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温针灸联合红外光疗仪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84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取温针灸联合红外光疗仪治疗,对照组采取温针灸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8.6%.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红外光疗仪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隔药灸脐法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隔药灸脐与针刺三阴交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症状的影响,比较其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灸脐组和针刺组,每组30例。观察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COX痛经症状评分量表(the 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灸脐组与针刺组治疗前后COX痛经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灸脐组疗效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隔药灸脐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宋柏林  ;邓永志 《光明中医》2014,(5):1013-1014
目的观察隔姜灸关元穴配合耳压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隔姜灸配合耳压治疗组30例,口服田七痛经胶囊(河南天方药业中药有限公司)对照组3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药物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积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积分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治疗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积分降低。结论隔姜灸关元穴配合耳压治疗原发性痛经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艾粒型温针灸结合物理因子治疗臂丛神经损伤所致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例臂丛神经损伤后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普通温针灸治疗组7例、艾粒温针灸治疗组10例,采用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评定两组疼痛情况,进行疗效对比.结果:17例病人全部完成整个疗程,脱失0例.完成全部治疗后,两组组各项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艾粒温针灸组治疗前后比较,PRI选词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PRI情绪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艾粒型温针灸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后病理性疼痛优于普通温针灸,实施方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疼痛积分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温针灸气海、关元穴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治疗组,以口服月月舒冲剂为对照组,采用疼痛评分及临床疗效来评定。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能有效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痛经方周期性治疗寒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寒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根据月经周期服用痛经方,对照组予止痛化胶囊;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100.0%,对照组为76.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经方周期性治疗寒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膝骨关节炎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运用患者"膝骨关节炎自评量表"(WOMAC)在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随访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WOMAC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温针灸是一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蔚江  赵琛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2):817-818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验证有关郄穴临床主治的理论。方法将原发性痛经患者60例随机分成推拿组和针刺组,选用脾经郄穴地机,单穴刺激,观察治疗前后VAS值。结果两组治疗前后VAS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VAS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机穴的穴位特性与止痛疗效相关,不同治疗方法间止痛效果无差异,验证了经络理论中有关郄穴主治痛证、急症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 80例患者按随机单盲的方法分为针灸组40例,西药组40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结果针灸组总有效率为85.0%,西药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痛经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薛利凤  苗玉新 《新中医》2022,54(7):184-187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化癥止痛汤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化癥止痛汤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痛经持续时间、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痛经持续时间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治疗后VAS评分、痛经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子宫动脉搏动指数(API)、阻力指数(RI)以及收缩期峰值/舒张期峰值(S/D)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治疗后子宫API、RI以及S/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化癥镇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痛经症状,降低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治疗胆道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针灸联合组和对照组,3组均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治疗,其中针刺组、针灸联合组分别给予针刺治疗,针灸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结果:症状积分3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针灸联合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灸联合组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针刺组、针灸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沪〈0.05),针灸联合组高于针刺组(P〈0.05)。结论:针灸疗法治疗胆道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不同方法干预对运动性疲劳大鼠内环境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通过四周递增游泳训练,建立慢性运动性疲劳大鼠模型,采用“逆针”在造模同时进行治疗,将大鼠随机分为温针灸组、电针组、普针组、模型组、空白组,每组各10只大鼠。在第4周末进行大鼠力竭游泳,观察大鼠血红蛋白、血乳酸、尿素氮、肌酸激酶的变化。结果:各治疗组均可提高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尿素氮、肌酸激酶、血乳酸水平(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温针灸组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温针灸组、电针组、普针组均能够有效改善运动性疲劳大鼠生化指标,从而有效地改善大鼠疲劳程度,其中温针灸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是否应该给予针灸治疗。方法:47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17例)、先药后针组(15例)、针药结合组(15例),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和面部残疾指数(FDI)调查问卷。3组患者分别给予温针灸、先药物后温针灸、药物与温针灸结合的方法治疗,每日1次,6次1个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①3种方法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均有治疗效果,有效率均为100%;②温针灸组与针药结合组的痊愈率和愈显率均优于先药后针组(P〈0.01);③温针灸组与针药结合组的痊愈率和愈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治疗针灸应及早参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中药热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中药热敷治疗,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1个疗程结束后VAS评分,两组均降低,且对照组降低较治疗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疗程结束3个月后观察疗效,两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疗程结束6个月后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中药热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壮医药线点灸配合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性和安全性并筛选优化治疗方案。方法:以符合诊断标准的PHN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药线点灸组、药线点灸合电针围刺组和药物组。每组观察40例,总样本量为120例,试验周期为4个月,其中治疗4周,随访3个月。结果:药线点灸组、药线点灸合电针围刺组和药物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50%、87.50%、55.00%。结论:药线点灸合电针围刺组的疗效显著,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穴位注射血海、足三里、曲池穴,每次取同侧单穴,左右交替注射;局部皮损以梅花针叩刺及艾条温和灸治疗。对照组(34例)口服氯雷他定,配合卤米松乳膏外用。结果治疗3星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6%、47.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灸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慢性湿疹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温针灸法对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80例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温针灸进行治疗,取足三里、肺俞以及定喘为主穴,膏肓、心俞、大椎以及风门等为配穴,施以平补平泻手法,背部穴位及足三里同时予以温灸2壮,每次留针约0.5 h,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疗程为8周;对照组采用舒利迭吸入治疗,每日2次(50μg沙美特罗和250μg丙酸氟替卡松),疗程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和寒热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1s用力呼气量、1s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1s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以及最大呼气流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寒热症状综合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对改善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血管性痴呆针灸干预的疗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系统观察"温通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临床疗效,进行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评估,为临床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科学、严谨、信度强、质量高的临床研究证据。方法:78例入选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康复易化技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针刺治疗。并于治疗前、治疗8周、入组3个月,分别运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表、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定疗效。结果:8周末针灸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MMSE和ADL评分较入组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8周末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MMSE和ADL评分针灸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3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MMSE和ADL评分较入组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8周末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MMSE和ADL评分针灸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疗效观察组为91.43%,对照组为85.29%。结论:针刺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MMSE和ADL评分,改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远期疗效可靠,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毫针配合隔附子灸治疗气血亏虚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气血亏虚型头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与毫针对照组各36例.2组均取风池、中脘、气海、足三里、脾俞为主穴,综合组采用毫针配合隔附子灸治疗,毫针组采用毫针针刺,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的综合临床疗效和VAS疼痛评分.结果 综合组总有效率为94.4%,而毫针对照组总有效率86.1%,综合组疗效优于毫针对照组(P<0.05);同时毫针配合隔附子灸治疗后能消除头痛或明显减轻头痛的发作程度、减少发作持续时间和降低发作频率.结论 毫针配合隔附子灸是治疗气血亏虚型头痛的一种较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不同针具温针灸治疗面瘫后遗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金质针加艾灸治疗面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运用金质针加艾灸治疗,对照组采用钢质针加艾灸治疗,通过临床疗效评定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为75.0%、95.0%,对照组分别为28.9%、8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金质针加艾灸治疗面瘫后遗症,其痊愈率和总有效率优于钢质针加艾灸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