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5月经我院16层螺旋CT扫描及多方法三维重建,诊断为支气管异物,并经支气管镜证实的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56例,分析各种三维重建方法对支气管异物的显示情况及诊断价值。结果56例患者图像满意,气管异物5例、右侧主支气管、支气管异物31例、左侧主支气管及气管异物20例;并发肺气肿41例、肺不张10例、阻塞性肺炎19例;49例异物与术中—致,出现移位4例,异物咳出3例。各种重建方法均可清晰显示气管、支气管异物位置、形态、大小、气管支气管狭窄的程度。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及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能直观的显示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局部气管支气管狭窄程度,且无创、快捷、廉价,显著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指导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应作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对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的价值。方法对54例怀疑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患者,实施螺旋CT平扫及三维重建,与支气管镜下手术情况对比,分析CT对支气管异物的显示情况及诊断价值。结果54例患者均获清晰图像,45例异物部位与术中所见一致,异物咳出后检查3例,位移1例,假阴性5例。结论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支气管内窥镜检取异物的31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术前影像学资料.31例患儿X线诊断物不明确.螺旋CT扫描须用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0~40 mA,时间1 s,螺距0.75,层厚3 mm,重建间隔1.5 mm及MPR图像后处理技术.结果 低剂量螺旋CT及MRR图像显示异物呈结节状附着或嵌顿于气道内导致局段气道连续性中断27例,异物阻塞肺叶或肺段形成不张4例.与支气管镜检结果对照,其对中心气道异物诊断准确性为100%,3级以上支气管异物诊断准确性为96.77%.结论 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及MPR图像后处理技术可明确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并可作为支气管镜检前的筛查.确定手术路径.后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ultilayer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三维重建对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的价值。方法对30例怀疑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患者,实施肺螺旋CT平扫及三维重建,与硬性支气管镜下手术情况对比,分析各种重建方法对支气管异物的显示情况及诊断价值。结果30例患者均获清晰图像,23例异物部位与术中所见一致,出现位移1例,假阴性1例,异物咳出后检查3例,左主支气管狭窄1例,吸入性肺炎1例,均未见异物。各种重建方法均可清楚显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异物所致气管、支气管狭窄的部位、程度和外形改变。结论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扫描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小儿行64层螺旋CT扫描,对比VR、MPR、MinIP、VE等重建方法在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诊断价值。结幕20例患者均获得清晰图像,经临床支气管纤维镜证实均为气管、支气管异物,其中主支气管异物3例,左主支气管异物5例,右主史气管异物7例,右侧中间段支气管3例,左肺下叶支气管开口异物2例。结论64层螺旋CT扫描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的准确率极高,可成为首选方法,为临床术前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面螺旋CT(MSCT)及三维重建技术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1年5月期间临床高度怀疑为气管支气管异物及不明原因反复肺部感染的患儿,用多层面螺旋CT行薄层扫描并结合三维重建,分析有无异物及确定异物位置,并经手术证实的资料完整的患儿360例,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气管异物63例,左侧支气管异物131例,右侧支气管异物166例;合并阻塞性肺气肿190例,阻塞性肺炎97例,肺不张7例,肺脓肿1例,气管破裂1例,纵隔气肿3例,胸水1例。以上病例均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异物取出术,并顺利取出异物。结论:MSCT及三维重建技术是一种有效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非创伤性影像学检查技术,能较准确诊断,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并及早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应作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螺旋CT曲面重建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Curverd reconstruction,CR)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纤维支气管镜证实的35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例,男19例,女16例,对其螺旋CT、CR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35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螺旋CT横轴位及CR影像均可明确显示异物的位置和大小,诊断准确率达100%.结论 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是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一种有效的方法,尤其对显示气管支气管交界处异物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8.
张锋 《当代医学》2016,(36):93-94
目的:分析小儿气管异物诊断中放射影像技术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小儿气管异物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小儿气管异物患儿,分别行X线胸片、螺旋CT扫描以及螺旋CT及三维重建检测,观察三种检测方式的准确率。结果71例患儿分别经内镜检测及异物取出手术证实为气管异物,其中异物有蚕豆、玩具、瓜子壳以及其他物品。X线胸片检测异常33例,准确率为46.48%;螺旋CT扫描异常61例,准确率为87.14%;螺旋CT及三维重建扫描异常71例,准确率为100%。结论放射影像技术对于小儿气管异物诊断具有较好的诊断作用,尤其是螺旋CT及三维重建的诊断效果最佳,能够提高临床诊断率,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我科在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气管支气管异物150例,均给予螺旋CT气管支气管三维重建检查,均能一次确诊,并能直接显示异物的部位,大小以及与气管支气管周围的关系。将CT诊断与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结果作对照。结果螺旋CT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150例,支气管镜异物取出146例,诊断准确率97.3%。结论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显示率高,部位准确,并可显示各种并发症,对气道异物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我院25例疑似支气管异物的患儿行多层螺旋CT扫描,采用MPR、Min IP、VR及VE等后处理技术,分析并比较其在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经临床纤维支气管镜证实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25例患儿均获得清晰的CT图像及后处理图像,多平面重建(MPR)对异物显示较佳,显示率为100%(25/25),容积再现(VR)能明确异物的位置及与气管的关系,显示率为97%(24/25),最小密度投影(Min IP)对异物的测量较精确,显示率为97%(24/25),及仿真内窥镜(VE)能准确显示异物在气管内的位置及对气管的堵塞情况。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准确率较高,可成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杨健  刘彪  黎军强  李雪萍  马金芳 《广西医学》2011,33(12):1599-160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薄层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纤维支气管镜证实的15例气管、支气管异物均行MSCT胸部扫描,并结合图像后处理成像的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MPR)、CT仿真内窥镜(CTVE)等技术,观察气管、支气管异物。结果气管异物1例,右侧主支气管异物5例,右侧中间段支气管异物4例,右肺下叶支气管异物1例,左侧主支气管异物3例,左下叶支气管异物1例。MS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结果与纤维支气管镜取出异物结果相符。结论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MPR、CMPR和CTVE成像技术中以MPR显示异物效果最好.可作为小儿气管异物检查的首选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多层螺旋CT(MSCT)加气道三维重建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行MSCT加气道三维重建诊断,实施最小密度投影、多层面重建、CT仿真内镜及容积再现等方式处理,并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作为参照标准,分析总结对患儿实施MSCT加气道三维重建的检查效果。结果 MSCT加气道三维重建检测异物定位及定性诊断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符合率均为100.0%(50/50)。对患儿实施多层面重建技术异物检出率(96.0%)较最小密度投影、CT仿真内镜、容积再现技术检出率(76.0%、74.0%、50.0%)明显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应用MSCT加气道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可准确评估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及肺部并发症等,显著提高了对小儿气道异物诊断的准确性和直观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2例可疑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患儿进行64层MSCT扫描,并应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异物多角度、多平面显示,患儿主要临床症状为突发呛咳、顽固性咳嗽及喘息等。结果本组患儿中,MSCT共发现气管、支气管异物49例,男患儿47例,女患儿2例。气管内异物6例,右侧支气管异物33例,左侧10例,所有异物均经气管镜取出证实。右侧支气管异物发生率高于左侧,男患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发生率高于女患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MSCT除直观显示异物所在位置及形态外,还清晰显示异物崁顿所致肺部炎症及肺气肿等继发征象。结论 MSCT对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应用对异物的诊断起到相互印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支气管镜检术确诊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12例患儿的多层螺旋CT轴位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和容积重建(VRT)的图像.结果 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达100%.结论 多层螺旋CT检查可作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最准确、最简易又安全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技术在诊断婴幼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中的应用价值及地位.方法 使用四排螺旋CT对32例可疑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病例行薄层CT扫描,运用容积扫描作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CT仿真内窥镜成像等图像后处理,明确诊断后即由纤维支气管镜取出.结果 32例婴幼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其中气管6例、右主支气管12例、中间支气管1例、右肺下叶支气管8例、左主支气管4例、左肺下叶支气管1例,纤维支气管结果与CT结果一致.结论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结合后期重建技术对婴幼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直接征像和间接征像的显示率为100%.MSCT扫描技术是诊断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最可靠手段,MSCT扫描是诊断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扫描技术的应用,通过对104例可疑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患儿进行扫描,常规层厚5mm,层距10mm,采用US模式扫描,重建层厚1.25mm,层距0.63mm,并将CT轴位薄层图像传输到工作站。结果显示96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其中主支气管12例,右主支气管42例,左主支气管26例,中间支气管6例,右肺下叶支气管5例,左肺下叶支气管5例。应用MSCT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进行合理的扫描并结合多种方法重建,可清楚显示异物发生的部位及肺内有无并发症,MSCT可做为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最好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邹莹  颜俏艳  廖玉荣 《华夏医学》2008,21(1):148-14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25例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病例行多层螺旋CT检查,18例患儿有异物吸入史,部分患儿X线检查征象不够明确。结果:明确诊断23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其中主支气管6例,右主支气管9例,左主支气管4例,中间支气管2例,右肺下叶支气管1例,左肺下叶支气管1例,排除异物2例。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合理的扫描并结合多种方法重建,对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异物诊断迅速、准确,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刘炜  潘昌杰  钱农  薛跃君 《医学综述》2011,17(23):3644-364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重组成像在幼儿呼吸道异物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38例临床怀疑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幼儿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记录每位患儿的平均有效剂量(mGy),扫描数据经后处理重建,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仿真支气管镜(VB)。结果纤维支气管镜证实气管支气管异物32例,64层螺旋CT数据后处理结果清晰显示异物的部位、大小、形态及伴随征象MSCT均得到准确诊断。MPR能多角度清晰显示段以上气管支气管异物并能显示肺部并发症,优于MinIP、VB,可弥补横断位图像的不足。结论幼儿气管支气管异物MSCT低剂量扫描能满足诊断,准确评估异物大小、位置、形态及肺部并发症,对可疑呼吸道异物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5例气管和支气管异物患者行胸部低剂量扫描,与支气管镜对比。结果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诊断气管异物9例,支气管异物26例,支气管镜取出异物34例,1例为黏液栓,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显示结果与支气管镜诊断结果在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例中的符合率为97%,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于气管支气管异物的精确定位准确。结论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明显降低辐射剂量的前提下,对诊断气管异物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重建技术对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行胸部螺旋CT扫描,获得扫描数据后进行图像后处理,成像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P)、表面遮蔽显示(SSD)、CT仿真内窥镜(CTVE)。分析各种重建方法对支气管异物的显示情况及诊断价值。结果:18例患者均获清晰图像,18例异物部位与术中所见一致。各种重建方法均可清楚显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异物所致气管、支气管狭窄的部位、程度。结论:多层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CPR、MinP、SSD、CTVE在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