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是单绒毛膜双胎妊娠中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1941年由Herlitz首先发现并提出。其发病机制与胎盘血管吻合有关,在单绒毛膜双胎妊娠中的发生率约为10%~15%,在双胎中发生率约为5%。孕期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的TTTS围生产病死率高达80%~100%。  相似文献   

2.
正胎胎输血综合征(TTTS)是一种少见疾病,多发生于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如果不及时治疗,TTTS的围产期病死率高达80%-100%[1],存活儿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风险极大。故需引起重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减轻不良预后发生。现将近期工作中所遇到的不同类型的TTTS 2组(3例)报道如下。例1组(2例).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均为女性,胎龄34周+5天。因双胎之一胎膜早破6小时,剖宫产娩出。其母  相似文献   

3.
赵树旺 《医学综述》2006,12(15):944-946
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多发生在单绒毛膜双羊膜双胎(DiMo)。由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此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单绒毛膜双羊膜双胎围生儿病死率为46%。虽然至今在诊断治疗方面有了一些进步,但产前诊断的主要方法仍然是B超。单绒毛膜双羊膜双胎若得不到治疗最终结局几乎均为极不成熟早产,治疗方法目前遵循的仍然是羊水减量应用最广泛,胎儿镜下激光凝固胎盘血管交通支(FLOC)治疗效果好,但是基于目前的设备及技术问题在临床上尚难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确认超声影像检查早产双胎脑白质病变(W M Ls)与绒毛膜性、出生体重不协调及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的关系。方法:以孕24~34周分娩的双胎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单绒毛膜(M C)双胎85例,双绒毛膜双胎94例(共341例新生儿)。收集围生期、新生儿期头颅扫描数据并根据绒毛膜、不协调性出生体重(>20%)、胎死宫内及TTTS情况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早产双胎W M L的发生率为14%。M C新生儿与DC新生儿相比,发生W M L的风险较高(OR7.1,95%CI3.28~15.8)。M C组,不协调性出生体重(37%)、TTTS(38%…  相似文献   

5.
赵娟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1):127-127,131
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并非罕见.该病多见于单卵单绒毛膜的孪生儿,其中约15%发生TTTS,系双胎妊娠胎儿及新生儿在围生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双绒毛膜和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除外双胎输血综合征和双胎逆向动脉灌注后,评价其母儿结局。研究设计:数据来自一所三级医院1994—2002年间的所有双胎妊娠。绒毛膜情况的判定标准使用影像学标准和分娩后的胎盘检查。比较了单绒毛膜和双绒毛膜妊娠的新生儿结局。结果:本研究共包括503例孕妇,其中378例(75%)为双绒毛膜双胎妊娠,125例(25%)为单绒毛膜双胎妊娠。单绒毛膜双胎妊娠孕30~34周的早产率高于双绒毛膜双胎妊娠(P<0.01)。单绒毛膜双胎与双绒毛膜双胎相比,出生体重低于P10的数量较多(P<0.001),两组胎儿差异≥25%的比例较高(P<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的价值,进一步提高TTTS的产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超声拟诊为TTTS的38对双胎儿,随访对比其超声声像图特征与手术病理结果、生长发育等情况,以验证超声检查的准确性。结果本组研究中根据TTTS的超声特征(单绒毛膜性双胎生长参数、羊水深度、膀胱充盈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以及双胎之一的脐血流异常、水肿甚至死亡),同时结合早期双胎胎儿颈部透明层厚度值的差异,对TTTS的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9.47%。结论超声产前诊断TTTS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产前超声监测方法对双胎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选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双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和超声监测方法,综合评估是否出现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sIUGR)等单绒毛膜双胎(MC双胎)特有的并发症,进行相应分期、分型和监测;随访至妊娠终止。结果81例双胎妊娠中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DCDA )40例出现双胎之一宫内死亡1例,双胎生长不一致1例;38例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MCDA)出现TTTS 4例,sIUGR 2例,双胎之一唇腭裂畸形1例,双胎之一宫内死亡1例;3例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MCMA)并发双胎之一无心畸形1例,联体双胎1例。DCDA并发症明显小于MC双胎并发症(P<0.05)。DCDA双胎丢失率1/80(胎),MC双胎丢失率11/82(胎)。DCDA胎儿丢失率明显低于MC双胎胎儿丢失率( P<0.05)。产前超声监测与终止妊娠结果100%符合。结论早孕期诊断双胎妊娠的绒毛膜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26孕周的 MC双胎每2周监测1次,可早期诊断并发症;对≥26孕周的 TTTS及sIUGR在超声严密监测下选择分娩时机,可提高MC双胎围生儿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中一胎死亡的原因及对母亲和存活胎儿的影响及其临床处理方法.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分娩的双胎妊娠之一胎死亡的16例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双胎之一为宫内死胎的发生率占双胎的4.41%,其中单绒毛膜双胎11例(68.75%),双绒毛膜双胎5例(31.25%).胎儿死因:脐带因素6例(37.50%),胎盘因素4例(25.00%),妊娠并发症3例(18.75%),双胎输血综合征1例(6.25%),胎儿畸形1例(6.25%),不明原因1例(6.25%).期待治疗最长达63 d,单绒毛膜双胎平均期待治疗时间为3.36周,平均分娩周孕为35.5周,双绒毛膜双胎平均期待治疗时间为9.5周,平均分娩孕周为35.7周.剖宫产13例,阴道分娩3例.双胎之一胎死亡后对母体的凝血功能影响不大.结论 脐带、胎盘异常是胎死于宫内的重要原因;双胎之一胎死于宫内对母体及存活儿有一定影响.但孕周小,胎儿尚不成熟,严密监测存活胎儿宫内情况,积极处理产科并发症,行期待治疗可延长孕龄至足月,可提高围生儿存活率.单绒毛膜双胎较双绒毛膜双胎期待治疗时间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0.
双胎输血综合征的诊治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钰  李奕 《医学综述》2003,9(4):242-244
双胎输血综合征 (Twin TwinTransfusionSyndrome,TTTS)又称胎儿间输血综合征 ,是指单卵单绒毛膜性双胎 ,两个胎儿的血循环在胎盘血管有吻合支相通 ,由于双胎间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差异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Herlitz于 194 1年首先发现 ,TTTS发生率占单绒毛膜双胎的 10 %~ 30 % [1] 。在孕中期前 ,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 ,可造成一胎或双胎死亡 ,且胎儿先天畸形、围生儿的病死率也较高[2 ] 。1 TTTS发病机制双胎包括单卵双胎和双卵双胎 ,双卵双胎为双羊膜囊双绒毛膜胎盘 ,而单卵双胎则包括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熊去氧胆酸治疗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效果以及围产结局.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15年1月1日?2018年11月1日双胎妊娠合并ICP孕产妇406例,分析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onochorionic diamniotic,MCDA)和双绒毛膜双羊膜囊(dichorioni...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单绒毛膜双胎(MCT)和双绒毛膜双胎(DCT)对妊娠并发症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在本院产科接受产前检查,经超声检查并确认为双胎妊娠的98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胎妊娠绒毛膜性质的不同,将其分为单绒毛膜双胎组(MCT组,46例)和双绒毛膜双胎组(DCT组,52例)。比较两组产妇妊娠期并发症及围产儿结局。结果:DCT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早产(PB)的发生率均低于M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膜早破(PROM)、妊娠期高血压、产后出血(PPH)、前置胎盘(PP)、胎盘早剥(PA)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CT组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新生儿窒息(NA)、低出生体重儿(LBWI)、胎儿生长受限(FGR)、双胎生长不一致(DT)发生率均低于M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儿窘迫(FD)、双胎之一胎死宫内(sIUFD)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孕早期对双胎妊娠绒毛膜性状进行判断,不仅有利于积极预防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能促进围生儿预后状况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刘婕 《吉林医学》2013,(25):5174-5175
目的:探讨绒毛膜性质对双胎妊娠结局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128例早中孕B超诊断为双胎妊娠者,根据B超及产后胎盘胎膜病理检查判断绒毛膜性质,将患者分为单绒毛膜双胎组及双绒毛膜双胎组,比较两组孕妇间妊娠胎儿丢失(流产+死胎),孕期复杂性双胎发生[1],分娩孕周,孕<34周早产,低体重出生儿,新生儿窒息等情况的差异。结果:单绒毛膜双胎妊娠胎儿丢失率,孕期复杂性双胎发生率,孕<34周早产率均较双绒毛膜双胎高,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出生儿所占比例亦高于双绒毛膜双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结局及围产儿结局均较双绒毛膜双胎差,故及早判断绒毛膜性质,并加强对单绒毛膜双胎的孕期监控及干预,适时终止妊娠,有利改善双胎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复杂性双胎是指双胎中一个或两个胎儿出现发育异常。与双绒毛膜性双胎相比,单绒毛膜性双胎更容易合并胎儿各种发育异常[1],比如胎儿先天性畸形,双胎输血综合征( 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 TTTS),双胎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 selective fetal growth restriction,sFGR),双胎贫血-多血质序列( twin anemia-polycythemia sequence,TAPS),双胎动脉反向灌注序列( twin reversed arterial perfusion sequence, ;TRAP),或双胎一胎胎死宫内等。在临床中这些不同类型的复杂性双胎的诊断主要依靠超声影像学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在双胎妊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在该院超声检查并住院分娩或者终止妊娠的51例双胎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院51例双胎妊娠中双绒毛膜囊双羊膜囊双胎有32例,占双胎妊娠的62.7%,单绒双胎19例占双胎妊娠的37.3%,单绒毛膜囊双羊膜囊双胎18例,占单绒双胎的94.7%,单绒毛膜囊单羊膜囊双胎1例,占单绒双胎的5.3%;早产率71.4%;低体重儿占63.9%。结论通过超声检查对双胎绒毛膜性及羊膜性判定、胎儿结构异常检查、生长发育监测、羊水量检测评估及血流Doppler检查等早期检出双胎妊娠畸形及并发症,从而为临床治疗处理提供有力依据,改善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及其靶基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1,VEGFR-1)在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o-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双胎分娩后,取20例单绒毛膜双胎妊娠(其中TTTS 10例,未发生TTTS的对照组10例)两胎儿脐带下方胎盘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胎盘组织中HIF-1α及其靶基因VEGF和VEGFR-1蛋白进行定位检测;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及RT-PCR方法对其蛋白及mRN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HIF-1α主要定位于滋养层细胞及绒毛内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中;VEGF主要定位于滋养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绒毛间质细胞内;VEGFR-1主要定位在绒毛滋养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内;TTTS胎盘组织中供血儿HIF-1α及其靶基因VEGF、VEGFR-1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受血儿及对照组(P<0.001),而受血儿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绒毛膜双胎胎盘形成早期,局部HIF-1α、VEGF和VEGFR-1表达增高,可能影响胎盘血管生成并致TTT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产前超声检查在双胎妊娠并发症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抽取66例双胎妊娠并发症孕妇,所有孕妇均进行产前超声检查,对孕妇进行分型、分期监测,分析产前超声检查诊断效果及治疗效果。结果:66例双胎妊娠孕妇经产前超前检查发现,有28例孕妇为单绒毛双羊膜囊双胎;有3例孕妇为单绒毛单羊膜囊双胎;有35例孕妇为双绒毛双羊膜囊双胎,经对比分析,单绒毛双羊膜囊双胎、双绒毛双羊膜囊双胎孕妇明显多于单绒毛单羊膜囊双胎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绒毛双羊膜囊双胎并发症明显低于单绒毛单羊膜囊双胎、单绒毛双羊膜囊双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绒毛双羊膜囊双胎胎儿丢失率明显低于单绒毛单羊膜囊双胎、单绒毛双羊膜囊双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双胎妊娠并发症孕妇进行产前超声检查与监测,可有效降低胎儿丢失率及并发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评估单绒毛膜双羊膜腔双胎胎儿死亡的前瞻性风险。研究设计:评估了193例在孕24周后分娩的单绒毛膜双羊膜腔双胎妊娠。监护包括至少每周一次的胎心宫缩描记及超声检查。胎儿死亡的前瞻性风险计算为:妊娠开始时的总死亡数字除以该时期或超过该时期的继续妊娠数。结果:胎儿死亡率为5/193次妊娠(2.6%;95%CI1.1~5.9);每次妊娠孕32周以后死产的前瞻性风险为1.2%(95%CI0.3%~4.2%)。结论:在严密监护下,单绒毛膜双羊膜腔双胎妊娠孕32周后胎儿死亡的前瞻性风险远低于文献报道,因此不支持选择性早产的方案。单绒毛膜双羊膜腔双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双胎妊娠绒毛膜性对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围生儿预后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产科收治的双胎妊娠产妇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绒毛膜性质分为单绒毛膜组(28例)和双绒毛膜组(64例),对两组母体妊娠并发症及围生儿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双绒毛膜组的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胎盘早剥、羊水过多的发生率分别为3.1%(2/64)、0.0%(0/64)、4.7%(3/64)、4.7%(3/64),均低于单绒毛膜组的21.4%(6/28)、28.6%(8/28)、17.9%(5/28)、32.1%(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绒毛膜组的双胎输血综合征、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病死率分别为0.0%(0/64)、18.7%(12/64)、7.8%(5/64)、4.7%(3/64),均低于单绒毛膜组的10.7%(3/28)、42.8%(12/28)、28.5%(8/28)、17.9%(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胎孕妇早期进行绒毛膜性质诊断,有利于临床工作人员对双胎妊娠并发症及围生儿预后行及时有效的预防。  相似文献   

20.
<正>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ansfusion syndrome,TTTS)是单绒毛膜双胎特有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0%~15%[1]。大多发生在中期妊娠早期,因此建议在妊娠16周开始[2-4],每2周进行1次生长发育、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流Doppler评估[5],同时监测羊水量测值,以便及时评估有无TTTS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