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孟佳  杜少英  王彦  娄士宁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1):3990-3994
背景 心脏康复是冠心病规范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30%~40%的患者在参与心脏康复6个月后会退出此项目,50%的患者在1年后会退出心脏康复。目的 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模型)联合动机性访谈在社区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5-6月,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从某社区卫生服务站遴选的冠心病患者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接受系列心脏康复教育讲座,试验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实施IMB模型联合动机性访谈。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6个月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行为和运动依从性情况。结果 试验组、对照组完成随访的患者例数分别为36、41例。重复测量方差结果显示,两组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行为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4.176,P组间<0.05;F组间=4.436,P组间<0.05);两组干预方法与时间之间(自我效能)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5.173,P交互<0.05);两组组内不同时间点自我管理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50.573,P时间<0.05)。干预3、6 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运动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B模型联合动机性访谈有助于提高冠心病患者参与心脏康复的自我效能和行为。  相似文献   

2.
焦海旭  何亚菲  林文华 《重庆医学》2022,51(5):834-837,841
目的 探讨不同时效的心脏康复运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超声心动图、miR-29b等血清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到2019年6月于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行PCI的12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心脏康复运动训练时间的差异分为3组,对照组行心脏康复运动训...  相似文献   

3.
闫歌 《黑龙江医学》2022,46(4):465-467
目的:探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实施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2周后运动耐力[6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分阶段延伸的个性化心脏康复运动方案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昆山市锦溪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CHF患者,根据心脏康复干预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3例)患者予以常规心脏康复运动方案干预,研究组(42例)患者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增加分阶段延伸的个性化心脏康复运动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运动耐量、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及再住院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内径(LVD)和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LVEF、LVFS水平均较干预前升高,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LVD水平均较干预前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6 min行走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6 min行走距离均较干预前长,研究组长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明尼苏达州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各领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MLHF...  相似文献   

5.
李妍 《继续医学教育》2021,35(4):105-107
目的 探讨阶段性康复护理干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8月—2019年7月于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阶段性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抗凝依从性(随访3个月)与术后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抗凝依从性为97.22%,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ICU住院时间、床上主动活动时间、下床时间分别为(1.83±0.43)d、(3.14±0.96)d、(7.63±2.17)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阶段性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抗凝性依从性,利于促进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期心脏康复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PCI)术后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入选12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且行PCI治疗的患者,按照其是否进行急性期心脏康复治疗,随机分为急性期心脏康复(CR)组(68例)及非急性期心脏康复(Non-CR)组(54例),非急性期心脏康复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急性期心脏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急性期康复治疗,在出院前分别测量2组的运动耐量,比较2组运动耐量是否有差异。结果急性期心脏康复组的代谢当量(Mets)的中位数(四分位数)值明显高于非急性期心脏康复组(P0.05)。结论急性期心脏康复可提高PCI术后患者的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应用指导家庭运动对其Ⅲ期心脏康复的意义。方法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2016年1—8月收治的420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0例。对照组予以一般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指导家庭运动。观察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血脂及6 min步行试验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LVEF和LVDd优于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指导家庭运动应用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中,可明显改善心功能,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升陷汤联合以运动为主的家庭心脏康复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4月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10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以运动为主的家庭心脏康复,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升陷汤加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血脂指标、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6MWD)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C、LDL-C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TG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  相似文献   

9.
背景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现患病人数2.9亿。心脏康复的益处已在国际上达成共识。我国心脏康复工作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高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心脏康复参与度和依从性,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首要问题。目的 探讨基于合理行动理论的心脏康复教育模式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运动康复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3-12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CI术后出院冠心病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43例,对照组42例。干预组实施了心脏康复门诊护士主导的为期12周的心脏康复教育模式,对照组实施传统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6 min步行距离(6MWD)、日常运动锻炼依从性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结果 干预12周后,67例(78.8%)患者完成随访,干预组34例,对照组33例。干预后干预组患者6MWD较对照组增长(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6MWD较干预前增长(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体质指数(BMI)、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干预前降低(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戒烟、限酒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后服药依从性达标率较干预前降低(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服药依从性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合理膳食、戒烟、限酒达标率较干预前升高(P<0.05)。结论 基于合理行动理论的心脏康复教育模式促进了PCI术后患者的运动康复,改善了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分阶段延伸的个性化心脏康复运动方案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衰患者心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方法  将6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的心脏康复运动,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及再住院率。  结果  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6MWT距离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的ADL量表的躯体生活自理和工具性生活自理维度得分比干预前明显下降,且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组6个月内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分阶段延伸的个性化心脏康复运动方案能明显改善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衰患者的心功能、运动耐量,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12.
13.
兰枝东  蒙恩绩  韦华清  黄丽荣  罗浩 《吉林医学》2013,34(23):4645-4647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将3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以超声心动图和6 min步行试验对两组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量进行评定,康复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运动,对照组只进行药物治疗。结果:康复组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每搏输出量(SV)、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运动耐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康复运动能够更好地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对心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活动平板试验诊断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确诊为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行活动平板试验,分析心电图(ECG)的ST段下移、T波改变及计算心率变时反应指数(CRI),并与冠心病组(CHD)及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40例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活动平板试验中CRI>1.3人数居多,平均CRI=1.41±0.0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CHD组(P<0.001);心电图的ST段下移平均为(0.12±0.04)mV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CH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心率变时反应指数普遍增高,可能与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CRI>1.3可作为诊断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15.
目前 ,平板运动试验已成为临床诊断冠心病的常规无创检查手段 ,但仍存在一定比例的假阳性及假阴性。在亚极量运动试验时 ,常以极量心率的 85 %作为运动终点 ,使假阴性增多 ,因而有其局限性[1]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 2 0 3例患者平板运动耐量试验 (treadmillexercisetolerancetest,TETT)时的心率 (heartrate,HR)、血压 (bloodpressure ,BP)反应 ,以探讨心脏作功指数 (cardiacworkindex ,CWI) [即心率血压乘积(rate pressureproduct ,RPP) ]的价值。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  相似文献   

16.
Physical exertion, exercise, and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wome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hang W  Manson JE  Hu FB  Chae CU  Rexrode KM  Willett WC  Stampfer MJ  Albert CM 《JAMA》2006,295(12):1399-1403
Context  Exercise is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risk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but may transiently increase the risk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Its short-term and long-term associations with risk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among women are unclear. Objectives  To compare the risk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women during moderate to vigorous exertion with the risk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during lighter or no exertion; and to assess the long-term association between moderate to vigorous exercise and sudden cardiac death. Design, Setting, and Participants  Prospective, nested case-crossover study of 288 cases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within the Nurses' Health Study (1980-2004); and a prospective cohort analysis of 69 693 participants without pri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followed up from 1986-2004. Main Outcome Measure  Risk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associated with moderate to vigorous exertion. Results  The absolute risk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associated with moderate to vigorous exertion was exceedingly low at 1 per 36.5 million hours of exertion. In case-crossover analyses, the risk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was transiently elevated during moderate to vigorous exertion (relative risk [RR], 2.38;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23-4.60; P = .01) compared with the risk during lesser or no exertion. Habitual moderate to vigorous exertion modified this transient risk (P = .005 for interaction) and the risk was no longer significantly elevated among those who exercised 2 or more hours per week. In the cohort analyses, an increasing amount of moderate to vigorous exercise was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long-term risk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age-adjusted and multivariable models that excluded biological intermediates (P = .006 for trend). This relationship was attenuated when biological intermediates were included (P = .06 for trend); however, the reduction in risk remained significant among women who exercised 4 or more hours per week (adjusted RR, 0.41; 95% CI, 0.20-0.83; P = .01) compared with women who did not exercise. Conclusions  These prospective data suggest that sudden cardiac death during exertion is an extremely rare event in women. Regular exercise may significantly minimize this small transient risk and may lower the overall long-term risk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相似文献   

17.
背景:通常认为锻炼能够降低人们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也可能短暂性升高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但锻炼与女性心脏性猝死风险之间的近期和远期关系尚不明确。目的:对比中至高强度体力活动时与低强度至无体力活动时的女性心脏性猝死风险;评价中至高强度体力活动与心脏性猝死的远期关系。设计、地点和参与者:对护士健康研究(1980-2004年)中的288例心脏性猝死患者进行前瞻性巢式病例交叉研究;对1986--2004年间随访的69693例既往无心血管疾病的参与者进行前瞻性队列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与中至高强度体力活动相关的心脏性猝死风险。结果:与中至高强度体力活动相关的心脏性猝死绝对风险极低,仅为每3.65×10’h体力活动中1h。在病例交叉分析中,与低强度或无体力活动时的风险相比,中至高强度体力活动时的心脏性猝死风险有短暂性升高(RR2.38,95%CI1.23—4.60,P:0.01)。习惯性中至高强度体力活动可缓解这种短暂性风险升高(相互比较P:0.005),在每周至少锻炼2h的人群中风险无显著升高。队列分析表明,在排除了生物学因素并校正年龄的多元模型中,中至高强度运动增加与心脏性猝死远期风险降低相关(趋势P=0.006)。考虑到生物学因素时这种相关性降低(趋势P:0.06);然而,每周锻炼至少4h的女性与不锻炼的女性相比,风险降低仍具有显著性(校正RR0.41,95%CI0.20。0.83,P=0.01)。  相似文献   

18.
19.
心肺运动试验指导个体化心脏康复的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心血管疾病康复概述心脏康复(cardiacrehabilitation)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处置原则的质疑,心肌梗死患者长期卧床导致全身功能衰退,而运动康复可以纠正机体的废退状态。心脏康复已经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患者能够得到持续治疗的关键[1]。心脏康复的内容包括医学评估、运动疗法、饮食疗法、心理疗法、控制危险因素、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障[2]。因此,心脏康复不能单纯从字面上理解为仅为心脏自身的康复,而可以理解为心血管疾病的综合性康复。  相似文献   

20.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7,(3):160-163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高血压模型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非运动对照组(Sham)、运动组(Sham-ET)、高血压组(Ang-HT)和高血压运动组(Ang-ET).利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建立大鼠高血压模型.采用多动物多通道尾袖套法无创血压系统监测大鼠血压值,心脏超声仪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离心肌细胞,采用IonOptix单细胞收缩检测系统检测心肌细胞收缩性及肌丝钙敏感性.[结果]运动2周末(制作模型4周末)时,Ang-HT与Ang-ET组收缩压和舒张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ham与Sham-ET组收缩压与舒张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ng-HT与Ang-ET组LVEF及心肌细胞收缩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ng-ET组EC50值较Ang-HT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运动训练通过恢复心肌细胞肌丝钙离子敏感性而改善心肌细胞收缩性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