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破血逐瘀药物治疗脑出血超急性期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发病6 h以内住院脑出血患者63例,随机双盲分为药物组31例和安慰剂组32例,另选择同期健康查体老年健康人31例作为健康组。所有脑出血患者均给予脱水降颅压、控制高血压、防治并发症等常规对症治疗,药物组患者同时给予破血逐瘀中药颗粒剂口服或鼻饲,安慰剂组患者同时给予安慰剂口服或鼻饲,均连续10 d。检测药物组和安慰剂组入院时、入院24 h、入院72 h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DD)],并与健康组比较; CT检测药物组和安慰剂组入院时、入院72 h、入院10~14 d血肿体积,比较药物组和安慰剂组入院时和治疗后3个月NHISS评分,统计治疗后3个月患者改良Rankin量表预后分级情况,并分析预后与凝血指标的关系。结果药物组和安慰剂组各时间点INR与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入院24 h和72 h的PT、APTT、FIB、D-D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均0. 05),但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药物组和安慰剂组各时间点血肿体积及治疗后3个月NHISS评分、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但预后良好组FIB和D-D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均0. 05)。结论脑出血超急性期服用破血逐瘀药物可能是安全的,早期检测各凝血功能指标可能有助于判断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肾逐瘀化痰方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周围血肿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2组脑出血患者均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于急性脑出血发病24 h出血稳定后,给予补肾逐瘀化痰方,100 mL/次,2次/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2组血肿周围体积、血肿周围水肿体积的影响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头颅CT结果显示,观察组应用补肾逐瘀化痰方治疗后局部血肿周围体积、水肿周围体积明显缩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使用补肾逐瘀化痰方能够有效缩小局部血肿周围体积、减小局部血肿周围水肿体积,促进中枢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大大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破血逐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患者,采取双盲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理气解郁破血逐瘀法,对照组患者给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是77.5%(31/40),对照组患者的显效率是65%(26/40),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7.5%(39/4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80%(32/40),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未发现异常情况。结论中医破血逐瘀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逐瘀通脉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4组,常规用药(抗血小板、营养神经,脑细胞活化剂)组41例,简称A组。口服逐瘀通脉胶囊加常规组43例,简称B组。静脉输入长春西汀注射液加常规组45例,简称C组。逐瘀通脉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加常规组51例,简称D组,剂量同以上3组。观察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D组总有效率为88.24%,高于A组(60.97%)、B组(72.09%)和C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治疗后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黏度、血液流速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逐瘀通脉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能更好地改善症状和脑血流速度,调节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疗效优于常规用药、单纯使用逐瘀通脉胶囊或长春西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逐瘀通脉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及调脂作用。方法:将18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41例患者采用常规用药(抗血小板、营养神经,脑细胞活化剂)治疗;B组43例患者在A组用药基础上口服逐瘀通脉胶囊;C组45例患者在A组用药基础上静脉输入长春西汀注射液;D组51例患者在A组用药基础上采用逐瘀通脉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D组总有效率为96.07%,显著高于A组(60.97%)、B组(72.09%)和C组(7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T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优于B组和C组(P〈0.05),且血管事件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逐瘀通脉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能更好地改善症状,调节血脂;可以稳定和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预防血管事件发生,疗效优于单纯使用逐瘀通脉胶囊或长春西汀。  相似文献   

6.
破瘀醒神、化痰消水法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破瘀醒神、化痰消水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破瘀醒神、化痰消水中药治疗,对照组予西医常规处置;疗程均为21d。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及血肿吸收、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破瘀醒神、化痰消水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味蒲公英饮联合14 d序贯疗法治疗H.pylori感染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60例H.pylori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一味蒲公英饮联合14 d序贯疗法组(A组)、14 d序贯疗法组(B组)、10 d序贯疗法组(C组)、标准三联疗法组(D组),每组40例。A组和B组予14 d序贯疗法,其中A组同时予一味蒲公英40 g煎剂口服,C组予10 d序贯疗法,D组予标准三联疗法,疗程均为14 d。观察各组患者临床疗效、H.pylori根除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依存性和H.pylori复发率。结果 A组临床疗效优于B组、C组和D组,B组优于C组和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pylori根除率方面,A组和B组优于C组和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依存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和B组复发率明显低于C组和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味蒲公英饮联合14 d序贯疗法更适合H.pylori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破血逐瘀方配合西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5例无外科手术指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的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均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自拟破血逐瘀方;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平均住院时间和颅脑CT动态变化情况。结朵治疗组血肿吸收速度、平均住院时间、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非手术治疗基础上加用破血逐瘀方可以显著提高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对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将接受剖宫产术的305例产妇随机分为A组101例、B组103例和C组101例,A组予单纯缩宫素,B组予缩宫素+益母草注射液,C组予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片。观察比较3组产妇术中和术后0~2h、3~24h及25~48h的出血量,产后出血率,术后1,2,3,4,5 d子宫高度变化,术前和术后24h血常规和凝血指标,以及给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B、C 2组术中和术后0~2h、2~24h、24~48h出血量均显著小于A组(P均0.01),B组术中和术后0~2h出血量显著小于C组;B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A与C组,B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 2组术后1,2,3,4,5d子宫下降高度均显著大于A组(P均0.01),B组术后1,2,3,4 d子宫下降高度显著大于C组(P0.05或P0.01)。B、C组术后24h Hb和RBC水平下降幅度均显著小于A组(P0.01),B组下降幅度略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产妇手术前后凝血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用缩宫素相比,联合应用益母草注射液或米索前列醇片可更为有效地减少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降低产后出血率。缩宫素联合益母草注射液的起效速度、止血效果以及对子宫内膜损伤的修复作用均优于米索前列醇片,且不良反应较少,可作为预防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首选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0.
翟文静  赵爱民 《光明中医》2013,28(8):1613-1614
目的通过对女性更年期患者足跟痛的多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对比研究,探讨治疗本病的最佳治疗方式。方法将150例女性更年期足跟痛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内服加熏洗组(A组),中药熏洗组(B组)和局部封闭组(C组),并分别观察疗效及不良事件。结果 A组疗效明显优于B、C组(P<0.05),B组和C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A、B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加足部熏洗治疗更年期足跟痛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抽动宁胶囊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自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我院小儿神经科确诊多发性抽动症患者150例,且年龄在4~14岁之间,采用双盲双模拟随机分为A组90例,B组30例,C组30例。用法:按编号发放药物。三组药物分别为:试验药+对照药模拟片、对照药+试验药模拟胶囊、试验药模拟胶囊+对照药模拟片。试验药为抽动宁胶囊、对照药为泰必利片,按实验设计口服用药,随不同年龄选用不同剂量,疗程均为6周。结果试验结束后接盲结果,A组用药为抽动宁胶囊、B组用药为泰必利片、C组用药为模拟安慰剂。三组用药6周后的有效率分别为75.86%,79.31%和40.0%。经统计学分析,A组与B组比较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0.145;P值为0.704);A组与C组比较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P值为0);B组与C组比较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43;P值为0.002)。6周时,抽动宁组退出率为3.33%;泰必利组退出率为3.33%。抽动宁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9%,如头痛头晕、咽痛、上呼吸道感染、尿频等。泰必利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7.59%,如嗜睡、乏力、多汗、恶心、上呼吸道感染等。经统计学分析,A组与B组比较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不良事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抽动宁胶囊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疗效肯定,与泰必利比较,疗效相当;但两组在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方面比较有显著差异,抽动宁胶囊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盘状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盘状红斑狼疮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络病辨证分为阳虚寒凝络瘀证组(A组,n=24)和阴虚血热络瘀证组(B组,n=24),对照组为气阴两虚络瘀证和脾肾两虚络瘀证(C组,n=20),A、B组分别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C组给予强的松治疗,治疗后进行实验室检查对比分析和疗效评价。结果:A、B组临床疗效均优于C组(P0.05)。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A、B组患者除了HB、PLT以外WBC、24 h尿蛋白定量、ALT和Cr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变化(P0.05),C组患者除了HB、ALT、PLT其余指标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变化(P0.05);炎症指标中A、B组患者除了C3、C4、Ig A、Ig M以外ESR、CRP、Ig G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变化(P0.05),C组患者除了C3、C4、Ig M外其余指标均较治疗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盘状红斑狼疮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降低激素的用量并减轻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CT检查确诊的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152例随机分为A组62例、B组42例、C组48例,三组患者均接受西医综合治疗,A组于发病24~48h内、B组于发病1周时给予丹参注射液;三组于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进行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致残率)、Barthel指数计分、血肿吸收程度、病死率等比较。结果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总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性;A组分别与B组、C组比较Barthel指数计分、血肿吸收程度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早期使用丹参注射液治疗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良好的近期及远期效果,能促进颅内血肿吸收,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且于24~48h时使用较1周使用者能够获得更大益处。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应用血栓弹力图监测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简称ADP抑制率),研究颅内外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例行颅内外动脉支架成形术者,术后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抗治疗,血栓弹力图测定其ADP抑制率,根据抑制率分为3组,抑制率≥70%为反应良好组(设定为A组)96例,抑制率≤30%病例104例,分为2组,每组各52例(分别设定为B、C组),B组保持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常规剂量治疗不变,C组加大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剂量,连续随访6个月,记录3组一般情况及严重颅内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中,共发生不良事件31例,其中A组8例(8.33%),B组12例(23.08%),C组8例(15.38%),A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B、C组(P0.05),C组低于B组(P0.05)。3组病例不良事件的发生在术后1个月较高,但与其他月份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监测在颅内外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过程中,对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及抗血小板治疗药物剂量调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行气破血法联合利伐沙班预防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2017年11月~2019年4月收治的90例初次施行THA的患者分为三组,A组(使用利伐沙班)、B组(行气破血法)、C组(行气破血法联合利伐沙班)患者各30例,对比各组术后LDVT发生情况及临床用药疗效。结果:术后第14天,A组、B组、C组LDVT发生率分别为30.0%、26.7%、6.7%,C组LDVT发生率最低(P0.05)。术后第7天、14天,C组DVT早期诊断指标的下降幅度显著优于A组和B组(P0.05),A组、B组之间的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一用药方案相比,初次THA患者联合行气破血法与利伐沙班预防术后LDVT形成的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逐瘀通脉与长春西汀联合治疗对颈动脉硬化患者血清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120例颈动脉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给予逐瘀通脉治疗,B组给予长春西汀治疗,C组给予逐瘀通脉与长春西汀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和血浆稠度的变化。结果:C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0.0%,明显的高于A组的62.5%,B组的65.0%(P0.05),统计学有意义;治疗后3组hs-CRP、FIB和血浆稠度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且C组改善程度明显的优于A和B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治疗后3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且C组改善程度优于A和B组,数据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治疗后3组MT、CCA、ICA、ECA和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且C组改善程度优于A和B组,数据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临床中应用逐瘀通脉与长春西汀联合治疗颈动脉硬化效果显著,改善患者血浆稠度,并降低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并分析治疗痛风急性发作采用不同剂量秋水仙碱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科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接受治疗的75例痛风急性发作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秋水仙碱进行治疗,根据服用秋水仙碱剂量的不同平均分为A、B、C三组,每组25例,A组为低剂量口服组,B组为中等剂量口服组,C组为高剂量口服组,比较三组患者经不同剂量秋水仙碱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缓解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情况。结果:A组患者经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B组为12.00%,C组为64.00%,C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B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C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缓解时间为(40.2±10.6)h,B组为(25.6±6.3)h,C组为(25.9±7.5)h,B、C两组患者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缓解时间明显长于B、C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痛风急性发作选择中等剂量的秋水仙碱进行治疗效果最佳,能快速缓解患者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逐瘀安脑方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逐瘀安脑方,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逐瘀安脑方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有效,在增强疗效的同时未增加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黄芪冠心汤联合左西孟旦对更年期女性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92例更年期女性急诊PCI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46例)和对照组(B组,46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及PCI术治疗,予B组左西孟旦治疗,在此基础上予A组黄芪冠心汤辅助治疗,比较术前及术后7 d N-末端前脑钠肽(NT-proBNP)、血清肌钙蛋白I(cTnI)、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术后6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7 d,心功能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与B组相比,A组患者LVESD、LVEDD、cTnI、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P0.05),LVEF显著升高(P0.05)。术后6个月,A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予更年期女性急诊PCI术患者黄芪冠心汤联合左西孟旦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近期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并有助于降低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进行临床分析。方法:脑出血急性期患者98例,其中血肿扩大者48例,血肿未扩大5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结果:血肿扩大组平均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高于血肿未扩大组(P<0.05);与血肿未扩大组患者比较,血肿扩大组患者死亡率较高(P<0.05)。结论: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与收缩压、肝功能异常、饮酒史及口服阿司匹林等因素有关,血肿扩大导致患者死亡率较高,尽早发现,确定危险因素,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