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旋转DSA检查技术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50例旋转DSA检查,探讨旋转DSA技术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DSA脑血管造影中,对常规位置没有显示病变或显示病变不完全的病例行旋转DSA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能清晰显示病变,能满足临床介入放射诊断和治疗的需要。结论旋转DSA检查技术是诊断和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农俊彬  林翔鹏  岑炳奎  苏广布 《海南医学》2005,16(11):96-96,143
目的评价旋转DSA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对28例脑血管造影患者进行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28例脑血管造影各血管分支均清晰显示,病变处血管的起源、走行、分布、轮廓都能得到良好显示。结论旋转DSA能清楚显示检查部位血管的结构,对脑血管病变的术前诊断和制定手术计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由脑动脉瘤破裂引起。目前,脑血管DSA检查虽然是诊断脑动脉瘤的金标准,但旋转DSA又是脑动脉瘤的重要补充检查。笔者通过对2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常规DSA造影,部分病例实施旋转DSA进一步检查,对其临床价值做出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4.
周群惠  马和平  张学军 《当代医学》2009,15(17):372-373
目的评价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rotational DSA,EDS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临床怀疑和CT或MRI确诊为脑血管疾病的120例患者行常规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和RDSA血管造影检查。并对比不同方法对脑血管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120例,经常规DSA和RDSA检查共检出脑动脉瘤35例,颅内动静脉畸形7例,脑血管狭窄及脑缺血78例。然而,与常规DSA.极少数病例可显示瘤颈形态和载瘤动脉与瘤体的关系.结论RDSA诊断脑血管疾病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尤其对脑血管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AVM)、脑血管狭窄的诊断最为准确、快速、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应用旋转DSA技术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该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脑血管疾病患者68例参与研究,对全部患者均利用旋转DSA技术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诊断,同时与普通DSA诊断进行比较,分析旋转DSA技术的诊断价值.结果 普通DSA诊断阳性率为91.18%,旋转DSA诊断阳性率为97.06%;45例为脑动脉瘤动脉瘤共51个;17例为脑动静脉畸形(2例在小脑,5例在颞叶,10例在顶叶);4例为烟雾病.结论 旋转DSA技术用于脑血管疾病诊断中,效果要明显优于以往普通DSA技术,诊断准确率更高,更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旋转DSA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怀疑和确诊为脑血管疾病的16例患者行旋转DSA检查。结果 16例中,经旋转DSA技术检出脑动脉瘤10例15枚,颅内动静脉畸形(AVM)4例,血管狭窄致脑缺血2例(其中颅内动脉狭窄1例、烟雾病1例)。结论 旋转DSA诊断脑血管疾病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对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AVM)、血管狭窄的诊断更为安全。为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旋转DSA技术在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Artist FA数字血管造影系统,对46例疑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正、侧位及其中37例行旋转DSA检查.结果:25例确诊为动脉瘤,4例排除动脉瘤,12例狭窄患者,能正确评估狭窄程度及长度.4例动静脉畸形及1例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可清楚显示病变结构及瘘口.结论:旋转DSA诊断脑血管疾病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对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AVM)、血管狭窄的诊断更为安全,为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4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及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强  牟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21):1953-1953,1960
我科自1996年以来,先后对4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进行了DSA三血管或四血管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其中15例患者在1年中进行了2次DSA全脑血管造影,5例患者先后进行了3次检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对35例SAH患者行全脑血管DSA检查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AH患者行全脑血管DSA检查护理过程中,如何减少影响图像质量的干扰因素.提高检查与诊断的成功率。方法对55例SAH患者行全脑血管DSA检查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图像质量为1级,2例图像质量为Ⅱ级。35例患者全脑血管造影检查,造影剂未有外渗,无严重过敏反应。结论认真、细致、科学地做好SAH患者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前的准备,检查中护理配合及检查后护理,是协助医师顺利完成全脑血管造影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李彬 《中原医刊》2009,(16):58-60
目的探讨旋转DSA及三维图像重建技术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与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行常规全脑血管造影外,对颈内动脉进行旋转DSA采集及三维图像重建技术。结果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行全脑血管DSA正侧位造影检出动脉瘤48例;经旋转DSA采集及图像三维重建后,检出动脉瘤57例。其中55例行GDC介入栓塞治疗。术后经旋转DSA及三维重建证实,55例介入栓塞病例中,51例全部栓塞,4例90%栓塞。结论旋转DSA及三维图像重建技术的应用明显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并能为介入治疗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精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螺旋 CT 血管造影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间救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40例,以上患者均采用多排螺旋 CT 脑动脉血管造影进行检查,结果为阳性的患者中有8例使用 DSA 进行检查。结果:CTA 检查结果显示40例患者中,出现脑血管病变的患者为37例,未出现病变的例,有8例患者采用 DSA 进行检查,而 DSA 检查除了1例患者的检查结果与 CTA 有差异外其余检查结果与 CTA 基本吻合。结论:CTA 脑血管造影以其无辐射、快速、简单、诊断准确率高等优势,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DS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脑血管造影表现,就其动脉瘤大小、部位、形态、检查方法综合分析。结果30例颅内动脉瘤25例单发、5例多发,DSA造影可明确动脉瘤分布部位及大小。结论1 DSA造影能够多角度立体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大小、形态、瘤颈情况与载瘤动脉关系。为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提供明确数据。2旋转DSA技术在动脉瘤诊断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郭静  张平 《新疆医学》2012,42(9):151-152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的一项有创检查,是目前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1]。2011年1月~2011年12月共为130例DSA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有行DSA患者130例,男性86例,女  相似文献   

14.
旋转DSA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rotational DSA)及三维重建技术较常规DSA检查能克服影像中病变血管与周围血管重叠的问题而广泛应用于临床[1].为了探讨该技术在颅内血管造影中的应用,我院自2006年4~12月以来,对119例颅内血管造影进行了常规DSA、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检查,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DSA技术对颅内外供血动脉狭窄的诊断研究(附15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SA技术对颅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并观察其副作用。方法:对153例颅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采用DSA分级造影法结合旋转DSA技术进行全脑血管造影。结果:全组153例患者中共发现动脉狭窄204处,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3例,造影剂轻微过敏反应2例,术后穿刺部位血肿8例,全组无死亡或昏迷、偏瘫、失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DSA分级造影法结合旋转DSA技术可以对脑供血动脉狭窄病人进行安全、准确的诊断。采用持续加压生理盐水滴注,Angioseal血管缝合器的使用等措施能够减少脑血管造影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隙出血(SAH)首次全脑血管造影阴性的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 对我院28例首次全脑血管造影阴性的SAH患者的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例重复造影明确诊断,2例MRI确诊,6例重复造影仍阴性,15例PNSH未重复造影,其中14例随访时间1~3年,无1侧再出血。结论 首次造影阴性的SAH患者,除非明确为PNSH可不必重复DSA检查,其余须重复DSA检查,同时辅助行CT、MRI/MRA检查,必要时行CTA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应用.方法分析了2011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对26例脑血管病变患者行16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CT扫描原始数据经后台工作站多功能后处理技术处理,并比较CT表现与DSA.结果26例脑血管病变,CT血管造影(CTA)检出急性脑血管闭塞8例,血管狭窄2例,脑内动脉瘤9例, Moyamoya病2例,动静脉畸形4例.除1例CTA显示大脑前动脉动脉瘤而DSA未能检出外,其余病例CTA与DSA检查结果一致.结论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准确、快速的特点,可作为脑血管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仿真内窥镜(VE)技术在脑血管造影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3例可疑脑血管病变的患者行旋转三维DSA检查,并通过DSA后处理工作站进行VE重建。结果:103例患者中36例动脉瘤清晰显示载瘤动脉及瘤内情况,47例动脉狭窄表现为侧支开口不规则及VE漫游中视野缩小,7例动静脉畸形仅能看清粗大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6例动脉闭塞显示血管信号中断,7例正常无病灶。结论:三维DSA及VE技术能够为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全面的影像资料,为神经外科医生进行介入治疗的定位及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接收的46例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使用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检查,并和DSA检查结果对比。使用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获得原始的图像,所有患者均使用多层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以及薄层快最大密度投影(MIP)。由2名资深放射科医生对后处理图像以及DSA图像进行共同评估。结果:46例患者中,CTA共检查出45例共47个动脉瘤,漏诊1个动脉瘤,DSA检查显示45例共有48个动脉瘤,有2例患者患有2个动脉瘤。检查中CTA相对于DSA更能清楚的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及形态。结论: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对于动脉瘤有较高的诊出率,能够清晰的显示动脉瘤瘤颈部分的情况,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接收的46例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使用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检查,并和DSA检查结果对比。使用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获得原始的图像,所有患者均使用多层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以及薄层快最大密度投影(MIP)。由2名资深放射科医生对后处理图像以及DSA图像进行共同评估。结果:46例患者中,CTA共检查出45例共47个动脉瘤,漏诊1个动脉瘤,DSA检查显示45例共有48个动脉瘤,有2例患者患有2个动脉瘤。检查中CTA相对于DSA更能清楚的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及形态。结论: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对于动脉瘤有较高的诊出率,能够清晰的显示动脉瘤瘤颈部分的情况,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