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胰腺微循环障碍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急性坏死胰腺炎(ANP)的发病机理至今不清,近年,器官微循环实验新技术的应用,使ANP胰腺微循环改变的研究取得长足进展,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胰腺局部微循环障碍在ANP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同时也带给临床治疗以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2.
胰腺微循环障碍与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以其高病死率而成为临床医学的一大难题,其发病机理至今尚不十分清楚。100多年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传统的“自身消化学说”已不能满意地解释急性胰腺炎(AP)复杂的病理过程和不断加剧的临床现象。有大量依据证实,在AP的病理过程中,突出地存在以缺血为特征的胰腺微循环障碍。90年代以来,有关AP与胰腺微循环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对胰腺微循环紊乱在AP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胰腺微循环紊乱在AP的发病机理中是动因还是结果取决于AP的临床及病理类型、动物模型的选择、给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 (AP)外周循环和胰腺微循环中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 1(PECAM 1)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 Wistar大鼠 48只 ,诱发AP动物模型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脾静脉和下腔静脉血中多形核白细胞 (PMN )PECAM 1的表达。结果  ( 1)在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动物模型中 ,外周循环和胰腺微循环PMNPECAM 1的表达水平在AEP 2、4h组相近 ,自 4h开始 ,外周循环PMNPECAM 1的表达上调直至 8h ;胰腺微循环PMNPECAM 1的表达下调直至 8h ,在AEP 8h组 ,差异有显著性 ( P <0 .0 5 )。 ( 2 )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模型中 ,胰腺微循环PMNPECAM 1的表达下调 ;外周循环组PMNPECAM 1的表达未见明显变化 ,在ANP 4、6h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AEP胰腺微循环和外周循环PMNPECAM 1的表达呈逆向性 ,在胰腺微循环呈下调趋势 ,在外周循环呈上调趋势 ;ANP胰腺微循环PMNPECAM 1的表达呈加速性下调 ,该结果显示 ,在ANP早期 ,抑制PMNPECAM 1的过度表达可能有助于改善AP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4.
我国胰腺外科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沈魁 《中华外科杂志》1995,33(4):195-196
我国胰腺外科的现状和展望沈魁胰腺外科在我国腹部外科中发展虽较为缓慢,但近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就其现状与展望简述如下。一、实验研究我国胰腺疾病的实验研究已有良好开端,如胰腺解剖的研究、急性重症胰腺炎动物模型的建立,其发病机理的研究、胰岛微循环形态...  相似文献   

5.
重症急性胰腺炎后假性胰腺囊肿内出血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NP)后假性胰腺囊肿内出血为临床少见并发症,发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一旦处理不及时致囊肿破裂会引起致命性的腹腔内大出血而导致患者死亡。我们回顾性分析武汉协和医院胰腺中心10例ANP后假性胰腺囊肿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就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胰腺炎微循环障碍加重的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选取实验用大鼠共30只,其中15只大鼠处理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AEP),另外15只大鼠则处理为胰腺炎微循环障碍加重后的急性坏死型胰腺炎(ANP),测量2组大鼠血清中VEGF的含量,检测VEGF在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将胰腺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理改变。结果:2组血清中均有较高的VEGF含量,ANP组高于AEP组(P<0.05);ANP组大鼠胰腺组织中的VEGF表达明显升高,与AE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光学显微镜下观察2组大鼠的胰腺组织,AEP组间质充血,存在坏死的腺泡灶,而ANP组则出现间质的出血,腺泡灶也存在大范围的坏死,同时大量红细胞沉积,坏死更加明显。结论:在胰腺炎微循环障碍加重之后,VEGF出现明显的高表达,在临床上可以作为疾病加重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胰腺微循环障碍加重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N组)、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组(AEP组)及急性坏死型胰腺炎组(ANP组)。于建模后6、12和24h,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的VEGF、TNF-α及淀粉酶(AMY)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胰腺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比较。结果:AEP组与ANP组胰腺组织中各时相点VEGF染色评分均明显高于N组(P〈0.05);建模6hANP组的评分显著高于AEP组(P〈0.05),而12和24hANP组的评分均明显低于AEP组(P〈0.05)。ANP组和AEP组血清VEGF、TNF-α与AMY含量均显著高于N组(P〈O05);ANP组与AEP组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EP组建模24hVEGF含量和12hAMY含量与AN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与TNF-α(正相关(P〈O.05)。结论:VEGF作为相对独立的微循环影响因素与全身炎症反应呈正相关,但在胰腺微循环障碍持续加重期,胰腺组织及血管内皮细胞严重受损,VEGF表达减少,胰腺坏死病变难以逆转。  相似文献   

8.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肾损害与肾微循环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时肾微循环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 SD大鼠12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与SAP组,用5%牛磺胆酸钠胰腺上均匀注射制成ANP模型,采用放射性生物微球技术在制模后1/2h、2h、6h、12h分别测定肾血流量,同时观察肾静脉血TXA2/PHI2比值及肾功能和肾组织学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NP组各时相肾血流量均明显降低,BUN、Cr明显增高,TXA2/PGI22小时起明显增高。ANP组内肾血流量比较,2h时较1/2h有所回升,6h又复下降,12h降至最低。对照组肾组织检查无明显异常,ANP组1/2h即有组织学损害,并随时间处长而更加严重。结论 肾损害在ANP早期即已发生,肾脏缺血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肾脏微循环障碍可能为ANP肾损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胰腺微循环血供障碍的原因,进一步阐明奥曲肽治疗ANP的可能机制。方法 实验研究分A、B、C3组,每组8只大鼠,共24只,随机分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ANP模型组;C组:奥曲肽治疗组。分别测定每组血液中TXB2、PGI2及PGE2含量。结果 实验性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早期(2h),血液中TXB2含量显著升高,PGI2则显著降低,PGE2无显著变化。使用奥曲肽治疗ANP后,其血液中TXB2显著降低,PGI2显著升高,PGE2无显著变化。结论 奥曲肽可能通过改变ANP血液中TXB2、PGI2水平,升高PGI2及TXB2比值,从而改善全身各脏器,特别是胰腺组织微循环血供,改善病变脏器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发生的早期阶段氧自由基损伤细胞连接结构引起胰腺组织水肿。外源性硫酸软骨素(CS)通过抗氧化作用减轻ANP大鼠胰腺细胞损伤及胰腺水肿。本研究旨在探讨硫酸软骨素稳定ANP大鼠胰腺细胞间连接,减轻胰腺间质水肿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实验性治疗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血内毒素、sCD14及血浆灭活内毒素能力 (EIC) 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ANP组和ANP+HBO (治疗)组。ANP模型建立30min后, 治疗组给予HBO治疗2h。 测定各组建模3,6,10 h后的血内毒素水平,sCD14,EIC,TXB2和6-K-PGF1a水平。 结果:建模3h和6h后, 治疗组的内毒素水平、sCD14和TXB2水平明显低于ANP组(P<0.05), 而EIC明显高于ANP组(P<0.05)。 结论:高压氧对大鼠ANP的治疗可能系通过改善胰腺微循环,增强EIC,降低血内毒素和sCD14水平而实现。  相似文献   

12.
从1889年Regiaal dFiu首先确定急性胰腺炎病至今.众多学者对该病病因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国外近来的研究揭示;磷脂酶A和血栓素A2、胰蛋白酶和抗胰蛋白酶系统、溶酶体酶、氧自由基、细胞嗅稳定性和胰血循环障碍(包括胰腺微循环紊乱)等因素在急性胰腺炎发病中均起一定作用并相互联系。即使如此,对该病的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未能予以阐明。鉴于近年来国外学者对胰腺微循环紊乱在急性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倍加关注,本文就该问题以及针对胰腺微循环紊乱的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胰腺微循环障碍是导致急性胰腺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针对改善胰腺微循环的治疗方法会减少胰腺组织的坏死程度和病变的演进。本文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微循环障碍提出相关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4.
急性胰腺炎(AP)因其发病机理复杂而治疗棘手。新近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在AP病程中异常升高,并加重胰腺持续缺血,机体微循环紊乱,使AP病情进一步恶化。据此,本研究通过复制大鼠AP模型,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valsartan)对大鼠AP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微循环障碍与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胰腺炎(AP)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临床特点包括胰腺坏死、炎症因子激活、SIRS及MODS[1]。在AP早期发病过程中,胰腺组织缺血缺氧促进组织坏死的发生,触发AP后续系列病理改变。研究证实,胰腺局部灌注降低尤其是微循环障碍在AP病情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针对微循环障碍的治疗有可能减少AP组织坏死的发生及降低病人病死率。本文就微循环系统在急性胰腺炎发病过程中所起作用做一介绍。1胰腺的微循环解剖胰腺具有丰富的血供,动脉系统包括直接发出于腹腔干及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血管,动脉终末分支对胰腺血供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时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胰腺及肺组织的表达特征和作用。方法。用3.5%的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制备ANP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等方法动态观察ANP时胰腺、肺组织ICAM-1的表达改变和PMN组织聚集的变化。结果:胰腺及肺组织ICAM-1的表达分别在ANP造模后3H、6h明显增强,并于12h达高峰。结论:ICAM-1介导的PMN大量组织聚集可能是ANP早期胰腺及肺组织损伤的重要参与因素。  相似文献   

17.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外器官微循环改变及乌司他丁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 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时肺、肾、肠微循环的变化及乌司他丁(UTI)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48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ANP组及UTI组。ANP组、UTI组于胰被膜下均匀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成ANP模型,对照组则注射等量生理盐水。UTI组于制模后即由股静脉缓慢注射UTI 10000u/kg,对照组及ANP组则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制模后2h及6h采用放射性生物微球法测定肺、肾及末端回肠组织的血流量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NP组制模后2h及6h肺、肾、肠组织血流量显著减少(P<0.05);与ANP组相比,UTI组2h及6h各组织血流量均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 微循环障碍是ANP胰外器官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UTI对ANP时胰外器官微循环障碍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柴胡汤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柴胡汤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的作用.方法: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NP组和大柴胡汤组,制模后3 h、6 h、12 h时间点分别处死6只.记录腹水量,测定血清淀粉酶,HE染色观察胰腺、肺、肠壁组织病理改变;按Schmidt方法对组织病理改变进行严重度评分.伊文思蓝(EB)染料血管外渗法检测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结果:大柴胡汤组腹水量明显低于ANP组(P<0.05);各时间点ANP组血清淀粉酶水平高于假手术组(P<0.01);ANP组胰腺、肺、肠壁组织EB含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大柴胡汤组血清淀粉酶水平较ANP组显著降低(P<0.05);大柴胡汤组胰腺、肺、肠壁组织病理改变较ANP组减轻;胰腺、肺、肠壁组织EB含量均显著低于ANP组(P<0.05).结论:大柴胡汤预处理可以改善ANP大鼠模型的疾病严重程度,其机理可能与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模型胰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ANP组和正丁酸钠治疗组(治疗组)。逆行性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建立ANP模型。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RT-PCR法检测胰腺组织HMGB1 mRNA的表达,并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ANP组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在ANP建模后6h达高峰,12h下降。ANP组大鼠胰腺组织HMGB1 mRNA表达水平在ANP后12h明显升高,至24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治疗组胰腺组织HMGB1 mRNA表达水平在ANP后12,24h明显低于ANP组(P<0.05),且同期胰腺损伤比ANP组轻(P<0.05)。建模后24h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ANP组与治疗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MGB1作为晚期炎症因子参与了ANP的全身炎症反应。HMGB1抑制剂正丁酸钠能降低ANP大鼠胰腺组织HMGB1基因表达水平,减轻ANP胰腺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急性胰腺炎(AP)是一种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的外科常见急腹症。其病变常使患者处于免疫过反应状态。经历着局部组织坏死和全身炎症反应的双重打击。因此,首先针对其发病及进展机制的治疗显得极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对AP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胰腺微循环障碍在AP病程演进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已日益受到关注。大量的血管活性物质如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内皮素、缓激肽等均在胰腺微循环障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