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冼绍祥教授致力于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在中医临床辨治心血系疾病方面经验丰富,逐渐形成了以五脏相关为基础的以"气-血-水"三因辨治理论为心衰病总则,善辨"毒邪致病",推崇"心脉同治",重视"心脑同治",强调"痰瘀同治",长于"身心同治",鼓励"内外同治",灵活"分期辨治",善用岭南道地药材、独特"药茶同治",坚持"调摄为要"的中医特色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思想。  相似文献   

2.
刘玲玲  黄甡 《环球中医药》2023,(10):2085-2088
中医肺胃同治小儿咳嗽基于《内经》之“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及“此皆聚于胃、关于肺”的学术思想发展而来,临证辨治小儿咳嗽从肺胃出发,着眼于“所聚之邪”,详审其因,细思其机,肺胃同治。因寒饮聚者,治以温化肺胃、宣肺止咳,予小青龙汤;因邪热聚者,治以清泄肺胃、润肺止咳,予麻甘加味汤;因痰聚者,肺胃同治,重在健运,予补虚化痰汤;因食积聚者,肺胃同治,重在消食和胃,予曲麦二陈汤;因虚聚邪者,治以补益肺胃,予御寒汤。  相似文献   

3.
奚九一教授辨治周围血管病经验介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萍  杨云坷 《新中医》2002,34(9):14-16
奚九一教授辨治周围血管病,立论于“因邪致瘀”的发病观点,推崇分病辨邪、分期辨证,治以祛邪为先,不忘活血生新、扶正善后,同时倡导内外同治。  相似文献   

4.
以往,中医诊治过敏性疾病,多立足辨证,从肺、脾、肾入手。笔者认为:从辨而言,均珂见该病多兼“风”邪为患。应病证结合,在调治肺、脾、肾的同时,辨清“风”邪为患之病机及其相应证候,从外风侵袭、脾虚生风、血热动风四方面辨治,并注意祛“风”治疗的用药特点2。  相似文献   

5.
中医对间质性肺疾病认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对间质性肺疾病认识:外感实邪,瘀阻肺络;内伤情志,郁而化火;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辨证施治,宜辨病因、辨虚实、辨脏腑、辨气血痰瘀。分五型:邪在肺卫、痰热郁肺、痰浊蕴肺、肺气虚耗、肺肾两虚症。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从疾病病因病机、天文、历法、时间医学观念和地域特点创新性提出“围贴敷期”治疗理念,指导中医内外同治疗法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肺、肾两脏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经脉循行等方面密切相关,因此慢性肾脏病患者每至换季或体虚时易合并肺系疾病而加重病情。王耀光教授在“肺肾同治”理论指导下,辨标本缓急,提出了“治肺三法”,即补肾宣肺法、补肾敛肺法、补肾泻肺法。补肾宣肺法针对实邪,宣发疏散;补肾敛肺法针对虚证,以治本为主;补肾泻肺法针对中晚期合并胸水者,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慢性咳嗽中医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及辨证施治思路。方法分析慢性咳嗽的诊疗现状和证候特征,比较中西医理论各自认识优势,探索中医因机证治诊疗思路。结果慢性咳嗽病位证素以肺-鼻-咽喉为主,与胃、肝、脾关系密切。病性证素以内生风、燥、痰、郁为主,兼见气阴虚证。病机特征,邪犯肺系,风痰燥邪留滞气道(肺鼻咽喉),肺气上逆,"肺-鼻-咽喉同病",兼肝胃不和、肺脾气阴亏虚,总以邪恋正虚,虚实夹杂。治疗疏风化痰、润燥利咽、宣肺通窍,异病同治;再结合病证重点,加入异同并治的药。结论对慢性咳嗽要辨证、辨病、辨体质三维诊疗统一,中西病证结合,异病同治,结合异病异治,才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中医认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所致皮肤瘙痒病因有内外之分,外有风寒湿热三邪蕴结,内有血热血虚血瘀三端,中医辨治本病有以下特点:1)风从外感,易兼夹寒热湿邪;2)风从内生,肺脾肝肾脏腑失调;3)治风先治血,血热血虚血瘀皆可致痒.临床辨证分型较多,不论外感内生,多以祛风止痒为主.治疗中既要分清外风、内风、气血关系,亦需贯穿“肝脾受损、胆络失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病证相合,同时结合现代中药药理研究,遵循“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治则,这样才能提高临床疗效,突出中医辨证论治的科学性及灵活性.  相似文献   

10.
“异病同治”是中医学最重要的特色之一,其作为一个主要的治则、治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疗效确切。而“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应该是“异病同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异病同证”才能“同治”。补肾益气法是运用较为广泛的“异病同治”之法,研究表明,补肾益气之法对多种疾病和状态均具有较好疗效,其部分机制可能与从整体上改善了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等有关,从而对局部病变产生了“调节整体,改善局部”的治疗效果。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青春期崩漏、无排卵不孕症、肾病综合征和衰老,尽管分属不同的疾病和状态,但只要同属肾气虚证型,皆可“异病同治”用补肾益气之法取效。  相似文献   

11.
“治未病”理论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着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金匮要略》中的“治未病”理论在前人的基础上更加丰富完善,包括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这些理论在肝病的诊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国名老中医吴耀南教授运用“治未病”理论指导肝病临床治疗,疗效显著,本文从此三方面介绍吴耀南教授运用“治未病”理论治疗肝病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2.
李竹英教授是黑龙江省名中医、黑龙江省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文章通过对李竹英教授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阐述了李竹英教授对哮喘病机“阳虚痰瘀”的认识。李竹英教授认为痰、瘀、虚是哮喘发病主要病机。李竹英教授治疗哮喘经验如下:第一,温阳益气为本,治疗哮喘应注重温补肺阳; 第二,散瘀化痰并重,哮喘发病痰瘀与血瘀同时存在,治疗时酌加活血之品; 第三,缓解期要固本防复。  相似文献   

13.
刘燕池教授行医近50年,具有丰富的教学和临床经验,其推崇丹溪学说"阳常不足,阴常有余",善于将中医理论知识同临床实践相结合,对内科、妇科及各种疑难杂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疗法,尤其对失眠的治疗具有显著疗效。笔者有幸侍诊学习于刘燕池教授左右,整理和总结了刘教授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遂撰文介绍以滋同道。  相似文献   

14.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是一种难治性心脏疾病,中医药的发展为其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国医大师刘志明从"五脏皆可致悸,辨治心悸从五脏着手"出发,认为五脏病变皆可导致SSS的发生,其病机以心肾阳虚为本,痰瘀湿等病理产物为标,总属本虚标实;治疗时强调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结合不同脏腑生理病理特点,灵活选方。文章分析总结刘老治疗SSS的临证经验,以临证医案为例,探讨刘老临证治疗思路和辨证特点,以促进名老中医宝贵经验的传承。  相似文献   

15.
姜松鹤教授是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生导师,是大连市中医药学会顾问,大连大学中医研究所所长以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临床工作50余年,对《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精研不辍,临床治疗内科、妇科等疑难杂症屡获奇效,尤其精通脾胃病的诊治,对于泄泻的治疗,姜教授重视脏腑辨证,并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泻,非独脾也”。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早发现、早干预是目前临床防治食管癌的重要手段。胃镜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食管癌前病变被及时发现,针对癌前病变,中医药具有低毒、效优等优势,刘亚娴教授长期临证观察,对恶性肿瘤及疑难病的中医药辨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食管癌方面癌前病变的辨治思路。现介绍首届全国名中医刘亚娴教授运用“泄木和胃法”辨治食管癌前病变思路。  相似文献   

17.
高脂血症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表现为血脂异常如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当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仍处于上升阶段,调节血脂水平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举措.中医领域中高脂血症无固定命名,患者亦无主观症状,刘如秀教授根据长期临床经验认为高脂血症属于"血浊"范畴.病因析理,高脂血症患...  相似文献   

18.
孙光荣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擅长中医内科、妇科等疑难杂症的治疗,对情志病及中医养生亦有精深研究;他所倡导的养生总则是“合则安”,养生要诀是“上静、中和、下畅”,认为“静心是养生的核心”,日常注重中和之道,自创了养生十法,对于中医治未病思想有独到见解,笔者作为其弟子,从孙老的言传身教中初步感受了其养生之大旨,特借此文略作介绍以供同好。  相似文献   

19.
骨转移是肺恶性肿瘤的常见转移,目前以放化疗及靶向治疗为主的治疗手段效果不佳。广东省名中医刘伟胜教授辨证治疗肺癌骨转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认为正气虚弱是肺癌发生的基础,而癌毒则为肺癌发生的直接病因;肾精亏虚是发生骨转移的基础,癌毒是导致骨转移的直接因素。刘伟胜教授强调肺癌骨转移从肾虚论治是其治疗特色,其诊疗特点为未病先防,先安未受邪之地;中西医结合,全面诊疗;重视心理调节。  相似文献   

20.
曾梓苑  陈生  黄俊浩  谢纬  胡薏敏  吴戈平 《陕西中医》2022,(10):1442-1444,1448
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因复杂,目前病机尚未完全阐明。晁恩祥教授认为本病属于中医“肺痿”范畴,临证时应重视肺肾气阴亏虚、痰瘀阻肺之病机,提出“养阴益气、调补肺肾、化痰祛瘀”治疗原则。晁恩祥教授立足于中医基础理论,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