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血浆置换模型与血浆胆红素浓度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过程中胆红素浓度随血浆置换量的变化规律,为临床大夫制定合理的血浆置换用量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立血浆置换的数学模型,导出血浆置换过程中胆红素浓度与血浆置换量的解析表达式,通过对实验测量值的拟合确定模型参数。结果:通过与47例血浆置换的实验测量值比较,该模型的解析表达式较好地反映了血浆置换过程中胆红素浓度的实际变化规律。结论:胆红素浓度随血浆置换量的变化成指数衰减规律。随着血浆置换量的增加,胆红素浓度下降的速度逐渐减慢。  相似文献   

2.
血沉血浆粘度血浆蛋白三者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866例血浆粘度增高而且血沉加快的患者进行观察并分析其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血浆粘度是血液流变学的重要指标之一,血浆粘度的变化不但关系着全血粘度值的变化,也直接关系着血沉及血浆大分子球蛋白的改变(GLO、Fb),而血浆球蛋白的增加又促使血沉加快。  相似文献   

3.
黄蓝生  庄文  陈镇奇  林昂 《血栓与止血学》2011,17(4):169-171,174
目的了解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与去冷沉淀血浆中部分有效成分的实际含量,为临床选择不同血浆输注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集23袋(200 m l袋/)ACD-B血液保存液保存的血液,4 h内分离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各袋均留2份标本;1份同新鲜冰冻一起置-35℃保存,于第3天速融后检测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Ⅷ、Ⅹ含量;1份置4℃保存21 d后检测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Ⅷ、Ⅹ含量;新鲜冰冻血浆于第3天取出制备冷沉淀,留取去冷沉淀血浆标本1份检测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Ⅷ、Ⅹ含量。结果去冷沉淀血浆中的血浆蛋白和凝血因子含量均低于普通冰冻血浆与新鲜冰冻血浆(P〈0.001),普通冰冻血浆与新鲜冰冻血浆中的血浆蛋白无差别(P〉0.001),普通冰冻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含量低于新鲜冰冻血浆(P〈0.001)。结论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与去冷沉淀血浆有效成分各不相同,在临床上不能等同使用。  相似文献   

4.
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血浆粘度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20(1):54-56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健康及肝损害大鼠、健康家犬进行血浆交换时试以全量羟乙基淀粉作为置换液。作者认为,羟乙基淀粉作为血浆交换时的置换液,在无严重肝脏损害时,短期内较大量应用对机体未见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不同海拔机采血浆循环次数、抗凝剂用量和血浆蛋白含量变化情况,对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6个单采血浆站进行深入调查。结果6个站由于各自处于不同的海拔高度,机采血浆循环次数、抗凝剂用量和血浆蛋白含量存在很大差异,A、B、C、D、E、F站平均循环次数、抗凝剂用量依次为:2、13次,75ml;3.06次,91.50ml;3.42次,111.00ml;3.53次,114.5ml;4.25次,115.85ml,4.46次,117.50ml。经过仔细分析比较发现,随着供浆者所处海拔的升高,其机采血浆循环次数、抗凝剂用量随之增加,同时还发现,随着抗凝剂用量增加,血浆小样蛋白的含量反之降低,其每次循环平均蛋白含量降低数为2.12g/L。  相似文献   

7.
单采血浆机采血浆技术是卫生部指定的用于原料血浆采集的唯一方法。我所为全面推行这项新技术,已于1997年就建立了机采单采血浆站,并于1997年下半年开始了机采血浆工作。本研究从探讨和了解机采血浆法对血浆质量的影响入手,对机采血浆和手工采血浆的蛋白含量进...  相似文献   

8.
<正> 血浆单采术就是从人体内抽出全血,将其中的血浆成份与其它血细胞等有形成份分开,当即将后者输还给本人的技术,此项技术80年代初国内逐步应用,我省起步较晚,为此,我们进行了初步的试验和实践。材料和方法材料有自制单采器(由2个含ACD-B保养液血袋,2付双联采用器,1付输血器,1瓶500ml生理盐水。如附图所示装配),低温离心机、高频热合机、血管钳5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 与血浆粘度(plasma viscosity,PRV) 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观察组5430 例,正常对照组150 例,缺血性脑中风组(缺血组)170 例的血浆FG含量和PRV,进行相关分析与t 检验。结果 观察组PRV 与FG 含量的相关系数r= 0 .637 ,P< 0.001。血浆FG 含量:对照组2 .88 ±1 .08g/L,缺血组3.96±1 .76g/L;PRV∶对照组1 .69 ±0.12cp,缺血组1 .78 ±0 .22cp 。结论 PRV 随FG含量上升而升高,两者呈正相关;FG对PRV 影响的大小取决于FG的含量与活性;缺血组PRV 与FG 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0 .001) ,提示血浆FG 含量升高为缺血性脑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分析两种人工肝即血浆置换与血浆灌流在重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151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血浆置换组、血浆灌流组和基础治疗组.前两组在基础治疗组基础上分别给予血浆置换治疗或血浆灌流治疗.观察比较3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3组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血浆置换组、血浆灌流组及基础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8,57%、43.59%和19.04%,2组人工肝与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浆置换组与血浆灌流组差异也有明显差异(P<0.05).血浆置换组治疗后总蛋白,白蛋白明显上升,PTA升高,总胆红素下降明显,与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浆灌流组胆红素明显下降,与基础治疗组差异显著(p<0.05),而总蛋白、白蛋白、PTA、白细胞与基础治疗组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为发热和皮疹,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结论 血浆置换和血浆灌流均能提高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血浆置换较血浆灌流更显著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化指标,有助于提高重型肝炎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分析两种人工肝即血浆置换与血浆灌流在重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151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血浆置换组、血浆灌流组和基础治疗组。前两组在基础治疗组基础上分别给予血浆置换治疗或血浆灌流治疗。观察比较3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等指标的变化。结果3组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血浆置换组、血浆灌流组及基础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8.57%、43.59%和19.04%,2组人工肝与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浆置换组与血浆灌流组差异也有明显差异(P〈0.05)。血浆置换组治疗后总蛋白,白蛋白明显上升,PTA升高,总胆红素下降明显,与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浆灌流组胆红素明显下降,与基础治疗组差异显著(p〈0.05),而总蛋白、白蛋白、PTA、白细胞与基础治疗组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为发热和皮疹,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结论血浆置换和血浆灌流均能提高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血浆置换较血浆灌流更显著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化指标,有助于提高重型肝炎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临床上输注血浆的主要目的是补充易变的凝血因子以稳定凝血因子.使用新鲜冰冻血浆最多,其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系列综合治疗价值,可用于休克、免疫、止血和解毒等方面.供临床使用的血浆,必须是全血在分离有形成分过程中,同时获得血浆.需要说明的是,单采血浆就为血浆蛋白制品生产提供的原料血浆,绝对不能应用于临床.其理由有:①原料血浆未经灭活病毒处理,易造成交叉感染;②供血浆者一旦感染了HCV、HIV等病毒,其抗体在尚未形成时,供血浆者的病毒抗体已造成漏检;③一般供血浆者献浆较频繁,易造成血浆蛋白含量不足,临床治疗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3.
血浆儿茶酚胺测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涛  程永福 《安徽医学》1989,10(3):8-10
本文报道了血浆儿茶酚胺测定的一种改良方法,其回收率平均为103.6%,批内变异系数7.2%,批间变异系数13.1%,最小可测量度0.4ng/ml。66例健康人的测定结果表明,正常值范围2.3~26.8ng/ml(以肾上腺素计),而且男女之间、不同年龄组别间均无显著差异,亦无明显昼夜节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体血浆联合异体血浆输注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肺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体血浆联合异体血浆输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研究组红细胞压积、肺动脉压力值、血红蛋白浓度、血浆黏度四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自体血浆联合异体血浆输注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5.
16.
血浆是血液的液体成分,由蛋白质、脂类、无机盐和大量化合物组成.主要生理功能有补充蛋白质、维持酸碱平衡、运输、调节和维持胶体渗透压等.血浆制品主要有新鲜冰冻血浆(FFP)和普通冰冻血浆(FP),前者包含全部凝血因子,后者不稳定的凝血因子特别是Ⅴ因子和Ⅷ因子几乎全部失活[1].血浆输注主要用于凝血因子缺乏,如:肝脏疾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接受大剂量输血患者凝血因子损失、烧伤及其它疾病的血浆置换等.现将我院1652例患者血浆输注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动态观察输注血浆引起的新生儿血糖变化。方法 通过对 14例需血浆输注的患儿 (其中早产儿12例 )血浆输入前、血浆输入 10 ,2 0 ,3 0 ,60 ,12 0min 6个时间段动态监测血糖的变化。结果 血浆输入 10min即可引起血糖的下降 ,而引起低血糖 (均为早产儿 ) ,多发生在输入 3 0~ 60min ,从平均 6 4mmol/L降至 2 0mmol/L ,t=9 186,P <0 0 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①由血浆输注引起低血糖的现象不容忽视 ,尤其是早产儿 ,与糖的供应突然中断及血浆稀释作用有关 ,应做好监测工作。②在输血浆时两条输液通道的建立可有效地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非血浆输入性血浆置换辅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9年5月间我院23例多发性骨髓瘤接受共计59次非血浆输入性血浆置换治疗的患者,分析置换前后球蛋白、白蛋白、肌酐水平的变化以评价非血浆输入性血浆置换的治疗效果。结果:伴有球蛋白增高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行非血浆输入性血浆置换后,球蛋白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血清肌酐水平增高的患者在置换后肌酐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所有患者置换前后白蛋白水平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非血浆输入性血浆置换能有效清除多发性骨髓瘤的异常免疫球蛋白,改善肾功能,且对血清白蛋白影响不大,无明显不良反应,为疾病的基础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少量血浆补充进行选择性血浆置换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我院2003年10月~2004年6月对用少量血浆补充进行选择性血浆置换治疗的42例重型肝炎病人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20.
黄向阳 《医学文选》2005,24(6):1041-1044
血浆置换(PE)是一系列血液净化疗法之一。方法就是将全血分离成血浆和细胞成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然后遗弃患者血浆并用健康人血浆或血浆代用品予以替补,这“一丢”和“一补”两个程序就构成了“血浆置换”的全过程[1]。随着PE疗法技术的改进,适应征不断扩大,对许多难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