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是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治疗困难,病死率高达50%以上〔1〕。作为基层的护理人员,如何协助医师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院近3年来收治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20例,抢救成功率为80%,现将救治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情况选择2011-02-2013-11在我科就诊的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272-273
目的探讨CRRT治疗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2例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作为净化治疗组,进行常规治疗的18例患者作为常规治疗组,对比研究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乳酸值、血p H值、肌酐、尿素氮的变化及患者死亡率。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乳酸变化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净化治疗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相比于常规治疗,CRRT治疗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患者能有效的清除患者体内乳酸,纠正酸中毒并维持内环境稳定,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糖尿病乳酸酸中毒的疗效.方法:对13例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患者在常规吸氧、补液、控制血糖、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抗休克等的基础上,应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观察分析患者治疗前后意识、血压、血乳酸、二氧化碳结合力、血pH值及病死率.结果:11例患者意识、血压、血乳酸、二氧化碳结合力、血pH值在96 h内恢复正常.治愈11例,死亡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延长式间断性肾脏替代治疗(PIRRT)抢救重症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3年3月-2017年12月,46例重症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患者行PIRRT治疗的疗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氧合指数(PaO_2/FiO_2)、APACHEⅡ评分,检测肾功能、电解质、葡萄糖、全血乳酸、血pH值的变化,统计患者的死亡率及并发症。结果:46例重症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患者,抢救成功40例,死亡6例;经PIRRT治疗后,生命体征及氧合指数明显好转,APACHEⅡ评分明显下降(P0.05),生化指标明显改善(P0.05)。结论:常规综合治疗重症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同时,早期合理应用PIRRT可以维持内环境稳定,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疗效,为临床治疗重症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提供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对乳酸酸中毒(LA)患者的疗效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对20例LA患者行CRRT治疗,观察动脉血气及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经CRRT治疗及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血管通路、液体平衡管理,监测出凝血时间,预防并发症等综合护理后,患者血乳酸水平、PH值、Cr、Bun、HCO3-、MAP均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RRT治疗能有效纠正LA患者内环境紊乱,提高救治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10例以低血糖为起病特征的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合理的临床诊断方法与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0例以低血糖起病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措施,分析合理临床诊治方案。结果:10例患者中抢救成功7例(70.0%),抢救失败3例(30.0%),低血糖、血乳酸升高、pH降低、血钾升高、血压异常及心率加快为本组患者的典型临床特征。结论:以低血糖起病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诊断需结合血糖、血乳酸、血气分析等结果,确诊后及时给予对症治疗,并采用血液净化措施,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陈长生 《临床医学》2011,31(5):20-21
目的提高对双胍类药物引起的乳酸酸中毒的认识,探讨降低糖尿病乳酸酸中毒病死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0年河南宏力医院收治的21例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不高,双胍类药物使用不当,肝、肾功能损害是服用双胍类药物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乳酸酸中毒的易发因素,严重乳酸酸中毒可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及死亡。本组21例中9例死亡,死亡组pH值、HCO3-、阴离子间隙较存活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严格掌握双胍类降糖药的禁忌证,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可减少糖尿病乳酸酸中毒的发病,早期给氧、充分补液、应用葡萄糖加小剂量胰岛素、尽早血液透析是治疗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在严重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治疗中的作用及地位。方法:回顾性分析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19例,根据是否行血液净化治疗,将患者分成常规治疗组和血液净化组。常规治疗组给予补充碳酸氢钠、补液等综合治疗;血液净化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行连续性血液净化,但碳酸氢钠补液除外。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48h血乳酸及动脉血pH变化,比较2组患者预后。结果:在治疗前(0h),2组患者血乳酸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999)。治疗后12h,血液净化组乳酸下降程度大于常规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治疗后24、48h,血液净化组血乳酸下降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0h)及治疗后12、24、48h,2组患者动脉血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pH均纠正至7.30以上,血液净化组血乳酸均恢复正常,但常规治疗组有3例死亡患者,乳酸未能纠正。常规治疗组,4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48h内死亡,2例72h内死亡,死亡率50%;血液净化组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治愈,2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能有效地清除糖尿病患者体内乳酸,纠正酸中毒,维持内环境稳定,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连续性血液净化是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治疗的巨大进步,对于严重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双胍类药物相关乳酸酸中毒3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胍类药物相关乳酸酸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冶疗措施,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例双胍类药物相关乳酸酸中毒病例,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讨论.结果:3例患者均有糖尿病史多年,服用双胍类降糖药物,均以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就诊,pH显著下降,血乳酸水平和阴离子间隙(AG)显著增高.确诊乳酸酸中毒后行血液净化等综合抢救,均痊愈出院.结论:双胍类药物相关乳酸酸中毒临床表现多异,常以消化道症状就诊.显著的血乳酸水平增高和高AG型代酸是诊断要点.早期诊断和尽早行血液净化等支持性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最常发生于1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在某些情况下亦可发生,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因此在抢救中护理很重要。现将文登市立医院2004年7月~2006年12月抢救的1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乳酸盐置换液在危重患者CRRT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ICU行CRRT治疗的63例危重患者(乳酸盐置换液组34人,碳酸氢盐置换液组29人),于治疗前、治疗24h和48h测定血乳酸、PH、BE、HCO3-、平均动脉压(MAP)等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乳酸盐组在CRRT治疗24h、48h后,乳酸呈下降趋势,但未达到统计意义差别(F=2.765,P=0.068)。碳酸氢盐组CRRT治疗24h后乳酸即下降,至48h乳酸较治疗前均达到显著意义差异(F=4.432,P=0.012)。血PH值、BE、HCO3-和FiO2在CRRT治疗后24h、48h两组均显著升高,APACHⅡ评分在治疗48h后两组均显著下降(P均<0.05)。血清肌酐在治疗24h后两组均显著下降,48h下降更为显著(乳酸组F=36.073,P=0.000;碳酸氢盐组F=47.954,P=0.000)而平均动脉压、血清钠离子和谷丙转氨酶在治疗过程中无统计意义差别。除乳酸(F=4.594,P=0.012)、BE(F=1.875,P=0.039)外,CRRT治疗后乳酸盐组和碳酸氢盐组各时间点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乳酸盐置换液不升高血乳酸,在纠正酸中毒、维持血压、稳定内环境方面具有优势,乳酸盐置换液可以安全地用于危重患者的CRRT治疗。  相似文献   

12.
ARDS患者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乳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II评分)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对48例ARDS患者在入住ICU24h内分别进行APACHEⅡ评分和血乳酸浓度测定,比较不同APACHEII评分分值组与血乳酸浓度。结果 APACHEII评分21~30分组血乳酸浓度明显高于11~20分组(P〈0.05),APACHEII评分〉30分组血乳酸浓度明显高于21~30分组(P〈0.01),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显著相关(r=0.682,P〈0.01),死亡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结论随着APACHEⅡ评分增高,血乳酸浓度也相应增高;血乳酸浓度与ARDS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是ARDS严重程度的早期、敏感、定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脓毒血症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不同治疗剂量对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肾脏科发生脓毒血.症,并行CRRT治疗的住院患者5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CVVHF治疗模式,根据滤出液剂量,将患者分成2组:①CVVHF-A组(26例):滤出液剂量:≥35 ml/(kg·h);②CVVHF-B组(27例):滤出液剂量:<35 ml/(kg·h).观察所有患者透析前后生命体征及血液指标的变化,以及在治疗前、治疗第四天和治疗结束后用APACHE Ⅱ评分评估疾病严重性,评价CRRT在脓毒血症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评估不同治疗剂量的2组患者在15天和30天时的患者生存率和肾存活率,观察治疗剂量对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单次治疗后所有患者的体温(T)、心率(HR)、血PH、PO2、HCO3-、K+、BUN、Scr和WBC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而平均动脉压(MAP)、血Na+、血红蛋白(Hb)、血白蛋白(ALB)和血糖(Glu)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VVHF-A组和CVVHF-B组的平均滤出液剂量分别为43.47±7.29和23.90±6.30ml/(kg·h),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治疗前2组患者除血小板(PLT)在CVVHF-A组患者中高于CVVH-B组(P=0.031),其余指标2组均相匹配(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VVH-A组患者15天和30天生存率分别为57.7%和42.3%; CVVH-B组患者15天和30天生存率分别为18.5%和14.8%.Log-Rank检验显示2组患者的生存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7),而肾脏存活率未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393).结论 在脓毒血症患者中,CVVHF不仅能有效的清除小分子溶质、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而且对血流动力学和营养状况影响不大.在患者存活上,35ml/(kg·h)及以上的治疗剂量较低于35ml/(kg·h)相比,显示出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对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危重症患者疗效及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以2010年1月至12月收住重症监护病房(ICU)行CRRT的65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预后分为死亡组(45例)和生存组(20例),比较两组之间年龄、性别比、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血清钠离子浓度(Na+)、血清钾离子浓度(K9、血碳酸氢根浓度(HC03-)、乳酸、APACHEⅡ评分的差异,分析影响CRRT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观察CRRT治疗72h后患者的Bun、Cr、Na+、K+、HCO3-、乳酸、APACHE11分值的变化。结果死亡组和存活组的年龄、性别比、Bun、Cr、Na+、K+、HCO3-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死亡组的乳酸和APACHEII评分明显高于生存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为影响CRRT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护=0.029),而乳酸、年龄与预后无相关性(P=0.066;P=0.168)。APACHEⅡ评分分组分析发现,当APACHEⅡ〉30分时,患者的病死率高达81.8%。行CRRT治疗72h后患者Bun、Cr、Na+、K+、HC03-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明显改善伊均〈0.05);乳酸水平虽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PACHEⅡ分值可用于早期预测患者预后及评价危重症患者CRRT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感染性休克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感染性休克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治疗前后APACHEII评分、血清电解质、血气分析结果,以及病死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患者SCr、BUN、K^+、HCO3^-、SaO2、CO2CP、HR、MAP、CVP和APACHEII评分与正常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RRT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死率46.3%(25/54),发病4h后行CRRT的病死率显著低于发病后4h前的病死率(P=0.030)。结论 CRRT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早期应用CRRT治疗能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伴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应用CRRT联合HP治疗RM伴急性肾损伤病人12例,给予恰当的护理,观察治疗前、治疗12、24h后病人血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CK)、肌酐(Cr)水平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24h后病人血Mb、CK、Cr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F=4.75~9.68,P〈0.05)。结论应用CRRT联合HP治疗RM伴急性肾损伤,可明显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7.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能有效改善和预防液体过负荷、清除炎症介质,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该文介绍了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嵌入体外膜肺氧合管路的不同连接方式的优缺点、护理操作及其风险,提出结合患者病情选择最佳连接模式,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嵌入体外膜肺氧合患者的护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求重症创伤患者早期的全身血管阻力指数变化与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1-02我院急诊ICU(EIcu)收治的重症创伤患者116例,根据患者14d后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n=37)及存活组(n=79);分别记录患者入院初始及24h内动脉血乳酸、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6h或12h乳酸清除率[(初始乳酸6h或12h乳酸)/初始乳酸×100%]和人院后第14d的生存状态。结果:入院时死亡组及存活组乳酸值明显高于正常值,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h后死亡组乳酸值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开始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液体复苏早期两组的血乳酸均开始下降,乳酸清除量与SVRI变化量呈相关性。但复苏后各时间点测量的死亡组乳酸明显高于存活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的SVRI明显升高,随着液体复苏的进行,乳酸和SVRI都明显下降。结论:重症创伤患者在早期的与血乳酸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在PiCCO的指导下给予液体复苏,可以降低乳酸,提高乳酸清除率,改善患者组织缺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乳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II评分)的关系,探讨血乳酸水平对ARDS病情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对78例ARDS患者入住ICU 24 h内分别进行APACHEⅡ评分和血乳酸水平测定,比较不同APACHE II评分分值组血乳酸水平和死亡率.结果:APACHE II评分21~30分值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11~20分值组(P <0.05);>30分组明显高于21~30分组(P <0.05);死亡组血乳酸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死亡率与APACHE II评分、血乳酸水平正相关(r =0.65,P <0.05).结论:血乳酸水平与ARDS严重程度正相关,血乳酸水平升高预示ARDS病情的恶化,可作为ARDS严重程度临床评估的简单、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