife机房达到了防护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惠州市某医院C臂机房内工作人员合理选择最佳铅当量的X射线防护服提供依据。方法以某医院C臂手术室为例,通过理论估算对机房内工作人员X射线防护服的铅当量进行选择;模拟测量110、100、80、60 k V管电压下,分别经过0.15、0.25、0.35及0.50 mm Pb X射线防护服屏蔽前后,C臂机房内工作人员所在位置胸部散射线周围剂量当量率,评价X射线防护服屏蔽效果。结果理论估算显示,医生操作位需配备X射线防护服的铅当量宜为0.25 mm Pb,护士操作位需配备X射线防护服的铅当量宜为0.15 mm Pb;现场验证表明,上述4种不同铅当量X射线防护服的屏蔽效率依次为86.0%~95.8%、93.6%~99.2%、96.0%~99.9%和99.7%~99.9%,X射线防护服屏蔽后工作人员周受照剂量依次为3.2~103.1、0.6~47.3、0~29.7和0~1.2μSv。结论在无其他辅助防护设施的情况下,该院为C臂机房内医生操作位配备X射线防护服的铅当量应为0.25 mm Pb,为护士操作位配备X射线防护服的铅当量应为0.15 mm Pb;理论估算可作为C臂机房内工作人员配备X射线防护服时选择铅当量的一种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模拟计算地铁站所使用的X射线行李包安检设备辐射泄漏量的大小。方法 采用MCNP4C程序来模拟X射线安检设备在使用过程中X射线的泄漏量。结果 人体接受到的最大辐射剂量为8.26μSv/a,但如果能保持安检设备铅帘的完整性人体受到的辐射剂量仅为0.0727μSv/a。结论 当行李进出安检机并导致铅帘产生缝隙时,辐射泄漏量会显著增大;人体所受到的最大辐射量仍低于《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规定的10μSv/a的豁免标准。  相似文献   

10.
邱安东 《医疗装备》2012,25(6):32-32
由于医院放射科工作人员,长期使用床边X射线机到科室拍片,防护效果较差,容易受到X射线的辐射(直射、折射、散射等),影响身体健康。为了对工作人员身体的伤害,笔者设计了一款由数字编译码器和微型无线电收发模块组成的数字编译码遥控器,对床边X射线机进行远距离的拍片。其有效距离可达40 m。  相似文献   

11.
目的降低放射给药过程中医护人员接触辐射剂量。方法QC小组活动。结果放射给药过程中医护人员接触辐射剂量月平均监测值由2008年的4660μSv降为2009年的3137.5μSv,达到了预期目标,且小组成员个人能力得到迅速提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某选煤厂密度计放射工作场所辐射水平进行检测与分析,为做好辐射防护管理和保护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提供指导。方法 按照国家标准的有关要求,使用便携式γ剂量率仪对密度计工作场所辐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当源闸开启管道内无物料时,距密度计源容器表面10 cm和100 c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范围分别为4.19~21.1 μSv/h和0.30 μSv/h~3.47 μSv/h,距探测器表面5 cm处和100 c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范围分别为11.8μSv/h~465 μSv/h和0.53 μSv/h~54.5 μSv/h。结论 当源闸开启管道内无物料时,部分密度计工作场所周围的剂量率水平较高,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应在不生产时及时关闭源闸,或远离密度计工作场所,以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79例患者重返ICU的原因,探泔能否通过护理干预措施减少患者重返的方法。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2月人住ICU≥2次的病例资料,记录这些患者的临床特征,重返ICU的原因.通过资料分析重返ICU的影响因素。结果:在3760例人住ICU的患者中,共有79例重返ICU,莺返率为2.1%;重返ICU的主要原因为呼吸道(51.9%)和心血管(17.7%)方面的问题;重返ICU的影响因素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时间、出科时的APS、医院内感染性肺炎、人科时伴行慢性疾病密切相关,结论:普通病房缺乏后续的加强监护是患者重返ICU的主要原因,转科前全面评估患者病情,转科时详细交待和指导,加强患者气道护理,进行院内培圳和护理会诊,加强患者与家属的沟通与宜教,对防止患者重返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核医学科碘[131I]化钠口服溶液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时,治疗场所空气中131I放射性浓度,评估工作人员内照射剂量。方法 选取某医院核医学科DTC患者131I住院治疗的工作场所。分别对131I服药区和131I治疗病房空气进行气体采样,通过低本底伽玛谱仪探测样本,经计算空气中131I的活度浓度,估算工作人员受到的内照射剂量。结果131I服药区,服药3 h内活度浓度为3~187 Bq/m3。患者服药期间及患者服药后3 h、在服药处停留5~30 min,内照射剂量分别为0.08~0.50 μSv及0.00~0.04 μSv。患者服药当天病房空气中131I的活度浓度最高,可达3 091 Bq/m3;患者出院后,病房活度浓度逐渐降低,在48 h内浓度为10~242 Bq/m3。出院后48 h内 在病房停留5~30 min,内照射剂量为0.01~14.11 μSv 。结论 131I治疗DTC患者服药期间空气中131I活度浓度较高,建议采用远程给药或观察窗给药。患者住院期间,病房内131I活度浓度最高,建议除医护人员外,禁止其他人员进入病房。患者出院后,尽量延后进入病房的时间,以减少内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计算最近一个太阳活动周期内(1997 - 2007年)飞行人员每年的宇宙辐射受照水平,为制定飞行人员的辐射防护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460条飞行航线数据,用民航宇宙辐射剂量计算系统CARD计算飞行人员飞行过程中受到的宇宙辐射有效剂量.结果 最近一个太阳活动周期内,在460条航线中,一次飞行过程中受宇宙辐射有...  相似文献   

16.
医院SARS重症监护病区空气传播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SARS重症监护(ICU)病区患者及周围空气等进行研究,为SARS的传播途径提供帮助和证据支持.方法用日本产安德森空气采样器对SARSICU病区重复2次,对5个病房的空气和病区空调的过滤网、冷凝水取样,分别用RT-PCR和病毒分离培养方法检测.结果SARSICU病房空气样本中查出SARS病毒,并发现病毒既存在大的生物颗粒上,也存在较小的生物颗粒和病房外空调机过滤网上,表明在ICU病区SARS病毒可能存在近距离飞沫,也存在小的气溶胶的生物颗粒上,随空气在一定范围、一定的时间内传播.结论在SARSICU病房、病区空气中可能存在SARS病毒,所以加强病区的空气通风与ICU医务人员的呼吸道、黏膜等个人防护是防止SARS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广东省部分临床核医学诊疗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状况以及人员受照剂量水平,为寻找其放射性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以广东省14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研究对象,根据国家相关标准,采用辐射监测方法,对临床核医学工作场所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放射性污染水平及人员受照剂量进行测量和推算。结果 工作场所中18F合成室操作孔在防护罩打开状态下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最高,达到166 μSv/h;放射性药物分装、注射等操作环节手部的剂量率较高,其中在分装柜分装18F、131I和99Tcm时可分别高达3720、1220和468.2 μSv/h,在注射台(窗)注射18F和99Tcm时可分别高达537和882 μSv/h。广州G医院18F注射室的工作台面β表面污染水平为99.6 Bq/cm2,工作人员手掌部位为1.6 Bq/cm2,超过国家标准限值。核医学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为0.08~5.18 mSv/a。在无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分装人员手部的年当量剂量最高,为0.02~390 mSv/a;注射人员次之,为0.57~85.62 mSv/a;而分装、注射时工作人员眼晶体、全身和下腹部的职业照射剂量较低。结论 核医学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现况良好;应重视放射工作人员自身防护,熟练操作技能以缩短作业时间,采取合理防护设(措)施以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掌握广西辖区内糖厂密封放射源的使用分布情况,评价密封放射源对周围环境、职业人员、公众成员产生的辐射影响,为今后糖厂放射源的使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监测规范合理布点,利用γ辐射剂量率仪对广西区内所有使用密封放射源的糖厂开展辐射环境现场测量,根据监测结果进行估算,并结合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密封放射源使用场所周围辐射剂量率高于环境本底水平,职业人员、公众成员会受到一定的辐射剂量。结论 职业人员及公众成员年有效剂量结果符合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目前上海市从事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工作的人员受照情况。[方法]普查上海市PET/CT工作人员基本情况,监测PET/CT工作场所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和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累积剂量。[结果]截至2011年,上海市共有PET/CT13台,工作人员153名。采用不同放射性药物分装形式和注射方式,工作人员身体同一部位所受剂量有较大差别:非通风橱分装情况下(不考虑手部),眼部丫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最高,其最大值达到613.6gSv/h,是通风橱内操作的62倍;注射操作时,移动式防护车方式所受剂量最高,胸部最大值为391.8μSv/h;全身各部位均以手部受照剂量最大,分别达到4407.0μSv/h和2211.3μSv/h。不同工作岗位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累积剂量也存在较大差别,依次为护士〉技师〉医师,护士的双月最大剂量达到3946.6μSv。[结论]上海市PET/CT整体防护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但在受照剂量尽可能低的原则下,工作人员防护仍需要改进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