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7 毫秒
1.
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早期阶段许多病例常伴有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降 ,其临床意义一些作者认为与前壁缺血有关[1,2 ] ,它是判断冠状动脉前降支病变的依据[3 ] ;而另一些作者则认为是心肌梗死的间接反映[4 ,5] 。本文对 4 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下降进行分析 ,旨在探讨其临床意义。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6 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均为本院住院患者 ,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冠心病诊断标准。其中男性 5 6例 ,女性 12例 ,年龄 36~ 71岁 ,平均 (5 2 .6± 12 .5 )岁。单纯下壁梗死 10例 ,下壁伴后壁梗死 2 4例 ,下壁伴后壁、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电图"镜面"导联ST段改变对梗死相关血管的判定价值。方法:分析132例首次发生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某些心电图的特征改变,对比患者入院时的冠脉造影资料。结果: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电图伴下列1项或以上者对预测梗死相关血管为左前降支近段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1有下壁导联ST↓;2伴STI/aVL↑;3STIII↓STII↓;4STV10及STV6≤0,其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电图伴STIII↓STII↓时预测梗死相关血管为左前降支近段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如伴下列1项或以上者对预测梗死相关血管为左主干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1STII、III、avF↓伴STavR↑STavL↑;2STV4~V6↓伴STaVR↑STV1↑。结论:分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电图"镜面"导联ST段某些特征的改变判定急性前壁心梗梗死相关血管部位有比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梗死部位的关系。方法:4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均做心电图检查.并于发病后4周内做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42例患者中,单支血管病变16例(占38.1%),多支血管病变26例(占61.9%),其中伴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改变者23例(占88.5%)。11例急性下壁合并正后壁心肌梗死者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8例(占72.7%)。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改变者提示多支血管病变,伴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多提示合并正后壁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4.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在临床上十分常见,许多患者合并有下壁(Ⅱ、Ⅲ、aVF)导联ST T的改变,其梗死相关血管(IRCA)通常为左前降支(LAD)。为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或不伴下壁导联ST T改变的临床特点及其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的关系,笔者连续分析本科2000年1月至2004年10月确诊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及分组从2000年1月至2004年10月收住本院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中挑选出符合以下标准者:(1)有或无典型的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症状;(2)心电图前壁至少两个相邻导联(V2V6)ST段抬高≥0.2mV并有典型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右心室梗死早期心电图不同导联ST段改变的诊断意义.方法 连续选择2000~2005年首次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住入我院心内科患者,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治资料, 其中91例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重点分析心电图不同导联ST段改变与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以及对急性右心室梗死诊断的意义.结果 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分别为右冠脉(RCA)病变组73例(80%),左回旋支(LCX)病变组18例(20%).显示ST段抬高V4R≥1 mV阳性发生率、抬高程度Ⅲ>Ⅱ导联、ST段下移程度aVL>Ⅰ导联,RCA组明显多于LC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1).结论 利用常规心电图检测不同导联的ST段改变有助于识别梗死相关动脉,可以早期判定急性右室梗死.  相似文献   

6.
李朝辉  史前进  董平栓 《临床荟萃》2001,16(20):935-936
正确地判断下壁急性心肌梗死的梗死相关动脉 (infarctrelatedartery ,IRA )和动脉阻塞部位 ,有利于选择积极的治疗策略。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广泛开展 ,使了解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和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成为可能。我们通过对 1998~ 2 0 0 0年住院的 3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早期心电图和冠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前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6例首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 ,男 2 6例 ,女 10例 ,年龄 38~ 78岁 ,平均年龄 ( 5 4± 8)岁。所有病例均符合WHO急…  相似文献   

7.
临床下壁心肌梗死多为右冠状动脉的病变,并多伴有窦性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等,部分病人可伴有右室心肌梗死。右冠状动脉的阻塞因远段或近段病变不同,可以在心电图表现上有所差异;冠状动脉造影显示,ST段Ⅲ>Ⅱ导联伴有ST段V1导联的抬高,与右冠状动脉近段病变和右室梗死有关[1]。现将我院1992~1998年间17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和临床预后做一分析。1材料与方法1.1观察对象患者178例,男122例,平均年龄63.4±13.9(34~81)岁;女56例,平均年龄69.31±1.8(52~83…  相似文献   

8.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0例 ,其中男34例 ,女6例。年龄60~89岁 ,平均73.5岁。其中下壁梗死18例 ,前间壁梗死4例 ,广泛前壁梗死14例 ,下壁合并右室梗死4例 ,不合并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及梗死性心绞痛。均为我院1995年12月~1999年12月的住院患者。1.2方法参照澳大利亚医院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治疗方案 ,制定出以下早期康复治疗方案(见表1)。以上40例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 ,2例下壁AMI患者第7天出院 ,其余平均20d出院。进行早期康复锻炼时 ,均有医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心前导联 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  3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电图与入院后 2~ 3周冠脉造影对照 ,观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心前导联 ST段压低与右冠脉病变、多支血管病变关系。结果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变血管多涉及右冠状动脉 ,伴心前导联 ST段压低者有 1 4例 ( 70 % ) ,心前导联 ST段正常者有 1 2例 ( 75% )。且伴心前导联 ST段压低者较心前导联 ST段正常者病变血管大部分为多支病变 ( 6 5% V2 5% )。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前导联 ST段压低 ,表示多支冠脉病变或梗死面积大 ,应给予积极治疗 ,以改善患者病程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时对应性ST段降低并不少见,发生率约50.0%’‘’,近来已引起临床上的关注。现将我院1985年10月~1997年10月,收治的128例急性心肌梗死,分析讨论如下。l临床资料1.三一般资料1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对应性ST段压低68例,其中男46例,女22例;年龄sl~82岁,平均68岁;占全部心肌梗死的53.0%。其中下壁心肌梗死43例,占63.2%;前壁心肌梗死25例,占36.8%。豆.2诊断标准按WHO1979年建议的诊断标准,梗死的对应改变为:下壁对前壁、前壁对下壁、对应导联有2个或多个导联ST段呈水平或下斜型压低)0,lmV。1.3…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关于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虽报道较多 ,但其中某些观点并未被广泛接受。我院 1994年 7月~ 1999年 8月确诊为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 17例 ,对其诊断标准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根据 WHO的 AMI诊断标准确诊为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者共 17例 ,其中男 11例 ,女 6例 ;年龄 49~ 71岁 ,平均 5 9岁。1.2 临床表现 发病前有心绞痛 9例、高血压 4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 5例。除 3例表现为胃肠道症状 ,其他均有心前区疼痛及出冷汗持续 30分钟以上外。有 11例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伴下壁梗死 ,2例伴广泛前壁及侧壁梗死…  相似文献   

12.
心肌梗死面积是决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有研究认为急性侧壁心肌梗死下壁导联ST段压低梗死面积较大。本文用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方法对比研究了急性侧壁心肌梗死患者下壁导联ST段压低与左室重构及射血功能的关系及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常规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多于不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P<0.01);下壁伴正后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多于不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P<0.01);下壁伴右心室心肌梗死与胸前导联ST段压低无明显关联(P<0.0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与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较不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高(P<0.01)。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往往提示梗死范围大或同时存在心肌缺血、冠脉病变广泛、心功能损害较严重,并且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与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心肌酶峰值明显增高临床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1资料与方法 我院自1995-1999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男85例,女35例,年龄35-78岁。其中左室下壁梗死58例,左室前壁梗死62例。所有病例入院时除常规作 12导联心电图外,还作右胸导联(V3R-V8R),判定是否合并右室梗死。2结果 右室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标准为,V4R加上1个或1个以上其他右胸导联ST段抬高≥0.1mV,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共26例,男20例,女6例,年龄42~78岁。其中左室下壁梗死合并右室梗死16例,左室前壁合并右室梗死10例。起病到记录心电图时间最短 2.…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呼吸重症患者严重脓毒症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诊治的12例严重脓毒症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中,男10例,女2例,年龄63-89岁,中位年龄81岁。50%以上的患者存在高血压病或慢性呼吸系统基础疾病。所有患者在发生心肌梗死前存在明显缺氧。12例患者中发生心肌梗死当天出现热峰升高、氧合恶化、血压下降、胸闷气急比例分别为10、9、7以及6例。7例患者均出现血压下降及氧合恶化。出现心电图T波倒置、病理性Q波、ST段压低及ST段抬高的患者分别为6、4、4以及3例。前壁心尖段及中段梗死均为8例,下壁心尖段及中段梗死分别为7及6例。患者从发生严重脓毒症至急性心肌梗死的时间为1~2 d。12例患者均因病情危重采用保守治疗,其中9例患者死亡。结论:呼吸重症患者在发生严重脓毒症后短期内可并发急性心肌梗死,主要表现为热峰上升、血压下降及氧合恶化,此类患者病死率高。心电图主要表现为T波倒置、病理性Q波以及ST段压低,其心肌梗死部位以前壁及下壁多见。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资料病例来源于哈尔滨五所大型医院住院病人。9例均为男性;年龄19~40岁,平均35岁。入院时均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经进一步检查、临床观察及随访后除外心肌梗死(心梗)。1.1 早期复极综合征4例,误诊为前壁、广泛前壁心梗3例,下壁心梗1例。主要临床症状:剧烈心前区疼痛3例,胸闷、心悸1例;疼痛持续时间数分钟至10小时,硝酸酯类治疗无效,2例需用哌替啶方能止痛,3例既往有类似发作史,心电图均有ST段弓背向下型抬高,最高1例在胸前导联抬高0.5mv,酷似急性心肌梗死时的“单相曲线”,4例均无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累及右心室或侧后壁时 ,对心电图胸前导联 ST段改变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1 1 8例首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下壁导联 ST段抬高幅度与胸前导联 ST段改变均呈负相关 (P均 <0 .0 1 )。在 1 6例同时合并右室梗死的患者中 ,胸前导联 ST段改变幅度〔V2 导联为 (0 .6 3± 1 .82 ) mm〕及与下壁导联 ST段抬高的比值 (V2 / a VF为0 .84± 1 .6 1 )均高于单纯下壁梗死组〔V2 导联为 (0 .35± 1 .6 5 ) m m,V2 / a VF为 0 .2 9± 1 .2 8〕;而 38例同时合并侧后壁梗死的患者胸前导联 ST段压低的幅度〔V2 导联为 (- 1 .2 0± 1 .5 2 ) mm〕及与下壁导联 ST段抬高的比值 (V2 / a VF为 - 0 .33± 1 .1 5 )均低于单纯下壁梗死组 ,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或 P<0 .0 5 )。如去掉累及右室梗死和侧后壁梗死的病例 ,可使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下壁导联与胸前导联 ST段的相关性显著提高 (r=- 0 .797,P<0 .0 1 )。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同时合并右室梗死可使心电图胸前导联 ST段趋于抬高 ;而合并侧后壁梗死则使胸前导联 ST段进一步降低 ,二者呈相反关系。  相似文献   

18.
心电图是诊断心肌梗死最常用的、最经济的手段。我们通过对10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患者与100例不伴胸前导联ST段改变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对照观察,探讨ST段压低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常规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多于不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P〈0.01);下壁伴正后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多于不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P〈0.01);下壁伴右心室心肌梗死与胸前导联ST段压低无明显关联(P〈0.0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与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较不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高(P〈0.01)。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往往提示梗死范围大或同时存在心肌缺血、冠脉病变广泛、心功能损害较严重,并且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与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心肌酶峰值明显增高临床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分析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误诊为急腹症的原因。结果 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无典型胸痛,梗死部位以前壁、下壁,心内膜下心肌梗死为主。所有病例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均升高。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多样化,尤以急腹症为多见,对可疑病例需及时进行心电图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