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对中药麻黄根进行生药鉴定研究.方法:对麻黄根进行性状、显微以及薄层色谱鉴别.结果:详细描述了麻黄根的生药性状、横切面组织构造、粉末特征和薄层色谱鉴别研究结果.结论:所得结果可以为麻黄根的生药鉴定、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竹节参HPLC-ELSD指纹图谱和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竹节参药材HPLC-ELSD液相指纹图谱,分离纯化鉴定其主要特征峰的单体化合物,客观评价竹节参内在质量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梯度洗脱,测定了10批竹节参样品。色谱条件为YMC-pack ODS-AQ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A)-0.5%乙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5 min,20%~40%A;5~20 min,40%~40%A),流速为1.0 mL.min-1,柱温30℃。ELSD检测器:漂移管温度为40℃,氮气释放压力为33 Psi。通过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的方法分离纯化竹节参的化学成分,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建立了10批竹节参样品HPLC-ELSD指纹图谱,分离纯化鉴定了5个主要化学成分,分别为人参皂苷Re,竹节参皂苷Ⅳ,Ⅳa,Ⅴ,Pjs-2。结论:综合竹节参指纹图谱和化学成分分析,能较全面的表征不同产地竹节参内在成分的差异,为竹节参内在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糯米茶的生药鉴定特征.方法:应用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方法.结果:糯米茶为爵床科植物蛇根叶(Ophiorrhiziphyllon macrobotryum Kurz.)的干燥茎和叶,详细描述了其生药鉴别特征.结论:实验结果为该药的鉴别、开发利用及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中药糯稻根的鉴定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对糯稻根进行性状、显微以及薄层色谱鉴别。结果:详细描述了糯稻根的生药性状、横切面组织构造和薄层色谱鉴别研究结果。结论:此方法简便易行,所得结果可以为糯稻根的生药鉴定、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竹节参皂苷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竹节参中的皂苷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丁醇萃取,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制备竹节参中的皂苷类成分,应用波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竹节参中分离得到了5个皂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巨花雪胆皂苷B(1),竹节参皂苷Ⅴ(2)、IV(3)、IVa(4)和Cynarasaponin C(5)。结论:化合物1和化合物5为首次从人参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拳距瓜叶乌头进行生药鉴定。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方法对拳距瓜叶乌头根(母根与子根)进行生药鉴定。结果发现拳距瓜叶乌头的皮层内有石细胞;母根上段和中段具独立维管束,其形成层起伏大成多角星状,下段具多个维管束散在;子根多个维管束散在;得到药材的薄层色谱图。结论拳距瓜叶乌头根的显微特征明显,可作为该药材鉴定的参考依据,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该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鉴定和利用山小桔叶 Glycosmis citrifolia(Willd) L indl.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 :按常规生药学形态组织鉴定方法。结果 :鉴定了山小桔叶的生药性状、显微特征。结论 :上述特征可作为山小桔叶的形态组织学的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藏药"蒂达"三种原植物紫红獐牙菜、椭圆叶花锚、大籽獐牙菜进行系统的生药鉴定,为其鉴别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鉴定的方法对三种原植物进行对比.结果 ;紫红獐牙菜、椭圆叶花锚、大籽獐牙菜在原植物形态、显微特征、薄层色谱图上有明显区别.结论 ;通过原植物、性状、显微和薄层色谱图对比,能够很好地区别"蒂达"三种原植物.  相似文献   

9.
铁刀木的生药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豆科植物铁刀木Cassia siameaLam.(傣药“埋习列”)的心材与叶进行生药鉴定研究,为其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鉴定依据。方法:运用性状、显微及薄层色谱的方法对该药材进行鉴定研究。结果:首次报道了其心材与叶的性状、显微及薄层色谱特征,绘制了组织粉末的显微简、详图。结论:研究结果可作为该药材应用的鉴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维药阿里红的生药鉴定特征。方法:运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薄层色谱法对该药材进行鉴定研究。结果:较为详细地描述了阿里红的生药性状、粉末特征和薄层色谱鉴别研究结果。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所得结果可以为阿里红生药鉴定及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叶底珠根皮进行生药学研究,为其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生药性状鉴别,显微鉴别以及薄层色谱(TLC)法对叶底珠根皮进行生药学研究。结果:横切面由外向内依次为木栓层、皮层、韧皮部和韧皮射线、木质部;粉末中清晰可见木栓细胞、薄壁细胞、草酸钙簇晶、淀粉粒等;以一叶萩碱和别一叶萩碱作对照品用薄层色谱(TLC)检测药材中含有这两种成分,并且两种成分的分离度良好。结论:本实验为叶底珠根皮的鉴定,药材标准的制定及为叶底珠生药的资源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赵奎君  梁晓乐  韦家福  廖月葵 《中药材》2008,31(10):1496-1498
目的:对香姜药材进行生药鉴定研究。方法:对香姜的根茎、叶横切面及根茎粉末进行显微观察,并描绘组织详图及根茎粉末图。结果:香姜根茎及叶的横切面有明显的显微鉴别特征。结论:根茎及叶横切面组织特征可作为该药生药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植物药丝瓜藤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采用性状鉴定、显微鉴定、高效液相色谱鉴定。结果:详细描述了丝瓜藤的生药性状、横切面组织构造及粉末特征和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定研究结果。结论:所得结果可为生药的鉴定、质量标准和进一步开发利用丝瓜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开发利用开展獐牙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及薄层鉴别作初步研究.结果:开展獐牙菜的主要粉末特征为:花粉粒呈类圆形、椭圆形或类三角形,具3个萌发孔或3孔沟.薄层色谱中,供试品色谱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且有较好的重现性.结论:所得结果可为其生药鉴定、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鹅不食草药材进行鉴别研究.方法:采用系统的中药鉴定的方法对鹅不食草的性状、组织显微进行研究,并以短叶老鹳草素为对照品对鹅不食草进行薄层鉴别 .结果:确定了鹅不食草的药材性状、组织显微鉴别特征以及薄层色谱鉴定方法.结论:首次以短叶老鹳草素为对照品对鹅不食草进行薄层色谱鉴别,与性状、组织显微鉴别综合应用,提高了对鹅不食草鉴别的准确度,方法简单、快速.  相似文献   

16.
朱山寅 《中药材》2001,24(8):559-561
目的:为鉴别和开发利用菊草提供依据。方法:形态组织鉴定常规方法、薄层色谱及紫外吸收光谱。结果:描述了菊草的生药性状、茎和叶的组织构造特征;薄层色谱显示含有绿原酸;紫外吸收光谱在248nm、327nm处有吸收峰。结论:上述特征可作为菊草的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17.
藏药线叶龙胆的生药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线叶龙胆进行生药学鉴定研究。方法:利用来源、性状、显微与理化鉴定法对该药材进行鉴定研究,确立鉴别特征。结果:其粉末中有念珠状增厚表皮细胞﹑非腺毛﹑花瓣乳头状细胞和花柱碎片;薄层色谱中,供试品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重现性好。结论:本研究为该药材的生药鉴定与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大黄药的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黄药的生药鉴定特征。方法:应用来源、性状、显微及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果:大黄药为唇形科香薷属植物大黄药(Elsholtzia penduliflora W.W.Sm.)的干燥全草,详细描述其生药鉴别特征。结论:实验结果为该药的鉴别、开发利用及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竹节参总皂苷工艺条件优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竹节参中总皂苷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 以竹节参总皂苷的吸附量和洗脱率为指标,筛选大孔吸附树脂,并研究所选树脂富集纯化竹节参总皂苷的吸附和洗脱条件.结果 D101树脂对竹节参总皂苷有较好的吸附分离性能.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质量浓度为0.2 g生药/mL,以3BV 70%乙醇溶液洗脱,吸附及洗脱体积流量均为1 mL/min,洗脱液蒸干,即得纯化的竹节参总皂苷提取物.纯化后竹节参总皂苷质量分数为82.53%,精制度达338.81%.结论 D101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竹节参中总皂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狭叶黄芩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狭叶黄芩根部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HPLC等分离操作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以及波潜特征鉴定结构.结果:从狭叶黄芩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23个化合物的结构.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黄芩黄酮醇,其余均为首次从狭叶黄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