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含量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在肺癌免疫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1例肺癌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sIL-6R水平。结果肺癌组患者血清sIL-6R水平(78.2±22.1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6.0±15.0ng/ml)(P<0.01)。肺癌Ⅰ~Ⅱ期者血清sIL-6R水平(65.6±18.3ng/ml)明显低于Ⅲ~Ⅳ期者(90.2±26.6ng/ml)(P<0.01)。肺癌化疗后血清sIL-6R水平较化疗前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IL-6R参与肺癌的发生和发展。测定肺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水平,对肺癌的病情监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肺癌患者血清sIL—2R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血清sIL-2R的表达水平与肺癌诊断,疗效判定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肺癌患者血清中sIL-2R,并进行化疗前后对比。结果:肺癌患者sIL-2R的生物活性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呼吸系统良性疾病组,化疗后sIL-2R水平化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采用双抗体夹心间接EIA法对16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肺癌患者化疗前血清sIL-2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化疗后血清sIL-2R水平较化疗前显著降低(P〈0.01)。表明肺癌患者血清sIL-2R水平与其肿瘤的消长密切相关,血清sIL-2R有可能作为疗效和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翁可为  吴宏成 《宁波医学》1997,9(3):112-113
为了解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在肺癌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观察了85例肺癌、8例肺部良性疾病和28例正常人血清的sIL-2R水平。结果肺癌组sIL-2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与肺良性疾病组无显著差异(P〉0.05);TMNⅢ ̄Ⅳ期者sIL-2R明显高于I ̄Ⅱ期者(P〈0.05);对18例化疗前后的sIL-2R观察发现化疗后呈负增长。提示sIL-2R可作为肺癌病情监测和预后  相似文献   

5.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32例手术前后和26例化疗前后肺癌患者的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并与29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肺癌患者血清sIL-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术后患者血清sIL-2R水平明显下降(P〈0.01);术前血清sIL-2R水平与肿瘤组织分化密切相关,分化越低,水平越高(P〈0.05),但与肿瘤病理类型和分期无明显的关系(P〉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初步研究了不同类型肺癌病人血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与药物治疗的相关性,发现肺癌病人血中sIL-2R水平始终高于正常人,差异显著(P<0.01);各型之间差异不显著;而化疗前后同一病人血中sIL-2R,后者明显高于前者,差异极显著(P<0.01)。提示我们化疗后病人的自身免疫功能降低得更为明显,IL-2的活性进一步受到抑制。治疗中体外给予IL-2可否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变化在恶性肿瘤的病情、疗效和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血清sIL-2R含量于化疗前及化疗2周期后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各测一次。数据采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肺癌患者化疗前血清sIL-2R水平[(3.81±0.93)×10^5u/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28±0.4)×10^5u/L,P〈0.01]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探索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动态观察22例AML病sIL-2R的变化。结果 化疗前AML病人sIL-2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化疗达完全缓解时及持续CR期sIL-2R明显低于化疗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首疗程化疗d6与化疗前,sIL-2R配对比较差异非常显著,但化疗d6骨髓白血病细胞下降不多的病例,sIL-2R下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IL—6,IL—6R在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抗IL-6、IL-6R抗体,使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直接标记肺癌组织标本,探讨IL-6、IL-6R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对11名健康人和17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IL-2活性及牟清sIL-2R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肝癌患者NK细胞,IL-2活性显著低于正常人,而sIL-2R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化疗后第3天,患者NK细胞活性较化疗前进一步下降,10天后回升;化疗有效者于化疗第10天sIL-2R含量较化疗前显著降低;在化疗前、后IL-2活性无变化。提示,肝癌患者NK细胞活性低下,化疗对NK细胞活性具有短暂的直接抑制作用,检测化疗前、后sIL-2R的含量有利于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疗效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应用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了30例正常健康人及40例肺癌患者围手术期sIL-2R的方法,结果显示:肺癌组术前血清sIL-2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手术切除后血清sIL-2R水平明显下降(P〈0.05),肺癌细胞分型与血清sIL-2R水平无关(P〉0.05)。提示血清sIL-2R水平检测对肺癌的及病情变化,疗效观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应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111例各类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表明,恶性肿瘤患者sIL-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而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膀胱癌、卵巢癌及宫颈癌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45例肺癌中,有转移者的sIL-2R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1)。sIL-2R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ELISA法对30例肺癌患者血清IL-6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肺癌患者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其组织类型和临床分期无差异,同时肺癌与肺部良性疾病组间差异不显著;接受抗癌药物治疗后肺癌患者血清中IL-6水平比化疗前有升高。提示IL-6可能成为肺癌的诊断及预后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在自身免疫性风湿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了46例不同类型的自身免疫性风湿病患者血sIL-6R水平。结果 自身免疫性风湿病组血浆sIL-6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与自身抗体的滴度呈相关(r=0.78),结论 自身免疫性风湿病患者血浆sIL-6R水平是诊断,治疗和预后的重要标志物;其血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肝炎患者IL-2及其受体与IL-6、T细胞亚群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患者IL-2、sIL-2R、IL-6、T细胞亚群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ABS-ELISA法和红细胞花环实验对74例慢性病毒性肝炎与肝炎肝硬化进行IL-2、sIL-2R、IL-6和T细胞亚群群的测定,并与66例健康献血员进行对照。结果 慢性肝炎轻度(CH-I)IL-2水平高于正常对照(NC)组,慢性肝炎中度(CH-Ⅱ)、慢性肝炎重度(CH-Ⅲ)  相似文献   

16.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sIL-2R、IL-6、Ig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介素-2受体(sIL-2R)、白介素-6(IL-6)和免疫球蛋白(Ig)有反复呼吸道感染(RRI)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37例小儿RRI血清sIL-2R和IL-6;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Ig。结果:患儿组sIL-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Ig水平低于正常组,而IL-6则无明显差别。结论:sIL-2R、Ig参与了RRI的免疫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分析66例原发性肺癌患者治疗前后(手术切除15例,化疗36例,放疗15例)血清SIL-2R的变化。结果表明:(1)SIL-2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肿瘤越晚期升高越明显(P<0.001);(2)治疗后SIL-2R下降明显(p<0.01),但各治疗组下降程度不同,放、化疗组比手术组下降更明显;(3)SIL-2R在肺癌病人呈正相关(r=0.35),机制不清。结果提示,血清SIL-2R可作为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监测、病情监测及疗效判定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初步研究了不同类型肺癌病人血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与药物治疗的相关性,发现肺癌人血中sIL-2R水平始终高于正常人,差异显著(P<0.01);各型之间差异不显著;而化疗前后同一病人血中sIL-2R,后者明显高于前者,差异极显著(P<0.01)。提示我们化疗后病人的自身免疫功能降低得更为明显,IL-2的活性进一步受到抑制。治疗中体外给予IL-2可否还有特研究。  相似文献   

19.
白细胞介素-6与癫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细胞因子最初在免疫系统内被发现 ,目前已知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亦能分泌和表达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在神经生长期间及成年神经系统 ,在正常情况和病理条件下均有活性[1] 。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癫痫活动和其造成的脑损伤中具有一定作用[2 ,3] 。作者试论白细胞介素 - 6 (interlukin - 6 ,IL- 6 )在癫痫过程中的可能作用与机制。1 IL - 6的理化特性、生物学功能及机制IL - 6最初由Weissenbach等于 1980年在研究β -干扰素 (β -INF)的cDNA克隆时偶然发现的。其化学本质是一条单链糖蛋白 ,相对分子质量为2…  相似文献   

20.
白介素6和可溶性白介素6受体与低T3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白介素6(IL-6)和可溶性白介素6受体(sIL-6R)与低T3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根据血清总T3浓度将64名患有各种非甲状腺系统急慢性疾病的入院患者分为A组(T3〈0.8nmol/L),即为低T3综合征组;B组T3正常(0.8 ̄2.2nmol/L);C组即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3组的血清IL-6、sIL-6R浓度。结果 低T3组的IL-6水平比正常T3组、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