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经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以及等级医院评审的药学干预后乳腺、甲状腺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7-12月和2013年7-12月3种手术Ⅰ类切口病历各100份,对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选用药物品种、给药时机、用药持续时间及伤口愈合等进行对比。结果 3种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的99.3%降至干预后12.0%,乳腺手术、甲状腺手术、疝气手术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由干预前的98.0%、100.0%、100.0%,降至干预后的16.0%、11.0%、9.0%;合理应用率高达91.0%;整改后的300例患者无切口感染,并且切口甲级愈合占98.3%;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用药品种,由2010年的三代头孢菌素使用率62.3%改进为2013年的一代头孢菌素的使用率88.9%,并且杜绝了无依据的更换药品。结论药学干预与行政干预显著降低了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提高了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率。  相似文献   

2.
Ⅰ类切口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0年3月161例Ⅰ类切口手术(关节镜手术和甲状腺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 161例患者全部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无感染病例发生,抗菌药物使用率100.0%;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依次为:头孢菌素三代、二代、一代;预防用药时间多在术前2~48 h和术后,术后平均用药5.1 d。结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性: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指征把握不严,使用率高;抗菌药物种类选择不合理;术后用抗菌药物时间过长;存在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及过度用药问题,提示应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12月实施I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162份,采用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提供的《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表》进行调查,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162例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8.40%(127/162),预防用药品种以三代头孢菌素为主,术后单用抗菌药物占54.33%,联合用药占45.67%,抗菌药物应用合理病例占46.91%,不合理病例占53.09%。结论医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欠合理,强化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意识,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手外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和评价手外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抽取2010年1-12月出院的手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对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 103例病例中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100.00%;药物使用率排前3位的分别是一、二代头孢菌素占43.33%、头霉素类占30.83%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剂占10.00%;103例患者中,63.11%的病例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为用药档次过高占59.22%、用药时间过长占54.37%、用法、用量不正确占28.16%、预防给药时机不当占26.21%、更换药物无依据占12.62%等。结论手外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现象较严重,应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进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5.
一代头孢菌素单剂预防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干预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 循证制定剖官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指南、推荐术中予以单剂一代头孢菌素;干预后前瞻性调查130例与干预前等量随机回顾调查,对两组手术部位感染、术后子宫内膜炎、术后病率、抗菌药物的费用等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前(术前0.5 h给予三代头孢菌素,术后联合甲硝唑,至少48 h)、干预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均为1.54%;产褥病率分别为3.08%、2.31%;两种策略所用抗菌药物的支出分别为(179.79±51.79)元和(14.96±15.19)元(P=0.00).结论 一代头孢菌素钳夹脐带时单剂给药作为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与之前的三代头孢菌素联合甲硝唑术后长程预防策略相比,显示手术相关感染控制效果相当,抗菌药物费用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干预效果,探讨其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方法监测医院2011-2013年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情况;2011年1-6月为基线阶段,2012年和2013年1-6月为连续干预后两个阶段,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抗菌药物使用率、人均用药天数、应用时机合理性及使用种类等变化趋势,并统计同期的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结果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1.2%下降至84.0%、6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人均用药天数由8.4d减少到4.1d;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时机和时间也更为合理,选择种类也更为规范,术前30min2h应用抗菌药物比例由22.0%逐步提升至35.1%、46.4%(P<0.05);术中追加抗菌药物比例由11.7%增高至23.5%(P<0.05);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术后1、2d停药比例分别由19.4%、20.4%提高到31.0%、40.1%(P<0.05);预防性应用单种抗菌药物比例由23.5%显著提升至51.9%、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防性抗菌药物种类选择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比例明显升高,由26.2%提高至54.6%(P<0.01);同期的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由3.5‰逐渐下降至2.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干预有效,手术部位感染率明显降低,合理和规范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专项整治措施及成效。方法回顾性抽取整治前、整治初期和整治中期的Ⅰ类切口手术病历共807份,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统计分析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专项整治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7.8%下降至12.9%(χ2=128.99,P=0.00),术前30 min~2 h抗菌药物使用率由5.6%上升至90.9%(χ2=55.86,P=0.00),抗菌药物二联使用率下降至0,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控制在24 h内比例由整治前的3.4%上升至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1,P=0.002)。但抗菌药物使用费用未达到理想的整治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45,P0.05)。结论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整治效果显著,但需继续加强监管,巩固整治成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干预前后普通外科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性。方法自2010年起,对普通外科手术中甲状腺、乳腺及疝修补3类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依据《普通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制定措施限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比较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结果干预前,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总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1.28%(60/282),干预后为3.21%(15/46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5,P<0.05);平均住院天数,干预前为(4.09±2.99)d,干预后为(3.67±2.47)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04,P=0.000);干预后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减少;干预前后手术部位感染率均为0.00%。结论普通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会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率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及干预效果,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监测某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2013年3月为干预前组,2014年3月为干预后组。2013年8月底开始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结果干预前后分别调查清洁切口手术患者367、324例,干预后清洁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低于干预前(46.60% vs 77.38%)(P<0.001);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干预前后联合用药比率分别为18.66%和4.64%,联合用药率下降,干预后已多采用单一用药。术前0.5~2 h或麻醉诱导开始时给药:干预前占43.66%,干预后占54.30%,术前用药比率上有所增高(P<0.05);用药持续时间≤48 h:干预前后分别占9.15%和29.14%,用药持续时间明显降低(P<0.001)。使用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类为主,干预前组使用的主要为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和头孢米诺;干预后组主要为头孢呋辛、克林霉素和头孢米诺。结论通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提高了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应进一步加强干预措施的实施力度,使得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更加规范;医院感染;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11年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成效,比较整改前后抗菌药物使用及Ⅰ类切口感染率变化。方法查阅2011年1-10月所有清洁手术患者出院病历,对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品种、使用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2 893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实施后,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率明显下降,由整改前93.8%降至整改后22.3%(P<0.01);在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中,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时间有所延长,由整改前(32.4±0.9)h延至整改后(45.5±2.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菌药物以青霉素类和二代头孢菌素类为主;整改后术后感染率未增加,整改前0.7%,整改后0.1%(P<0.01)。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实施后,肿瘤患者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与切口感染率明显下降,但抗菌药物的选择及使用时间仍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手术部位感染分布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为预防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前瞻性监测2009年4月-2011年3月2 019例手术部位感染目标监测病例,应用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分析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结果 2 019例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7例,医院感染率0.84%,其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0例,感染率0.50%;围手术期术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3.80%,术中仅2例患者追加给药,术后预防用药≤24h患者334例占16.54%;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显示,排前3位的分别为三、四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青霉素/+酶抑制剂,使用率分别为34.13%、26.06%、17.16%。结论手术部位感染以器官腔隙感染为主,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应严格控制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以减少抗菌药物滥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规范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探索合理干预措施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医院感染监测系统,调取2(113年3月、5月医院外科手术病例728例作为非干预组:调取2013年10月、2014年1月全院外科手术病例742例作为干预组。通过各项指标分析比较干预前后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开展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由100%降至31.66%,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由100%降至59.03%,且术后切口部位感染并未出现增长。术前0.5~2h用药率由整治前的81.59%升高至100%(P〈0.05)。专项整治后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时长由5.72天降至1.56天。整治后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明显提高。结论医院开展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3.
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总被引:39,自引:18,他引:39  
目的了解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现状、评价其合理性;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方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方法对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目标性监测;在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随机抽取290例患者进行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 结果普外科6 284例次住院患者中手术患者5 312例次,采用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3 126例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58.85%;发生医院感染 232例次,医院感染率3.69%;在调查的 290例病例中,53.5%的Ⅰ类切口患者、100%的Ⅱ类切口和Ⅲ类切口患者使用抗菌药物. 结论普外科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比较严重,要加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加强制度化管理、加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知识教育,进一步提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为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2011年9月-2012年3月外科肿瘤手术患者出院病历320份,进行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统计、分析.结果 320例肿瘤手术患者中,Ⅰ类切口手术168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2.5%,Ⅱ类切口手术152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7.5%;术前绘药时机正确率为93.7%;在17例手术时间>3 h的患者中,无1例于术中追加抗菌药物;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以一联用药为主;平均用药疗程Ⅰ类切口手术1.9d、Ⅱ类切口手术5.6d;所选预防用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占80.8%.结论 医院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用药存在使用率较高、起点偏高、用法及用量不合理、用药指征把握不严、疗程过长等问题;Ⅱ类切口围术期预防用药存在使用疗程过长等问题,应合理地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使用.  相似文献   

15.
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某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及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该院外科2011年12月1日-2012年2月29日(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并与2011年4月份资料(干预前)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共调查612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其中112例(18.30%)使用了抗菌药物,均为术前30 min预防性用药;101例(90.18%)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间≤24 h;共使用9种抗菌药物,其中5种属于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菌素类;3例妇科手术患者为二联用药,其余(97.32%)均为单一用药。612例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更规范、合理。结论该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尚合理,基本达到卫生部的要求,但仍需持续改进,确保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和评价院区Ⅱ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院区2009年1月-2010年12月585例Ⅱ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579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9.0%,预防用药开始时间都在麻醉前5~30分钟之间,术后平均用药疗程为8.1d,广谱抗菌药物成为预防用药的第一选择,三代头孢使用率最高达43.5%。结论本院区Ⅱ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时,存在选择的抗生素挡次过高、术后用药时间较长等现象,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7.
目前,Ⅰ类切口手术治疗中,存在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过高、预防用药时间没有掌控好、用药品种的选择等问题仍然得不到有效解决。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是Ⅰ类切口手术治疗的关键性内容之一。需要通过积极更新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知识掌握情况、提高外科医生切口感染的认识程度、规范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方法,按照PDCA循环管理原则循序渐进地落实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医院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管理中的应用及意义,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从2011年5月-2012年12月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对Ⅰ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进行调查分析,根据PDCA循环制定干预计划、检查、总结,对应用PDCA循环前后Ⅰ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进行统计分析,以2011年5-6月住院患者作为干预前组,2011年7-12月住院患者作为干预早期组、2012年1-6月住院患者作为干预中期组、2012年7-12月住院患者作为干预后期组。结果应用PDCA循环管理后,Ⅰ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显著下降,分别从干预前的87.9%和78.5%下降至干预后期的33.9%、16.2%;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使用率、术前30min2h给药时机合理率、24h和48h内使用率逐渐提高,分别从干预前的56.6%、37.8%、3.5%和13.0%提高至干预后期的95.7%、91.5%、34.8%和6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DCA循环在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管理应用中持续改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某院关节镜手术干预前后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干预效果,为规范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8月起采取措施干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对2011年9月—2013年8月该院312例关节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及手术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共调查患者312例,干预前150例,干预后162例,干预前后切口感染发病率均为0。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6.54%,低于干预前的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1,P<0.001)。不合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明显改善,平均抗菌药物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30,P<0.001),由干预前的(1 165.69±756.33)元,下降至干预后的(32.71±119.29)元。结论干预后该院关节镜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下降,用药合理性提高,仍保持切口零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干预措施前后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状况,探讨有效的手术预防用药管理办法,指导临床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回顾性调查2010年4月-2011年4月干预措施前清洁手术患者1 872例,2011年5月-2012年5月干预措施后清洁手术患者1 637例,对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情况、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科室干预措施前后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由干预前的100.00%下降至干预后的72.45%,切皮前30min2h内给药由干预前的43.06%上升至干预后的93.17%,按建议用药比例由7.10%上升至90.13%;干预措施前用药品种涉及9类,用药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第二、一代头孢菌素及磺胺类,分别占42.15%、18.00%及14.05%,干预活动后抗菌药物品种明显减少,用药品种的选择趋于合理。结论通过相关干预措施后,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较前明显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