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脑立休同建立C6大鼠脑胶质瘤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为脑胶质瘤的治疗研究提供实验基础,建立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脑立本定向术,在SD大鼠脑尾状核接种C6细胞。术后观察大鼠的生存期,并采用MRI及病理学检查方法,动态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 接种1周后,按不同时间行MRI、病理解剖学及GFAT、S-100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均显示颅内肿瘤形成。结论 该方法建立的脑胶质瘤具有与人脑胶质瘤生长相似的特性,肿瘤形成时间短、生存期稳定,适合于脑胶质瘤实  相似文献   

2.
尾加压素在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近年新发现的活性肽尾加压素(Urotensin Ⅱ,UⅡ)在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1)采用^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测定UⅡ对原代培养的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DNA合成的影响,应用不同阻断剂观察UⅡ诱导细胞DNA合成的信号转导通路。(2)采用Fura-2/AM荧光探针,测定UⅡ对胞浆游离钙浓度的影响。结果 (1)UⅡ呈浓度(10^-10~10^-6mol/L)依赖性刺激ASMC^3H-TdR掺入,10^-6mol/L时,为对照组的7倍(P〈0.01);(2)蛋白激酶C(PKC)阻断剂H7、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阻断剂PD98059及钙通道阻断剂尼卡的平均能抑制UⅡ刺激的ASMC^3H-TdR掺入,其抑制率分别为29%(P〈0.05),45%(P〈  相似文献   

3.
多巴胺对实验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体外淋巴细胞培养和噻唑蓝(MTT)比色分析法,检测了两种深度多巴胺(DA,10^-5和10^-6mol/L)对大鼠肠系膜淋巴结细胞皿刀豆素A(Con )诱导的增殖反应的影响;并动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D),测定了大鼠在注身抗原绵工细胞(SRBC)后的2 ̄7天,胸腺和脾脏中D芩 变化。结果说明:(1)10^-5和10-^6mol/L DA都能显著增强T细胞增殖。(2)  相似文献   

4.
PB230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敏  买霞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0,9(4):243-244,247
目的:研究PB230对人胃癌细胞(MGC80-3)、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生物抑制作用,探讨其抗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PB230对体外培养的MGC80-3细胞系、K562细胞系和MCF-7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PB230明显抑制MGC80-3、K562和MCF-3三种细胞系的生长,其IC50值分别为2&;#215;10^-6-1&;#215;10^-5mol/L之间,2&;#215;10^-6mol/L和1&;#215;10^-5mol/L,结论:PB230能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5.
去甲肾上腺素对B细胞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去甲肾上腺素(NA,10^-10-10^-6mol/L)对大鼠B细胞功能的影响。α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及钙离子通道在NA影响B细胞功能中的作用,从细胞水平了解NA对B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体外抗体生成的检测方法,即用绵羊红细胞(SRBC)刺激大鼠肠系膜淋巴结B细胞转化成抗体形成细胞(AFC),然后检测其抗体生成量。结果:(1)10^-10,10^-9,10^-8  相似文献   

6.
将用B7基因转化的和末转化的乳腺癌细胞B7-MDA453和MDA453经丝裂霉素处理后,给大鼠尾静脉注射1*10^7细胞连续3天,3天后取大鼠脾脏细胞在外体进行CTL细胞毒试验,MLC和ConA刺激的脾细胞增殖试验。  相似文献   

7.
内皮素—1对肺组织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无血清成年大鼠肺组织培养,观察ET-1对PS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1)ET-1促进肺组织^3-H胆碱掺入,量效和时效关系显著。10^-10mol.L^-1ET-1可显著提高肺组织总磷脂及PS主要组分PC和PG的含量,而细胞膜特征性磷脂组分PE,PI,Pse和SM均无显著变化,(2)ETA受体阻断剂BQ123(10^-6mol.L^-1)可使10^-12和10^-10mol.L^-1ET-1组  相似文献   

8.
姜黄素对小鼠CFU—GM及WEHI—3B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体外半固体集落培养方法,观察不同浓度姜黄素对BALB/c小鼠骨髓粒-巨噬系祖细胞及骨髓单核系白血病干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姜黄素呈剂量依赖性抑制CFU-GM和WEHI-3B细胞增殖,其半抑制剂量分别为1.036*10^-5mol.L^-1和1.220*10^-6mol.L^-1。表明姜黄素对WEHI-3B白血病细胞的抑制作用强于对CFU-GM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作用于胃腺癌细胞后的信号传递机制,我们对hCG对胃腺癌SGC-7901细胞胞浆内cAMP含量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当hCG的浓度由10^-11mol/L增加到10^-6mol/L时,胞内cAMP的水平从2.1pmol/mg蛋白增至约10pmol/mg蛋白(P〈0.01),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别(P〈0.01)。同时,此效应还具有时间依赖性,即随着hCG作用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寻找简易判定颅内肿瘤大小的可靠指标.方法 应用立体定向法,将1%琼脂糖含1×106 C6瘤细胞悬液10μl 注入大鼠右脑尾状核并行一般观察和MRI检查.在接种后第10、15、20、25天和自然死亡前,对大鼠做主动脉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对脑组织和肿瘤标本进行大体观察和HE染色.结果 50只接种大鼠均有颅内肿瘤生长(100%),远处和颅外转移率为0%-4%.结论 成功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接种后大鼠的生存时间可作为判定颅内肿瘤生长大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检测30例脑肿瘤患者血浆中果糖、肌醇及葡萄醇的含量,了解果糖等物质对脑肿瘤生长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日本的岛津高效气相色谱仪检测法。结果术前肿瘤组血浆中果糖物质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3天和7天,肿瘤组血浆中含量明显氏于对照组。结论果糖、肌醇及葡萄醇与肿瘤生长代谢生长代谢有密切相关,或许在脑肿瘤生长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4.
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动态观察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选用2--3kg新西兰大白兔64只,分为2大组,快速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每组32只,每大组再分为4组,为扩张完成后即时、1周、12周、24周组。每组8只,其中4只为实验组,另4只植入扩张器不扩张作为对照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皮扩张后经历--由扩张刺激引起的创伤至完全修复的过程。扩张后即时真皮中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功能由静止转向活跃,胶原纤维碎裂成片,弹力纤维部分断裂,炎症细胞浸润;扩张后1周常规扩张组基底膜连续性基本恢复。显示成纤维细胞合成功能活跃。扩张后12周、24周,成纤维细胞趋于稳定、形态狭长,部分胶原排列紊乱,部分有似癜痕样改变。结论:扩张刺激可致兔皮肤创伤。扩张后真皮不可完全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芹黄素对大鼠缺血视网膜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30只Long-Evans大鼠用动脉结扎法造成视网膜缺血模型,其中治疗组20只腹腔注射芹黄素,对照组10只注射溶媒二甲基亚酚。用视觉电生理仪检查视网膜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芹黄素治疗组视网膜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芹黄素能促进大鼠缺血视网膜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人体寄生虫学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初步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指出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效果显著,受到了绝大部分同学的赞同和欢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和评价头孢他啶(泰得欣)应用于普通胸外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对比试验,观察2005年8-10月96例普胸手术预防和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泰得欣在预防和治疗术后感染中总有效率95.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结论 泰得欣临床效果满意,使用安全,值得在普胸手术中选用。  相似文献   

19.
罗岩 《当代医学》2010,16(11):247-248
患者女,19岁,体检发现全身多处固执破坏4个月。影像学检查:平片及CT平扫检查:双侧髂骨、耻骨、股骨颈及股骨上段均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的低密度影,略呈膨胀性,边界清楚,部分可见硬化边。双侧肱骨上段、肩胛骨近关节盂处骨质及股骨下段、右胫骨近端、左腓骨中上段可见多个囊性骨及右侧锁骨亦可见多发局限性低密度减低区、略呈膨胀性(图1、5)。MRI平扫:脊柱可见多个囊状长T1长T2信号,部分略呈膨胀性。(图2~4)  相似文献   

20.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