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附子多糖对裸鼠胃癌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对肿瘤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5-氟尿嘧啶组(5-FU,0.01 g·kg~(-1)),附子多糖高、低剂量组(0.2,0.1 g·kg~(-1)),灌胃15 d。观察附子多糖对裸鼠胃癌瘤重的影响;光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含量;通过免疫组化、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肿瘤组织中MMP-2,MMP-14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附子多糖高、低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52.83%,40.57%,与模型组比较,附子多糖高、低剂量组的瘤重显著降低(P0.01),附子多糖对裸鼠胃癌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ELISA表明,与模型组比较,附子多糖高、低剂量组显著降低裸鼠胃癌血清TGF-β_1含量(P0.01);免疫组化表明,与模型组比较,附子多糖高、低剂量组MMP-2蛋白明显下调(P0.05,P0.01),MMP-14蛋白表达下降(P0.01);Western blot表明,与模型组比较,附子多糖高、低剂量组MMP-2,MMP-14蛋白表达下调(P0.0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附子多糖高剂量组的MMP-2,MMP-14 mRNA表达下降(P0.05,P0.01)。结论:附子多糖可抑制裸鼠胃癌移植瘤的生长,抑制TGF-β_1表达,其抑瘤机制可能与下调MMP-2,MMP-14蛋白及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猕猴桃根多糖抗肿瘤注射剂小鼠体内抑瘤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猕猴桃根多糖抗肿瘤注射剂抑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配伍组实验设计研究方法,对采用不同剂量的用药组和对照组小鼠抑瘤率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应用电镜对各组肿瘤细胞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猕猴桃根多糖抗肿瘤注射剂对H22肝癌细胞株呈现良好的抑制效果,中剂量组抑瘤率为68.5%,相应PCNA表达率51.20%,效果最佳。电镜显示猕猴桃根多糖抗肿瘤注射剂各实验组肿瘤细胞均出现凋亡现象,肿瘤细胞线粒体肿胀,并出现细胞胞浆内存在空泡等细胞中毒现象。结论:猕猴桃根多糖抗肿瘤注射剂对肝癌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CNA来减缓肿瘤细胞增殖,同时对肿瘤细胞线粒体产生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胃复方对人胃癌BGC-823裸鼠的抑瘤作用及c-Myc、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表达的影响,评估胃复方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胃癌BGC-823裸鼠模型;将成功建立的裸鼠胃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的40只荷瘤鼠随机分为5组(n=8):模型对照组、胃复方低剂量组、胃复方高剂量组、氟尿嘧啶组、氟尿嘧啶联合中药组,连续给药4周。每7天记录肿瘤长径、短径,计算瘤体体积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图;给药4周后处死所有荷瘤鼠,剥离皮下移植瘤称瘤重、计算抑瘤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瘤体组织c-Myc、hTERT蛋白表达。结果:1)胃复方对人胃癌BGC-823裸鼠移植瘤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各剂量间有量效关系。其中胃复方低剂量组、胃复方高剂量组、氟尿嘧啶组、氟尿嘧啶联合中药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1.06%、45.89%、30.65%、59.42%。氟尿嘧啶联合中药组效果最好。2)瘤重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瘤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氟尿嘧啶联合中药组降低明显。3)肿瘤生长曲线图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瘤体积均有一定程度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均能下调c-Myc、hTERT蛋白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氟尿嘧啶联合中药组下降最明显。结论:胃复方能够抑制人胃癌BGC-823细胞BALB/c-nu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可能与下调c-Myc、hTERT蛋白表达有关,并且与氟尿嘧啶联合用药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配伍姜黄素对人卵巢癌HO-8910原位移植瘤出现转移的抑瘤作用,探讨两者配伍对抗肿瘤是否有协同增效作用。方法:选取已建立荧光蛋白转染的HO-8910卵巢癌动物模型,设G1模型组,G2顺铂组,G3黄芪甲苷组,G4姜黄素组,G5黄芪甲苷+姜黄素配伍组,每组8只。称瘤重并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eptidase 2,MMP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apoptosis regulator,Bcl-2)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MMP2,Bcl-2及miR21,miR15a,miR200a基因表达。结果:荷瘤鼠经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瘤重均有所减小,配伍组瘤重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顺铂组、单体组MMP2,Bcl-2蛋白表达均降低,配伍组明显降低(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MMP2,Bcl-2,miR21基因表达均降低,配伍组明显下调(P0.05),miR15a,miR200a基因表达均增强,配伍组明显上调(P0.05)。结论:黄芪甲苷配伍姜黄素对人卵巢癌HO-8910原位移植瘤出现转移后有抑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MP2,Bcl-2,miR21表达,上调miR15a,miR200a表达有关,黄芪甲苷配伍姜黄素确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药舒肝凉血方联合三苯氧胺(TAM)对荷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裸鼠的肿瘤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裸鼠MCF-7乳腺癌移植瘤,随机分为对照组、TAM组、舒肝凉血汤组(简称中药)及中药+TAM组,给药28d后,计算肿瘤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肿瘤细胞周期分布情况,采用TUNEL法观察肿瘤细胞凋亡情况,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裸鼠血清中的雌二醇和孕酮水平。结果:治疗各组移植瘤生长速度均低于对照组,TAM组、中药组及中药+TAM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8.30%、26.30%、41.01%,各治疗组的平均瘤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各组G0/G1期细胞增多,出现G0/G1期细胞阻滞,其中中药+TAM组周期阻滞最明显;凋亡检测发现中药+TAM组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高于单独应用中药和TAM组;中药组和中药+TAM组的血清雌二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1)。结论:舒肝凉血方与TAM联合应用,可以使TAM的抑瘤作用增强,此作用可能与中药复方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以及降低动物血清中雌二醇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健脾解毒方对裸鼠皮下移植瘤Bax及Bcl-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HCT8/V细胞制作裸鼠皮下移植瘤,将32只造模成功的裸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空白组予0.9%Na Cl溶液腹腔注射,化疗组予长春新碱腹腔注射,中药组予健脾解毒方灌胃,联合组予长春新碱腹腔注射和健脾解毒方灌胃。测量各组皮下移植瘤的瘤重及抑瘤率,光镜观察肿瘤组织病理情况,并采用Real-time PCR法测定Bax、Bcl-2 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化疗组、中药组、联合组瘤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化疗组比较,中药组、联合组瘤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对于空白组,化疗组、中药组、联合组瘤体抑制率分别为22.84%、38.44%、51.53%,以联合组抑瘤效果最佳。与空白组比较,化疗组、中药组、联合组Bax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Bcl-2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化疗组比较,中药组、联合组Bax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化疗组(P0.05,P0.01),中药组、联合组Bcl-2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化疗组(P0.01)。结论健脾解毒方通过上调Bax mRNA表达,下调Bcl-2 mRNA表达,促进肠癌细胞的凋亡,且与化疗药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药壁虎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中药壁虎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移植瘤小鼠S180肉瘤模型,将50只雌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环磷酰胺组、壁虎高组、中组、低组共5组,分别给于生理盐水灌胃1次/d,CTX(100 mg/kg)腹腔注射1次,壁虎高、中、低组(13.5,9,4.5 g/kg),每天灌胃1次.14 d后,称取荷瘤小鼠瘤重、胸腺重、脾脏重,计算抑瘤率、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观察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血红细胞实验指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蛋白表达,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中药壁虎可抑制小鼠肉瘤S180 生长,高、中、低组抑瘤率可达49.8%,52.8%,43.1%;对免疫器官无影响;可降低肿瘤组织VEGF,bFGF蛋白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结论 中药壁虎有抗肿瘤活性,其抗肿瘤的部分作用可能通过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及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而实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固本抑瘤Ⅱ号及其联合阿霉素对4T1乳腺癌荷瘤小鼠原位瘤生长及RECQL4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T1乳腺癌荷瘤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组、阿霉素组和中药+阿霉素组,每组6只,每7天测量体重和瘤体积,给药第28天取原位瘤称重,计算抑瘤率,并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WB)和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检测原位瘤组织中RECQL4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中药组、阿霉素组、中药+阿霉素组小鼠瘤重均小于对照组(P0. 01),中药+阿霉素组小鼠瘤重均小于中药组、阿霉素组(P0. 01),阿霉素组小鼠瘤重小于中药组(P0. 01)。在给药第28天,中药+阿霉素组小鼠原位瘤体积小于中药组(P0. 05)和对照组(P0. 01),阿霉素组和中药+阿霉素组小鼠体重均较对照组减轻(P0. 01),中药组小鼠体重未见明显影响。与对照组相比,中药组(P0. 05)、阿霉素组(P0. 01)、中药+阿霉素组(P0. 01)中RECQL4蛋白表达和阿霉素组(P0. 05)和中药+阿霉素组(P0. 01)中RECQL4 mRNA表达均偏低。结论 固本抑瘤Ⅱ号及其联合阿霉素均能抑制4T1乳腺癌荷瘤小鼠原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原位瘤组织中RECQL4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桦菌芝多糖G-F对S180荷瘤小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并探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S180小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桦菌芝多糖G-F低剂量组、桦菌芝多糖G-F中剂量组、桦菌芝多糖G-F高剂量组、猪苓多糖组;通过电镜技术观察S180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180肿瘤细胞内p53的表达情况。结果:电镜形态学观察显示,经桦菌芝多糖作用后S180肿瘤组织内有凋亡细胞存在;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桦菌芝多糖作用后S180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细胞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结论:桦菌芝多糖G-F具有诱导S180荷瘤小鼠肿瘤细胞凋亡作用,促进凋亡作用可能与降低S180荷瘤小鼠肿瘤细胞内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薏苡附子败酱散有效组分最佳配伍对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H22实体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空白组、阳性对照组、薏苡附子败酱散有效组分最佳配伍低、中、高剂量组(n=12),观察小鼠生存状态,以抑瘤率、胸腺指数、脾指数为指标考察治疗作用,采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法)测定每组小鼠血清中IL-6、NO、TNF-α、TGF-β1的含量变化。结果薏苡附子败酱散有效组分最佳配伍高剂量组对小鼠肝癌细胞H22的抑瘤率为59.01%,与模型组比较,能有效提高胸腺指数以及TNF-α、IL-6水平,降低NO、TGF-β1水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薏苡附子败酱散有效组分最佳配伍高剂量组对H22荷瘤小鼠具有较显著的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熟地黄多糖对H22荷瘤小鼠线粒体凋亡途径中细胞色素C和Caspase-3的作用机制。方法:用H22肝癌腹水瘤株接种小鼠右侧腋下构建实体瘤模型,随机分组为模型组、环磷酰胺组、熟地黄多糖组,连续灌胃给药8 d。剥离肿瘤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肿瘤组织中细胞色素C与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熟地黄多糖可使H22瘤小鼠肿瘤组织中细胞色素C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熟地黄多糖能上调H22荷瘤小鼠肿瘤内细胞色素C和Caspase-3的表达,其机制可能是促进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及其Caspase-3的激活,启动线粒体凋亡途径,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来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玉竹多糖抗肺癌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来源玉竹多糖对在体肿瘤和离体培养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探讨其抑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以接种人肺癌细胞的裸鼠为荷瘤小鼠模型,观察不同来源的玉竹多糖对接种瘤体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蛋白和基因的变化。以人肺癌细胞(A549)为模型,检测不同来源玉竹多糖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不同来源的玉竹多糖处理荷瘤小鼠后能有效抑制小鼠瘤体的生长以及体外肺癌细胞的增殖(P 0. 05);促进肺癌细胞以及瘤组织细胞的凋亡。结论玉竹多糖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玉竹多糖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表达,从而降低细胞周期蛋白表达,阻止肺癌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实验研究复方茯苓多糖口服液抗肿瘤作用,并对其免疫调节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通过苯酚硫酸法测定复方茯苓多糖口服液中总多糖含量。复方茯苓多糖口服液设50、100、200mg/kg 3个剂量组,用香菇菌多糖片作阳性对照组,剂量为20mg/kg,另设模型组。昆明小鼠右前肢腋下接种肿瘤后给药14天,测量各组瘤重、脾脏和胸腺重量,计算肿瘤抑制率、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腹水瘤模型以茯苓提取物作为对照,给药16天后停药观察,记录小鼠生存时间。采用Balb/c小鼠接种S180肿瘤细胞分组给药,进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实验,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和小鼠NK细胞活性测定实验。结果:复方茯苓多糖口服液中总多糖含量经测定约为17mg/ml,并且复方茯苓多糖口服液50、100、200mg/kg组对S180实体瘤抑制率分别为34%、40%、43%,对H22实体瘤抑制率分别为40%、37%、30%,均有统计学差异。复方茯苓多糖口服液100mg/kg组生命延长率为14.28%,明显优于茯苓提取物200mg/kg组7.14%。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实验,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和小鼠NK细胞活性测定实验中,复方茯苓多糖口服液50、100、200mg/kg组OD值均显著高于模型组。结论:复方茯苓多糖口服液有抑制小鼠S180和H22肿瘤生长的作用,对实体瘤有显著抑制作用,对S180腹水瘤抑制作用较弱,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能促进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和NK细胞活性,能够调节荷瘤小鼠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五味子多糖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病理结构及总蛋白质组的影响。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与电镜观察的方法,观察五味子多糖对H22实体瘤组织的病理学影响;采用双向电泳及银染法,观察五味子多糖对H22实体瘤组织蛋白质表达差异的影响。结果:五味子多糖给药组细胞异型性降低,癌组织中浸润大量的免疫细胞(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同时,肿瘤组织细胞及胞浆内细胞器都伴有坏死的现象;与正常组比较,五味子多糖高剂量组可使在模型组表达上调的9个蛋白质斑点表达量下降,接近正常组。结论:五味子多糖能抑制小鼠H22肝癌移植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肿瘤组织中蛋白质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魟鱼软骨多糖(Ray cartilage glycosaminoglycans,RCG)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模型中肿瘤和血管生成拟态的抑制作用及对肿瘤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PI3K)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B16小鼠黑色素瘤细胞接种于C57BL/6小鼠右腋下部复制肿瘤模型,将40只SPF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环磷酰胺(CTX,60 mg/kg)组与魟鱼软骨多糖(600、300、150 mg/kg)组,观察肿瘤生长情况,计算抑瘤率;采用CD31/PAS双重染色检测魟鱼软骨多糖对肿瘤血管生成拟态计数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测定PI3K表达变化,RT-PCR法测定PI3K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魟鱼软骨多糖的不同剂量组都对小鼠黑色素瘤的瘤重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600mg/kg剂量的魟鱼软骨多糖最明显,CD31/PAS双重染色结果显示600mg/kg魟鱼软骨多糖组对血管生成生成拟态有较强的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和RT-PCR结果表明随着魟鱼软骨多糖药物浓度的升高,PI3K蛋白表达水平逐渐明显降低,基因表达水平逐步明显降低,其中600mg/kg魟鱼软骨多糖组抑制作用最强。结论:魟鱼软骨多糖具有影响小鼠黑色素移植瘤和血管生成拟态生成的作用,并且可能与降低PI3K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半枝莲多糖对Lewis肺癌小鼠VEGF、EGFR、nm23表达的影响,分析其抗肿瘤的作用可能机制。方法 50只C57BL小鼠于右腋下接种肺癌Lewis瘤细胞悬液制作肺癌小鼠模型,将其随机分成5组即模型对照组、半枝莲多糖高剂量组、半枝莲多糖中剂量组、半枝莲多糖低剂量组、环磷酰胺(CTX)组,观察各组VEGF、EGFR、nm23的表达情况。结果半枝莲多糖能够抑制Lewis肺癌小鼠肿瘤的发展和生长,提高免疫器官功能,并抑制肿瘤组织中VEGF、EGFR的表达,同时上调nm23的表达水平。结论半枝莲多糖对肺癌小鼠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以上研究因子而实现。  相似文献   

17.
附子多糖对H22和S180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研究附子粗多糖和酸性多糖对S180、H2 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法得到附子粗多糖和酸性多糖 ,通过腹腔注射和灌胃两种途径给药 ,以肿瘤生长抑制率和存活延长率为指标观察附子多糖对荷瘤小鼠 (S180和H2 2 )的抑瘤作用 ,并通过检测淋巴细胞转化能力、NK细胞活性、肿瘤细胞凋亡率、癌基因和细胞增殖指数 (PI)等指标探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结果 :附子粗多糖和酸性多糖对H2 2荷瘤小鼠肿瘤有显著的抑瘤作用 ,灌胃给药的抑瘤率分别为 4 5 30 %和 5 9 36 % (P <0 0 1) ,腹腔给药的抑瘤率分别为 4 9 6 5 %和 6 9 2 8% (P <0 0 1)。两种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也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附子多糖对S180和H2 2荷瘤小鼠有延长存活时间的作用 (P <0 0 5或P <0 0 1)。两种多糖均明显增大了小鼠脾脏的重量 (P <0 0 1) ,提高了荷瘤小鼠的淋巴细胞转化能力 (P <0 0 5 )和NK细胞活性 (P <0 0 1) ,提高了抑癌基因p5 3和Fas的表达 (P <0 0 1) ,并且提高了肿瘤细胞凋亡率 (P <0 0 1)。结论 :附子粗多糖和酸性多糖有显著的抑瘤作用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调节癌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比较活血化瘀方、清热祛湿方和养阴柔肝方3种不同治法中药复方对H22荷瘤小鼠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皮下接种肝癌H22P<0.01),3个给药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种治法中药复方在抑制瘤细胞增殖方面以活血化瘀方作用最为显著;3者均可以明显抑制肝癌细胞CyclinD1表达,推断3种方法能够抑制肝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肝癌细胞内CyclinD1的阳性表达,阻断CyclinD1-CDK4-Rb通路,降低细胞周期转换速度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附子与贝母单用及配伍后体内外抗肿瘤实验,验证“半蒌贝蔹芨攻乌”中附子与贝母配伍禁忌理论。方法:生附片与浙贝母单用及配伍对小鼠Lewis肺癌抑瘤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测量对小鼠肿癌LM,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附子、浙贝单用均有抑瘤及抑制癌转移作用.但两药配伍后无增效作用,以流式细胞仪测量附子贝母提取物相当于生药75mg/mL时能显著增加LM2细胞凋亡率,但两药配伍(1:1)后单药浓度均为75mg/mL时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附子单用时的凋亡率,表明两药配伍后对肿瘤细胞诱导凋亡作用减弱。以上实验表明附子与贝母两药配伍在抗肿瘤药效方面无明显协同增效作用。结论:以上研究结果支持“乌头反贝母”的中医药理论。  相似文献   

20.
基于尿液代谢组学的附子配伍甘草减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方法,基于附子毒性生物标记物配伍甘草前后的轨迹变化规律,阐释附子配伍甘草的减毒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PLC-HDMS对连续给药6个月的附子组、附子-甘草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尿液代谢轮廓进行分析,结合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分析鉴定与附子毒性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及相关代谢通路,并对附子与甘草配伍前后大鼠体内毒性生物标记物表达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确定了12个与附子毒性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和与之相关的6条代谢通路,附子配伍甘草后对其中10个毒性生物标记物具有较好的回调作用。结论:附子与甘草配伍可通过调节戊糖、葡萄糖醛酸转换,淀粉和蔗糖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等代谢通路;有效降低附子的毒性,从代谢产物角度揭示中药配伍减毒的科学性,为附子的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