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应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对某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新建建设项目(简称"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验证效果。方法在对某年产量为72.7万k VAh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过程中,通过分析铅烟和铅尘职业病危害,确定危害关键控制点(CCP)和关键限值,以及建立CCP监督控制程序、纠正措施和建立HACCP体系验证程序等步骤,建立和应用HACCP体系,验证HACCP体系应用效果。结果该建设项目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和(或)铅尘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L)超标率为33.3%(17/51);作业人员血铅水平偏高(≥1.9μmol/L)者检出率为2.3%(10/438)。通过建立HACCP体系指导铅危害整治后,该建设项目工作场所铅烟或铅尘CSTEL均不超标,作业人员血铅水平偏高者检出率下降到0.9%(4/438)。结论 HACCP体系可用于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中,为铅烟和铅尘危害的预防、控制和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碘-125(125I)放射性粒籽植入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及辐射水平,探讨关键控制技术。方法 以5家开展125I粒籽植入治疗项目的医疗机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卫生学现场调查、工作场所辐射防护水平检测、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等方法,调查粒籽植入涉源工作场所及相关人员的辐射水平;结合源项分析及放射卫生管理经验,根据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的原理,探讨125I粒籽植入治疗过程的关键控制点。结果 不同涉源场所中粒籽植入源运输包装、粒籽植入治疗室和专用病房工作场所各关注点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为本底~1.80 μSv/h(病房门处),均小于2.5 μSv/h;35名放射工作人员全年个人剂量监测结果为0.20~1.80 mSv,平均为0.42 mSv。结论 不同涉源场所的辐射水平及人员的受照剂量均符合国家标准限值的要求;应根据关键控制措施,对125I放射性粒籽植入治疗过程的关键环节予以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掌握广东省44家口腔诊所牙科X射线诊断项目放射防护的相关措施,探讨常见问题。方法 根据放射防护三原则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结合放射卫生现场调查、放射防护检测等结果,分析放射卫生防护及管理现况。结果 44家诊所56间机房的平面布局(基本)合理;56台设备的防护性能和质量控制检测均符合标准要求;56间机房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为本底~1.47 μSv/h,能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工作状态指示灯及门灯联锁、自动闭门、通风及个人防护用品等符合率为85.70%~98.20%;口腔影像医师和专(兼)职管理人员的配置、职业健康监护、放射防护相关管理制度及放射卫生档案等符合率为79.5%~100.0%。结论 牙科X射线诊断机房的放射防护及管理现状较好,需出台或健全相关国家法规、标准等,以规范锥形束CT的质量控制检测、口腔诊所场址要求及放射工作人员的配置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东省部分临床核医学诊疗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状况以及人员受照剂量水平,为寻找其放射性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以广东省14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研究对象,根据国家相关标准,采用辐射监测方法,对临床核医学工作场所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放射性污染水平及人员受照剂量进行测量和推算。结果 工作场所中18F合成室操作孔在防护罩打开状态下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最高,达到166 μSv/h;放射性药物分装、注射等操作环节手部的剂量率较高,其中在分装柜分装18F、131I和99Tcm时可分别高达3720、1220和468.2 μSv/h,在注射台(窗)注射18F和99Tcm时可分别高达537和882 μSv/h。广州G医院18F注射室的工作台面β表面污染水平为99.6 Bq/cm2,工作人员手掌部位为1.6 Bq/cm2,超过国家标准限值。核医学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为0.08~5.18 mSv/a。在无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分装人员手部的年当量剂量最高,为0.02~390 mSv/a;注射人员次之,为0.57~85.62 mSv/a;而分装、注射时工作人员眼晶体、全身和下腹部的职业照射剂量较低。结论 核医学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现况良好;应重视放射工作人员自身防护,熟练操作技能以缩短作业时间,采取合理防护设(措)施以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建立后装治疗场所的屏蔽计算模型。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方法,选取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现有的后装治疗室的屏蔽结构为模型。采用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蒙特卡罗中子-光子输运程序(MCNP5)建立后装治疗场所的屏蔽计算模型,模拟计算后装治疗场所的辐射场分布,通过对后装治疗场所的防护检测,验证屏蔽计算模型。结果各检测点MCNP5模拟计算结果与现场检测结果有较好的符合性,可模拟后装治疗装置产生的辐射场。借助MCNP5重建的计算模型模拟不同迷路内墙厚度下机房入口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有助于选择后装治疗场所适当的迷路内墙厚度,以有效降低防护门的厚度。结论 MCNP5屏蔽计算模型可优化后装治疗场所的屏蔽,以达到辐射防护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致死剂量的γ射线照射健康NIH小鼠后,其肝脏组织中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及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实验动物于室温环境下饲养,给予小鼠致死剂量,即9.0 Gy的60Co γ射线一次全身均匀照射。分别于照射前和照射后1、3、6、9、12、24 h用NO检测试剂盒检测肝脏组织中NO水平的变化,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脏组织中iNOS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致死剂量照射后,小鼠肝脏组织中NO水平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并趋于正常参考值的趋势;照射后6 h开始升高并维持至照射后9 h,与照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12 h开始恢复,并降至正常参考值范围(P>0.05)。致死剂量照射后,小鼠肝脏组织中有iNOS和p53蛋白的阳性表达,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797(P<0.01)。结论 致死剂量γ射线照射后,动物肝脏组织中NO水平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与p5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广东省新生代劳务工的职业卫生服务需求现状,探索新时期职业卫生服务模式.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新生代劳务工职业卫生知识知晓水平和获得途径,职业卫生服务现状和服务需求等方面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并与老一代劳务工进行比较.结果 新生代劳务工文化水平比老一代劳务工有所提高,但初中以下学历仍占52.30%;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一定的职业卫生知识,81.63%的劳务工期望获得职业健康检查服务;职业病危害因素知晓率较老一代劳务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高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鼓励企业开展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提高新生代劳务工职业卫生知识水平,以满足新生代劳务工日益增长的职业卫生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加速器机房入口辐射剂量,指导机房入口防护检测。方法 利用FLUKA程序构建加速器机头及机房模型,模拟加速器在10 MV和600 cGy/min条件下,比较不同机架角度、照射条件和迷路情况下机房入口内侧的辐射剂量率。结果 不同迷路内墙厚度和机架角条件下,有水箱时入口剂量率明显大于无水箱情况。迷路内墙厚度为1 800 mm,机架角为90°时入口剂量率最大。迷路内墙厚度为1 000 mm,机架角为0°和180°时,入口剂量率明显大于其他情况。迷路内墙为1.80 m、机架角为90°、有水箱、迷路内入口宽为1 400~2 200 mm时,机房入口处剂量率在(82.26 ± 48.95)~(314.09 ± 96.34) μSv/h。结论 加速器机房入口处的剂量主要来自于有用线束在患者体表的散射和泄漏辐射,入口剂量率随迷路内口宽度递增。在入口防护检测时,机架角度的选取要考虑迷路内墙厚度,在不明确情况下对4个角度进行检测,保证检测结果的全面和准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质子治疗室屏蔽防护材料和屏蔽厚度的选择,积累质子治疗室屏蔽防护经验,为质子治疗室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FLUKA程序建立质子治疗室的屏蔽计算模型,模拟质子治疗室的辐射场分布,对质子治疗室的屏蔽进行优化。结果 厚度为250 cm混凝土控制室墙外30 cm处周围剂量当量最大为3.12 μSv/h,改变屏蔽方案为5 cm钢板(机房侧)+237 cm混凝土+8 cm聚乙烯(控制室侧)后,周围剂量当量最大值为1.43 μSv/h,调整材料位置后,治疗室控制室墙外30 cm周围剂量当量率最大为3.95 μSv/h。结论 质子治疗室辐射场中,主要是中子和γ射线,中子对剂量当量的贡献占绝大部分比重。且质子治疗室辐射场中主要以高能中子和快中子为主。因此其屏蔽防护主要考虑中子防护,在屏蔽材料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辐射场的中子能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宝石加工工人矽肺( GWS)的职业流行病学特征,为做好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回顾性调查103例天然GWS和165例人造GWS共268例患者,分析其分布及影响因素、临床表现和发病特征等,提出控制与预防措施.结果 天然宝石加工企业工作场所粉尘平均质量浓度为1.71 mg/m3,超标率21.59%,游离二氧化硅(SiO2)水平为(47.23±5.42)%.103例天然GWS和165例人造GWS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33.78±5.83)岁和(31.09±4.26)岁,接尘工龄分别为(8.00±3.20)年和(8.40±2.63)年;发病工种分别以切粒工(67.96%)和磨钻工(81.82%)居多.胸片影像学改变前者以圆形小阴影q影为主(68.93%),后者以p影为主(87.88%);并发肺结核率前者(22.33%)显著高于后者(1.82%),病死率前者较高(4.85%).天然GWS和人造GWS肺功能损伤率分别为31.87%和12.27%,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者分别占58.76%和6.06%;前者致残程度更重,预后更差.结论 宝石加工过程产生的矽尘对工人健康危害极大,应加强监督管理,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